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反式脂肪又上熱搜!萬萬沒想到,主要來源不是氫化油、植脂末,而是它

作者:隴南武都釋出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反式脂肪又上熱搜!萬萬沒想到,主要來源不是氫化油、植脂末,而是它

最近,反式脂肪(也叫“反式脂肪酸”)再次登上熱搜。有的部落客在網上發帖說,部分奶制品所含的“食用油脂制品”是反式脂肪酸,不建議孩子吃;有的部落客收集了“反式脂肪酸常見别稱”,包括食用氫化油、人造黃油、人造奶油等,提醒家長避開含有這些原料的産品;還有的部落客說反式脂肪酸是半永久脂肪,人體需要五六十天才能代謝完畢……

且不說相關産品品質如何,僅看部分部落客的“介紹”,就會發現,有關反式脂肪的誤解和謠言又來了。

反式脂肪又上熱搜!萬萬沒想到,主要來源不是氫化油、植脂末,而是它

反式脂肪酸可怕?母乳中都有!

部分部落客将反式脂肪稱為“緻命物質”,表示孩子們千萬不能碰。殊不知,母乳中都有反式脂肪。

早在2012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釋出了《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收入水準及其風險評估》技術報告(以下簡稱“技術報告”),詳細介紹了反式脂肪酸的各種知識,并且指出大陸居民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健康風險很低。

反式脂肪又上熱搜!萬萬沒想到,主要來源不是氫化油、植脂末,而是它

權威機構的報告詳細解釋了大陸居民對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情況

多名中國注冊營養師表示,根據報告以及日常生活習慣,公衆大可不必“談反式脂肪色變”。

先看反式脂肪酸是什麼。

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甘油三酯,根據結構不同,有不同名稱。反式脂肪酸是脂肪酸的一種,屬于不飽和脂肪酸。

很多人以為反式脂肪酸是食品工業的産物,其實天然食物中也有反式脂肪酸,包括牛、羊等反刍動物的乳及相關制品。在人類母乳中,同樣有反式脂肪酸。研究發現,母乳中反式脂肪含量占母乳脂肪含量的1%至10%之間。

是以,想完全避開反式脂肪酸,不現實。

中國人吃的反式脂肪酸多嗎?

再看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反式脂肪酸确實不利于健康。研究認為,反式脂肪會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動脈硬化和心髒病發作的風險。

但這不是說反式脂肪會沉積在體内、代謝不掉,也不是網上所說的“它在人體内需要代謝五六十天”。在人體内,反式脂肪的代謝途徑與普通脂肪一樣,隻不過它屬于“壞脂肪”,吃多了會增加健康風險。

不過,“抛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反式脂肪酸是否危害健康,關鍵看攝入量。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大陸、美國等國家的膳食指南均建議,反式脂肪的供能比應低于1%。對一個每天攝入2200千卡的成年人來說,大約相當于每天吃2.2克反式脂肪。

液态牛奶的反式脂肪含量平均為0.08克/100克,這意味着一個人一天得喝2.75千克牛奶,其通過牛奶攝入的反式脂肪才會超出官方建議值。顯然,這不符合日常習慣。

反式脂肪又上熱搜!萬萬沒想到,主要來源不是氫化油、植脂末,而是它

也有人說,除了天然存在的反式脂肪,還有食品加工中的反式脂肪,它們含量高,會不會導緻攝入超标呢?

也不必太擔心。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調查發現,中國居民人均反式脂肪的攝入量為0.39克/天,占總能量的0.16%;其中大城市的居民攝入量要高于中小城市與農村,平均攝入量為0.55克/天,占總能量的0.30%。

可見,大陸居民反式脂肪酸攝入量顯著低于官方建議值,公衆無須對反式脂肪過于恐慌。

為什麼用了氫化植物油,

食品的反式脂肪含量仍舊是零?

雖然不用“談反式脂肪色變”,但必須看到,氫化植物油、人造奶油、植脂末等食品工業産品中,确實存在反式脂肪,含量要高于食物中天然存在的反式脂肪。

比如,在餅幹、糕點類産品的配料表中,往往能看到“氫化植物油”的身影。它的誕生是因為液态植物油起酥效果不佳,經過氫化後,油的熔點升高,在常溫下呈現為半固體,進而滿足工藝及口感要求。

植物油在不完全氫化的情況下,脂肪酸的一些雙鍵會從天然的“順式結構”轉化為“反式結構”,進而變成反式脂肪。

但這也說明,不是所有的氫化植物油都含有反式脂肪酸,隻有不完全氫化的油脂才會産生反式脂肪。

如今,随着食品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革新,氫化植物油等食用油脂制品中的反式脂肪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還出現了使用非氫化工藝的油脂制品,使得眼下很多氫化植物油、植脂末、代可可脂等産品所含的反式脂肪大幅下降,甚至實作了“0反式脂肪”。

根據國家标準,如果食品含有或生産過程中使用了氫化或部分氫化油脂,必須在配料表中标注相關原料,并在營養成分表中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不過,若100克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3克,可以标示為“0”。

反式脂肪又上熱搜!萬萬沒想到,主要來源不是氫化油、植脂末,而是它

部分食品配料中包含食用油脂制品,但營養成分表顯示反式脂肪含量為0

是以,如果看到食品配料表中含有氫化植物油、人造奶油、植脂末等,不用緊張,而是注意檢視産品的營養成分表,選擇那些反式脂肪酸含量低或“0”的産品。

反式脂肪的最常見來源,竟然是這!

很多消費者覺得,如果不選含有氫化植物油、人造奶油、植脂末等原料的食品,就能盡可能減少反式脂肪的攝入。這也是誤解。

根據技術報告,大陸居民攝入反式脂肪酸的最主要來源是植物油。

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中國注冊營養師顧中一解釋,這是因為随着油溫升高,各種植物油中都可能産生反式脂肪酸,而且生成量随烹饪時間的延長而增多。

反式脂肪又上熱搜!萬萬沒想到,主要來源不是氫化油、植脂末,而是它

要知道,植物油冒煙時,油溫多在200℃以上:如果是一級油,大豆油的煙點為225.8℃,菜籽油215℃,玉米油221℃,花生油192℃……在這樣的高溫下即使隻是短時加熱,也可能産生反式脂肪酸。

是以,要避免攝入過多反式脂肪酸,首先要注意控制烹調中植物油的溫度和用量,改一改烹饪習慣,減少油脂使用量,也避免将油燒到冒煙後再開始烹饪。

專家提醒,對于葉菜、切片或絲的蔬菜,可在油不冒煙的前提下,急火快炒,或采用“水油焖炒”的方式——把菜放在沸騰的油水混合物中翻炒。對于煎炸烤類食物,則控制食用頻次,同時搭配新鮮蔬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