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合資克星”的回旋镖,打在了長安自己身上

作者:消費者報道

長安汽車營收增利潤跌,電動化轉型隐憂,合資品牌複蘇難挽頹勢。

長安汽車,是中國汽車市場中一個非常特别的存在。

一方面,在不少自主汽車企業高度依賴合資品牌的時候,長安汽車的合資品牌卻接連掉隊;另一方面,在不少自主汽車企業還在探索電動化的可行之路時,長安汽車已經推出多個新能源篇品牌,覆寫不同價位和類型的車型,不經意間已經走在前列。

是以,即使合資車型銷量拉胯,長安汽車卻依然可以實作總體銷量的大幅增長,頗有在新能源時代成為“國産之光”的姿态。長安汽車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前四個月長安汽車累計銷量超過90.2萬輛,同比增長14.24%。

然而,開年的财報資料,卻給長安汽車潑了一盆冷水。長安汽車公布的2024年一季報資料顯示,長安汽車在2024年一季度營業收入為370.23億元,同比增長7.14%,然而淨利潤僅為11.58億元,同比大幅下滑83.39%。受此影響,長安汽車在4月30日股價最終跌停。

實際上,長安汽車的隐患在去年已經出現。2023年,深藍汽車虧損約30億元,阿維塔虧損約37億,與此同時長安汽車資産負債率達到60.73%,處于近8年的最高點,并在今年一季度仍保持在60%以上的高位。銷量大幅增長的背後,長安汽車卻面臨增收不增利的問題。

今年一季度長安兩大合資品牌長安福特和長安馬自達的銷量均實作同比增長。是以,“百年合資,毀于長安”的調侃并不全面,也不公正,長安汽車存在的問題不能僅由合資品牌背鍋。回旋镖,最終可能會打在長安自己的國産車身上。

就長安汽車的銷量、财報資料、新能源車産品布局和消費者的投訴等問題,《消費者報道》向長安汽車發去了采訪函,截至發稿前未獲回複。

長安想“長安”,離不開廣告

營收增加,然而淨利潤卻下降,那麼為了“卷”赢友商,長安汽車的錢究竟花在哪裡了?

在2024年一季報中,長安汽車表示投資收益和現金下降主要受去年同期并購深藍汽車影響。然而,淨利潤的下降也能從其他項目支出的增加中看到端倪。

2024年一季度,長安汽車的銷售費用超過20.5億元,同比增加超過4.4億元,增幅近27.7%。實際上,早在去年,長安汽車的銷售費用就已經開始出現井噴的迹象。

“合資克星”的回旋镖,打在了長安自己身上

長安汽車2024年一季度部分财務資料 (來源:長安汽車2024年一季報)

2023年全年,長安汽車的銷售費用超過76.4億元,同比增加近48.8%,長安汽車表示“主要因并購深藍汽車,其銷售費用納入合并而增加”。銷售費用中,促銷及廣告費超過26.8億元,占銷售費用的35%。

與此同時,雖然擁有多個新能源汽車品牌,但是長安汽車的研發費用增長卻明顯少于銷售費用。2024年一季度,長安汽車的研發費用為15.4億元,比同期的銷售費用少了超過5億元,增幅為13.3%。2023年全年,長安汽車的研發費用接近59.8億元,增幅為38.57%,比同期銷售費用低出近17億元,而在2022年,這一差距僅為8億元左右。

在廣告“轟炸”之下,長安汽車2023年全年實作銷量255.3萬輛,2024年一季度銷量為90.2萬輛。然而,亮眼的銷量成績背後,長安汽車今年一季度的淨利潤卻大幅下滑,這與其銷售費用等的大幅增加不無關系。

“合資克星”的回旋镖,打在了長安自己身上

長安汽車高管在本屆北京車展親自下場營銷 (來源:長安汽車官方微網誌)

面對高昂的銷售費用,長安汽車也開始嘗試造車新勢力的營銷手段,比如像李斌、李想、何小鵬、雷軍等掌舵人一樣親自下場營銷,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也對外表示要打造車企高管“個人IP”,力求獲得成本效益更高的流量和關注度。

然而,在“内卷”的中國汽車市場,廣告和營銷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都可能會是長安汽車能否實作“長安”的命門。

讓合資背鍋,不合适吧

當然,長安汽車的命門,遠不止銷售費用一項的支出。

在自主車企紛紛崛起的當下,合資品牌仍然是不少自主車企的“大腿”。廣汽豐田、一汽大衆、上汽大衆、北京奔馳等,這些合資品牌仍然貢獻了收益的大頭,在電動化時代仍然具備強大的競争力。

不過,長安卻是自主車企中一個另類的存在。一方面,長安的合資品牌銷量在過去幾年接連掉隊;另一方面,長安汽車的長安、啟源、深藍、阿維塔等自主品牌卻能一起帶來遠超合資品牌的銷量表現。

于是,長期以來,輿論場中都有“百年合資,毀于長安”的調侃——已經退市的長安鈴木,近年銷量“跳水”的長安馬自達。長安,俨然一副“合資克星”的姿态。

“合資克星”的回旋镖,打在了長安自己身上

長安汽車2024年4月銷量資料 (來源:長安汽車2024年4月産銷快報)

