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莫言當年獲得諾獎,一個日本人在背後默默出力,他為何要幫莫言?

作者:鴻鹄迎罡

文·段宏剛

“諾貝爾文學獎”誕生于1901年,是世界文壇最重要的獎項,如同文學界的皇冠,一位作家在有生之年一旦加冕它,注定會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一席之地。

諾獎的評選機制很複雜,也很苛刻,候選人在國際上必須具備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其作品必須有一種以上世界主要語種(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德語、阿拉伯語、俄語)的翻譯,被一些讀者所熟知。

然而,候選人即使很有實力,也不能毛遂自薦,必須經過有資格的人來提名,并被諾獎委員會認可後,方可進入角逐環節。具備提名人資格的人,隻要符合以下四個條件之一即可。

莫言當年獲得諾獎,一個日本人在背後默默出力,他為何要幫莫言?

其一,瑞典文學院院士,或者其他國家跟文學院院士級别對等的人士。

其二,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其三,各國高校有影響力的文學教授或者語言學教授。

其四,各國的作協主席。

一百多年的諾獎曆史上,中國作家魯迅、沈從文、老舍、林語堂等人,都獲得多次提名,有的甚至被确定為該年的獲獎者,隻不過因為一些原因遺憾地錯過。之後,我們盼星星盼月亮,總算在2012年看到了結果。

2012年10月,莫言先生首次為中國作家奪得諾獎,諾獎委員會給出的獲獎理由是:莫言用幻覺現實主義将民間故事、曆史和現代融為一體。

莫言當年獲得諾獎,一個日本人在背後默默出力,他為何要幫莫言?

莫言能獲得諾獎的青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他非常具備探索意識,傳承了魯迅先生的文學精神,勇于說真話,作品以“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作為基礎,又融合了魔幻現實主義、意識流、傷痕文學等多種寫作手法,小說語言虛實相生,活潑幽默,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獨具匠心的藝術張力。

當然,莫言能摘取諾獎,當然也離不開一位日本作家,以及日本文學界和學術界的大力推薦與支援。

這個人就是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代表作有《個人的體驗》、《萬延元年的足球隊》、《人生的親戚》、《空翻》、《别了,我的書》等數十部長篇,以及中短篇小說集。

莫言當年獲得諾獎,一個日本人在背後默默出力,他為何要幫莫言?

強烈的自傳色彩和象征手法,是大江健三郎小說的最大特色。

1994年,大江健三郎獲得該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繼1968年川端康成之後,第二位獲得該獎的日本作家。

大江健三郎出生于1935年,莫言是1955年出生的人,兩人都出生在農村,本不屬同一時代的人,也分屬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卻因為出生背景相同,文學觀念基本一緻,讓他們的生命中産生了許多交集。

比莫言大20歲的大江健三郎,表現出對這個後輩格外的關注和支援,甚至還有一絲崇拜,這讓人意想不到。

1994年12月7日,大江健三郎站在諾貝爾文學獎領獎台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題為《我在暧昧的日本》的演講。

莫言當年獲得諾獎,一個日本人在背後默默出力,他為何要幫莫言?

演講詞洋洋灑灑近萬字,其中有這樣一段話:不久後,這些系統還把我同南韓的金芝河、中國的莫言等結合在了一起。這種結合的基礎,是亞洲這塊土地上一直存續着的某種暗示——自古以來就似曾相識的感覺。當然,我所說的亞洲,并不是作為新興經濟勢力受到寵愛的亞洲,而是蘊含着持久的貧困和混沌的富庶的亞洲。在我看來,文學的世界性,首先應該建立在這種具體的聯系之中。為争取一位南韓優秀詩人的政治自由,我曾參加過一次絕食鬥争。現在,我則對中國那些非常優秀的小說家們的命運表示關注。

此時的莫言隻有39歲,已經發表了代表作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以及《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食草家族》、《酒國》等長篇。

大江健三郎在此時還沒有見過這位小輩作家,卻已經讀過莫言的多部作品,并被深深吸引,開始關注莫言。借此領獎和演講的機會,他向全世界隆重介紹了莫言。

莫言當年獲得諾獎,一個日本人在背後默默出力,他為何要幫莫言?

