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連故事:關角隧道大塌方自救記作者/孟樹林 美篇/袁武學

作者:鐵道兵文化
一連故事:關角隧道大塌方自救記作者/孟樹林 美篇/袁武學

孟樹林

1975年4月5日,我們一連三排上的是早班。洞外天氣晴朗,太陽升起後照在遠處的草原上一片金黃,把洞口這段映照的通亮,照明的燈泡都顯得暗淡無光。我們工地離洞口就一百五六十米,從洞裡向外看去巨大的洞口黃亮亮分外耀眼。當時我們的施工任務是,清理1958年開挖的這段老隧道封口後沉積下來的淤泥。按電氣化鐵路要求這段老隧道的高度不夠,在清理淤泥的同時再往下挖一米深。

一連故事:關角隧道大塌方自救記作者/孟樹林 美篇/袁武學

上午10時前後,連長苌根京來工地給副連長彭德福交代工作,交代完連長剛走出隧道沒幾分鐘,拱頂就開始往下掉小石子。石子砸到推鬥車新戰士的安全帽上發出梆地一聲,他還以為背後誰和他開玩笑砸的,回過頭看時發現是拱頂上往下掉小石子。他喊了聲:“上面掉石塊了”副排長李再益聽見一看喊了聲“不好,要塌方”,随即揮手示意幾個推鬥車的戰友往外撤,叫掌子面上的戰友往裡撤。我們看到掉石子的拱頂距掌子面向外有六七米遠,面積有四五個平米大一片,誰也想不到能塌成啥樣。我們往裡撤了有20多米遠停下來回頭觀察時,看見掉落的石塊越來越多,體積也越來越大,拱頂開始出現了大的裂縫,幾秒鐘後靠南邊的拱頂就齊刷刷塌了下來。我轉過身想往裡面跑,還沒來得及擡腳,随着一聲巨響,一股強大的氣流從背後襲來,人一下就飛出去好遠。塌方和高壓風管的爆裂聲震得耳朵嗡嗡直響,這時才是最驚心動魄地時刻,人都被吓呆了,隻知道沒有被砸着,稀裡糊塗從泥裡爬起來,緩過神再看洞口時,眼前一團漆黑啥也看不見了。

一連故事:關角隧道大塌方自救記作者/孟樹林 美篇/袁武學

潘建學工程師、二連的副指導員吳揚然和其他幾個幹部應聲從裡面跑過來,用手電筒一照,天那,整個隧道讓黑石碴堵了個嚴嚴實實,配合施工的裝碴機被碴石埋的隻露個肩頭。這時,洞裡空氣污濁不堪,手電筒的光成了一根根灰白色煙柱,大家擠在塌方碴石前七嘴八舌議論着。此時,還是潘工頭腦清醒,他叫二連幹部趕快組織人去裡面搶修水壩堵水。洞裡的水流量很大,若不及時攔堵,流過來的水排不出去是非常危險的。潘工和二連副指導員吳揚然、一連副連長彭德福等抓緊穩定戰友們的緊張情緒,讓大家就地安靜下來不要亂跑,告訴大家外邊的首長和戰友一定會想辦法搶救我們的,希望大家不要害怕。

過了好大一會,從外面穿進一根有大茶缸粗的鋼管,口上是用木頭堵上的。拔掉木頭聽見外邊好像有人在喊話,喊的是啥聽不清,距離太遠無法對話,潘工他們邊喊邊用石塊敲打鋼管向外傳遞資訊。塌方時沖擊波造成洞内氣壓大于洞外,在手電光下清楚的看見洞内的煙霧從管口猛往外竄。不久塌方口上方再次發生塌方後,鋼管裡再也聽不見外面的任何動靜,煙霧也不往外跑了,從此洞内外又徹底隔絕了。

一連故事:關角隧道大塌方自救記作者/孟樹林 美篇/袁武學

塌方後,我一直跟在那些有手電的幹部後面,想從中擷取脫險的希望。潘工雖然不是軍政幹部,此刻他憑着清醒的頭腦、豐富的經驗、過人的膽量、不畏艱險的勇氣、勇于擔當的責任心,一下就成了洞内上百名指戰員的主心骨。當時我們一連是四班倒作業,我們三排除幾個推鬥車的戰友撤向洞外,被堵在裡面的有副連長彭德福、副排長李再益、七班副班長彭繼龍、八班副班長李作雙、九班副班長周錦清。老兵有七班張博懷、陳尚餘,八班李康煥、袁增産,九班孫文水、孟樹林。新兵有楊榮、雷延平、多吉才讓、張延生、李小印、許乃英、賈社全、申福安、李全忠、劉正友等二十幾名戰友。二連全連上的是白班,被堵在裡面的人更多,還有五連幾個戰友。塌方後洞内烏煙障氣,人都擠在一起,氣氛太緊張,哪顧得上清點人數。

