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4聯考國文臨門沖刺押題卷3

作者:老趙國文

2024聯考國文臨門沖刺押題卷

(全國甲乙卷通用)

(考試時間:150分鐘 試卷滿分:150分)

命題報告

命題新方向:論述類文本閱讀選取與詩教與禮制傳統文化相關的社科論文;實用類文本閱讀選自研學旅行、核心素顔等内容的三則材料構成非連續性文本,同時伴有圖檔,考查對文本資訊的準确感覺和駕馭能力。選擇擇題出現了流程圖的形式,包含的資訊要點更豐富,帶有很強的綜合性。 文言文閱讀關注教考銜接,命題課内課外相結合,語言文字運用按九省聯考題型命題,作文采用近年高頻出現的讀寫結合形式,從文學類文本閱讀引出話題,考查學生對詩意生活的思考,貼合聯考命題的風向。

  命題新情境:命題注重創設個人體驗類情境,表達自己的感悟與思考,創設的情境與考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2024聯考國文臨門沖刺押題卷3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在先秦兩漢時期,就詩禮文化中的詩教與禮制的互動關系而言,兩者或離或合,大略經曆了五次曆史性演變。

先周時期,詩教與禮制天然遇合,生成詩禮文化的初級國家形态。詩教争禮制最初經曆了從自然狀态,過渡到舜以來初級國家形态的漫長曆程。當原始部落社會邁進初級國家的門檻時,樸素自然的民間禮俗一變而為初級國家形态的禮制。于是,禮制建設向詩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命汝典樂,教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尚書·舜典》)這是帝舜發出的對子弟開展詩教的命辭。從此,詩教與禮制相結合,共同啟動了詩禮文化建構的曆程。

西周時代,詩教與禮制水乳交融,生成詩禮文化的進階國家形态。西周初創,即十分重視詩禮文化建設。在周太師整理規範前代已有詩作的基礎上,以周公旦、成王誦為代表的詩人群體創制了大量新詩,以施于王室與公室典禮。其中,以“五禮”為核心的禮儀制度規範,重在明等級;以“六藝”為核心的貴族教育内容,重在調人情。于是,詩教與禮制二者互相倚重,相與為用,緊密結合,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春秋時期,詩教與禮制漸次分離,制度之教演變為文化之教。平王東遷,王室漸次衰微,原本以和合禮制為主要任務的詩教,逐漸從禮制系統中淡出。轉而演變為儒、墨、名家的道德修身和言辭進身手段。此時開始盛行的歌《詩》、引《詩》以“言志”的文化活動,顯示出詩教脫離典禮軌道的傾向。此時的《詩》已不再僅僅是一種藝術化的禮制,而是獨立的大學文本了。詩教因西周傳統禮制的變革崩墜而趨向沒落,詩教對建構詩禮文化的影響力自然就減弱了。

戰國時期,詩教與禮制互相乖離,《詩》成為少數經師傳習的文學文本。當時,七雄争霸,禮崩樂壞,就連儒家在傳播《詩》上也有心無力,其他學派如縱橫家引述《詩》句完全是出于論辯術的需要,法家則危言聳聽地說如果用詩、書、禮、樂治國,“敵至面削,不至必貧”(《商君書·去強》)。秦王朝建立後,更是以焚書坑儒的極端手段毀滅詩禮文化,《詩》既在被滅之列,詩教自然也無施展空間,這樣它就從國家和民間兩個領域完全退出。隻能奄奄一息地苟活于少數經師之手了。

兩漢時期,詩教與禮制完美結合,詩禮文化上升為皇權制國家的政教樣闆。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後,詩教走向了它的終極形态——政教化。當時,上有官學,下有私學,形成了詩教彬彬之盛的局面,國家政教道德得到了強化。當時的學者翼奉說,《詩》和《易》《春秋》一樣,“皆列終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漢書·吳奉傳》)。足見《詩》和其他儒家經典一道,參與了漢代國家禮制的建設。

從詩教與禮制關系的離合與演變的曆史程序中,可以看出《詩》與禮共生互動的基本類型;進而從詩禮文化的起落興衰中,既可透視出曆史文化的運作與演變規律,也可以為實作中華民族的文化複興提供曆史借鑒。

