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軍營:《宮廷衛士與文臣》出版|202405-42(總第2716期)

作者:喜慶的陽光khq

《宮廷衛士與文臣》

|王軍營 著|

王軍營:《宮廷衛士與文臣》出版|202405-42(總第2716期)

副标題:宋代皇宮宿衛禁軍與士大夫論兵從政研究

吉林大學出版社,2024年3月

ISBN:9787576831061

王軍營:《宮廷衛士與文臣》出版|202405-42(總第2716期)

内容簡介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原為前代後周的禁軍進階将領,又通過發動“陳橋兵變”才坐上皇帝之位,因而他深知禁衛武裝對王朝興替的重要性。但是,宋朝又以長期推行“崇文抑武”的治國方略而于史著名。在這種特殊國策與社會氛圍中,皇宮宿衛禁軍究竟是什麼狀況?有哪些軍隊?怎麼組織管理?大體什麼特征?等等,本書主要内容之一,即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較深探究。再者,主要思考士大夫群體與政治方面一些問題。北宋以後,衆多科舉出身的士大夫逐漸成為政治社會的上層人物,部分成為協助皇帝處理日常政務的重要力量。在各種因素的促進與影響下,宋代士大夫群體中逐漸産生、形成了一種談武論兵的風尚,反之,這種風尚又對當時的政治、軍事、文化與社會等諸多方面,産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并且,在長期的政治生活中,宋代先進的士大夫們,如範仲淹、王安石等人,大力倡導諸多積極向上的從政原則和精神理念,不僅成為宋代政治文明的獨特辨別,而且也在中國政治史上具有許多積極作用,至今仍有一定時代價值。然而,又因一些傳統局限,宋代士大夫政治也存在着深層的弊端,直接關系到兩宋王朝的最終命運。

作者簡介

王軍營:《宮廷衛士與文臣》出版|202405-42(總第2716期)

王軍營,男,1978年12月生,曆史學博士,中國史博士後出站,西北大學宋遼金史研究院暨曆史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所學生導師。主要從事宋代軍政史、陝西區域文化史研究,以及古代漢語、中國古代史相關領域教學工作。在《中國史研究》《中華文史論叢》《光明日報·史學理論》《中國典籍與文化》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三十多篇,另有百十篇雜文、随筆與詩作散見于諸種報刊雜志,主持或完成國家與教育部等數種基金項目,并榮獲若幹國内文史類獎項。

王軍營:《宮廷衛士與文臣》出版|202405-42(總第2716期)
王軍營:《宮廷衛士與文臣》出版|202405-42(總第2716期)

在中國古代王朝時代,宮廷宿衛軍是保衛皇帝的近衛武裝,其不僅直接關乎君主的安危,并且也對當時的政治及社會産生一定的影響,故其角色和作用不可小觑。曆史上,在統治秩序穩定的狀态下,宿衛軍通常能夠有效地發揮職能。而在皇權式微、上層權力鬥争激化之際,他們則往往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事實上還常常淪為各方争奪的工具,以至于參與到宮廷政變,由此引發政局動蕩甚或改朝換代的現象,并不罕見。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原為後周的禁軍殿前司都點檢,這一職務即負有拱衛京師、宮廷的職責。但他與五代亂世下的不少将帥一樣,觊觎皇帝大位,最終通過掌握的兵權發動“陳橋兵變”,與守城的石守信等禁軍将領裡應外合,遂輕松地踏入皇宮,取代了後周王朝。故趙匡胤悉知宿衛禁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從以往的曆史經驗教訓中加深了對其職能的認識。唯其如此,宋太祖對肩負宿衛職責的禁軍将領管控極嚴,如殿前都虞候張瓊遭人誣陷有不軌嫌疑後,趙匡胤當即将其拷打緻死。而殿前都指揮使楊信聽到宮内傳出士兵訓練時發出的鼓噪聲後,因不明就裡,火速入宮檢視,是以得到宋太祖的贊歎。是以,自宋太祖朝以來,宋統治者長期高度關注宿衛武裝的設定問題,将其納入鞏固皇權的制度建設之中,竭力避免出現疏漏。正因為如此,宿衛軍在兩宋時期扮演了稱職的角色,從未發生過反噬皇權的現象。就此而言,對宋朝皇宮宿衛軍加以研究,十分必要。