再次塌方後,潘工和二連副指導員吳揚然等,打着手電檢查附近的拱和邊牆,發現離塌方點二三十米遠南側的一段邊牆,從壘砌的石塊縫隙裡往外流帶有黃褐色水垢的泥漿,石塊也開始錯位,情況萬分危機。這時有的幹部主張讓大家再往裡面撤,潘工擔心撤到裡面再被堵一道更危險。潘工決定讓大家集中在靠塌方碴體這邊,空間雖然不大,但兩邊的邊牆是混凝土打的相對較安全。二連戰友們搶修的水壩發揮了作用,把水徹底攔住了,避免了被水淹沒的危險。潘工告訴大家:“現在外邊的情況不明,塌方還在繼續,塌方是否向外擴大不得而知。如果再向裡撤,要是再被堵上一道脫險的希望就更小了, 隻有把大家集中到這裡,外邊戰友搶險成功後我們就能很快出去。就算犧牲了等塌方的碴石清理完了,也友善往外搬我們。如果外邊塌的實在嚴重,再無法繼續施工時,鐵路需要改線的話把洞口一封,把我們名子往上面一刻,這就是咱們的公墓了”。說這話的時候形勢确實太嚴峻了,這邊碴石堆的像座小山一樣,裡面邊牆眼看就要塌下來,塌到什麼程度誰都無法預料。這是告訴大家要從最壞處着想,作好犧牲的心理準備。從此刻起洞内鴉雀無聲,偶爾聽見一兩聲咳嗽聲,時不時有手電筒亮一下。這裡面有經曆過成昆線、襄渝線無數艱險的幹部和老兵,我們七三、七四年入伍的隻能算個半老不新,有一部分是入伍剛分到連隊的新兵。不管新老同志在那種生還無望的情況下,都能顧全大局,服從指令聽從指揮,沒有聽見有人哭鬧。

一連故事:關角隧道大塌方自救記作者/孟樹林 美篇/袁武學

提到犧牲,這裡可不是電影電視劇上演的那樣,在戰場上拿起炸藥包手榴彈沖上去轟的一聲就犧牲了。這是一個個鮮活生命,卻要坐到那裡等待死亡的到來,那種滋味沒有親身經曆過的人是無法想象的。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我想我死了以後,我的兩個老人還有我兄弟養活,到這時我也做好犧牲的準備了。李康煥和我是一個公社的老鄉,我倆摸到邊牆跟前,挨着邊牆坐在一起,心想死了還能作個伴,就是不知道時間長了是缺氧悶死還是餓死。

在這一片寂靜中又熬了很久,潘工站起來喊了幾聲,“來幾個人跟我去找一下,看在哪裡能不能挖個洞出去”。可能是大家都做好犧牲的準備了,對洞内搶險自救沒信心,一時無人響應,隻有一連陝西華陰的張博懷、袁增産,陝西洛南的李康煥、孟樹林和二連陝西洛南的楊志鋒,我們五個陝西愣娃跟着潘工先來到一号橫通道口。我上去用鐵鍁搗了一下殘留在橫通道頂上長滿黑褐色菌絲的圓木,誰知早已腐爛透了,前面橫七豎八的把橫通道給堵死了。又跟着潘工爬到塌方的碴石頂上,潘工打着手電仔細察看,發現靠北邊的拱頂還殘存了一點拱腳。潘工自信的說,如果外面挖的話肯定也是從這邊挖,決定從殘存的拱腳處向外挖,借着那點弧度便于支撐。說實在的,那時能不能挖通誰心裡都沒有把握,隻能是作最後一拼了,潘工分咐我們趕快找些木材準備作支撐用。我們一起到下面尋找木材,找到兩根用作鬥車軌道的枕木。木材是有了,但沒有斧頭和鋸子怎麼劈開?還好找到一把大錘,潘工在上面給我們打着手電幾個人掄着砸,費了好大的勁硬是把枕木砸成條狀劈柴,長的攔腰砸成兩節,又砸了些鍁把總算弄了些支撐的材料。我們抱上劈柴又回到剛才選好的突破點上開始挖洞自救。有人會問,你們一天沒有吃東西還有勁折騰嗎?是呀!咋就沒記得肚子餓呢?我們是早上五點多起床,洗刷完吃飯六點上班,早上還幹了四五個小時活,按平時就這幾個小時下來肚子也該餓了,可能是求生欲望壓倒一切的緣故吧。

