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名美軍包圍志願軍連長,連長3槍擊斃3人,最後撇出駁殼槍

作者:孔甲丙
聲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進行撰寫,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4名美軍包圍志願軍連長,連長3槍擊斃3人,最後撇出駁殼槍

350.3高地的戰略意義

1951年2月13日的清晨,漢江南岸的氣溫異常寒冷,天空陰沉,厚重的雲層低垂,似乎預示着即将到來的戰事。350.3高地上,志願軍的戰士們已經完成了夜間的戰備部署,每個人都在緊張而有序地檢查自己的武器和裝備。由于這裡是志願軍38軍的前沿防線,一旦高地被突破,将直接威脅到整個防線的安全。

随着天色逐漸亮起,遠處轟鳴的坦克引擎聲和榴彈炮的轟隆聲開始逐漸增多,美軍的攻勢像是一場暴風雨前的甯靜。不久,美軍的炮兵部隊開始了密集的炮擊,50輛坦克排成攻擊陣型,向350.3高地逼近,炮彈在高地周圍的土地上激起一片片塵土和爆炸的火花。

4名美軍包圍志願軍連長,連長3槍擊斃3人,最後撇出駁殼槍

志願軍的炮兵也不甘示弱,開始對美軍的坦克和步兵進行反擊。然而,由于彈藥短缺,每一發炮彈都必須精準打擊,確定能對敵人造成有效的打擊。高地上的炮火和硝煙交織在一起,空氣中彌漫着火藥和焦土的味道。

美軍的步兵在坦克和炮火的掩護下開始向高地發起沖鋒。他們分成幾個小隊,利用地形起伏進行掩護,試圖找到志願軍防線的弱點。志願軍戰士們在戰壕中嚴陣以待,機槍和步槍的交火聲此起彼伏,子彈在空中劃過,帶來尖銳的嘯聲。

4名美軍包圍志願軍連長,連長3槍擊斃3人,最後撇出駁殼槍

在戰鬥中,一輛美軍坦克試圖突破志願軍的防線,沖向一個重要的炮位。然而,這輛坦克的行動早已被志願軍的反坦克小組注意到。一位志願軍炮手準備好了反坦克火箭筒,等待最佳射擊時機。當坦克進入有效射程時,他毫不猶豫地扣動了扳機,火箭彈呼嘯着飛出,準确擊中坦克的側面,引發了一聲巨響,坦克被摧毀,火光和濃煙沖天而起。

此時,美軍的步兵也利用坦克遺骸作為掩護,繼續向前推進。志願軍的步槍和機槍手對這些目标進行射擊,盡力阻止敵人的前進。

4名美軍包圍志願軍連長,連長3槍擊斃3人,最後撇出駁殼槍

志願軍的嚴峻挑戰

當晨霧漸漸散去,350.3高地上的戰鬥進入了白熱化階段。美軍利用其壓倒性的火力優勢,繼續發起波瀾壯闊的攻擊。随着50輛坦克在榴彈炮的掩護下不斷推進,每一次轟鳴都深深震撼着防守方的士氣和陣地。

志願軍342團1營的戰士們在持續的炮火中奮力維持陣地。他們所在的戰壕已經被炸得面目全非,許多戰壕被直接命中,爆炸的泥土和煙塵遮蔽了視線。盡管如此,戰士們還是用手中的每一顆子彈回應着敵人的挑戰。

4名美軍包圍志願軍連長,連長3槍擊斃3人,最後撇出駁殼槍

由于糧食和彈藥嚴重不足,志願軍的供應線長期受到敵方空中力量的威脅,使得後勤補給變得極為困難。1營的指揮官不得不下令将現有的彈藥進行嚴格配給,確定能在關鍵時刻有足夠的火力進行反擊。每一個火力點都被要求最大程度地節省彈藥,隻在敵人試圖攻占陣地時才進行射擊。

在這樣的壓力下,志願軍的戰士們展現出極高的紀律性和犧牲精神。他們利用戰壕和地形的優勢,設法減少自身的暴露,同時利用手中的每一枚手榴彈和地雷布設陷阱,以阻止敵軍坦克的推進。

4名美軍包圍志願軍連長,連長3槍擊斃3人,最後撇出駁殼槍

美軍的步兵在坦克和炮火的支援下,開始嘗試通過各種手段接近志願軍的主防線。他們使用煙幕和掩體,試圖混淆視聽,分散志願軍的火力。然而,由于志願軍對地形的熟悉和戰術的應用,美軍多次嘗試突破都未能成功,每一次進攻都遭到了有力的抵抗。

在某次交戰中,一個美軍小隊試圖利用一個被破壞的戰壕側翼突破。他們快速移動,盡力避開志願軍的觀察和射擊範圍。然而,正當他們接近目标位置時,突然之間,地面爆炸了,原來志願軍早已在這個關鍵的接近路徑上埋設了地雷。這一突發的爆炸不僅摧毀了美軍的前進隊形,也使得其他美軍士兵的前進步伐受到了嚴重阻礙。

4名美軍包圍志願軍連長,連長3槍擊斃3人,最後撇出駁殼槍

曹玉海的戰術指導

在持續的炮火和坦克轟鳴聲中,曹玉海指揮官在後方的指揮所内緊急撥通了前線的電話線路。電話那頭,趙連山連長正在忙碌地組織防守和指揮反擊。曹玉海的聲音通過嘈雜的環境清晰地傳達給了趙連山:“現在敵人拼鋼鐵,我們隻能拼智慧和意志。”這句話在趙連山耳邊重響,他立即明白了指揮官的意圖——在物資嚴重短缺的情況下,每一步戰鬥都要精打細算。

