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擦亮文山三七品質更新的底色

作者:雲南網
科技擦亮文山三七品質更新的底色

5月12日,中國文山三七品質更新研讨會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舉行,省内外中醫藥領域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齊聚一堂,見仁見智,共同為文山三七品質更新“把脈開方”。

業界盛會花落文山,文山三七為何如此備受矚目?這緣于文山是三七原産地和道地産區,文山三七品質優良,産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一,被中國特産協會授予中國“三七之鄉”;緣于在文山三七産業的發展曆程中,省内外科研力量協同攻關,用科技鑄就了文山三七高品質發展的底色;緣于文山州委、州政府全面建構以三七為主的種植、加工、市場、科研、康養等生物醫藥全産業鍊發展體系,謀劃将三七打造成千億元産業。

科技擦亮文山三七品質更新的底色

文山三七發展壯大,科技之力不可或缺。在位于文山市國有紅旗林場清水塘村的文山州林下三七種植及生态評估試驗示範基地,雲南七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基地應用朱有勇院士團隊曆時10餘年研發的林下有機三七種植技術,讓三七回歸山野林間,不施一滴化肥農藥,實作高品質、高效益的林下有機三七種植生産。距此不遠的無公害三七良種産業化基地則是按照陳士林院士團隊研發的無公害三七生産技術标準,通過精準選地、良種選用、土壤複合改良、減肥減藥、品質追溯實作無公害三七生産。這些新技術的應用,讓文山三七優質優價,既緩解了土地資源匮乏沖突,又讓青山變成了“金山”。

科技擦亮文山三七品質更新的底色

品種是三七産業的關鍵競争資源。在文山三七核心産區的硯山縣盤龍鄉,文山苗鄉三七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雲南農業大學、文山學院、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等科研機關共同建設了200多畝的雲南省三七種質資源圃和三七品種選育基地。目前,資源圃收集種質材料突破1.1萬份,為大陸最大的人參屬種質資源圃。收集人參屬種質有姜狀三七、屏邊三七、竹節參、狹葉竹節參、珠子參、金平人參。栽培三七種質覆寫其所有變異類型。基地上,“苗鄉1号”“滇七1号”“苗鄉抗七1号”“文院紫七1号”“苗鄉三七2号”等三七良種長勢喜人。雲南省中藥材産業體系首席科學家楊生超教授介紹,1999年以來,聯合研發團隊采用集團選育和分子輔助選育方法、以優質、适産、抗病為目标,成功選育出三七新品種及良種13個,其中2個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5個品種實作規模化應用。這些三七種業“晶片”的突破,為三七品種制度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科技擦亮文山三七品質更新的底色

由文山市象水三七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聯合雲南農業大學、文山學院、苗鄉三七公司等科研機關和企業打造的文山“三七地”産業數字化平台旨在打造促進三七種植、加工、倉儲、交易等高品質、高效率、低成本發展的産業數字化服務平台。自2020年上線營運至今,平台累計疊代超過20個版本,在行業産生了良好的口碑,截至目前平台注冊使用者突破13659戶,平台發生交易額1億元。

目前,文山苗鄉三七科技示範園建立了朱有勇、陳士林院士工作站,楊生超、高立志、蔡祖聰專家工作站,與雲南農大、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文山學院等30餘家科研機構合作,在三七的農業産業化中實作了人才引進、技術研發、技術輻射及示範。在三七新品種選育、病蟲害防治、連作障礙克服、農殘及重金屬降低等方面取得系列重要成果。

科技擦亮文山三七品質更新的底色

三七原料供給,關鍵不在産量而在品質和安全,三七品質的提升,主要還是依靠科技,這已是業界的共識。在科技支撐下,文山三七取得長足發展,但還存在科技創新應用不足、産品品質參差不齊等問題和短闆,與會代表認為,未來,要深入挖掘以無公害标準為基礎的三七品質更新典型案例,引領産業更新;加強三七技術創新,以創新鍊支撐産業鍊發展;加強三七全基因組選擇育種、數字三七智慧農業等新質生産力創新及應用……以科技引領三七品質更新、産業更新,推進這株“南國神草”蝶變向新,創新的步伐永不停歇。

雲南網記者 陳雲芬 攝影報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