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军营:《宫廷卫士与文臣》出版|202405-42(总第2716期)

作者:喜庆的阳光khq

《宫廷卫士与文臣》

|王军营 著|

王军营:《宫廷卫士与文臣》出版|202405-42(总第2716期)

副标题:宋代皇宫宿卫禁军与士大夫论兵从政研究

吉林大学出版社,2024年3月

ISBN:9787576831061

王军营:《宫廷卫士与文臣》出版|202405-42(总第2716期)

内容简介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原为前代后周的禁军高级将领,又通过发动“陈桥兵变”才坐上皇帝之位,因而他深知禁卫武装对王朝兴替的重要性。但是,宋朝又以长期推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而于史著名。在这种特殊国策与社会氛围中,皇宫宿卫禁军究竟是什么状况?有哪些军队?怎么组织管理?大体什么特征?等等,本书主要内容之一,即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深探究。再者,主要思考士大夫群体与政治方面一些问题。北宋以后,众多科举出身的士大夫逐渐成为政治社会的上层人物,部分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重要力量。在各种因素的促进与影响下,宋代士大夫群体中逐渐产生、形成了一种谈武论兵的风尚,反之,这种风尚又对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与社会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且,在长期的政治生活中,宋代先进的士大夫们,如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大力倡导诸多积极向上的从政原则和精神理念,不仅成为宋代政治文明的独特标识,而且也在中国政治史上具有许多积极作用,至今仍有一定时代价值。然而,又因一些传统局限,宋代士大夫政治也存在着深层的弊端,直接关系到两宋王朝的最终命运。

作者简介

王军营:《宫廷卫士与文臣》出版|202405-42(总第2716期)

王军营,男,1978年12月生,历史学博士,中国史博士后出站,西北大学宋辽金史研究院暨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宋代军政史、陕西区域文化史研究,以及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史相关领域教学工作。在《中国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光明日报·史学理论》《中国典籍与文化》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另有百十篇杂文、随笔与诗作散见于诸种报刊杂志,主持或完成国家与教育部等数种基金项目,并荣获若干国内文史类奖项。

王军营:《宫廷卫士与文臣》出版|202405-42(总第2716期)
王军营:《宫廷卫士与文臣》出版|202405-42(总第2716期)

在中国古代王朝时代,宫廷宿卫军是保卫皇帝的近卫武装,其不仅直接关乎君主的安危,并且也对当时的政治及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故其角色和作用不可小觑。历史上,在统治秩序稳定的状态下,宿卫军通常能够有效地发挥职能。而在皇权式微、上层权力斗争激化之际,他们则往往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事实上还常常沦为各方争夺的工具,以至于参与到宫廷政变,由此引发政局动荡甚或改朝换代的现象,并不罕见。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原为后周的禁军殿前司都点检,这一职务即负有拱卫京师、宫廷的职责。但他与五代乱世下的不少将帅一样,觊觎皇帝大位,最终通过掌握的兵权发动“陈桥兵变”,与守城的石守信等禁军将领里应外合,遂轻松地踏入皇宫,取代了后周王朝。故赵匡胤悉知宿卫禁军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从以往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加深了对其职能的认识。唯其如此,宋太祖对肩负宿卫职责的禁军将领管控极严,如殿前都虞候张琼遭人诬陷有不轨嫌疑后,赵匡胤当即将其拷打致死。而殿前都指挥使杨信听到宫内传出士兵训练时发出的鼓噪声后,因不明就里,火速入宫查看,因此得到宋太祖的赞叹。因此,自宋太祖朝以来,宋统治者长期高度关注宿卫武装的设置问题,将其纳入巩固皇权的制度建设之中,竭力避免出现疏漏。正因为如此,宿卫军在两宋时期扮演了称职的角色,从未发生过反噬皇权的现象。就此而言,对宋朝皇宫宿卫军加以研究,十分必要。

