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万岁军”全歼美军,通知对方运尸体,美军直升机拉了一上午

作者:孔甲丙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万岁军”全歼美军,通知对方运尸体,美军直升机拉了一上午

美军的夜间潜行与我军的快速反应

1951年2月2日夜间,当天幕降临,浓厚的夜雾如同一层厚厚的帷幕,遮蔽了星光和月色,为美军第24师提供了完美的掩护。这个师由数千名轻装步兵组成,他们携带的仅是必要的武器和装备,以最小的行动噪声穿越了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边界线。在深夜的掩护下,这些士兵像幽灵一般,在边界地带消失,然后再次出现在38军的后方。

美军第24师的行动计划精心周到,每个小队都具体了解他们的路线和任务。他们绕过了人民志愿军的前线阵地,这些阵地在夜间依旧严密防守,但由于能见度极低,使得守军难以发现悄然移动的敌人。美军小队利用地形的掩护,沿着山脊蜿蜒前进,间或穿越茂密的林间小路,脚步声被厚实的落叶和湿泥吞噬,几乎无声。

“万岁军”全歼美军,通知对方运尸体,美军直升机拉了一上午

这支部队的目标是山中里地区,一个地势较高且易于防守的位置,对于控制整个战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到达这一地区后,美军迅速展开行动,兵分几路,有条不紊地占据了数个关键的高地和观察点。在黑暗中,他们利用手电筒的微光,迅速挖掘战壕,搭建临时的防御工事。士兵们搬运沙袋和木材,构建掩体和狙击点,同时悄无声息地布设了地雷和陷阱,以防人民志愿军的反扑。

美军的这一行动虽然隐秘且迅速,但其战略意图极为明显,那就是要在人民志愿军的腹地打开一个突破口,尤其是直接威胁到了38军隶属的113师的指挥部,以及控制着汉江南岸的关键阵地。一旦这些位置被攻破,不仅能够切断人民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还能在心理上给予对方沉重打击,从而使得整个战线都能朝着有利于美军的方向发展。

“万岁军”全歼美军,通知对方运尸体,美军直升机拉了一上午

美军指挥官精心选择的这一夜袭时机,确实让人民志愿军措手不及。由于视线和听觉受到严重限制,守军在初期并未察觉到敌人的潜入。然而,当第一缕晨光透过雾霭时,蒙蒙亮光中的山脉轮廓逐渐清晰,美军的存在也开始显露端倪。随着天色渐明,战场的真相和即将到来的激烈冲突,为38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得知美军已经渗透到关键位置后,38军指挥官梁兴初将军立刻采取行动。他迅速指派了坐落于近邻区域的338团来应对这一紧急情况。

“万岁军”全歼美军,通知对方运尸体,美军直升机拉了一上午

338团的迅速部署和坚决阻击

接到梁兴初将军的命令后,338团政委邢泽立刻行动,迅速组织部队进行战斗部署。1营和3营作为主要攻击力量,分别向133高地和141高地推进,以确保能从两个关键位置对美军实施有效包围和控制。

1营在夜色中快速行动,利用地形的掩护,突破了美军的外围警戒线,迅速攀登至133高地的顶部。在到达高地顶部后,士兵们立即开始挖掘战壕和设置机枪阵地,准备应对可能的反击。同一时间,3营也成功抵达141高地,并迅速展开阵地建设,他们将迫击炮和重机枪配置在战略要点,确保可以对山下的敌军进行有效的火力压制。

“万岁军”全歼美军,通知对方运尸体,美军直升机拉了一上午

美军指挥官意识到这两个高地的重要性,很快调动了坦克和大量步兵部队对这两个高地发起反攻。随着晨光的到来,美军坦克首先开向133高地,坦克炮和机枪开始对高地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阵地进行猛烈轰击。同时,步兵部队也在坦克掩护下,试图从多个方向攀登高地。

在133高地,1营的士兵们利用预先准备好的战壕和防御工事进行坚决抵抗。机枪手们对冲上坡的美军步兵进行射击,迫击炮手则对美军坦克进行瞄准射击,尝试打击这些钢铁巨兽的行动能力。由于高地提供了良好的视野和射击位置,志愿军士兵能有效地压制上山的美军,使其攻势受阻。

“万岁军”全歼美军,通知对方运尸体,美军直升机拉了一上午

与此同时,141高地的3营面临的情况更加紧张。美军不仅派遣了坦克支援步兵攻击,还调用了火炮对高地进行远程轰炸。炮弹在高地上引发了一系列的爆炸,激起尘土和烟雾。尽管如此,3营的士兵依然坚守阵地,他们在炮火和机枪扫射中不断调整射击角度,对进攻的美军实施有效反击。

激烈的战斗与通信保障

随着战斗的激烈化,美军感受到了两个高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顽强抵抗,决定使用空中力量来改变战局。上午10点,天空中的嗡嗡声越来越响,十几架战斗机组成的编队很快出现在了133高地和141高地上空。这些战机开始对两个高地进行有计划的轮番轰炸,释放下一波波爆炸弹和机关枪火力,企图摧毁志愿军的防御工事并压制其火力点。

“万岁军”全歼美军,通知对方运尸体,美军直升机拉了一上午

战斗机的轰炸造成了显著的破坏。巨大的爆炸声和地面的震动成为战场上的主旋律。泥土和烟尘被炸飞到空中,遮蔽了阳光,造成了视线上的严重障碍。弹坑在高地上随处可见,许多临时工事被直接摧毁,阵地上的部分供给和装备也被炸毁。

