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宋朝嫁女不惜傾家蕩産,成就十裡紅妝?

作者:史今問談

談及結婚,彩禮與嫁妝乃是無法避開的論題,它們都是大陸古代婚嫁習俗之一。

然而,人們往往首先關注彩禮的具體數額,有些高額的彩禮常常緻使男方家庭不堪重負,那些家中有兒子的父母甚至早早地就開始為兒子籌備彩禮以及房産之類。

正因如此,國家還出台了相關政策來對高額彩禮進行限制。

至于嫁妝,則是依随女方父母的心意,屬于一種可有可無的存在。

即使女方有嫁妝,但基本上都是男方出彩禮錢要多于女方陪嫁錢。

為何宋朝嫁女不惜傾家蕩産,成就十裡紅妝?

但是你知道嗎?大陸存在這樣一個朝代,情況卻恰恰與之相反。

男方結婚所需的彩禮相對較少,而女方的嫁妝則往往是男方彩禮的數倍。

很多家庭為了給女兒準備一份豐厚的嫁妝,甚至會傾家蕩産。

這個朝代便是宋朝。

為何宋朝嫁女不惜傾家蕩産,成就十裡紅妝?

宋朝“厚嫁”之風極為盛行

在電視劇《知否》當中,盛家僅是一個五品的小官之家,然而家中女兒們的嫁妝卻都頗為可觀。甚至于老太太的那份嫁妝,曆經一生都未能用盡。

為何宋朝嫁女不惜傾家蕩産,成就十裡紅妝?

可能你會說這隻是在拍電視劇,虛構情節。

但宋朝的厚嫁可是真實存在且相當普遍的現象。

宋徽宗初年,蘇轼的弟弟蘇轍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擔任太中大夫一職。從這方面來看,他在仕途上有一定成就,理論上家境應該不會太差吧。

為何宋朝嫁女不惜傾家蕩産,成就十裡紅妝?

但為了給女兒籌辦嫁妝,他可謂絞盡腦汁。

甚至不惜賣掉早年在汴梁購置的莊園,好不容易湊了“九千四百缗 ”,才讓女兒風風光光帶進了婆家。

“九千四百缗” 就是9400貫。

據《宋史》記載,當時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約為300貫,當時1貫銅錢的購買力大約相當于如今人民币600元,9400貫即五六百萬元。

這個數字不僅是當時普通人家30年的收入,即使放在現在也令人咋舌。

蘇轍在日記裡感慨萬千地說,他這簡直就是“砸鍋賣鐵嫁女”。

而這僅僅是其中一個女兒的嫁妝,他有5個女兒。

蘇轍在晚年創作有《買宅》一詩,開篇便言:“我老未有宅,諸子以為言。”

意思是說我都這般年歲已高了,居然還沒有屬于自己的房子,緻使幾個兒子不停地有所怨言。

實際上,蘇轍在早年原本是有房子的,然而卻是因為要嫁女兒,而将房子都變賣殆盡了。

為了給女兒辦嫁妝,他幾乎到了傾家蕩産、捉襟見肘的地步。

為何宋朝嫁女不惜傾家蕩産,成就十裡紅妝?

但在當時的士大夫群體中,這也隻能算是比較寒碜的。

臭名昭著秦桧的老婆王氏出身北宋著名宰相王珪家族,出嫁更是直接帶去20萬貫的嫁妝。

你或許會說,是不是這是女方出于想要高攀亦或巴結男方,是以才攜帶嫁妝以傍身。

并非如此!

宋神宗就曾慨歎道:“嫁一公主,至費七十萬缗!”

為何宋朝嫁女不惜傾家蕩産,成就十裡紅妝?

嫁一個公主,居然要花費七十萬貫之多!

身為尊貴的公主,自然不存在高攀一說吧?也不存在要去巴結男方吧?

然而,卻依舊需要花費巨額錢财。

要知道宋朝皇子成親,彩禮和操辦喜事也就花費十萬貫。

這種厚嫁之風,不僅僅存在于皇室貴族之中,就連普通百姓嫁女的嫁妝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宋朝的家訓經典著作《世範》中有言:

“當早為儲蓄衣衾、妝奁之具,及至遣嫁,乃不費力。若置而不問,但稱臨時,此有何術?不過臨時鬻田廬……”

你若生養了女兒,那就需要早早地去籌備其嫁妝,要是等到女兒出嫁之時才着手準備,又怎麼能夠來得及呢?恐怕也隻有去變賣房子、變賣田地了。

到底為何宋朝會如此看重女兒“厚嫁”呢?

為何宋朝嫁女不惜傾家蕩産,成就十裡紅妝?

嫁妝不豐厚,女兒就很難嫁出去

宋朝是一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朝代。

宋朝的商業繁榮使得人們對财富的追求更加熱烈。

在“婚姻不問閥閱,隻求資财”的社會風氣影響下,資财成為宋人通婚的首要評判标準。

“十裡紅妝”就是起源于南宋時期的浙江甯紹地區。

在宋朝,厚嫁之風盛行,女子的嫁妝往往包含大量的田産、财物、家具、器皿等,甚至可能綿延數裡,形成極為壯觀的送嫁隊伍。

為何宋朝嫁女不惜傾家蕩産,成就十裡紅妝?

