天天看點

2001年張學良逝世,銀行賬戶被公開,巨額财産來源成謎?

作者:陳詞a

2001年張學良逝世,享年101歲。在他離世後,一個令人費解的謎團浮出水面——張學良被軟禁長達54年,生活遭受重重限制,理應一貧如洗,但他的銀行賬戶顯示出巨額财富存在。這筆天文數字的财富從何而來?一位囚徒如何積累如此可觀的遺産?

更令人感興趣的是,這位曾轟動一時的曆史人物最終将全部遺産捐贈給了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而非自己的子孫後代。張學良的人生軌迹堪稱離奇傳奇,他的财富來源和歸屬之謎,恐怕也需要我們一探究竟。财富的由來是否曲折艱辛?捐贈的動機又是出于何種原因?張學良的遺産之謎到底有着怎樣的前因後果呢?

2001年張學良逝世,銀行賬戶被公開,巨額财産來源成謎?

張家家族積累: 張作霖打下的家族基礎

張作霖一手締造了張家的家族基業,為張學良的未來奠定了雄厚的财富基礎。張作霖出生于東北一個貧苦人家,自幼就展現出過人的膽識與智謀。13歲那年,他親眼目睹了父親慘遭殺害的噩耗,但他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痛哭流涕,反而下定決心要為父報仇,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心智成熟。

2001年張學良逝世,銀行賬戶被公開,巨額财産來源成謎?

盡管報仇未果,但這次經曆卻成為張作霖人生轉折的關鍵契機。為了生存,他輾轉于各種行當,從獸醫到長工,再到土匪,踽踽征途,幾經沉浮。最終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張作霖加入了袁世凱麾下的軍閥勢力,從普通士兵一步步爬上将軍之位,立下了赫赫戰功。

張作霖眼光獨到,并非隻懂軍事,他更善于把控大局。憑借過人的智謀,他瞄準了當時東北局勢的烽火動蕩,乘機崛起,一舉拿下了當時東北三省的控制權。作為東三省的最高軍事統帥,張作霖的權力和财富遍布神州大地,每月俸祿高達3400大洋,光是明面上公開的現金财産就達5000萬元的天文數字。

2001年張學良逝世,銀行賬戶被公開,巨額财産來源成謎?

而這僅僅是張作霖能公開揭曉的部分身家,他更是将大筆的财富通過秘密管道轉移至瑞士銀行,暗中囤積了一大筆私房錢财。除了現金,張作霖在東北各地也購置了大量土地房産,構築起了牢不可破的家族産業版圖。

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雖然奪走了張作霖的生命,但豐厚的家族遺産卻一手托付給了他的嫡長子張學良。當張學良接班成為東北新一任"實權人物"時,他從父親手中繼承的不僅僅是權力,更有5000萬現金、東北三省的賦稅收入、30萬精銳大軍、全國最大的兵工廠,以及張家在各地的土地房産。

如此豐厚的家族積累,為張學良後來的人生經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即便在被囚禁54年期間,張學良仍能過着相對優渥的生活,就是由于張家當年留下的巨額财富。

2001年張學良逝世,銀行賬戶被公開,巨額财産來源成謎?

張學良接班維艱: 妻子于鳳至的助力

1928年皇姑屯事變後,27歲的張學良繼承了父親張作霖遺留下的權力和财富,成為東北地區最高統帥。但是,維系這份家業遠非易事。張學良初掌大權時,内外交困,面臨着來自各方面的重重考驗。

内部,張家内鬥陰謀不斷,妹夫張學遇、張學良舊部楊宇霆等人狼狽為奸,企圖取而代之,分一杯羹。外部,馮玉祥、閻錫山等北方軍閥虎視眈眈,對東北虎視眈眈。更有來自日本的極大威脅,九一八事變後,日軍開始蠶食東北。

2001年張學良逝世,銀行賬戶被公開,巨額财産來源成謎?

就在這危機重重的形勢下,張學良卻沉溺于吸大煙、酗酒、荒淫無度的生活,古玩字畫收藏成了他的癖好,在這方面的開支根本無度。帥府的開支由此越發沉重,而收入卻在日漸萎縮。

這一切,很可能會讓整個張家的家業付之一炬。關鍵時刻,張學良的妻子于鳳至挺身而出,用自己過人的智慧和手腕,扭轉了危機,最終成為帥府艱難維系的中流砥柱。

于鳳至出身富商世家,自小受到貴族般的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有過人之處。她嫁入帥府後,張學良雖然嫌她出身低賤,一直對她愛理不理,但于鳳至卻從未被這些阻擋。

2001年張學良逝世,銀行賬戶被公開,巨額财産來源成謎?