在後來的一次演講中,大江健三郎甚至說:讓我選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就選莫言。

可見,在大江健三郎心裡,莫言是一位很有分量的作家。

事實上,此時的莫言,在國際上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他的名聲來自一部電影。

在1988年2月,莫言的長篇處女作《紅高粱》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并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金熊獎”。因為“金熊獎”是國際A類電影節的最高榮譽,又加上《紅高粱》是第一部獲得該獎的中國電影,是以,莫言從此後在世界文學藝術界被一些人特意關注起來。

也許是對莫言惺惺相惜,有意栽培這位潛力股作家,大江健三郎自從獲得諾獎後,利于自己諾獎獲獎者具備提名權的身份,不遺餘力地多次向瑞典文學院院士韋斯特伯格先生推薦莫言,大力稱贊莫言以及他的作品。

莫言當年獲得諾獎,一個日本人在背後默默出力,他為何要幫莫言?

2002年大年三十(2月11日),大江健三郎受日本一家電視台欄目《二十一世紀開拓者》的邀請,來到山東高密采訪莫言。為了搞清是什麼樣的地域環境和人文觀念,促成莫言寫出了許多驚世駭俗的小說,大江健三郎特意跟莫言一起吃餃子過除夕,晚上還睡在莫言老屋的土炕上,跟莫言徹夜長談,這讓莫言十分感動。經過互相了解,兩人從此成為朋友。

2006年9月8日——15日,大江健三郎通路中國,中國社科院外文所專門組織召開了“大江文學專題研讨會”。莫言在講話中由衷地表達了對大江健三郎勤奮創作的欽佩,認為大江健三郎持續創作的力量,來源于知識分子難以泯滅的良知,以及“唯一逃出來報信人”的責任與勇氣。

大江健三郎作為此次的主角,以《從絕望開始的希望》為主題進行了演講,莫言邀請了許多文學界的朋友來到演講現場捧場。

莫言當年獲得諾獎,一個日本人在背後默默出力,他為何要幫莫言?

至此,兩人的關系更進一步,俨然成為親密朋友,交往越來越頻繁。

在後來的一次演講會上,大江健三郎信誓旦旦地說:如果下一位亞洲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那一定是莫言。他甚至還在許多公開場合将莫言跟魯迅相提并論。

2009年12月,莫言的長篇《蛙》出版,2011年5月,《蛙》由日本著名學者吉田富夫翻譯,并由日本中央公論新社出版,封面上印着大江健三郎的推薦語——亞洲最接近諾貝爾獎的作家。在大江健三郎的推薦下,日本文學界即刻掀起了一陣“莫言熱”,讓莫言成為日本讀者最喜愛的中國當代作家。

果不其然,2012年10月11日,莫言憑借長篇《蛙》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看似偶然實際上是必然。

實際上,莫言本人對日本文學也非常喜愛,他曾說過這樣的話:我大膽地借鑒和學習了日本文學中的技巧,像夏目漱石、川端康成、谷崎潤一郎、三島由紀夫等日本文學家的作品,都對我的創作發生過積極的,甚至是啟蒙般的影響。

莫言當年獲得諾獎,一個日本人在背後默默出力,他為何要幫莫言?

莫言前後對日本進行了十多次通路,每次演講時台下觀衆座無虛席,人氣非常高。

不可否認,是日本文學界、學術界,以及讀者對莫言長期的認可和支援,增強了莫言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這些對他獲獎有一定幫助。

莫言作品在西方國家的推廣者,是美國翻譯家葛浩文和瑞典翻譯家陳安娜,他們才是莫言獲得諾獎的最大推手。

至于日本讀者為什麼喜歡莫言的作品,日本著名作家茅野裕城子的一句話,或許能給我們解開疑問。他評價莫言的《豐乳肥臀》時說道:在故事中,由于天災人禍接連發生,日軍的形象看起來并不惡。作為一個日本人,讀日本軍隊的文學作品,第一次有舒服、放松的感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