(摘編自郝建傑《詩教與禮制的離合》,原文有删改)

1. 下列關于原文内容的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 尚處在原始社會的帝舜要求對子弟開展詩教,标志着詩教開始與禮制相結合。

B. 西周時代周公旦等人創制新詩用于王室和公室典禮,詩教與禮制已水乳交融。

C. 春秋戰國時期詩教與禮制漸行漸遠,秦朝時達到極點,詩教從全社會徹底消失。

D. 漢武帝時期官學、私學都重視詩教,詩教與禮制完美結合,詩教走向了政教化。

【答案】C

【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資訊和歸納概括内容要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先浏覽選項,然後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解答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确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

C項,“從全社會徹底消失”錯誤。原文為“秦王朝建立後,更是以焚書坑儒的極端手段毀滅詩禮文化,《詩》既在被滅之列,詩教自然也無施展空間,這樣它就從國家和民間兩個領域完全退出。隻能奄奄一息地苟活于少數經師之手了”,并沒有說徹底消失。故選C。

點睛:解答此類題的步驟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篩選并整合文中的資訊”,涉及的内容一般範圍比較大,是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篩選和整合的基礎。具體來說,要探究文章的觀點,把握作者在文中展現的态度,篩選出文中使用的論據等。對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個整體把握,篩選和整合資訊時才會心中有數。第二步,把握題幹,确定答題區間。第三步,将選項資訊與原文語句内容進行對應比較。選項資訊的語言與原文語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差別,命題者常通過改變叙述的方式來設定一些幹擾項,解答時要認真核對,找出符合題幹的選項。

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 文章首段開宗明義,概括說明先秦兩漢時期詩禮文化中詩教與禮制互動的總體情況。

B. 中間五段結合不同的時代特征,具體論述詩教與禮制離合關系的五次曆史性演變。

C. 文章末段在總結全文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了本文所作研究的曆史意義和當代價值。

D. 文中引述《尚書》《詩》《春秋》《商君書》《漢書》等古典文獻,有力支撐了作者的觀點。

【答案】 D

【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麼關系,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D項,“文中引述《尚書》《詩》《春秋》《商君書》《漢書》等古典文獻”錯誤。結合全文内容分析,文中未引述《詩》《春秋》。原文語句“當時的學者翼奉說,《詩》和《易》《春秋》一樣,‘皆列終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可能會幹擾選擇,需要注意。故選D。

3. 根據原文内容,下列說法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 在詩教與禮制離合的五次曆史性演變中,第一次是開端,經曆了最漫長的過程。

B. 詩教與禮制

離合是一個循環往複的過程,第五次完全又回到了第二次的狀态。

C. 從詩教與禮制離合的不同狀态來看,詩教隻有與禮制相結合,才有其曆史價值。

D. 兩漢時期詩教與禮制完美結合,這種狀态後來應該一直持續,直到清王朝滅亡。

【答案】A

【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内容的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幹,在文中找到題幹對應的區位,然後仔細分析。

B項,“完全又回到了第二次的狀态”錯誤。結合“兩漢時期,詩教與禮制完美結合,詩禮文化上升為皇權制國家的政教樣闆”“西周時代,詩教與禮制水乳交融,生成詩禮文化的進階國家形态”分析,“完全又回到了第二次的狀态”錯誤。

C項,“詩教隻有與禮制相結合,才有其曆史價值”錯誤。結合從詩教與禮制關系的離合與演變的曆史程序分析,于文無據。

D項,“這種狀态後來應該一直持續,直到清王朝滅亡”錯誤。結合文本倒數第二段内容分析,推斷錯誤,于文無據。故選A。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實施,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校内外教育相銜接的創新教育形式,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研學旅行在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方面有明顯價值。随着國家相關政策的陸續出台,中國小積極開展研學旅行,研學旅行也成為研究熱點。筆者對某省某市國小高段以及初、高中共31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研學旅行對學生影響的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

