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歲軍”全殲美軍,通知對方運屍體,美軍直升機拉了一上午

作者:孔甲丙
聲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進行撰寫,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萬歲軍”全殲美軍,通知對方運屍體,美軍直升機拉了一上午

美軍的夜間潛行與我軍的快速反應

1951年2月2日夜間,當天幕降臨,濃厚的夜霧如同一層厚厚的帷幕,遮蔽了星光和月色,為美軍第24師提供了完美的掩護。這個師由數千名輕裝步兵組成,他們攜帶的僅是必要的武器和裝備,以最小的行動噪聲穿越了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邊界線。在深夜的掩護下,這些士兵像幽靈一般,在邊界地帶消失,然後再次出現在38軍的後方。

美軍第24師的行動計劃精心周到,每個小隊都具體了解他們的路線和任務。他們繞過了人民志願軍的前線陣地,這些陣地在夜間依舊嚴密防守,但由于能見度極低,使得守軍難以發現悄然移動的敵人。美軍小隊利用地形的掩護,沿着山脊蜿蜒前進,間或穿越茂密的林間小路,腳步聲被厚實的落葉和濕泥吞噬,幾乎無聲。

“萬歲軍”全殲美軍,通知對方運屍體,美軍直升機拉了一上午

這支部隊的目标是山中裡地區,一個地勢較高且易于防守的位置,對于控制整個戰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到達這一地區後,美軍迅速展開行動,兵分幾路,有條不紊地占據了數個關鍵的高地和觀察點。在黑暗中,他們利用手電筒的微光,迅速挖掘戰壕,搭建臨時的防禦工事。士兵們搬運沙袋和木材,建構掩體和狙擊點,同時悄無聲息地布設了地雷和陷阱,以防人民志願軍的反撲。

美軍的這一行動雖然隐秘且迅速,但其戰略意圖極為明顯,那就是要在人民志願軍的腹地打開一個突破口,尤其是直接威脅到了38軍隸屬的113師的指揮部,以及控制着漢江南岸的關鍵陣地。一旦這些位置被攻破,不僅能夠切斷人民志願軍的後勤補給線,還能在心理上給予對方沉重打擊,進而使得整個戰線都能朝着有利于美軍的方向發展。

“萬歲軍”全殲美軍,通知對方運屍體,美軍直升機拉了一上午

美軍指揮官精心選擇的這一夜襲時機,确實讓人民志願軍措手不及。由于視線和聽覺受到嚴重限制,守軍在初期并未察覺到敵人的潛入。然而,當第一縷晨光透過霧霭時,蒙蒙亮光中的山脈輪廓逐漸清晰,美軍的存在也開始顯露端倪。随着天色漸明,戰場的真相和即将到來的激烈沖突,為38軍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得知美軍已經滲透到關鍵位置後,38軍指揮官梁興初将軍立刻采取行動。他迅速指派了坐落于近鄰區域的338團來應對這一緊急情況。

“萬歲軍”全殲美軍,通知對方運屍體,美軍直升機拉了一上午

338團的迅速部署和堅決阻擊

接到梁興初将軍的指令後,338團政委邢澤立刻行動,迅速組織部隊進行戰鬥部署。1營和3營作為主要攻擊力量,分别向133高地和141高地推進,以確定能從兩個關鍵位置對美軍實施有效包圍和控制。

1營在夜色中快速行動,利用地形的掩護,突破了美軍的外圍警戒線,迅速攀登至133高地的頂部。在到達高地頂部後,士兵們立即開始挖掘戰壕和設定機槍陣地,準備應對可能的反擊。同一時間,3營也成功抵達141高地,并迅速展開陣地建設,他們将迫擊炮和重機槍配置在戰略要點,確定可以對山下的敵軍進行有效的火力壓制。

“萬歲軍”全殲美軍,通知對方運屍體,美軍直升機拉了一上午

美軍指揮官意識到這兩個高地的重要性,很快調動了坦克和大量步兵部隊對這兩個高地發起反攻。随着晨光的到來,美軍坦克首先開向133高地,坦克炮和機槍開始對高地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陣地進行猛烈轟擊。同時,步兵部隊也在坦克掩護下,試圖從多個方向攀登高地。