从宋太宗后期朝政路线转变以后,在长期奉行“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之下,以科举出身为背景的士大夫群体成为统治的主体力量,他们不仅承担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方面行政事权,而且从宋真宗朝开始也逐渐肩负起军事决策与边防的责任,如宋人所说:“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蔡襄《端明集》卷二二《国论要目》) 因而,在诸如韩琦、范仲淹、 庞籍、王韶及张浚等文臣出任前线军事统帅的同时,论武谈兵在士大夫中亦蔚然成风,这既体现了以文驭武制度原则的贯彻及其影响,也是士人对边患严峻局势做出的反应。可以说,每当边防出现危机之时,不少朝野士人都满怀忧患意识,或积极献言献策,或著书立说,以至于兵学俨然而兴。至于宋朝士大夫对个人抱负与从政原则的理解,虽然不尽相同,在实际行为上甚至不乏利欲熏心、随波逐流之辈,但就公开的场合而言,却无不以“修齐治平”为标榜。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更以天下为己任,如范仲淹,其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正是其践行仕途的心声;而王安石既勇于改革,又视富贵如浮云,就连反对派也对其操守加以感佩。凡此种种问题,皆为宋朝历史上不容忽视的现象,值得更多关注。

王军营副教授是我教过的学生,他的博士论文《北宋皇宫宿卫禁军诸问题研究》,即围绕北宋皇宫宿卫禁军问题展开研究。他在2012年到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任教后,又对北宋宿卫禁军的一些具体问题做了深入的探究,发表了相关系列论文。与此同时,军营对宋代文人论兵风尚、兵学与主流军事思想,以及范仲淹及王安石的某些方面特点等问题,也做了独到的考察,并发表了论文。这些成果都反映了他在宋史研究领域的进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在我看来,军营治学认真刻苦,且勤于思索,十余年来积累的研究成果,大都聚焦于上述议题。现在,他在既有的基础上撰写了《宫廷卫士与文臣:宋代皇宫宿卫禁军与士大夫论兵从政研究》这部书稿,从具体史实细节的考证,到观察趋势性的时代风尚,既涉及武士、文臣,又牵扯到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加之征引文献丰富,论述翔实,皆有助于对宋代政治史的认识。希望军营再接再厉,专注于宋代军政史领域,以取得更多深入的研究成果。匆匆数言,是为序。

陈峰

2023年初冬于终南山下梅园

后 记

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有一句评价《瓦尔登湖》作者梭罗的话:“人必须不顾一切地听从良知来行动;生命十分宝贵,不应为了谋生而无意义地浪费掉。”

笔者出生成长在中国西北一个最普通的乡村,从小接触的都是最基层的社会民众,耳濡目染与亲身感知、体会到的,也基本都是各类弥散着柴火葱蒜味儿的朴实人群。这些芸芸众生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他们所具有的思想精神文化,从幼时起即给笔者烙上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上学后,笔者又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教育,学习并掌握了比较深刻的方法论。后来,笔者专业学习历史,思考观察历史社会问题,那种每每汹涌澎湃于心灵的、强烈的底层人群情感,迫使笔者客观上习惯穿透表象的帝王将相政治叙事,去追寻构成复杂历史社会的各类普通人群影像。笔者一直认为,历史时期如果缺席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专讲一些贵族或个体典型人物,只是探讨上层政治结构,或者比较高雅的上层精神文化,那么,这个历史研究或许很容易偏离过去的社会真相,很难接近以前人类更加纵深丰富的宏阔世界,这个研究也将会大打折扣。对笔者个人而言,偏离了群众的研究不仅单调无趣,缺失意义,也背离了笔者的主观情感。历史社会和我们今天一样,由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的人物组成,人类的活动乃是历史社会的主体。只要是人,都有感情,会有喜怒哀乐,会追求物质与精神生活。所以,除去科学发展带给我们现代社会的诸多进步外,其实古代人们和我们今天完全一样,也应生活在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这些普通的不同人群熙熙攘攘,活动于不同区域,因各自职业或地位等差异,形成不同社会群体、阶层,客观上一起演绎着各自丰富的日常生活。

以上情愫,完全是笔者研究问题和写作本书纯粹的出发点。笔者雄心勃勃地扯起大旗,计划通过深入研究宋代社会人群,进而认识当时更加丰富与纵深广阔的社会层面问题,但受限于实际传世的文献材料丰歉差异,无法更加理想地呈现当初的原本设想。同时受资料影响,难免又部分地走了以往形而上的老路。结果,探讨对象客观地看起来,仍然属于宋代上层架构的问题。

