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连故事:关角隧道大塌方自救记作者/孟树林 美篇/袁武学

作者:铁道兵文化
一连故事:关角隧道大塌方自救记作者/孟树林 美篇/袁武学

孟树林

1975年4月5日,我们一连三排上的是早班。洞外天气晴朗,太阳升起后照在远处的草原上一片金黄,把洞口这段映照的通亮,照明的灯泡都显得暗淡无光。我们工地离洞口就一百五六十米,从洞里向外看去巨大的洞口黄亮亮分外耀眼。当时我们的施工任务是,清理1958年开挖的这段老隧道封口后沉积下来的淤泥。按电气化铁路要求这段老隧道的高度不够,在清理淤泥的同时再往下挖一米深。

一连故事:关角隧道大塌方自救记作者/孟树林 美篇/袁武学

上午10时前后,连长苌根京来工地给副连长彭德福交代工作,交代完连长刚走出隧道没几分钟,拱顶就开始往下掉小石子。石子砸到推斗车新战士的安全帽上发出梆地一声,他还以为背后谁和他开玩笑砸的,回过头看时发现是拱顶上往下掉小石子。他喊了声:“上面掉石块了”副排长李再益听见一看喊了声“不好,要塌方”,随即挥手示意几个推斗车的战友往外撤,叫掌子面上的战友往里撤。我们看到掉石子的拱顶距掌子面向外有六七米远,面积有四五个平米大一片,谁也想不到能塌成啥样。我们往里撤了有20多米远停下来回头观察时,看见掉落的石块越来越多,体积也越来越大,拱顶开始出现了大的裂缝,几秒钟后靠南边的拱顶就齐刷刷塌了下来。我转过身想往里面跑,还没来得及抬脚,随着一声巨响,一股强大的气流从背后袭来,人一下就飞出去好远。塌方和高压风管的爆裂声震得耳朵嗡嗡直响,这时才是最惊心动魄地时刻,人都被吓呆了,只知道没有被砸着,稀里糊涂从泥里爬起来,缓过神再看洞口时,眼前一团漆黑啥也看不见了。

一连故事:关角隧道大塌方自救记作者/孟树林 美篇/袁武学

潘建学工程师、二连的副指导员吴扬然和其他几个干部应声从里面跑过来,用手电筒一照,天那,整个隧道让黑石碴堵了个严严实实,配合施工的装碴机被碴石埋的只露个肩头。这时,洞里空气污浊不堪,手电筒的光成了一根根灰白色烟柱,大家挤在塌方碴石前七嘴八舌议论着。此时,还是潘工头脑清醒,他叫二连干部赶快组织人去里面抢修水坝堵水。洞里的水流量很大,若不及时拦堵,流过来的水排不出去是非常危险的。潘工和二连副指导员吴扬然、一连副连长彭德福等抓紧稳定战友们的紧张情绪,让大家就地安静下来不要乱跑,告诉大家外边的首长和战友一定会想办法抢救我们的,希望大家不要害怕。

过了好大一会,从外面穿进一根有大茶缸粗的钢管,口上是用木头堵上的。拔掉木头听见外边好像有人在喊话,喊的是啥听不清,距离太远无法对话,潘工他们边喊边用石块敲打钢管向外传递信息。塌方时冲击波造成洞内气压大于洞外,在手电光下清楚的看见洞内的烟雾从管口猛往外窜。不久塌方口上方再次发生塌方后,钢管里再也听不见外面的任何动静,烟雾也不往外跑了,从此洞内外又彻底隔绝了。

一连故事:关角隧道大塌方自救记作者/孟树林 美篇/袁武学

塌方后,我一直跟在那些有手电的干部后面,想从中获取脱险的希望。潘工虽然不是军政干部,此刻他凭着清醒的头脑、丰富的经验、过人的胆量、不畏艰险的勇气、勇于担当的责任心,一下就成了洞内上百名指战员的主心骨。当时我们一连是四班倒作业,我们三排除几个推斗车的战友撤向洞外,被堵在里面的有副连长彭德福、副排长李再益、七班副班长彭继龙、八班副班长李作双、九班副班长周锦清。老兵有七班张博怀、陈尚余,八班李康焕、袁增产,九班孙文水、孟树林。新兵有杨荣、雷延平、多吉才让、张延生、李小印、许乃英、贾社全、申福安、李全忠、刘正友等二十几名战友。二连全连上的是白班,被堵在里面的人更多,还有五连几个战友。塌方后洞内乌烟障气,人都挤在一起,气氛太紧张,哪顾得上清点人数。