她先是極力勸阻張學良戒掉那些荒淫無度的嗜好,并将目光投向理财投資,重新調理張家産業。她縮減了帥府的無謂開支,将張家在各地的資産變現,彙集資金存入銀行。同時,她也将張家在各地的産業統籌起來,增加收益。

在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對帥府進行徹底清點,卻驚訝地發現,帥府珍藏的金銀珠寶居然塞滿了兩節火車車廂。這些大多都得益于于鳳至在财務管理上的卓越才能。

于鳳至不僅善于理财,對投資也有獨到之處。她早在30年代初期,就開始進行股市投資,并取得了不菲的收益。這不僅為帥府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也讓張家的财富在後來的戰火年代得以儲存下來。

2001年張學良逝世,銀行賬戶被公開,巨額财産來源成謎?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于鳳至随後更是将張家大部分剩餘财産變賣,轉移到海外銀行,并親自前往美國經商理财,為丈夫張學良和趙一荻的生活供給。正是憑借于鳳至的智慧,張家才得以渡過那個最為艱難的時期,張學良的巨額财富也是以得以保全延續下去。

直到臨終,于鳳至都一直在為丈夫的财産操勞,可謂是張學良事業的堅實依靠和家業傳承的功臣。如果沒有于鳳至的賢内助,張家的家業恐怕早已覆滅。

西安事變和蔣介石軟禁: 遺産保全艱難

2001年張學良逝世,銀行賬戶被公開,巨額财産來源成謎?

1936年12月12日,著名的"西安事變"拉開了序幕。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人聯手扣押了蔣介石,要求國共兩黨團結抗日。這一振聾發聩的舉動震驚中外,也給張學良的人生帶來了徹底的轉折。

西安事變最終以雙方和解而告終,但随之而來的是蔣介石對張學良的嚴厲懲罰。1937年5月,蔣介石下令将張學良軟禁于四川樂山,開啟了漫長的囚牢生涯。與此同時,蔣對張家在東北的财産、銀行存款等都實施了全面當機。

此前,張學良和妻子于鳳至雖已将大部分家産轉移至海外,但留在國内的那部分财富還是遭到了冰凍。在蔣介石的嚴厲打壓下,張學良從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家族财富難以為繼。

2001年張學良逝世,銀行賬戶被公開,巨額财産來源成謎?

樂山的生活環境極為惡劣,張學良一度被關進一間陰暗潮濕的囚室,僅有6平方米的小房間。即便後來得以"優待",也隻能居住在一座破舊的青樓裡。張學良每月隻有500元的生活費,吃食都很難維持。

這對從小就衣食無憂的張學良而言,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于鳳至為了維持丈夫的生活,不得不四處奔走,變賣剩餘家産。她先是将手中僅存的現金彙給張學良,很快就所剩無幾。

接下來,于鳳至便将目光投向了國外。她攜帶張家僅存的珍貴字畫和古董,前往美國經商理财。通過出售珍品和開辦古董店,于鳳至終于為張學良争取到了一定的經濟來源。

2001年張學良逝世,銀行賬戶被公開,巨額财産來源成謎?

不過,單憑于鳳至一人的力量,終歸難以為繼。這時,張學良的妹夫趙一荻挺身而出,為之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趙一荻本人也是一位富商,他通過在上海的生意管道,為于鳳至輸送資金。

憑借于鳳至和趙一荻的接力相助,張學良的生活才得以維系。即便如此,張學良在樂山的14年囚牢生涯,生活仍然異常艱辛。由于缺乏運動,他的體重直線下降,健康每況愈下。

直到1949年,國民黨政府敗退台灣後,張學良獲釋離開樂山,漫長的囚牢生涯才算結束。但在此期間,張家原本的巨額财富經曆了汗牛充棟的保全過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如果不是有于鳳至和趙一荻的鼎力相助,張家的财富恐怕就會就此斷絕。

2001年張學良逝世,銀行賬戶被公開,巨額财産來源成謎?

張學良晚年人生新啟: 财富的延續與擴大

1949年10月,張學良在獲釋離開樂山後,便前往美國定居。在這個陌生的國度,他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雖然年事已高,但張學良并沒有就此衰老,反而延續和擴大了自己的财富版圖。

初抵美國時,張學良确實一無所有,但仍有妻子于鳳至多年來在海外辛苦打拼的積累。于鳳至将多年收藏的古董字畫變現,為丈夫提供了一定的啟動資金。

2001年張學良逝世,銀行賬戶被公開,巨額财産來源成謎?