研學旅行有着獨特的價值和明确的目标,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但由于認識不到位,有些學生在研學旅行過程中隻遊不學,未達到教育目的。部分上司和教師認為研學旅行花費時間,打亂了正常的教學計劃,且容易使學生分心。還有教師認為開展研學旅行,隻是為了應付相關教育部門的檢查。另有教師認為研學旅行類似于以往學校開展的春遊、秋遊活動,用于調節學生緊張的學習生活。對研學旅行課程的性質、意義與價值認識不到位,影響了研學旅行的有效實施。

研學旅行雖已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計劃,但目前尚無教材,缺少連貫、系統的課程規劃,研學旅行有一定随意性。調查得知,學生認為研學旅行存在如表1所示問題。

表1 研學旅行存在問題調查

存在問題

人數

百分比

研學課程内容不夠豐富

193

63.90%

遊與學時間配置設定不合理

125

41.40%

研學課程實施方式單一

55

18.20%

研學課程内容缺少吸引力

42

13.90%

從目前來看,研學旅行課程實施仍然以講授為主,學生多處于被動的聽講狀态,其自主性與創造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研學旅行課程缺乏專業的指導教師。調查顯示,目前中國小的研學指導教師在數量和品質上均不能滿足開展研學旅行的需求。研學基地的教師以當地的導遊為主,對學生的指導停留在表層,教育性不夠。在評價方法方面,較多采用質性評價的方法,相對來說,比較看重學生在研學旅行活動中的态度、情感和體驗,忽視學生能力的提高。由于研學旅行主題較多,評價内容需要根據不同主題進行建構,具有靈活性和針對性。對學生的能力鍛煉、知識學習、意志品質和人際交往情況等進行評價,需要科學的評價名額體系。

研學旅行應把教育性原則放在首位,要根據各學段研學旅行課程目标,精心選擇研學地點,開發特色課程,形成學段銜接緊密、主題鮮明的系列研學旅行課程。以主題活動方式開展研學旅行,讓學生圍繞主題進行深層次的研究,提高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的能力。

(摘編自都琦蕾、焦芳芳《核心素養視域下研學旅行課程實施現狀與對策研究》)

材料二:

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名額體系的建構是對研學旅行課程實施進行科學評價的前提。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名額包括準備要素、設計要素、過程要素、結果要素和回報要素5個要素,不同的要素對應不同的次元與關鍵評估點,在評價研學旅行課程實施時,5個要素缺一不可、環環相扣、相輔相成。

其中,課程評價是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的結果要素。擁有課程的結果要素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有效資訊,這些資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關于個體的評價,包括“對學生的評價”“對研學導師的評價”;二是關于課程的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是課程評價的兩大類,具有不同的決定價值,前者強調如何提高課程的決定,後者強調是否繼續使用課程的決定。如果把“課程”定義為“學生的經驗”,課程評價就是對提供給學生的教育經驗的價值判斷,主要評價這些教育經驗是否富有教育性、挑戰性和參與性,對于特定年齡階段的學生而言是否合适在有盛和安全。如果把“課程”定義為“學習的目标”,課程評價就是關注課程教育的學習效果,主要評價這些學習效果是否與目标相符,如課程中學習的概念和技能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預定的目标;學生是否能利用學習到的内容,最大效益如何;學校是否沿用該課程的方案。

(摘編自郭璇瑄、史麗晶《中國小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研究》)

材料三:

在“研學旅行在中國”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儀式上,幾位嘉賓圍繞“研學旅行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發言。

甲(某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青少年長大的過程是由自然人變成社會人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它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是實踐性、體驗性,第二是群體性。研學旅行顯著的特點是一個群體的外出的實踐、體驗,這是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個方式,一種途徑。

乙(某文物部門負責人):遊三孔,知天下。我們現在圍繞研學旅行全面整合資源,針對學生推出了成人禮、拜師禮、開筆禮、經典誦讀、遊聖地習六藝、尋根問祖、再現古代城市管理的晨鐘暮鼓等以儒家文化體驗及國學教育為主的研學課程體系,不斷打造研學旅行“曲阜模式”。