在133高地,1營的士兵們利用預先準備好的戰壕和防禦工事進行堅決抵抗。機槍手們對沖上坡的美軍步兵進行射擊,迫擊炮手則對美軍坦克進行瞄準射擊,嘗試打擊這些鋼鐵巨獸的行動能力。由于高地提供了良好的視野和射擊位置,志願軍士兵能有效地壓制上山的美軍,使其攻勢受阻。

“萬歲軍”全殲美軍,通知對方運屍體,美軍直升機拉了一上午

與此同時,141高地的3營面臨的情況更加緊張。美軍不僅派遣了坦克支援步兵攻擊,還調用了火炮對高地進行遠端轟炸。炮彈在高地上引發了一系列的爆炸,激起塵土和煙霧。盡管如此,3營的士兵依然堅守陣地,他們在炮火和機槍掃射中不斷調整射擊角度,對進攻的美軍實施有效反擊。

激烈的戰鬥與通信保障

随着戰鬥的激烈化,美軍感受到了兩個高地上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頑強抵抗,決定使用空中力量來改變戰局。上午10點,天空中的嗡嗡聲越來越響,十幾架戰鬥機組成的編隊很快出現在了133高地和141高地上空。這些戰機開始對兩個高地進行有計劃的輪番轟炸,釋放下一波波爆炸彈和機關槍火力,企圖摧毀志願軍的防禦工事并壓制其火力點。

“萬歲軍”全殲美軍,通知對方運屍體,美軍直升機拉了一上午

戰鬥機的轟炸造成了顯著的破壞。巨大的爆炸聲和地面的震動成為戰場上的主旋律。泥土和煙塵被炸飛到空中,遮蔽了陽光,造成了視線上的嚴重障礙。彈坑在高地上随處可見,許多臨時工事被直接摧毀,陣地上的部分供給和裝備也被炸毀。

在這種極端危險的環境下,3營的通信連續保持着陣地的通信暢通至關重要。電話員們穿着厚重的戰鬥服和頭盔,背負着沉重的通信裝置,他們必須在炮火連綿的環境中找到被破壞的線路并迅速修複。電話線經常被炸斷,電話員們需要迅速識别問題所在并進行修複,以確定戰鬥指揮的連續性和效率。

“萬歲軍”全殲美軍,通知對方運屍體,美軍直升機拉了一上午

這些電話員展示了極高的專業技能和勇氣。每當線路出現故障,他們就必須冒着槍林彈雨,快速移動到需要維修的位置。他們攜帶的工具包中裝有線纜、接線器和其他必需的維修工具。在轟炸和射擊的間隙,他們迅速地挖掘土坑,埋設新的電話線,或是修複已被破壞的線路。在戰鬥中,通信線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關系到戰鬥指揮的有效性和部隊行動的協調。

在轟炸的高峰時段,通信線路幾次被直接命中,造成嚴重中斷。每次線路中斷後,電話員們都要在第一時間評估損害程度,并迅速行動來恢複連接配接。他們的行動不僅需要技術能力,還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冷靜的判斷,以便在爆炸和飛濺的碎片中保持清晰的思路。

“萬歲軍”全殲美軍,通知對方運屍體,美軍直升機拉了一上午

通過電話員們的不懈努力,盡管轟炸造成了巨大破壞,通信鍊條得以多次迅速恢複。這保證了指揮官能夠持續接收戰場資訊,并根據戰況調整戰術和指揮部隊。電話員的英勇表現確定了整個營的行動能夠得到有效的指揮和協調,極大地支援了戰鬥的持續進行。

決定性的反擊與戰鬥的膠着

随着戰鬥進入下午時段,美軍指揮官在評估了上午的戰況後,決定加大攻勢力度,調集了11輛坦克對中國人民志願軍控制的兩個高地進行再次沖鋒。坦克編隊分成兩個方向,一部分向133高地推進,另一部分則向141高地移動,坦克炮和機槍的火力覆寫了前進路線上的志願軍防禦點,試圖打開突破口。