在这种极端危险的环境下,3营的通信连续保持着阵地的通信畅通至关重要。电话员们穿着厚重的战斗服和头盔,背负着沉重的通信设备,他们必须在炮火连绵的环境中找到被破坏的线路并迅速修复。电话线经常被炸断,电话员们需要迅速识别问题所在并进行修复,以确保战斗指挥的连续性和效率。

“万岁军”全歼美军,通知对方运尸体,美军直升机拉了一上午

这些电话员展示了极高的专业技能和勇气。每当线路出现故障,他们就必须冒着枪林弹雨,快速移动到需要维修的位置。他们携带的工具包中装有线缆、接线器和其他必需的维修工具。在轰炸和射击的间隙,他们迅速地挖掘土坑,埋设新的电话线,或是修复已被破坏的线路。在战斗中,通信线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战斗指挥的有效性和部队行动的协调。

在轰炸的高峰时段,通信线路几次被直接命中,造成严重中断。每次线路中断后,电话员们都要在第一时间评估损害程度,并迅速行动来恢复连接。他们的行动不仅需要技术能力,还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冷静的判断,以便在爆炸和飞溅的碎片中保持清晰的思路。

“万岁军”全歼美军,通知对方运尸体,美军直升机拉了一上午

通过电话员们的不懈努力,尽管轰炸造成了巨大破坏,通信链条得以多次迅速恢复。这保证了指挥官能够持续接收战场信息,并根据战况调整战术和指挥部队。电话员的英勇表现确保了整个营的行动能够得到有效的指挥和协调,极大地支持了战斗的持续进行。

决定性的反击与战斗的胶着

随着战斗进入下午时段,美军指挥官在评估了上午的战况后,决定加大攻势力度,调集了11辆坦克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控制的两个高地进行再次冲锋。坦克编队分成两个方向,一部分向133高地推进,另一部分则向141高地移动,坦克炮和机枪的火力覆盖了前进路线上的志愿军防御点,试图打开突破口。

“万岁军”全歼美军,通知对方运尸体,美军直升机拉了一上午

同时,美军后勤部队开始执行撤回任务,他们在前线战斗区域内收集了部分阵亡士兵的尸体。这一行为在战场上十分罕见,通常只在敌军准备撤退或重组防线时进行。美军士兵们在掩护下,边战斗边撤离阵亡同伴,这一场面无疑显示了他们当前的困境和战线的不稳定。

观察到这一系列动作的邢泽政委,洞察到美军可能正在准备撤退或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减弱其战斗意图。他迅速下达了全面反击的命令,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尽可能地削弱敌军的战斗力。338团接到命令后,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反击。

“万岁军”全歼美军,通知对方运尸体,美军直升机拉了一上午

全团士兵被动员起来,他们从阵地中冲出,直接向敌人发起攻击。由于距离近,双方几乎是在零距离的情况下进行交战,志愿军士兵使用了包括步枪、手榴弹、甚至是刺刀和枪托在内的各种近战武器。在这种极端近战的情况下,战斗变得异常激烈,每一寸土地的争夺都充满了血腥。

坦克虽然火力强大,但在面对密集的步兵冲锋时,其机动性和防御能力受到了限制。志愿军士兵们利用地形和坦克的视线死角,接近这些铁甲怪兽,使用炸药包和反坦克手榴弹对其进行破坏。一些士兵甚至爬上坦克,用刺刀和手榴弹对付坦克内的乘员。

“万岁军”全歼美军,通知对方运尸体,美军直升机拉了一上午

这种无畏的攻势对美军造成了重大心理和物理的打击。随着坦克被摧毁,步兵单位的士气也受到了影响。美军的行动开始显得混乱,指挥系统在志愿军的激烈攻击下开始失去效能。由于沟通中断和战斗的激烈,美军开始逐渐失去对战场的控制。

战斗的胜利与敌军的撤退

随着夕阳西沉,炮火渐息,昔日的战场被黄昏的余晖笼罩,战斗终于告一段落。338团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效率,成功地歼灭了美军2个营的兵力。战后的山中里地区,战争的痕迹随处可见:大量敌军的尸体散落在战场上,被毁的汽车、坦克和火炮成为了沉默的见证者,铁片和炮弹碎片散布在泥土中,刺鼻的硝烟味和燃烧的机油味混合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战争的残酷和胜利的苦涩。

“万岁军”全歼美军,通知对方运尸体,美军直升机拉了一上午

第二天,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到这片曾经硝烟弥漫的土地,我军通过电台向美军通报,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允许其回收在战斗中阵亡的士兵尸体。美军在接到通知后不久,派出了数架直升机执行这一任务。直升机陆续抵达战场上空,缓缓降落在指定的安全区域。美军士兵在严密的警戒下,开始忙碌地搬运尸体,每一次起降都小心翼翼,确保不触发可能残存的地雷或未爆炸弹。

直升机的来回运送持续了一整个上午。随着每一具尸体被运走,战场上的景象也逐渐从一片混乱中恢复出秩序的迹象。尽管这是一幕极其沉重的场景,但它也在无声中显示了战争的严酷与人性的尊重。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即使在敌对状态,也表现出了对阵亡士兵的基本敬意。

“万岁军”全歼美军,通知对方运尸体,美军直升机拉了一上午

338团的官兵们,在连续的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在战术选择、兵力部署还是实时应对战场变化方面,都显示了高度的专业性和卓越的效率。他们的行动快速而精准,每一次攻防转换都紧密结合战场实际情况,确保了战斗的每一步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资料:

来自 王树增著. 远东 朝鲜战争 (第二版)[M]. 2004

“万岁军”全歼美军,通知对方运尸体,美军直升机拉了一上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