然而,在燃油車式微的時候,長安這位“合資克星”旗下的合資品牌卻有鹹魚翻身之勢。以長安馬自達為例,2024年一季度, 長安馬自達累計銷量近1.93萬輛,統計增長超過38%。到了今年4月,長安馬自達單月銷量同比增幅為41.75%,占長安汽車銷量超過11%。

可以看到,長安旗下的合資品牌正在慢慢複蘇,為長安汽車貢獻的銷量占比也在逐漸增加,并已經開始電動化轉型程序。經曆了過去數年的衰落後,合資品牌逐漸開始給長安汽車帶來正向貢獻。相反,同期重慶長安工廠所産車輛的銷量增幅遠低于合資品牌。

“合資克星”的回旋镖,打在了長安自己身上

長安馬自達新能源車型EZ-6 (來源:長安馬自達官方網站)

長安汽車的隐患,可能不僅存在于合資品牌中。“合資克星”的回旋镖,開始打在長安汽車的國産車身上。

電動化的盡頭是降價?

不靠合資品牌吃飯的長安汽車,其自主品牌車型一直是行業領頭羊。

長安CS75 PLUS和長安逸動屢屢在燃油車時代創造銷量奇迹,成為“國民車型”。進入電動化時代,長安汽車也積極轉型,長安品牌推出多款油電混合和插電混動車型,啟源、深藍、阿維塔等多個新能源汽車品牌覆寫不同價位和類型的電車。當大量車企遭遇新能源轉型陣痛時,長安汽車的銷量卻屢屢實作高速增長。

然而,新能源轉型容不得一絲懈怠和落後。

實際上,長安旗下各個自主品牌在電動化轉型的道路上,各自均有難言之隐。

“合資克星”的回旋镖,打在了長安自己身上

長安CS75 PLUS插混車型 (來源:長安汽車官方網站)

長安品牌的CS75 PLUS、UNI-V等熱門車系均提供插電混動車型,然而銷量總體不盡如人意;長安Lumin争奪微型電車市場,然而銷量表現始終被五菱宏光MINIEV等車型壓制。

長安啟源是長安汽車的主流新能源品牌,啟源A05和啟源Q05兩款車型面臨市面上同價位多個品牌車型的競争,壓力不可謂不大。

“合資克星”的回旋镖,打在了長安自己身上

長安啟源A05 (來源:長安啟源官方微網誌)

深藍品牌在2023年實作銷量高峰,在去年12月實作單月銷量超過1.8萬輛。然而進入2024年之後深藍汽車的銷量猶如踩了急刹車一般,在今年2月單月銷量僅剩9900輛左右,4月單月銷量為12744輛,今年前四個月平均銷量為1.3萬輛左右。

阿維塔在今年1月實作超過7000輛的銷量後,2月銷量斷崖式下滑至2457輛,此後的3月和4月的單月銷量均維持在5千輛左右。

“合資克星”的回旋镖,打在了長安自己身上

阿維塔12 (來源:阿維塔官方網站)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銷量成績,已經是長安汽車今年加入“價格戰”之後的結果。

2月13日,深藍汽車官宣,深藍S7全系價格将下調1萬元,下調後,深藍S7純電版的售價區間降至16.99-19.29萬元;2月20日,深藍汽車宣布旗下SL03全新純電版正式上市,售價區間為15.69萬元至17.39萬元,新車起售價降幅達2.7萬元。

2月28日,長安深藍汽車再次宣布推出SL03和S7榮耀版車型,限時現金優惠10000元。優惠後,深藍SL03榮耀版起售價為13.99萬元,深藍S7榮耀版起售價為14.99萬元。

3月12日,阿維塔11千裡智駕款上市,起售價25萬元,新車結合金融購車年均費率低至2.4%以及6000元的置換補貼,與此前在售的30萬至39萬元的鴻蒙版智享更新款車型相比,阿維塔11的起售價從30萬元降至25萬元。

“合資克星”的回旋镖,打在了長安自己身上

來源:長安啟源官方微網誌

然而,“價格戰”的結果是,深藍汽車在4月的銷量相比3月不增反降;阿維塔的銷量相比3月增加不足5%;啟源在3月銷量大幅增加至1.5萬輛,然而4月的銷量又回落至1.1萬輛。

不僅如此,持續的“價格戰”也對長安汽車的收益帶來負面影響。民生證券研報稱,長安汽車今年一季度單車平均售價為7.6萬元,同比下降1.1萬元,環比下降2.7萬元;毛利率14.4%,同比下降4.1%,環比下降5.1%。“價格戰”雖然帶來短期的銷量增長,然而也讓長安汽車面臨“車賣出去卻難賺錢”的尴尬局面。

此外,長安汽車也不時因品質缺陷而被消費者投訴和維權。《消費者報道》注意到,在車質網等平台,啟源Q05、啟源A05、深藍SL03、深藍S7等車型均有多條涉及發動機、電機等的品質問題投訴。

是以,把長安汽車近幾年起伏不定的表現完全歸咎于合資品牌“拖後腿”并不全面。産品品質問題、新能源産品銷量沖高遇阻、“價格戰”導緻增收不增利……困擾長安汽車的問題不一而足。

長安汽車并非“合資克星”,也希望不會成為“國産克星”和“新能源克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