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喜馬拉雅四次闖關IPO,金融業務不透明受監管詢問

作者:WEMONEY研究室
喜馬拉雅四次闖關IPO,金融業務不透明受監管詢問

喜馬拉雅的金融業務将被暴露在陽光下。

日前,喜馬拉雅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中國證監會披露境外發行上市備案補充材料要求公示,對應企業應向監管部門送出上市補充材料,其中喜馬拉雅被要求就助貸業務等大類問題進行說明。

喜馬拉雅目前涉及金融業務主要有貸款超市為助貸平台導流,旗下還有自營貸款産品“聽小貝借錢”。喜馬拉雅做助貸導流業務雖然沒有參與金融核心業務,金融是強監管行業,從貸前到貸後各環節相關的監管也持續細化,喜馬拉雅面臨着無金融牌照做業務的風險。

這已經是喜馬拉雅第四次謀求上市,其金融業務受到監管關注,勢必需要透明化。

1.聽小貝上線兩個月匆匆下線

今年3月份,喜馬拉雅濃墨上線“聽小貝借錢”,不僅給予流量入口,還聯合助貸方送福利,全力推廣信貸業務。但其信貸業務卻遭到了多家媒體的質疑,包括中國網、時代周報等媒體報道,喜馬拉雅聽小貝借錢合作了百維金科旗下的百分呗等,貸款利率接近36%。

在遭到媒體質疑後,WEMONEY研究室發現喜馬拉雅APP錢包端口已無“聽小貝借錢”。此前,該産品位于喜馬拉雅“我的”→“錢包”中,擁有專屬入口,足見對其重視程度。

此前,“聽小貝借錢”的服務尚處于初級階段,其主要功能是為助貸平台提供流量導入。據鐳射财經報道,該産品由喜馬拉雅提供獲客端口、品牌展示和還款功能,并将使用者在喜馬拉雅留存的手機号、裝置資訊提供給相關的助貸機構,由助貸機構實施授信和放款服務,喜馬拉雅不參與風控。

但使用者通過從“聽小貝”進入助貸平台,再被進一步引導至放款機構,層層導流最終導緻各種服務費用疊加,也增加了借款人的借款成本。

聽小貝借錢是喜馬拉雅真正觸及金融業務的一次嘗試。此前,喜馬拉雅有廣告投流業務,其貸款超市“借款福利”為榕樹貸款、度小滿、借錢呗、好會借、融360、樂享借等産品導流。其頁面顯示,這些借款APP的借款利率為7.2%-13.33%起,打開是H5頁面獲客引流。

經WEMONEY研究室了解發現,其貸款超市中部分産品收取高額擔保費,年化利率達近36%。

以樂享借為例,有使用者告訴WEMONEY研究室,在該平台申請貸款時僅顯示本金6000元和利息786元,申請時隻說明了最後總還款金額包含利息是6786元,但是申請成功後頁面顯示有一筆1227.24的擔保服務費,以此計算年化利率接近36%,而使用者的貸款合同顯示年化利率為8.5%。

另一個使用者從樂享借APP上面借款13000元,分12期,還款總額高達17362元,顯示擔保服務費2659,使用者表示看不到貸款合同,僅知道放款方為易得花。

WEMONEY研究室以使用者的身份下載下傳了樂享借,在貸款頁面顯示,年化利率7.2%起,額度最高20萬,但經WEMONEY研究室用多個手機号測試,該APP無法注冊。

2.缺乏金融牌照

喜馬拉雅始創于2012年,由餘建軍和陳宇昕夫婦創立,2013年,公司推出線上音頻APP“喜馬拉雅”,主要通過專業生産内容(PGC)、專業使用者生産内容(PUGC)、使用者生産内容(UGC)提供音頻内容,内容形式涵蓋有聲讀物、泛娛樂音頻、播客、精品知識分享和直播。

招股書顯示,喜馬拉雅營收分别為58.6億元,60.6億元、61.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營收穩步上漲,但增長率卻呈現出下降狀态。2021年至2023年,喜馬拉雅收入增長率由43.7%降至3.5%和1.7%。

2021年至2023年,公司淨利潤分别約為-51.06億元、37億元、37.36億元;調整後淨利潤分别為-7.18億元、-2.96億元及2.24億元。2023年,喜馬拉雅控股實作了非國際财務報告準則計量的經調整收益2.24億元。對此,公司表示,淨利潤轉正源于使用者群擴大、毛利率改善以及降本增效實作的經營效率提升。

2023年,喜馬拉雅平均月活躍使用者達到3.03億,包括1.33億移動端平均月活躍使用者和1.70億通過物聯網及其他第三方平台收聽音頻内容的平均月活躍使用者。

喜馬拉雅移動端使用者超1億,這是天然的金融場景。從上述的動作可以看出喜馬拉雅對金融業務拓展的渴望,流量平台用金融業務變現也無可厚非,但平台在拓寬業務線的同時更應該注意合規性,金融産品不應該成為收割使用者的武器。

根據證監會提出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補充材料要求,喜馬拉雅應就為個人客戶提供的助貸業務進行說明。

具體來看,證監會要求喜馬拉雅補充以下資訊:助貸業務的具體形式;是否涉及投入自籌資金作為貸款資金來源,是否屬于金融或類金融活動,是否已取得必要的業務資質許可;是否涉及征信業務,并說明業務開展是否符合《網絡借貸中介機構業務活動暫行辦法》規定,是否按照該辦法第五條規定進行備案登記及取得相應電信業務經營許可,是否存在該辦法規定的第十條禁止性情形。

同時,喜馬拉雅還應說明,相關金融業務經營是否涉及貸後催收服務,是否存在用不合規方式進行催收的情形;報告期内各年金融服務業務規模、前五大客戶名稱和來自該等客戶的收入占比、發行人自籌資金投入規模及資金來源、發行人向金融機構所收取費用占貸款利息的比重;報告期内金融服務業務是否存在被主管機構采取監管措施或實施處罰等情形,是否出現重大償債風險等經營異常事項,是否構成本次境外發行上市的實質性障礙。

目前來看,喜馬拉雅缺乏相關資質許可,這對于喜馬拉雅的金融業務将帶來極大的挑戰。(文心/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