整個社會形成了注重婚姻中女方嫁妝豐厚的風氣,大家普遍以此為衡量标準。

在宋朝,人們普遍認為豐厚的嫁妝能夠展現女方家庭的實力和對女兒的關愛,也能讓女兒在婆家更有地位和尊嚴。

是以除了常見的金銀珠寶等貴重物品、用于制作衣物的各色布料、家具什物、甚至一些生活日用品,如精緻的餐具、茶具等也會準備齊全。

田産、店鋪等不動産,用以保障女兒日後有穩定的經濟來源。

各種珍貴的書畫、古玩等,既彰顯家族文化底蘊,又能增加嫁妝的價值。

除了這些,甚至将棺材作為嫁妝的一部分也并不罕見。

可以說,幾乎将女兒一生所需的用度都給帶去了婆家。

為何宋朝嫁女不惜傾家蕩産,成就十裡紅妝?

嫁妝豐厚,一方面可以為女兒提供一定的經濟保障,使她們在婚後的生活中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安全感。

除此之外,宋朝的法律也相當給力。

《宋刑統》等法律明确規定了女方對于嫁妝擁有一定的财産權利,夫家不得随意侵占,哪怕是夫妻合離,女方也能夠将其嫁妝帶走。

女方的嫁妝屬于私産,在宋朝,丈夫若是随意動用妻子的嫁妝,會被視作是有失體面與尊嚴的舉動。

這樣的行為通常會被普遍認為是貪婪和無能的展現,進而遭到他人的恥笑。

正因如此,這也讓娘家更願意給予豐厚陪嫁以確定女兒的權益。

為何宋朝嫁女不惜傾家蕩産,成就十裡紅妝?

再者,宋朝注重婚姻的門當戶對,高嫁妝往往被視為與高門大戶聯姻的必要條件之一。

是以,各個階層都似乎陷入了一種對嫁妝豐厚程度的暗自較量之中。

富貴之家為了彰顯自家的财力和地位,會競相在女兒的嫁妝上一擲千金,力求做到奢華無比,各類珍稀珠寶、貴重财物等紛紛被納入嫁妝之中。

而普通人家看到富貴之家如此行事,也不甘落後,即便經濟條件有限,也會竭盡全力去籌備相對豐厚的嫁妝,以免被人看低,這種心态無形之中也加劇了攀比的氛圍。

甚至一些家境并不寬裕的家庭,為了能在厚嫁的潮流中不落下風,不惜傾盡所有、借貸舉債來籌備嫁妝,這種盲目攀比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風氣的一個側面。

總結一句話:嫁妝不豐厚,女兒就很難嫁出去。

為何宋朝嫁女不惜傾家蕩産,成就十裡紅妝?

然而随着厚嫁之風越來越嚴重,一些貧困的家庭根本無力去籌備豐厚的嫁妝,于是在崇尚早婚早育的古代竟然出現了“大齡剩女”。

女子晚婚、不嫁,甚至還有在女嬰誕生之後,直接就将其殘忍殺害或者遺棄的現象。

《宋史》記載:"世俗生男則喜,生女則戚,至有不舉其女者。

這種情況還進而催生了極為嚴重的婦女被拐賣的現象。

為何宋朝嫁女不惜傾家蕩産,成就十裡紅妝?

榜下捉婿之瘋狂

除了會準備豐厚的嫁妝外,那些家中有女兒的人家甚至還會進行“榜下捉婿”。

在宋朝,有着崇文抑武的風尚,文官的地位頗高。

科舉取士已然成為了階級晉升的主要途徑,為寒門子弟提供了更多的入仕機會。

富貴之家為了籠絡有才華的讀書人,往往會通過豐厚的嫁妝吸引他們成為自己的女婿。

是以,每逢科舉放榜之際,那些家中有女兒的人家便會早早地在榜下尋覓合适的人選。

尤其是一些商人,為了改變自身的門第地位,甘願拿出巨額的嫁妝與中榜之人結親。

為何宋朝嫁女不惜傾家蕩産,成就十裡紅妝?

甚至在榜下會出現幾人競相出價争搶的混亂局面,這更是進一步催生了高嫁現象的出現與盛行。

不但商人如此,就連家有女兒的達官顯貴也會參與到“榜下捉婿”的行列當中。

在宋朝,有一位名叫高清的新科進士,他的才華和品貌雖然一般,但卻被宰相寇準“捉”去,成為了他的侄女婿。

他的夫人去世後,另一位宰相李沆又将自己的女兒嫁給高清續弦。

出身貧寒的歐陽修在天聖年間登科後,也很快成為參知政事薜奎的女婿。

這種“榜下捉婿”的現象在當時非常普遍,也進一步推動了“厚嫁”之風的盛行。

為何宋朝嫁女不惜傾家蕩産,成就十裡紅妝?

結語

在宋朝時期,人們為了能給予女兒充裕豐厚的嫁妝,真可謂是絞盡腦汁、用盡了心思。

伴随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宋朝女子的厚嫁之風已然逐漸消匿。

而當時間流轉至現今,衆多人又因兒子的彩禮之事而大費周章。

不得不讓人感慨一句,時代的變遷真是奇妙。

然而,現今的時代與宋朝相比已全然不同。

現代社會更為強調平等、自由以及獨立,而婚姻不應隻是單單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之上,而要注重感情基礎和雙方的契合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