丙(某校校長):研學旅行,要把它作為課程來開發,把它當作一種沒有校門、沒有圍牆、沒有教室的更廣闊的課堂來開發,把它當作一種手段來運用,讓學生在研學中去參與、去體驗、去總結、去反思。從實際的操作層面上來講,主要是:(1)根據學生核心素養、學校辦學理念及育人目标,确立主題,使研學旅行具有教育性。(2)合理規劃,保證它的系統性。(3)強化管理,確定它的安全性。比如活動的方案及安全預案、學生的意外傷害保險、研學旅行各環節的負責人及職責,這些必須做細,確定安全。(4)自願選擇,保證它的多樣性。

(摘編自《研學旅行在中國 建構新教育新生态》,

《中國教育報》2016年11月16日)

4.下列對材料相關内容的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不等同于學校以往開展的春遊、秋遊活動。

B.中國小已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計劃,在積極開展研學旅行活動的同時,也有一定的随意性。

C.培養實踐能力是研學旅行的目标之一,能展現研學旅行的獨特價值,對這種看法某市的學生普遍認同。

D.無論是對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的評價,還是對研學旅行課程實施的評價,必都需要有科學的評價名額體系。

5.根據材料内容,依次填入下面結構圖①②③處的内容,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課程評價 形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

B.課程實施評價 形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

C.課程實施評價 終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

D.課程評價 終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

6.材料三的三位嘉賓發言的側重點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3分

【答案】4.C 5.D

6.第一問:①甲側重于研學旅行與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關系;②乙側重介紹文物部門是如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學旅行模式;③丙側重于研學旅行實際操作的注意事項。

第二問:因為三位嘉賓的身份不同。

【解析】4.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對這種看法某市的學生普遍認同”錯誤,根據圖1研學旅行對學生影響,可知問卷調查中顯示,研學旅行培養實踐能力占90.1%。學生普遍認同的是研學旅行培養實踐能力,而不是培養實踐能力是研學旅行的目标之一,能展現研學旅行的獨特價值。故選C。

5.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①“課程評價是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的結果要素。擁有課程的結果要素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有效資訊,這些資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關于個體的評價,包括‘對學生的評價’‘對研學導師的評價’;二是關于課程的評價”可知①應為“課程評價”。

②“課程評價就是關注課程教育的學習效果,主要評價這些學習效果是否與目标相符,如課程中學習的概念和技能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預定的目标;學生是否能利用學習到的内容,最大效益如何;學校是否沿用該課程的方案”“‘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是課程評價的兩大類,具有不同的決定價值,前者強調如何提高課程的決定,後者強調是否繼續使用課程的決定。”可知②評價的是學習的效果,應為“終結性評價”。

③“課程評價就是對提供給學生的教育經驗的價值判斷,主要評價這些教育經驗是否富有教育性、挑戰性和參與性,對于特定年齡階段的學生而言是否合适在有盛和安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是課程評價的兩大類,具有不同的決定價值,前者強調如何提高課程的決定”可知③評價的是教育經驗,應為“形成性評價”。故選D。

6.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資訊,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

第一問:

“青少年長大的過程是由自然人變成社會人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這是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個方式,一種途徑”研學旅行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一種方式。可概括為:甲側重于研學旅行與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關系。

“遊三孔,知天下”“推出了成人禮、拜師禮、開筆禮、經典誦讀、遊聖地習六藝、尋根問祖、再現古代城市管理的晨鐘暮鼓等以儒家文化體驗及國學教育為主的研學課程體系,不斷打造研學旅行‘曲阜模式’”文物部門如何吸引學生,可概括為:乙側重介紹文物部門是如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學旅行模式。

“研學旅行,要把它作為課程來開發,把它當作一種沒有校門、沒有圍牆、沒有教室的更廣闊的課堂來開發”“從實際的操作層面上來講”研學旅行,把它作為課程的實際的操作。可概括為:丙側重于研學旅行實際操作的注意事項。

第二問:甲是某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乙是某文物部門負責人,丙是某校校長可概括為:因為三位嘉賓的身份不同。

2024聯考國文臨門沖刺押題卷3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庫布齊詩篇(節選)

