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世界正在向多極化迅速發展,但現有霸權國家不願放棄既得利益,一些其他國家對未知的多極世界心存疑慮,對全球秩序的基本價值缺乏共識。中國始終緻力于以聯合國為核心,建立平等的多極體系,和普遍包容的經濟全球化世界。西方“民主對專制”的對抗式叙事不能解決目前全球面臨的挑戰,國際社會需要共同參與建構真正的多邊主義新體系。
作者:趙海,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國際政治研究部主任
目前,大多數國際事務學者都認為,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極化方向發展。冷戰結束後,世界進入了“單極時刻”。一些西方國家認為這預示着“曆史的終結”,夢想着“美國治下的和平時代”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金錢和力量確定世界和平與繁榮。
單極化使世界進入了“超級全球化”時期,促進了全球經濟普遍增長,并推動了全球南方的崛起。但問題在于,霸權國家狂妄自大,失去了自制力。他們認為自己的道路是唯一可行的道路,這是霸權國家的通病。是以,他們這種妄想引發了不計後果的戰争,以及國内的撕裂,最終削弱了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這背後的邏輯很簡單:如果遊戲規則不适用于主要玩家,那這個遊戲還有誰願意玩呢?
挪威學者格倫·迪森在《烏克蘭戰争與歐亞世界秩序》一書中指出,當今世界很可能正在經曆一個“空當期”。他在書中寫道:“500年的西方霸權已經結束,全球大多數人都越來越渴望建構一個基于多極化和平等主權的世界秩序。”然而,盡管自由主義霸權存在緻命缺陷,但多極化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仍未建立。正如美元霸權,衆所周知,美元為美國利益服務,是美國對其他國家進行剝削和任意制裁的工具。但似乎并沒有可行的替代品來取代美元,更好地發揮标準貨币、媒介貨币和儲備貨币的作用。
圖檔來源:路透社
問題其實有三方面:一是霸權國家拒絕放棄既得利益;二是利益相關者害怕混亂,擔心未經證明的新體系的可行性;三是在國際秩序重構的過程中,對于公平分享原則缺乏共識。總之,世界陷入了一個尴尬的境地,雖然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多極化,但沒有人确定未來會如何發展,因為他們的願景和利益各不相同,甚至互相對立。
正如不平衡的全球化造成了經濟發展的“赢家”和“輸家”,使許多國家陷入政治兩極分化,多極化趨勢也使一些人的焦慮感顯著增加。
随着金融與貿易武器化和實體與網絡空間邊界化,許多學者開始認為,未來的多極世界将成為危險的“戰區”,既難以預料,又動蕩不定,而大國政治與其标志性的“叢林法則”也會卷土重來。各國不得不結成安全同盟以求獲得保護,組建經濟集團以求供應鍊安全,加入志同道合的組織以求政治和制度穩定。曆經數十年建立起來的全球治理模式将随着國際體系碎片化而土崩瓦解,摧毀人類社會應對共同挑戰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如果多極世界滑向失控的“激烈競争”,那麼科幻電影中人工智能引發“核末日”的劇情恐怕将有可能成為現實。
圖檔來源:中國日報
每天,新聞頭條中總是充斥着負面消息,但現實也并不完全是悲觀而絕望的。既然現有的秩序應對目前挑戰乏力,那麼世界應該建設什麼樣的新秩序呢?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闡述了中國的原則立場,呼籲“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他進一步解釋說:“平等的多極化,是要展現各國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有序的多極化,是要共同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共同堅持普遍認同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中國和其他全球南方國家,希望完善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決反對任何削弱、規避這一體系的企圖。
中方這一主張的基礎是,聯合國代表着真正的多邊主義,将多個國家緊緊聯系在一起,遵守公認的規則。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治理體系建立在反法西斯戰争來之不易的勝利,和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經曆之上,但長期遭到兩極、單極權力鬥争與壟斷勢力的踐踏和破壞。真正多邊主義的需求從未像現在這樣迫切,其前景也從未像現在這樣充滿希望。
當今世界需要的不是西方“民主對專制”的二進制對抗式叙事,而是有效的多邊主義來管理和解決目前和潛在的多極摩擦和問題。從這一角度來說,國際社會需要志同道合的國家團結起來,共同完善聯合國體系下的多邊體制和機構。中國站在世界多極化新道路的前沿,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扮演着國際争端調解人的角色。隻有更多的國家共同參與建構多邊主義新體系,世界才能更快地走出目前的“空當期”困境。
圖檔來源:中國日報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辛欣
編輯:張钊
實習生朱士琦、秦迦勒亦有貢獻
關注微信公衆号“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直達往期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