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類成功實作「藍牙上天」!接收來自600公裡外太空信号

作者:量子位

600公裡!人類成功實作「藍牙上天」,接收來自太空的信号。

以往認知中,藍牙隻是基于短距離的通信,但現在竟能直接連接配接衛星。這600公裡相當于從倫敦到巴黎、從紐約到波士頓的距離。

這一壯舉背後,是一家名為Hubble Network(後面簡稱Hubble)的初創公司。去年,它獲得了包括Y Combinator在内的投資機構2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人類成功實作「藍牙上天」!接收來自600公裡外太空信号

今年3月,他們搭車SpaceX的Transporter-10任務,首次将兩顆衛星送入軌道。自那以後,公司确認已成功從600多公裡外的3.5毫米藍牙晶片接收到信号。

對此,網友們紛紛表示祝賀,并稱改變了遊戲規則。

人類成功實作「藍牙上天」!接收來自600公裡外太空信号
人類成功實作「藍牙上天」!接收來自600公裡外太空信号

用藍牙連衛星

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藍牙來進行短距離通信任務,比如連接配接裝置、共享檔案、通話聽歌等。

第一代藍牙的通信距離非常有限,最遠隻有30英尺(76厘米);而現在實際條件下能達到200英尺以上(約等于61米)。

Hubble成功将這一範圍進一步擴大,成功建立起從地球到太空的藍牙連接配接。

人類成功實作「藍牙上天」!接收來自600公裡外太空信号

2021年,Hubble由Life360聯合創始人Alex Haro、Iotera創始人Ben Wild和航空航天工程師John Kim創立,當時他們就提出了“将藍牙晶片連接配接到衛星”這一想法。

這聽起來确實有點子瘋狂,畢竟像消費類電子産品,也很難連接配接到幾十米的其他藍牙裝置。

但這個需求的确存在,并且他們認為這是一個真正的剛需。

該公司表示,現在物聯網裝置耗電大、營運成本高且缺乏全球連接配接。這是當今與藍牙裝置相關的基本限制,它們阻止了許多行業利用物聯網來開展業務。

目前藍牙裝置每年售出近 50 億台,如果能按照Hubble願景實作全球連接配接,那麼潛在市場巨大。

Hubble的第一項創新是開發軟體,讓現成的藍牙晶片能以低功耗進行超遠距離通信。

為此,他們還獲得了一種相控陣天線的專利,這種天線可以在小型衛星上發射。工作原理跟放大鏡差不多,正是它讓現成的藍牙晶片與Hubble的衛星通信。

該團隊還必須解決與多普勒相關的問題,即通過無線電波交換資料的快速移動物體之間發生的頻率不比對。

網友:物聯網領域将呈現抛物線發展

今年3月4日,他們成功發射兩顆衛星,開始建立自己的衛星網絡,然後計劃在明年初之前再增加兩顆衛星,到2026 年第一季度再增加32顆衛星。

這樣一來,36顆衛星構成衛星星座,它們将能夠每天在世界任何地方與哈勃衛星進行大約兩到三個小時的連接配接——

隻需更新軟體,就可以讓标準藍牙裝置連接配接到衛星網絡,而無需蜂窩網絡接收。

據介紹,任何支援藍牙的裝置都能連上他們的衛星網絡,該網絡可實作全球覆寫。與此同時,電池消耗減少到原來1/20,營運成本降低至原來1/50。

目前可知的用途包括物流、牛群追蹤、寵物智能項圈、兒童 GPS 手表、汽車庫存、建築工地和土壤溫度監測等市場。尤其像那些急需網絡覆寫的行業,比如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遠端資産監控。

随着星座規模的擴大,Hubble将把注意力轉向可能需要更頻繁更新的行業,如土壤監測,以及連續覆寫用例,如老年人跌倒監測。

一旦啟動并運作,客戶隻需将其裝置的晶片組與固件內建,即可與Hubble衛星網絡連接配接。

為此有網友預測,物聯網領域将呈現抛物線發展,預計到2025年增加到超過 250億。

人類成功實作「藍牙上天」!接收來自600公裡外太空信号

還有網友用自己的經曆對比:我甚至還不能用AirPods連我的手機,現在他們都能連衛星了???

人類成功實作「藍牙上天」!接收來自600公裡外太空信号

參考連結:

[1]https://www.techradar.com/pro/tech-startup-connects-to-two-satellites-in-orbit-from-earth-via-bluetooth-using-off-the-shelf-chip-and-a-software-update

[2]https://hubblenetwork.com/

[3]https://twitter.com/hubble_network/status/1786124914124075313/quotes

[4]https://techcrunch.com/2024/05/02/hubble-network-connects-a-bluetooth-chip-to-a-satellite-for-the-first-time/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号簽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态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