肖 睿

她對姐姐說,火滅了,你聞到味道了嗎?這場火可真大啊,燒了一天一夜。所有的樹都死了,庫布齊又變成沙漠了。本來它們都和我的大腿一樣粗了,可現在它們比孩子的脖子都細。樹躺了一地,密密麻麻的,望不到頭。沙漠都被火燒得發燙,你感覺到了嗎?我知道你為什麼不願出去,我的心也在流血。為什麼你還在哭?人和樹一樣,水分是有定數的,眼淚流幹你就瞎了。我不想再進城了。

她對姐姐說,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我不敢再信你了。你說我們一定能戰勝沙漠,這十年來我就跟在你屁股後面種樹,到頭來才知道跟人比沙漠更吓人,就剩一場空。你的心是鐵做的嗎?怎麼就信庫布齊能變成森林?

她對姐姐說,我夢到你夢到的那棵神樹了,長得好高,頂子都能伸到天上去。枝葉茂密,陽光都穿不透。坐在神樹下,我夢到了你夢到的那條路,它從我眼前伸出去,一直伸到沙漠的盡頭。我從沒見過這麼幹淨寬闊的大路,像一條蔚藍色的哈達鋪在大地上。我終于明白你在想什麼了,隻要樹能活下來,人就會有路。有了路,人就不會被困在這裡。

姐姐告訴她,這裡原本不是沙漠。最早的時候,這裡是一片海洋,各種奇怪的大魚遨遊于海的深處,有的魚長着翅膀,有的魚薄如紙片,還有的魚近乎透明。她說,那海水都去哪兒了?姐姐說,最早的時候土地都連在一起。後來大地都裂開了,變成一塊一塊,四散而去。這裡的海水就漏走了,漏到了她們腳底下,漏到了地球的那一邊。

姐姐告訴她,這裡變成陸地之後,到處是水草豐美的原野和參天大樹環繞的沼澤。那些奇怪的魚也都紛紛上岸,長出了四肢、皮毛和爪子,變成古書中的珍禽異獸,比如會飛的老虎、長着鬃毛的大象、會噴火的灰猴。後來人來到了庫布齊,他們砍伐樹林,種上莊稼。他們圍捕野獸,做成肉幹。大多數動物都滅絕了。

姐姐告訴她,随着人變得越來越強大,更多的人來到庫布齊,他們還帶來了戰争。起初他們拿着鐵器打,後來拿着火器打,人們一遍遍地打仗,像是永遠打不完。他們來回折騰着庫布齊,森林絕迹,河水幹涸。這裡就變成了沙漠。

姐姐就像她們生長的沙漠一樣,沉默寡言地應對着各種苦痛、夢魇與鬧劇,卻又是沙漠最可敬的對手。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自己親手種下的樹苗死去,一遍又一遍地重新挖下新的樹坑。雖然她們長得一模一樣,但庫布齊的父老鄉親都說,看兩人的眼神就能分出來誰是姐姐、誰是妹妹。她對外部還有好奇,會打量那些新鮮的人和事物,會聽歌,思考什麼是愛。姐姐不一樣,休息的時候,姐姐總是看着天空。誰要是和她說話,她就眯起眼睛輕輕地笑,表示贊同,似乎種樹就是她心裡的全部事情。即使流淚,姐姐也躲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像一場小雨過後的清晨,樹木随風搖晃,甩掉落在枝頭的雨。

最初幾年,人們覺得這兩個小姑娘瘋了。千百年來多少老祖宗都沒幹成的事,她們能幹成?每當她們種下的樹苗整批幹死的時候,人們說,從來隻有沙壓人,自古沒有人趕沙。她聽到姐姐對他們說,我甯可治沙累死,也不讓沙把我吓死。

有一天,姐姐把睡夢中的她推醒,說沙塵暴來了。她披好衣服,跟着姐姐跌跌撞撞沖出家門,沖到沙地裡,看到幾十畝沙柳樹苗七倒八歪地躺在地上,都被這場塵暴壓死了。她回頭想安慰姐姐,卻發現身後隻有滾滾沙塵遮天蔽日。她大聲呼喊,可聲音剛沖出嘴巴,就被狂風扯成了碎片。風暴像一隻大手般撥弄着她的身體,把她往離家更遠的地方推動。她摔下了沙丘,站起來發現自己的額頭摔破了,并且徹底迷失了方向。