從宋太宗後期朝政路線轉變以後,在長期奉行“崇文抑武”的治國理念之下,以科舉出身為背景的士大夫群體成為統治的主體力量,他們不僅承擔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方面行政事權,而且從宋真宗朝開始也逐漸肩負起軍事決策與邊防的責任,如宋人所說:“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錢谷之司文士也,邊防大帥文士也,天下轉運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雖有武臣,蓋僅有也。”(蔡襄《端明集》卷二二《國論要目》) 因而,在諸如韓琦、範仲淹、 龐籍、王韶及張浚等文臣出任前線軍事統帥的同時,論武談兵在士大夫中亦蔚然成風,這既展現了以文馭武制度原則的貫徹及其影響,也是士人對邊患嚴峻局勢做出的反應。可以說,每當邊防出現危機之時,不少朝野士人都滿懷憂患意識,或積極獻言獻策,或著書立說,以至于兵學俨然而興。至于宋朝士大夫對個人抱負與從政原則的了解,雖然不盡相同,在實際行為上甚至不乏利欲熏心、随波逐流之輩,但就公開的場合而言,卻無不以“修齊治平”為标榜。其中的傑出代表人物更以天下為己任,如範仲淹,其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公罪不可無,私罪不可有”,正是其踐行仕途的心聲;而王安石既勇于改革,又視富貴如浮雲,就連反對派也對其操守加以感佩。凡此種種問題,皆為宋朝曆史上不容忽視的現象,值得更多關注。

王軍營副教授是我教過的學生,他的博士論文《北宋皇宮宿衛禁軍諸問題研究》,即圍繞北宋皇宮宿衛禁軍問題展開研究。他在2012年到西北大學曆史學院任教後,又對北宋宿衛禁軍的一些具體問題做了深入的探究,發表了相關系列論文。與此同時,軍營對宋代文人論兵風尚、兵學與主流軍事思想,以及範仲淹及王安石的某些方面特點等問題,也做了獨到的考察,并發表了論文。這些成果都反映了他在宋史研究領域的進展,也産生了一定的學術影響。

在我看來,軍營治學認真刻苦,且勤于思索,十餘年來積累的研究成果,大都聚焦于上述議題。現在,他在既有的基礎上撰寫了《宮廷衛士與文臣:宋代皇宮宿衛禁軍與士大夫論兵從政研究》這部書稿,從具體史實細節的考證,到觀察趨勢性的時代風尚,既涉及武士、文臣,又牽扯到其背後的曆史背景,加之征引文獻豐富,論述翔實,皆有助于對宋代政治史的認識。希望軍營再接再厲,專注于宋代軍政史領域,以取得更多深入的研究成果。匆匆數言,是為序。

陳峰

2023年初冬于終南山下梅園

後 記

在《簡明不列颠百科全書》中,有一句評價《瓦爾登湖》作者梭羅的話:“人必須不顧一切地聽從良知來行動;生命十分寶貴,不應為了謀生而無意義地浪費掉。”

筆者出生成長在中國西北一個最普通的鄉村,從小接觸的都是最基層的社會群眾,耳濡目染與親身感覺、體會到的,也基本都是各類彌散着柴火蔥蒜味兒的樸實人群。這些芸芸衆生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他們所具有的思想精神文化,從幼時起即給筆者烙上了難以磨滅的記憶。上學後,筆者又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教育,學習并掌握了比較深刻的方法論。後來,筆者專業學習曆史,思考觀察曆史社會問題,那種每每洶湧澎湃于心靈的、強烈的底層人群情感,迫使筆者客觀上習慣穿透表象的帝王将相政治叙事,去追尋構成複雜曆史社會的各類普通人群影像。筆者一直認為,曆史時期如果缺席了大衆的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專講一些貴族或個體典型人物,隻是探讨上層政治結構,或者比較高雅的上層精神文化,那麼,這個曆史研究或許很容易偏離過去的社會真相,很難接近以前人類更加縱深豐富的宏闊世界,這個研究也将會大打折扣。對筆者個人而言,偏離了群衆的研究不僅單調無趣,缺失意義,也背離了筆者的主觀情感。曆史社會和我們今天一樣,由一個個具有鮮活生命的人物組成,人類的活動乃是曆史社會的主體。隻要是人,都有感情,會有喜怒哀樂,會追求物質與精神生活。是以,除去科學發展帶給我們現代社會的諸多進步外,其實古代人們和我們今天完全一樣,也應生活在一個個豐富多彩的世界裡。這些普通的不同人群熙熙攘攘,活動于不同區域,因各自職業或地位等差異,形成不同社會群體、階層,客觀上一起演繹着各自豐富的日常生活。

以上情愫,完全是筆者研究問題和寫作本書純粹的出發點。筆者雄心勃勃地扯起大旗,計劃通過深入研究宋代社會人群,進而認識當時更加豐富與縱深廣闊的社會層面問題,但受限于實際傳世的文獻材料豐歉差異,無法更加理想地呈現當初的原本設想。同時受資料影響,難免又部分地走了以往形而上的老路。結果,探讨對象客觀地看起來,仍然屬于宋代上層架構的問題。

