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是司令一個是副司令,後來司令被評為上将,副司令卻成了大将

作者:孔甲丙

不跟國民黨跑留下來救東北

呂正操從小就立志長大後當兵,打擊日本侵略者,日本軍隊對他家鄉的燒殺搶掠讓他内心充滿了對侵略者仇恨。他出生貧苦農民,但并不影響他改名為“正操”,操練本領,打日本,完成人生的第一大事。

一個是司令一個是副司令,後來司令被評為上将,副司令卻成了大将

他17歲時那年進了東北講武堂深造,畢業後跟随張學良到北平,成為國民黨東北軍53軍691團團長。在1937年在抗日時期,平津失守,日軍乘風破浪式的進攻,來勢兇猛,原駐河北省的國民黨連同縣黨部,縣長等地方官員,席卷而逃。

從小立志打擊侵略者的他拒絕國民黨53軍南撤的指令,率領部隊留下來,堅持與日本抗戰到底。他帶領691團研究如何與敵軍抗衡“抓緊東北武裝抗日救亡先鋒隊,團結官兵,做好思想發動和留後打遊擊的準備。”

他審時度勢,秘密加入了地下共産黨,毅然抗日救亡。10月9日,呂正操帶領部隊掩護53軍撤離,途經半壁店時與敵軍相遇,敵騎約五六十人,他指令立即向敵開始進攻,擊斃日軍10多人,馬匹10多匹。

一個是司令一個是副司令,後來司令被評為上将,副司令卻成了大将

當他在與敵軍戰鬥時,691團的一營也正在名叫梅花鎮的鎮上與敵軍展開激戰,部隊的陸續到達,借着梅花鎮地勢的優勢消滅了三百多敵軍。次日敵軍增援,包圍了一營,但依然沒能突破一營陣地。而當地人民群衆也對抗日充滿熱情支援。

此時53軍前頭部隊已跑過黃河,師長和旅長緻電呂正操,讓他放棄一營,帶領三營南撤,他堅定地拒絕指令,帶着三營支援被圍困的一營,與日軍進行了一場拼死的激烈厮殺,日軍傷亡八百多人,而619團陣亡20多名戰士和一名連長。

一個是司令一個是副司令,後來司令被評為上将,副司令卻成了大将

這次的勝利提高了全團戰士作戰信心,但這次一營的解圍後53軍的軍長也悄悄地跑了,沒有再理會呂正操他們。戰士們知道了國民黨的無情狠毒和怕死,跟随呂正操打算一起北上找共産黨,打遊擊戰,打日本。

呂正操為了讓大家能真正的知道國民黨的作為,把電報内容展示給軍官們看,大家更加堅信跟國民黨跑路就是死路一條,正确的選擇是北上抗日。呂正操看大家抗日情緒高漲,跟大家說明不能再去找國民黨的主力,而是立即回師北上。

一個是司令一個是副司令,後來司令被評為上将,副司令卻成了大将

待呂正操率領全團官兵越過日軍控制地到達晉縣東北部時,呂正操連夜召開會議,他對戰士們說:“兄弟們,時局已變,未到半個月,華北大片被日軍占去,國民黨一味南撤,打不了日本,還可能斷送部隊。”

他繼續說“既然53軍甩了我們,不要我們,那我們隻有一條路可走,回師北上,到敵後打遊擊去,大家意見如何?”他講完,大家激情澎湃“對,逃降是死路一條,堅持抗戰,打回東北老家去!”

10月14日,呂正操召集戰士們舉行抗日誓師大會,絕斷了53軍的聯系,旗幟鮮明站到共産黨方,将619團改為“人民抗日自衛軍”呂正操任司令員,一路北上,途經之地都會幫人民解決一些土匪武裝,隊伍也逐漸壯大起來。

一個是司令一個是副司令,後來司令被評為上将,副司令卻成了大将

人民自衛隊的發展壯大,對日軍形成很大的威脅,而在高陽時日軍對自衛軍進行包圍,但我軍的作戰戰略高明,裡外夾擊,幾乎殲滅了敵軍整個中隊,之後,又設伏殲滅了敵軍400多人。

1938年二三月間,敵軍與“東抗”武裝進行了多次的激戰,而敵後遊擊戰的巨大發展和成功使日軍将矛頭改對共産黨,而緩對國民黨。日軍集中兵力,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掃蕩”想消滅我軍主力,但計劃落空,我軍主力卻越來越壯大。

完成管理鐵路的心願

呂正操小時家裡的菜地就是南滿鐵路旁,他對鐵路情有獨鐘,想長大以後能管理鐵路,而解放時期,他任命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時,正好了确了他管鐵路的心願,他管理鐵路的維修和運輸。

一個是司令一個是副司令,後來司令被評為上将,副司令卻成了大将

在他的帶領搶修下,東北解放區的鐵路裡程達到4690公裡左右,他在1946年東北鐵路總局成立後,成為總局長兼政委。員工跟着他“解放哪裡,鐵路就修到哪裡”随着解放全國,他的鐵路夢也在慢慢地圓。

20世紀初,英國人想從上海經重慶,雲南到緬甸修一條鐵路,但經過專家的檢視後,認為根本修不了,于是放棄了計劃。但堅信能把鐵路修到全中國的呂正操不畏艱難,即使那時因為大躍進三次上馬三次下馬,修修停停,最終還是建成了成昆線。