“萬歲軍”全殲美軍,通知對方運屍體,美軍直升機拉了一上午

同時,美軍後勤部隊開始執行撤回任務,他們在前線戰鬥區域内收集了部分陣亡士兵的屍體。這一行為在戰場上十分罕見,通常隻在敵軍準備撤退或重組防線時進行。美軍士兵們在掩護下,邊戰鬥邊撤離陣亡同伴,這一場面無疑顯示了他們目前的困境和戰線的不穩定。

觀察到這一系列動作的邢澤政委,洞察到美軍可能正在準備撤退或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減弱其戰鬥意圖。他迅速下達了全面反擊的指令,決定利用這一有利時機,盡可能地削弱敵軍的戰鬥力。338團接到指令後,迅速組織力量進行反擊。

“萬歲軍”全殲美軍,通知對方運屍體,美軍直升機拉了一上午

全團士兵被動員起來,他們從陣地中沖出,直接向敵人發起攻擊。由于距離近,雙方幾乎是在零距離的情況下進行交戰,志願軍士兵使用了包括步槍、手榴彈、甚至是刺刀和槍托在内的各種近戰武器。在這種極端近戰的情況下,戰鬥變得異常激烈,每一寸土地的争奪都充滿了血腥。

坦克雖然火力強大,但在面對密集的步兵沖鋒時,其機動性和防禦能力受到了限制。志願軍士兵們利用地形和坦克的視線死角,接近這些鐵甲怪獸,使用炸藥包和反坦克手榴彈對其進行破壞。一些士兵甚至爬上坦克,用刺刀和手榴彈對付坦克内的乘員。

“萬歲軍”全殲美軍,通知對方運屍體,美軍直升機拉了一上午

這種無畏的攻勢對美軍造成了重大心理和實體的打擊。随着坦克被摧毀,步兵機關的士氣也受到了影響。美軍的行動開始顯得混亂,指揮系統在志願軍的激烈攻擊下開始失去效能。由于溝通中斷和戰鬥的激烈,美軍開始逐漸失去對戰場的控制。

戰鬥的勝利與敵軍的撤退

随着夕陽西沉,炮火漸息,昔日的戰場被黃昏的餘晖籠罩,戰鬥終于告一段落。338團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效率,成功地殲滅了美軍2個營的兵力。戰後的山中裡地區,戰争的痕迹随處可見:大量敵軍的屍體散落在戰場上,被毀的汽車、坦克和火炮成為了沉默的見證者,鐵片和炮彈碎片散布在泥土中,刺鼻的硝煙味和燃燒的機油味混合在一起,空氣中彌漫着戰争的殘酷和勝利的苦澀。

“萬歲軍”全殲美軍,通知對方運屍體,美軍直升機拉了一上午

第二天,随着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射到這片曾經硝煙彌漫的土地,我軍通過電台向美軍通報,出于人道主義考慮,允許其回收在戰鬥中陣亡的士兵屍體。美軍在接到通知後不久,派出了數架直升機執行這一任務。直升機陸續抵達戰場上空,緩緩降落在指定的安全區域。美軍士兵在嚴密的警戒下,開始忙碌地搬運屍體,每一次起降都小心翼翼,確定不觸發可能殘存的地雷或未爆炸彈。

直升機的來回運送持續了一整個上午。随着每一具屍體被運走,戰場上的景象也逐漸從一片混亂中恢複出秩序的迹象。盡管這是一幕極其沉重的場景,但它也在無聲中顯示了戰争的嚴酷與人性的尊重。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即使在敵對狀态,也表現出了對陣亡士兵的基本敬意。

“萬歲軍”全殲美軍,通知對方運屍體,美軍直升機拉了一上午

338團的官兵們,在連續的戰鬥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無論是在戰術選擇、兵力部署還是實時應對戰場變化方面,都顯示了高度的專業性和卓越的效率。他們的行動快速而精準,每一次攻防轉換都緊密結合戰場實際情況,確定了戰鬥的每一步都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資料:

來自 王樹增著. 遠東 北韓戰争 (第二版)[M]. 2004

“萬歲軍”全殲美軍,通知對方運屍體,美軍直升機拉了一上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