雖然理想與現實仍有很大距離,但筆者回顧以往工作經曆,依然覺着有諸多收獲,值得稍許安慰。 一方面,在過往旅途的跌撞中,筆者從一個唯有盲目熱情與無知懵懂的青年,開始掌握了一定學術理論和研究方法;一方面,雖有許多不屑,但一些陸續見刊的階段成果,也将筆者的研究話題,向前步步推進。另外,衆多學界前輩與同好的高能産出,客觀上為筆者未來工作提供了更多豐富的前沿基礎。比起以往,筆者的明天或許會變得更加輕松。期盼将來能夠遵循意志理想,逐漸對宋代社會更加豐富的内部肌理,有所深入洞悉和認知,能夠取得更好的成果。

回顧以往求學與工作經曆,不盡感言。筆者的家庭往上追溯數代,都是摸爬在黃土裡尋求衣食的普通農民。筆者的生活時常如同光着腳闆,踩着戈壁的礫石,在朔風中狼狽奔走,但農民的本色意志使筆者不計寒涼,沒有消沉,雖缺少“入眼是風景,耳聞為詩歌”的境界,卻仍如夏日水濱河塘的蒲草,肆意茂密地生長,對生活充滿無比的熱愛。2006年秋季,筆者在中學工作四年之後,年近而立,又重新扛起行囊,步入追求精神夢想的大學生活。從此,筆者的人生才徹底走上一條異于往日的大路,如同果園裡熟透的果子,時時充滿着新鮮與陽光。

筆者的碩、博導師陳峰先生,凜然虬髯,貌似威嚴,實則心腸熱乎,對學生的關愛至于生活點滴。他學識淵博,許多睿智往往展現在言語細微之處,給筆者不盡的熱忱幫助和啟示教育。正是他循序漸進, 一步一步,引領筆者登入學術殿堂,引渡筆者開啟曆史研究的旅程。記得研究所學生畢業時,筆者仍有些許粗魯舊習,欲重操“故業”回歸原先的工作,又幸蒙陳老師不棄,數次苦心規勸,鼓勵筆者繼續學業,深入潛心鑽研。正因如此,筆者才有後來靜心三年,繼續博士研究所學生學習的機遇。畢業之後,又承蒙他的大力提攜、引薦和幫助,筆者來到西北大學,繼續在他的引導下,潛心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不盡師恩,銘感于心!

機關人才濟濟,筆者非常幸運地與王善軍先生成為同僚,并能時常得以近身請教,獲得向他多方學習之機。王老師的溫淳儒雅,質樸敦厚,略帶東魯韻味的話語,時常令人如沐春風。他專業造詣深邃,言辭不多,但聰穎豁達,謙遜可親,對後進獎掖頗多,鼓勵熱情洋溢,很有長者風範。後來,筆者又幸運地追随陳老師與他,在職入站,進行博士後科研工作,并最後圓滿完成任務,順利出站。無論于日常工作、專業研究,還是工作發展等方面,王老師都如同親人,不厭其煩地給予筆者許多建言指導,甚或強力幫助,時常讓筆者深深沉浸在“人間四月芳菲天”的溫暖中。

在書稿反複修改階段,筆者的師姐兼同僚張明老師,不顧自己手頭工作與家務繁忙,仍認真地通讀了全部書稿,并真誠地指出一些瑕疵,提出若幹修改意見。在語句反複校對過程中,筆者的研究所學生廖成星與王周語同學,也付出了辛勤勞動。再者,我們西北大學曆史學院李軍院長等,也多方關心筆者的書稿寫作程序與出版事宜,并熱忱地給予筆者許多幫助。此外,家人一如既往地對筆者的工作全力支援,吉林大學出版社馬甯徽編輯細心熱情的工作也讓筆者頗多感懷。于此, 一并緻謝!

歲月如細沙,從指縫間輕輕流逝。自夏曆秋又入冬,筆者幾乎一直埋頭書稿。倏忽之間,外面的行道樹木,已由青翠欲滴轉為黃葉蕭蕭了。似乎前不久天氣還很炎熱,突然卻淩霜冒雪,空氣冷得倉促而令人哆嗦。年少荒唐虛度歲,而今才覺時月貴。筆者的人生早已穩居中年了,眼前還有許多事迫切等待完成。那好,就從現在開始,撸起袖子加油幹吧。

王軍營

2023年11月13日于西安蓮湖家中

一宋史研究資訊一

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