再次塌方后,潘工和二连副指导员吴扬然等,打着手电检查附近的拱和边墙,发现离塌方点二三十米远南侧的一段边墙,从垒砌的石块缝隙里往外流带有黄褐色水垢的泥浆,石块也开始错位,情况万分危机。这时有的干部主张让大家再往里面撤,潘工担心撤到里面再被堵一道更危险。潘工决定让大家集中在靠塌方碴体这边,空间虽然不大,但两边的边墙是混凝土打的相对较安全。二连战友们抢修的水坝发挥了作用,把水彻底拦住了,避免了被水淹没的危险。潘工告诉大家:“现在外边的情况不明,塌方还在继续,塌方是否向外扩大不得而知。如果再向里撤,要是再被堵上一道脱险的希望就更小了, 只有把大家集中到这里,外边战友抢险成功后我们就能很快出去。就算牺牲了等塌方的碴石清理完了,也方便往外搬我们。如果外边塌的实在严重,再无法继续施工时,铁路需要改线的话把洞口一封,把我们名子往上面一刻,这就是咱们的公墓了”。说这话的时候形势确实太严峻了,这边碴石堆的像座小山一样,里面边墙眼看就要塌下来,塌到什么程度谁都无法预料。这是告诉大家要从最坏处着想,作好牺牲的思想准备。从此刻起洞内鸦雀无声,偶尔听见一两声咳嗽声,时不时有手电筒亮一下。这里面有经历过成昆线、襄渝线无数艰险的干部和老兵,我们七三、七四年入伍的只能算个半老不新,有一部分是入伍刚分到连队的新兵。不管新老同志在那种生还无望的情况下,都能顾全大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没有听见有人哭闹。

一连故事:关角隧道大塌方自救记作者/孟树林 美篇/袁武学

提到牺牲,这里可不是电影电视剧上演的那样,在战场上拿起炸药包手榴弹冲上去轰的一声就牺牲了。这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却要坐到那里等待死亡的到来,那种滋味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想象的。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想我死了以后,我的两个老人还有我兄弟养活,到这时我也做好牺牲的准备了。李康焕和我是一个公社的老乡,我俩摸到边墙跟前,挨着边墙坐在一起,心想死了还能作个伴,就是不知道时间长了是缺氧闷死还是饿死。

在这一片寂静中又熬了很久,潘工站起来喊了几声,“来几个人跟我去找一下,看在哪里能不能挖个洞出去”。可能是大家都做好牺牲的准备了,对洞内抢险自救没信心,一时无人响应,只有一连陕西华阴的张博怀、袁增产,陕西洛南的李康焕、孟树林和二连陕西洛南的杨志锋,我们五个陕西愣娃跟着潘工先来到一号横通道口。我上去用铁锨捣了一下残留在横通道顶上长滿黑褐色菌丝的圆木,谁知早已腐烂透了,前面横七竖八的把横通道给堵死了。又跟着潘工爬到塌方的碴石顶上,潘工打着手电仔细察看,发现靠北边的拱顶还残存了一点拱脚。潘工自信的说,如果外面挖的话肯定也是从这边挖,决定从残存的拱脚处向外挖,借着那点弧度便于支撑。说实在的,那时能不能挖通谁心里都没有把握,只能是作最后一拼了,潘工分咐我们赶快找些木材准备作支撑用。我们一起到下面寻找木材,找到两根用作斗车轨道的枕木。木材是有了,但没有斧头和锯子怎么劈开?还好找到一把大锤,潘工在上面给我们打着手电几个人抡着砸,费了好大的劲硬是把枕木砸成条状劈柴,长的拦腰砸成两节,又砸了些锨把总算弄了些支撑的材料。我们抱上劈柴又回到刚才选好的突破点上开始挖洞自救。有人会问,你们一天没有吃东西还有劲折腾吗?是呀!咋就没记得肚子饿呢?我们是早上五点多起床,洗刷完吃饭六点上班,早上还干了四五个小时活,按平时就这几个小时下来肚子也该饿了,可能是求生欲望压倒一切的缘故吧。