曹玉海進一步訓示道,要合理調配火力,即在敵人進攻最為集中的時候集中回擊,避免在敵軍火力稀釋時浪費寶貴的炮彈和子彈。他還強調了人員的适當疏散,要求趙連山確定戰士們不會因為過于集中而遭受重大損失,特别是在敵軍的炮擊和坦克攻擊下。

4名美軍包圍志願軍連長,連長3槍擊斃3人,最後撇出駁殼槍

在曹玉海的政策指導下,趙連山連長對防禦戰術進行了精心調整,采取了正反反擊和背後突擊的戰術。這種戰術通過突然的反向進攻和從敵人背後發動攻擊,大大擾亂了美軍的攻勢。盡管美軍裝備優越,火力強大,但由于志願軍戰術的靈活多變,他們的行動往往在實施之前就被有效地阻斷。

在戰鬥的高峰期,350.3高地上的交火幾乎沒有停止過。趙連山所在的3連,面對美軍一波又一波的進攻,通過靈活的機動和火力配置設定,成功地抵抗了連續七次的大規模進攻。戰鬥中,每個戰士都被推到了極限,彈藥消耗巨大,到了晚上,整個連隊的火力幾乎耗盡,許多戰士的武器裡彈藥所剩無幾。

4名美軍包圍志願軍連長,連長3槍擊斃3人,最後撇出駁殼槍

在這種情況下,劉占清和趙連山等人幾乎耗盡了所有彈藥。劉占清的槍裡僅剩下三發子彈,而趙連山的駁殼槍也隻剩下四發。面對再次湧上高地的美軍,他們知道必須利用這最後的彈藥進行關鍵性的抵抗。

就在此時,美軍的一個小隊嘗試通過一個被炮火轟擊過的小道接近志願軍的防線。教導員方新正在組織戰士們重新布置防線,當他看到敵人的動向時,立即指揮戰士們就位,準備迎接新的攻擊波。

4名美軍包圍志願軍連長,連長3槍擊斃3人,最後撇出駁殼槍

敵軍的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向他們的位置快速逼近,方新指揮戰士們進行反擊。然而,敵人的數量遠超過他們的預期,方新很快就被敵人包圍。在激烈的肉搏戰中,方新和他的戰士們英勇地戰鬥,但敵人的壓力逐漸增大。

在這緊要關頭,方新注意到旁邊有一顆未使用的迫擊炮彈。他迅速做出決定,拿起迫擊炮彈,引燃導火線後,向敵人沖去。這一舉動完全出乎美軍的意料,他們沒有預料到會有人以這種方式進行自我犧牲攻擊。方新沖入敵群中的一瞬間,迫擊炮彈爆炸,造成了重大的傷亡,有效地打亂了敵人的進攻節奏。

英雄壯舉和最後勝利

随着夜色漸深,350.3高地的戰鬥進入了關鍵時刻。趙連山連長,經曆了連續的激烈戰鬥,現在面臨着一個新的緊急局面。四名美國兵在煙霧和塵土中勉強辨認出他的位置,開始慢慢向他靠近。這四名美軍士兵手中都配備了現代化的武器,但在這種近距離的對峙中,他們選擇了不開槍,可能是為了避免在黑暗中誤傷彼此,也可能是彈藥同樣告急。

4名美軍包圍志願軍連長,連長3槍擊斃3人,最後撇出駁殼槍

趙連山感覺到了迫在眉睫的危險,他知道自己的每一顆子彈都至關重要。在敵人接近的瞬間,他迅速擡起手中的駁殼槍,穩準狠地連開三槍。每一槍都精确地命中目标,三個美國士兵倒在了濃密的煙塵和血泊中。然而,戰鬥尚未結束,第四名美軍士兵已經沖到了趙連山的面前。

這位美國兵看到自己的同伴接連倒下,情急之下,舉起了自己的步槍嘗試以槍托擊打。趙連山雖然極力想要躲避,但體力和彈藥的嚴重消耗使他的反應速度下降。他未能完全避開來襲的槍托,被結實地擊中了頭部,痛感和沖擊讓他眼前一黑。

4名美軍包圍志願軍連長,連長3槍擊斃3人,最後撇出駁殼槍

情況危急,趙連山知道自己無法再進行正規的射擊。他憑借着最後的力量,緊緊握住駁殼槍的槍身,用盡全身力氣向前一扔。這股由絕望中迸發的巨力,使得沉重的駁殼槍直擊美軍士兵的頭部。那名士兵發出一聲痛苦的哀嚎,失去平衡,從斜坡上滾了下去。

這場激烈的肉搏戰在趙連山的努力下暫告一段落。他雖然成功擊退了最後的敵人,但也由于極度的疲勞和受到的撞擊,力盡而倒,暈倒在戰場上。

4名美軍包圍志願軍連長,連長3槍擊斃3人,最後撇出駁殼槍

在這次戰鬥中,342團1營的勇士們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堅韌。他們在趙連山的帶領下,不僅一次又一次地擊退了美軍的重複進攻,而且在資源極其匮乏的條件下,有效地守護了350.3高地。整個戰鬥過程中,他們以卓越的戰術應對和英勇的犧牲精神,累計殲滅敵人達680人。

這場戰鬥最終以志願軍的勝利告終,342團1營不僅成功完成了上級交給他們的任務,更在曆史上留下了不屈不撓、英勇抗敵的光輝篇章。

參考資料:[1]紅色槍刺.高地血戰——志願軍342團1營350.3高地防禦戰鬥[J].輕兵器,2013(1):46-49
4名美軍包圍志願軍連長,連長3槍擊斃3人,最後撇出駁殼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