一連故事:關角隧道大塌方自救記作者/孟樹林 美篇/袁武學

潘工交代挖洞時要側着身體一個接一個,前面人邊挖邊支撐,後面人邊扒碴邊往前傳遞劈柴,小心不要把前面支撐的劈柴撞倒。用來支撐的材料不多,洞子不能挖的太大,能容一個人爬着通過就行。潘工讓小個子楊志鋒在前面挖,他爬在後面打着手電作指導,空間太小用不上工具全是用手扒,好在沒有遇到太大的石塊。洞越深越是費勁,就采用手扒腳蹬的方式一寸一寸的挖,一把一把的扒。隻有潘工一把手電,後面的人全憑着感覺摸着向後連扒帶蹬。這時候疼呀累呀全都顧不上了,一門心事往前挖,不知挖了多久,也不知挖了多深,聽前面人說好像外面有動靜快挖通了。這下更有勁了,很快就聽見前面和外面說話的聲音,接着一道亮光照了進來,聽到袁武學在喊話,這下知道我們成功了,此刻激動的心情無法言表。

我們往外爬時,發現洞外戰友挖的導洞比我們挖的寬敞多了。爬出洞外,看見陳師長懷裡抱台電話機,正在聽潘工給他報告洞内的情況。這時過來兩個戰友一邊一個把我架着就走,我看到南面的邊牆上接着一長串大水銀燈,把洞口這段照的雪亮,搶險的人群密密麻麻。走出隧道看見平道口那邊鋪了一大片嶄新的草袋,心想塌方搶險地上鋪那麼多草袋子幹啥?轉過臉看到救護車開着車門在那等着。這時過來幾個女衛生員,給我們每人一個氧氣袋,不容分說就往鼻子裡插氧氣管,我被扶上救護車後,趁她們不注意,我把氧氣管就悄悄拔了。外面的空氣比洞内新鮮多了,剛脫離險地精神振奮,哪還用得着吸氧。

在回連隊的道路兩旁,停着各種各樣的汽車,有我們部隊的,也有兄弟部隊和地方上的,從來沒見過這麼多車,排成了一條汽車長龍。回到班裡已是六日淩晨兩點多了,才覺肚子餓的夠嗆,先大概洗了一下,拿着飯盆就朝炊事班走去。看見連裡的“三用堂”門開的老大,裡面燈火通明,出于好奇走到門口朝裡一看,裡面也是鋪滿了草袋。這下全明白了,洞口那些草袋和這些草袋都是預備停放屍體的,心想這已給我們把後事都準備好了。可見當時洞外組織搶險的部隊首長,對洞内形勢預判是多麼嚴峻,為我們的安危承受了多大的壓力。為了我們127名戰友安全脫險,洞外的戰友和首長付出多大的努力,在此再次感謝當年洞外搶險的戰友和首長。

戰勝大塌方後,二連榮立集體三等功,我們一連三排也榮立集體三等功。洞外搶險的一連四排袁武學榮立二等功,一連連長苌根京和金仁華、仲功禮、黨百發、李三虎、成耀華、馬建箱等榮立三等功。洞内我們一塊搶險自救的潘建學工程師、一連副連長彭德福、副排長李再益,二連楊志峰榮立二等功,一連孟樹林、張博懷、袁增産、李康煥榮立三等功。

雖然大塌方已經過去近半個世紀,每當想起時就好像發生在昨天一樣,這是我今生遇到最驚心動魄的大事件。事後好多人對大塌方的各種講述,激厲我對每個細節記得更加真切。

一連故事:關角隧道大塌方自救記作者/孟樹林 美篇/袁武學

作者:孟樹林,1972年12月從陝西洛南縣入伍,曾任47團1連班長、副排長,1980年1月退伍

——摘自《光榮啊!鐵道兵》

編輯: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