一個是司令一個是副司令,後來司令被評為上将,副司令卻成了大将

他心系鐵路,在他的重要影響努力下,西南鐵路,貴昆鐵路,成昆鐵路三線建成,對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國防交通等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他在鐵路重要崗位長達17年,青藏鐵路,華南,西南,西北地區的鐵路建設都是功不可沒。

思想建設

許光達将軍他的貢獻方向與呂正操将軍有着很大的不同,許光達将軍在入讀師範學校時見到日軍對中國同胞的行兇讓他明白革命才能救國。緊接他考入黃埔軍校,進入軍事訓練班學習,為之後的參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個是司令一個是副司令,後來司令被評為上将,副司令卻成了大将

1932年在湖北京山的戰鬥中受了重傷,轉到蘇聯治傷學習,期間的大量學習與閱讀馬列經典著作,1934年在蘇聯東方大學學習部隊攻防戰術;在延安時對毛澤東著作的研讀,加上黃埔軍校的軍事訓練,上海軍樣的軍事技術,讓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軍事思想體系。

許光達的軍隊建設思想在堅持抗日的情況下将遊擊隊正規軍化,統一民族抗日戰線,并在此基礎上組建抗日軍隊。他在延安給幹部班講過:正規化并組織龐大的遊擊隊,建立一批現代化兵團,用新技術訓練和武裝,提高運動性和靈活性。

一個是司令一個是副司令,後來司令被評為上将,副司令卻成了大将

許光達的這些建設思想是建立在當時敵強我弱的現實基礎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他認為客觀形勢已在變化,為了戰争,軍隊幹部要學習軍事知識,用先進的軍事思想武裝頭腦,指揮建設強大的軍隊,才能取得抗戰的最終勝利。

在延安時期,他發動群衆,發展軍事技術,開展生産運動,同時從日軍那裡要補給,以戰養戰。他說:人與技術是決定戰術的基本因素,能充分運用并發揮作用決定于我們正确的思想,人與技術缺一不可。

一個是司令一個是副司令,後來司令被評為上将,副司令卻成了大将

許光達在理論上也提出重視人的戰術思想,在1942年的晉綏戰争中,他給出的方案是先包圍孤立敵人,制造困難,逼其撤退,其次看好時機進攻,再次就是反策僞軍,裡應外合進行打擊,最後就要集中兵力進攻。最終也在他的上司下,晉綏軍區成功地完成了“擠敵軍”的任務,破掉了僞軍的“掃蕩和蠶食”。

許光許在晉綏當司令員時,為能在非常有限的條件下讓根據地得以鞏固和發展,他提出建立統一戰線的軍事思想的同時,對國民黨與僞軍有不同的對待,計劃通過團結形式,共同對抗日軍的掃蕩和蠶食,最終得到進展。

當時高緻國為團長的國民黨軍駐紮在黃河西部,敵軍正在對他們進行誘降,許光達對當時的客觀時态進行了分析,以統一戰線的思想冒險與高緻國進行了交談,并給予幫助,與國民黨本有沖突的高緻國團最終也同意團結抗戰,最終取得了成功。

一個是司令一個是副司令,後來司令被評為上将,副司令卻成了大将

許光達認為,判斷我軍與敵軍勢力可以從幾方面來進行比較:從态勢上看是分散還是集中;戰鬥是否有經驗,士氣如何,指揮員的情況等。要兩軍進行比較,還有就是天時地利,外界條件等等。是以,才能在晉綏統戰工作中達成了抗日共識。

教育思想

許光達是軍事家,也是出色的軍事教育者,他的軍事教育思想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教育制度的建立,集體交流學習。他是當時延安留下的人員組成的三分校的校長,他在上司學校建設外,還參加教學工作,講授軍事的理論和軍事的技術。

他在三分校制定了新的教育内容和教學方法,首先是不分黨派不分階層的全民族統一戰線,再者是實行新的教育方法,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作短期内培養高素質的軍政幹部目标。最後進行分工學習,兩方面培養人才,軍事與政治。

一個是司令一個是副司令,後來司令被評為上将,副司令卻成了大将

正因為他的正确上司,三分校在短時間内為抗日前線培養和輸送了大批的軍政人

才。

許光達将軍在解放後還擔任了裝甲兵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成立了中國人展解放軍摩托裝甲兵,最後在他的上司下克服各種困難,一步步地走向成功,他也成為了中國裝甲兵之父。

一個是司令一個是副司令,後來司令被評為上将,副司令卻成了大将

在1955年的軍銜授予儀式之前,許光達将軍聽說自己将被授予大将軍銜時,感到不安,于是一紙“讓銜書”更是具有曆史的震撼力和時空穿透力。他是一位正真的軍事家,革命家和裝甲之父親,大将當之無愧。

參考文獻:

《呂正操人生中的三件大事》-世紀風采

《論許光達在晉西北抗戰的貢獻》-黨史博采

一個是司令一個是副司令,後來司令被評為上将,副司令卻成了大将
一個是司令一個是副司令,後來司令被評為上将,副司令卻成了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