資金的到位讓張學良有了重新站穩腳跟的機會。他很快就在紐約曼哈頓買下了一處價值8萬美元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作為家人的居住地。與此同時,張學良也開始進軍房地産投資領域。

1950年代初期,張學良在紐約市區内購置了多處房産,并雇傭專業人士負責出租維修。通過精明的操作,張學良很快就從中獲利豐厚。在随後的幾十年間,張學良在紐約房地産領域一路攀升,最終成為曼哈頓區内知名的地産大亨。

除了房地産,張學良也将目光投向了股市。1960年代初,張學良開始嘗試在股市投資。起初,他隻是小試牛刀,但很快就漸有心得。憑借過人的洞察力,張學良在股市上屢次捕捉到了投資良機,從中賺取了可觀收益。

2001年張學良逝世,銀行賬戶被公開,巨額财産來源成謎?

有趣的是,張學良最終成為華爾街上赫赫有名的"老年投資大師"。他一手自己操作,從不雇傭經紀人,一年到頭幾乎無休止地觀察股市走向。即便年過9旬,張學良仍然每日6點起床,盯梢股市開盤。可以說,股市投資幾乎成了張學良晚年的全部生活。

還有一項令張學良的财富迅速膨脹的,便是他的古玩字畫收藏。早在東北時期,張學良就已經酷愛收藏古玩字畫,曾砸下重金購置衆多國寶級文物。這些藏品随後伴随張學良一路輾轉流離,幾經周折也未散佚。

進入上世紀80年代後,中國的古玩字畫市場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張學良手中的收藏品頓時身價百倍。于是,他開始在海外拍賣行上抛售這些藏品,獲利數以億計。

2001年張學良逝世,銀行賬戶被公開,巨額财産來源成謎?

總的來說,通過房地産、股市和古玩字畫三管齊下,張學良在晚年重新聚斂了一筆可觀的财富。當他103歲離世時,據悉他留下了高達3億美元的遺産。這一财富數字,已遠遠超過當年張家在東北時期的總資産。

這無疑歸功于張學良晚年在美國的發展壯大。從一無所有,到最終成為億萬富翁,張學良用自己的奮鬥給予了張家财富以新的生命力。他不僅延續了張家的财富傳統,更是将家族财富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張家财富的終極命運:散佚與捐贈

2001年張學良逝世,銀行賬戶被公開,巨額财産來源成謎?

張學良離世後,他留下的巨額遺産最終也難逃家族财富的命運。一方面,張氏子孫過于奢靡,導緻财富迅速散佚;另一方面,張家後人也慷慨解囊,将大筆财富捐贈出去。

張學良去世時,其3億美元的遺産被平均分給了5個子女。這無疑為他們每人帶來了上千萬美元的天賜财富。但可惜的是,張學良的子孫們并未好好經營和維系這筆遺産。

其中最着名的當屬張學良的長子張獻身及其後人。張獻身曾經是位成功的商人,在美國擁有不少産業。但由于生活奢侈,張獻身很快就把父親遺贈給他的那份财富揮霍了個精光。

有趣的是,張獻身的浪費主要集中在了一件事上:就是在他位于馬裡蘭州的豪宅内,修建了一座極為奢華的私人遊泳池。這座遊泳池由進口的意大利大理石砌就,池底還鑲嵌了金箔。據說,僅憑這座遊泳池就讓張獻身家族在當時損失了超過100萬美金的财富。

相比之下,張學良的其他子女似乎更為節儉,但财富的流失也在所難免。張學良的四女兒從事房地産生意,但由于經營不善,最終也揮霍光了父親留給她們的那份遺産。

當然,張家财富沒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子孫後代們的慷慨解囊。他們将大筆錢财捐獻給了各種事業,進而加速了家族财富的流失。

其中最為人所知的,當屬張學良次子張東荪及其妻子梁寶珍夫婦在芝加哥成立的"張籍文教基金會"。這一基金會緻力于資助一些棘手的研究項目,在當地倍受推崇。不過,由于基金會運作不善,最終耗資過億元,使張家的财富進一步大量流失。

另外,張學良的長子張獻身和次女張小琴夫婦也在洛杉矶捐資上億元美金,用于建造一所慈善醫院。這座醫院被命名為"張獻身-張小琴慈善醫療中心",成為了當地最大的醫療機構之一。

結尾

不難看出,張家後人對于慈善事業的熱忱付出,有力地推動了家族财富的消耗。雖然張學良一生殚精竭慮積累下來的财富依舊為子孫們留下了豐厚的家産,但後人們未能好好經營和延續,最終也難逃家族财富的宿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