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劉伯承率129師與彭老總率八路軍總部同在太行山,為何八路軍總部被日軍包圍,連左權參謀長都犧牲,而劉伯承率領的129師卻從未被日軍包圍?
這與劉伯承善于用計有關。
那就來看看劉帥是如何用計的吧。
1941年秋,7000餘日軍對太行山“掃蕩”,兵分三路直撲黎城縣城,劉伯承率129師及時轉移,日軍撲了空。接着,日軍占領了東陽關,然後改為夜間行動,向赤岸、王堡急進。可是,沿途不斷遭到地方遊擊隊的襲擾,走走停停,兩夜隻走了30多裡。
11月1日深夜,劉伯承還在赤岸,問了日軍的位置後說:
“我們在2日淩晨1時轉移。”
晚上時間到了,參謀長李達請示:“是否立即出發?”
劉伯承看了看表,說:“鬼子還遠着,我們就先不要動,免得他們發現我們的動向。”
又過了兩小時,日軍尖兵占領了赤岸村外的高地。劉伯承才下令:“轉移吧,按原計劃向北走,不準喧嘩,靜肅前進。”
結果,隊伍剛出村口,後衛部隊就和日軍接上了火。大家跟在劉伯承後加快腳步,一口氣走了10多裡,背後的槍聲一直未斷。一會兒,偵察員從後面趕上來,向劉伯承報告:“日軍已從河南店、涉縣到了赤岸、王堡,一時摸不清我們的去向,正在分兵搜尋。”
他還說:“據地方遊擊隊通報,北面偏城方向沒有日軍,比較安全。”
于是,大家立即準備繼續北進。可是,劉伯承突然下令:
“回頭向南,朝西崗方向前進。”
不少人疑惑了:北面沒敵人,南面是鬼子主力,怎麼反往南走?劉師長也沒有解釋。大家上路了。快到西崗時,劉伯承又下令東折,向邯長路前進。
于是,隊伍越過邯長公路,經北崗、更樂,轉入涉縣東部的大山谷,隻見這裡高山綿亘,峭壁錯列,山間幾乎無路可尋。這時大家才明白過來:“這裡才是真正的安全地帶啊。”
休息時,有人問起了劉伯承:“為什麼不從赤岸東行直奔這裡,怎麼往北繞一個大圈呢?”
劉伯承說:“鬼子來‘掃蕩’,掌握主動權。我們必須出其不意,才能擺脫被動。日軍事先對我們的行動規律,作了研究,有了行動方案。是以,我們的行動,就不能讓他們知道,也不能讓敵人摸到規律,這樣才能不入圈套、碰壁。”
接着,他繼續解釋說:“如果我們從赤岸直接東移,就可能被敵人在邯長路以東堵截。日軍也知道涉縣東部地勢險峻,我方可能會利用。先北行一段,把敵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然後突然向南、向東,等他們發現我們時,就來不及了。”
這一番話說得大家恍然大悟,紛紛說:“劉師長的謀算和指揮确實高。”
這就是劉伯承之是以帶兵不被日軍包圍的奧秘。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解放軍十大統帥鮮為人知的曆史》一書記述了此事,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曾經名列中國軍事圖書熱賣榜第一名(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