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喜马拉雅四次闯关IPO,金融业务不透明受监管询问

作者:WEMONEY研究室
喜马拉雅四次闯关IPO,金融业务不透明受监管询问

喜马拉雅的金融业务将被暴露在阳光下。

日前,喜马拉雅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中国证监会披露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公示,对应企业应向监管部门提交上市补充材料,其中喜马拉雅被要求就助贷业务等大类问题进行说明。

喜马拉雅目前涉及金融业务主要有贷款超市为助贷平台导流,旗下还有自营贷款产品“听小贝借钱”。喜马拉雅做助贷导流业务虽然没有参与金融核心业务,金融是强监管行业,从贷前到贷后各环节相关的监管也持续细化,喜马拉雅面临着无金融牌照做业务的风险。

这已经是喜马拉雅第四次谋求上市,其金融业务受到监管关注,势必需要透明化。

1.听小贝上线两个月匆匆下线

今年3月份,喜马拉雅浓墨上线“听小贝借钱”,不仅给予流量入口,还联合助贷方送福利,全力推广信贷业务。但其信贷业务却遭到了多家媒体的质疑,包括中国网、时代周报等媒体报道,喜马拉雅听小贝借钱合作了百维金科旗下的百分呗等,贷款利率接近36%。

在遭到媒体质疑后,WEMONEY研究室发现喜马拉雅APP钱包端口已无“听小贝借钱”。此前,该产品位于喜马拉雅“我的”→“钱包”中,拥有专属入口,足见对其重视程度。

此前,“听小贝借钱”的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主要功能是为助贷平台提供流量导入。据镭射财经报道,该产品由喜马拉雅提供获客端口、品牌展示和还款功能,并将用户在喜马拉雅留存的手机号、设备信息提供给相关的助贷机构,由助贷机构实施授信和放款服务,喜马拉雅不参与风控。

但用户通过从“听小贝”进入助贷平台,再被进一步引导至放款机构,层层导流最终导致各种服务费用叠加,也增加了借款人的借款成本。

听小贝借钱是喜马拉雅真正触及金融业务的一次尝试。此前,喜马拉雅有广告投流业务,其贷款超市“借款福利”为榕树贷款、度小满、借钱呗、好会借、融360、乐享借等产品导流。其页面显示,这些借款APP的借款利率为7.2%-13.33%起,打开是H5页面获客引流。

经WEMONEY研究室了解发现,其贷款超市中部分产品收取高额担保费,年化利率达近36%。

以乐享借为例,有用户告诉WEMONEY研究室,在该平台申请贷款时仅显示本金6000元和利息786元,申请时只说明了最后总还款金额包含利息是6786元,但是申请成功后页面显示有一笔1227.24的担保服务费,以此计算年化利率接近36%,而用户的贷款合同显示年化利率为8.5%。

另一个用户从乐享借APP上面借款13000元,分12期,还款总额高达17362元,显示担保服务费2659,用户表示看不到贷款合同,仅知道放款方为易得花。

WEMONEY研究室以用户的身份下载了乐享借,在贷款页面显示,年化利率7.2%起,额度最高20万,但经WEMONEY研究室用多个手机号测试,该APP无法注册。

2.缺乏金融牌照

喜马拉雅始创于2012年,由余建军和陈宇昕夫妇创立,2013年,公司推出在线音频APP“喜马拉雅”,主要通过专业生产内容(P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PUGC)、用户生产内容(UGC)提供音频内容,内容形式涵盖有声读物、泛娱乐音频、播客、精品知识分享和直播。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营收分别为58.6亿元,60.6亿元、61.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营收稳步上涨,但增长率却呈现出下降状态。2021年至2023年,喜马拉雅收入增长率由43.7%降至3.5%和1.7%。

2021年至2023年,公司净利润分别约为-51.06亿元、37亿元、37.36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7.18亿元、-2.96亿元及2.24亿元。2023年,喜马拉雅控股实现了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的经调整收益2.24亿元。对此,公司表示,净利润转正源于用户群扩大、毛利率改善以及降本增效实现的经营效率提升。

2023年,喜马拉雅平均月活跃用户达到3.03亿,包括1.33亿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和1.70亿通过物联网及其他第三方平台收听音频内容的平均月活跃用户。

喜马拉雅移动端用户超1亿,这是天然的金融场景。从上述的动作可以看出喜马拉雅对金融业务拓展的渴望,流量平台用金融业务变现也无可厚非,但平台在拓宽业务线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合规性,金融产品不应该成为收割用户的武器。

根据证监会提出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喜马拉雅应就为个人客户提供的助贷业务进行说明。

具体来看,证监会要求喜马拉雅补充以下信息:助贷业务的具体形式;是否涉及投入自筹资金作为贷款资金来源,是否属于金融或类金融活动,是否已取得必要的业务资质许可;是否涉及征信业务,并说明业务开展是否符合《网络借贷中介机构业务活动暂行办法》规定,是否按照该办法第五条规定进行备案登记及取得相应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是否存在该办法规定的第十条禁止性情形。

同时,喜马拉雅还应说明,相关金融业务经营是否涉及贷后催收服务,是否存在用不合规方式进行催收的情形;报告期内各年金融服务业务规模、前五大客户名称和来自该等客户的收入占比、发行人自筹资金投入规模及资金来源、发行人向金融机构所收取费用占贷款利息的比重;报告期内金融服务业务是否存在被主管机构采取监管措施或实施处罚等情形,是否出现重大偿债风险等经营异常事项,是否构成本次境外发行上市的实质性障碍。

目前来看,喜马拉雅缺乏相关资质许可,这对于喜马拉雅的金融业务将带来极大的挑战。(文心/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