一连故事:关角隧道大塌方自救记作者/孟树林 美篇/袁武学

潘工交代挖洞时要侧着身体一个接一个,前面人边挖边支撑,后面人边扒碴边往前传递劈柴,小心不要把前面支撑的劈柴撞倒。用来支撑的材料不多,洞子不能挖的太大,能容一个人爬着通过就行。潘工让小个子杨志锋在前面挖,他爬在后面打着手电作指导,空间太小用不上工具全是用手扒,好在没有遇到太大的石块。洞越深越是费劲,就采用手扒脚蹬的方式一寸一寸的挖,一把一把的扒。只有潘工一把手电,后面的人全凭着感觉摸着向后连扒带蹬。这时候疼呀累呀全都顾不上了,一门心事往前挖,不知挖了多久,也不知挖了多深,听前面人说好像外面有动静快挖通了。这下更有劲了,很快就听见前面和外面说话的声音,接着一道亮光照了进来,听到袁武学在喊话,这下知道我们成功了,此刻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

我们往外爬时,发现洞外战友挖的导洞比我们挖的宽敞多了。爬出洞外,看见陈师长怀里抱台电话机,正在听潘工给他报告洞内的情况。这时过来两个战友一边一个把我架着就走,我看到南面的边墙上接着一长串大水银灯,把洞口这段照的雪亮,抢险的人群密密麻麻。走出隧道看见平道口那边铺了一大片崭新的草袋,心想塌方抢险地上铺那么多草袋子干啥?转过脸看到救护车开着车门在那等着。这时过来几个女卫生员,给我们每人一个氧气袋,不容分说就往鼻子里插氧气管,我被扶上救护车后,趁她们不注意,我把氧气管就悄悄拔了。外面的空气比洞内新鲜多了,刚脱离险地精神振奋,哪还用得着吸氧。

在回连队的道路两旁,停着各种各样的汽车,有我们部队的,也有兄弟部队和地方上的,从来没见过这么多车,排成了一条汽车长龙。回到班里已是六日凌晨两点多了,才觉肚子饿的够呛,先大概洗了一下,拿着饭盆就朝炊事班走去。看见连里的“三用堂”门开的老大,里面灯火通明,出于好奇走到门口朝里一看,里面也是铺满了草袋。这下全明白了,洞口那些草袋和这些草袋都是预备停放尸体的,心想这已给我们把后事都准备好了。可见当时洞外组织抢险的部队首长,对洞内形势预判是多么严峻,为我们的安危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为了我们127名战友安全脱险,洞外的战友和首长付出多大的努力,在此再次感谢当年洞外抢险的战友和首长。

战胜大塌方后,二连荣立集体三等功,我们一连三排也荣立集体三等功。洞外抢险的一连四排袁武学荣立二等功,一连连长苌根京和金仁华、仲功礼、党百发、李三虎、成耀华、马建箱等荣立三等功。洞内我们一块抢险自救的潘建学工程师、一连副连长彭德福、副排长李再益,二连杨志峰荣立二等功,一连孟树林、张博怀、袁增产、李康焕荣立三等功。

虽然大塌方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每当想起时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这是我今生遇到最惊心动魄的大事件。事后好多人对大塌方的各种讲述,激厉我对每个细节记得更加真切。

一连故事:关角隧道大塌方自救记作者/孟树林 美篇/袁武学

作者:孟树林,1972年12月从陕西洛南县入伍,曾任47团1连班长、副排长,1980年1月退伍

——摘自《光荣啊!铁道兵》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