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視點】努力打造戰略科學家核心力量

作者:山東省科協

千軍易得,一将難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大力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堅持實踐标準,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擔綱領銜者中發現具有深厚科學素養、長期奮戰在科研第一線,視野開闊,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了解能力、大兵團作戰組織上司能力強的科學家。

戰略科學家既是科學家,更是戰略家,是科技人才中的“帥才”,是引領科技前瞻布局、帶動重大領域創新的“關鍵少數”,是中國科技實力實作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核心力量。戰略科學家從哪裡來?歸根到底要從科技創新主戰場上錘煉出來,從科技創新主力軍裡成長起來,從科技創新主方向中湧現出來。

在創新主戰場厚植人才“沃土”

加快培育更多戰略科學家,是從根本上提高原始創新能力、突破“卡脖子”科技難關,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争中占據制高點的關鍵之舉。

科學家的成長可以靠濃厚的科研興趣、優良的學術訓練和不懈的個人努力,而戰略科學家的成長則必須依靠國家乃至國際重大科技任務,在大兵團作戰實踐中曆練和鍛造上司能力及創新能力。戰略科學家本身不是靠選拔出來的,而是在科學實踐中不斷錘煉并逐漸得到承認的。要改變等待戰略科學家自己“冒出來”的想法,主動為其厚植成才“沃土”。對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複合型人才,要積極為其創造承擔重大科技任務和參與重大科技創新實踐的機會和平台,支援他們在引領重大原始創新、參與教育和科技戰略頂層設計、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和創新發展等方面發揮帥才作用。

回望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科技事業發展,從“863計劃”到“973計劃”,再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這些都是戰略科學家成長的“沃土”,這類研究項目都具有周期長、耗資大、不确定性強的特點。例如“中國天眼”項目,南仁東帶團隊光選址就用了12年時間,整個項目經曆了20多年時間。

培養和造就戰略科學家,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長遠眼光,有意識地發現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複合型人才,并按照事業發展的需要,着力培養适當規模、品質和結構的戰略科學家,形成戰略科學家成長梯隊。這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必須通盤考慮、長遠規劃、超前培養、系統實施,進而推動更多戰略科學家脫穎而出。

針對大陸領跑、并跑、跟跑的領域和學科,明确重點領域急需、緊缺頂尖科技人才的數量與分布,制定人才發展需求和政策清單,有針對性地支援、引進、培育一批科技創新人才。建議從國家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制定适應國家戰略需求、遵循科技創新規律、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戰略科學家發現、培養、使用機制。

建構産學研深度融合“新生态”

科技創新作為一個國家科技實力及綜合國力的重要标志,是國家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隻有一個又一個戰略科學家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攻堅克難、敢為人先、奮勇突破,中國的科技實力才能實作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曆史性跨越。

建議在國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總體要求下,綜合考慮戰略型人才、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科技企業等多方需求,以“創新+創業”“科技+資本”“戰略+科學”的新範式,在産學研深度融合中探索一條戰略科學家培養新路徑。

強化産業鍊和創新鍊同步協同,建立立設新型研發機構。作為有效整合高校智力資源、政府政策資源、社會資本資源的創新主體,新型研發機構在誕生之初就具備重組創新鍊條、打破各類組織邊界、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的特質。有助于強化人才在産學研用融合中的核心要素功能,推動實施“揭榜挂帥”等新型聯合攻關模式。

要發揮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準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的國家隊作用,加速集聚、重點支援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建議允許具備高科學素養和戰略思維的複合型人才以不同角色同時在高校院所和高科技企業從事科技創新和産業轉化實踐。以戰略型人才為紐帶,實作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深度融合。

遵循科研規律激發“源動力”

科技進步與創新發展離不開戰略科學家引領性的探索、開拓和奮進,戰略科學家群體的經驗、智慧和創造需要從國家戰略高度加以重視和引導。

積極支援組建高水準國家實驗室,堅持“四個面向”,緊跟世界科技發展大勢,完成大陸發展對科技發展提出的使命任務,多出戰略性、關鍵性重大科技成果。發揮國家科研機構的作用,以服務國家利益和國家目标為主旨,以戰略性、基礎性和定向性科技攻關任務為研究重點,充分展現科研機構組織化、系統化和建制化優勢。發揮高校的戰略科技力量,強化目标導向,推動校企合作,激活高校和企業自主創新的科技自立自強“雙引擎”,形成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交叉優勢。重視以央企為主導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中流砥柱作用,在航空航天、船舶、深海、高鐵、能源、通信、電子資訊等領域開展科技攻關。

注重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加快培育和壯大整個戰略科學家群體,按照現代科研規律去支援激勵更多的戰略科學家。繼續從科技體制、運作機制、評價體系、資源配置政策等多個方面深化改革,切實營造有利于戰略科學家快速、自由成長和有效發揮作用的體制機制環境。

對戰略科學家這一頂尖科研人才群體的培養、評價須少一些功利性,在使用和激勵時多一些包容性、主動性、長遠性。同時,應注重廣納全球高層次戰略科學家。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标,鼓勵重點引進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産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在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準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以及科技學術組織任職,把更多國際戰略科學家吸引和凝聚進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作者:任曉剛,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智庫中心

來源:微信公衆号“科學觀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