虽然理想与现实仍有很大距离,但笔者回顾以往工作经历,依然觉着有诸多收获,值得稍许安慰。 一方面,在过往旅途的跌撞中,笔者从一个唯有盲目热情与无知懵懂的青年,开始掌握了一定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一方面,虽有许多不屑,但一些陆续见刊的阶段成果,也将笔者的研究话题,向前步步推进。另外,众多学界前辈与同好的高能产出,客观上为笔者未来工作提供了更多丰富的前沿基础。比起以往,笔者的明天或许会变得更加轻松。期盼将来能够遵循意志理想,逐渐对宋代社会更加丰富的内部肌理,有所深入洞悉和认知,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回顾以往求学与工作经历,不尽感言。笔者的家庭往上追溯数代,都是摸爬在黄土里寻求衣食的普通农民。笔者的生活时常如同光着脚板,踩着戈壁的砾石,在朔风中狼狈奔走,但农民的本色意志使笔者不计寒凉,没有消沉,虽缺少“入眼是风景,耳闻为诗歌”的境界,却仍如夏日水滨河塘的蒲草,肆意茂密地生长,对生活充满无比的热爱。2006年秋季,笔者在中学工作四年之后,年近而立,又重新扛起行囊,步入追求精神梦想的大学生活。从此,笔者的人生才彻底走上一条异于往日的大路,如同果园里熟透的果子,时时充满着新鲜与阳光。

笔者的硕、博导师陈峰先生,凛然虬髯,貌似威严,实则心肠热乎,对学生的关爱至于生活点滴。他学识渊博,许多睿智往往体现在言语细微之处,给笔者不尽的热忱帮助和启示教育。正是他循序渐进, 一步一步,引领笔者登入学术殿堂,引渡笔者开启历史研究的旅程。记得研究生毕业时,笔者仍有些许粗鲁旧习,欲重操“故业”回归原先的工作,又幸蒙陈老师不弃,数次苦心规劝,鼓励笔者继续学业,深入潜心钻研。正因如此,笔者才有后来静心三年,继续博士研究生学习的机遇。毕业之后,又承蒙他的大力提携、引荐和帮助,笔者来到西北大学,继续在他的引导下,潜心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不尽师恩,铭感于心!

单位人才济济,笔者非常幸运地与王善军先生成为同事,并能时常得以近身请教,获得向他多方学习之机。王老师的温淳儒雅,质朴敦厚,略带东鲁韵味的话语,时常令人如沐春风。他专业造诣深邃,言辞不多,但聪颖豁达,谦逊可亲,对后进奖掖颇多,鼓励热情洋溢,很有长者风范。后来,笔者又幸运地追随陈老师与他,在职入站,进行博士后科研工作,并最后圆满完成任务,顺利出站。无论于日常工作、专业研究,还是工作发展等方面,王老师都如同亲人,不厌其烦地给予笔者许多建言指导,甚或强力帮助,时常让笔者深深沉浸在“人间四月芳菲天”的温暖中。

在书稿反复修改阶段,笔者的师姐兼同事张明老师,不顾自己手头工作与家务繁忙,仍认真地通读了全部书稿,并真诚地指出一些瑕疵,提出若干修改意见。在语句反复校对过程中,笔者的研究生廖成星与王周语同学,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再者,我们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李军院长等,也多方关心笔者的书稿写作进程与出版事宜,并热忱地给予笔者许多帮助。此外,家人一如既往地对笔者的工作全力支持,吉林大学出版社马宁徽编辑细心热情的工作也让笔者颇多感怀。于此, 一并致谢!

岁月如细沙,从指缝间轻轻流逝。自夏历秋又入冬,笔者几乎一直埋头书稿。倏忽之间,外面的行道树木,已由青翠欲滴转为黄叶萧萧了。似乎前不久天气还很炎热,突然却凌霜冒雪,空气冷得仓促而令人哆嗦。年少荒唐虚度岁,而今才觉时月贵。笔者的人生早已稳居中年了,眼前还有许多事迫切等待完成。那好,就从现在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王军营

2023年11月13日于西安莲湖家中

一宋史研究资讯一

邮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