風暴停息了,她卻已經走到了沙漠的腹地。那時已是深夜,她仰望星空,星辰皎潔,如同風吹走了世間一切灰塵。哭泣和奔跑耗盡了她所有力氣,寒冷令她孤獨無依,不知道什麼時候,她摔倒在地上,昏迷過去。在夢境中,她夢到姐姐睡在一棵巨大的樹下,眼角挂着和她一樣的淚痕。那棵樹高大粗壯,每一枚葉子都在閃閃發亮,枝條縱橫交錯,在空中蔓延生長,如同穹頂。她夢到姐姐心中的呼喚,你在哪裡?你在哪裡?她在這奇妙的夢境中回應着姐姐的呼喚,我在這裡,我在這裡。她說你走過三條沙溝,翻過三條沙丘,在三顆最亮的星星下面,我就躺在那裡熟睡。她夢到姐姐站起來,順着她的訓示,走過三條沙溝,翻過三條沙丘。她夢到姐姐對她說,天上的星星都很亮,我找不到你說的最亮的三顆。她在夢中開始唱歌:

趁着兩匹鐵青馬膘好

把它們安慰好再走

這輩子牧人的宿命

就是在草原上晃悠

山岩中間哺育的

蒼鷹的雛鳥

到底是什麼力量

讓它們在草原上逗留

她說,你聽到我的歌聲了嗎?姐姐點點頭,說這首歌是我教你的。她夢到姐姐開始唱這首歌的下一段:

沼澤中生長的

美麗的蓮花

到底是什麼力量

讓它們左右搖曳

兩個少女的歌聲交織在一起,連廣闊的沙漠和無情的北風都無法阻止這歌聲流傳。兩個人的歌聲越來越近、越來越近,兩個人的心跳越來越響、越來越響。她睜開眼睛,看到姐姐站在自己面前,眼角挂着未幹的淚痕……

7.下列對文本相關内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庫布齊火災後,妹妹對姐姐的悲痛感同身受,決定留下來陪伴姐姐,顯示出對姐姐種樹治沙的了解。

B.姐姐向妹妹講述庫布齊的變遷,交代出自己種樹的緣由,表達了姐姐對庫布齊環境惡化的痛惜之情。

C.小說結尾部分,妹妹夢境中唱響的兩首歌曲,選用草原上典型、豐富的意象,以表現草原風光的美麗。

D.小說語言簡潔、明快、富有詩意,這種語言風格與人物塑造、主題表達相協調,具有獨特審美性質。

8. 小說兩次描寫了夢境中的神樹,有何作用?(6分)

9. 小說從妹妹的角度講述故事,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小說簡要分析。(6分)

7. C(“以表現草原風光的美麗”錯誤,其目的是為了表現對草原的深情)

8.①夢境中的神樹代表着姐妹的理想——種樹成功,進而修建道路,走出沙漠困境。這是姐妹種樹的動力根源。

②兩次描寫夢境中的神樹,營造詩意的氛圍,增添了小說的浪漫色彩。

③夢境與現實交織,更加凸顯了姐妹戰勝惡劣環境的勇氣和信念。(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9.①從妹妹這一治沙者的角度講述故事,使讀者更容易體會治沙過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狀态,讓讀者感同身受。

②從妹妹這一女性的視角講述故事,使情感表達更為細膩、動人。

③從妹妹的角度看待姐姐,表現姐姐對妹妹的引領,有利于塑造姐姐堅定、勇敢、頑強的性格。

④将故事的重心從挑戰自然轉到探索人物的内心,表現人物面對困難的掙紮與堅守, 使故事主題深入到靈魂與精神的層面。(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2024聯考國文臨門沖刺押題卷3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材料一:

孔子使宰予使于楚,楚昭王以安車象飾,因宰予以遺孔子焉。宰予曰:“夫子無以此為也。”王曰:“何故?”對曰:“臣以其用,思其所在觀之,有以知其然。”王曰:“言之。”宰予對曰:“自臣侍從夫子以來,竊見其言不離道,動不違仁。貴義尚德,清素好儉。仕而有祿,不以為積。不合則去,退無吝心。妻不服彩,妾不衣帛,車器不雕,馬不食粟。道行則樂其治,不行則樂其身,此是以為夫子也。若夫觀目之麗靡,窈窕之淫音,夫子過之弗之視,遇之弗之聽也。故臣知夫子之無用此車也。”王曰:“然則夫子何欲而可?”對曰:“方今天下道德寝息,其志欲興而行之。?”王曰:“乃今而後知孔子之德也大矣。”宰予歸,以告孔子。孔子曰:“二三子以予之言何如?”子貢對曰:“未盡夫子之美也。夫子德高則配天,深則配海。若予之言,行事之實也。”子曰:“?是賜之華不若予之實也。”

(節選自《孔叢子·記義》)

材料二:

颍川太守髡陳仲弓。客有問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稱:‘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慚而退。

(節選自《世說新語·言語》)

【注】①髡(kūn):古代一種剃去男子頭發的刑罰。②陳仲弓,陳蹇,字仲弓,東漢人。元方:陳紀,陳建之子。③伛:駝背。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将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标号塗黑。(3分)

天下誠A有欲治之B君能行其道C則夫子雖徒步D以朝E固F猶為之G何必遠辱H君之重贶乎?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竊,私下,私自,與《促織》“窺父不在,竊發盆”中的“竊”詞義相同。

B.之,代詞,否定句中的前置賓語,與“句讀之不知”中的“之”用法不同。

C.材料一中的“二三子”,諸位,你們;材料二中“三子”意為三位先生。

D.府君,指太守,與《孔雀東南飛》“府君得聞之”中“府君”詞義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楚昭王要給孔子贈送華麗的安車,宰予當面拒絕,他認為孔子以治國修身為樂,崇尚義德,清正廉潔,喜好節儉,不喜歡外觀華麗之物。

B.子貢認為孔子的道德與天一樣高,與海一樣深,而宰予在楚昭王面前隻說了孔子的一些事實,沒有說盡孔子的高美,對其說法不以為然。

C.客人引用《易》中“二人”句,意在說明屬下與太守應該保持同心一緻,進而批評元方不應為了肯定自己父親的人格而否定太守的決定。

D.元方因客言“何其謬也”而“故不相答”,客以“因伛為恭”為喻,說陳元方好比駝背的人直不起腰來,卻假裝是對人表示恭敬才彎腰一樣。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夫言貴實,使人信之,舍實何稱乎?

(2)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

10.CEG【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天下果真有想要太平的君主,能夠推行他的學說,那麼夫子即使徒步來朝見,他一定也會這樣做,何必勞煩在遠方的您重賞呢?

“天下誠有欲治之君能行其道”,是假設的句子,而“則夫子……”是說孔子的做法,二者之間斷開,即C處斷開;

“則夫子雖徒步以朝”,“夫子”是主語,“徒步”是狀語,“朝”是謂語,後面斷開,即E處斷開;

“固猶為之”,省略主語夫子,“固猶”是狀語,“為之”是謂語和賓語,後面G處斷開;

“何必……乎”是反問句式,中間不斷開。

故在CEG處斷句。

11.C【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及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

A.正确。私下,私自,偷偷地。句意:私下裡看他的語言不離開道。/看他的父親不在,偷偷地打開盆子。

B.正确。否定句中的前置賓語;賓語前置的标志。句意:夫子經過也不會看它一眼。/不懂得文句知識。

C.錯誤。材料中的“三子”意為三個做兒子的。句意:你們覺得宰予的話說的怎麼樣?/這三個做兒子的。

D.正确。句意:太守這個人怎麼樣?/太守聽到這個消息。

故選C。

12.C【解析】1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進而批評元方不應為了肯定自己父親的人格而否定太守的決定”錯,原文“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是客人認為元方說的太守是明君,自己父親是忠臣的話是假話,“否定太守的決定”說法錯誤。

故選C。

13.(1)語言以實在為貴,才能讓人相信,舍棄了實在還有什麼可以稱贊的呢?

(2)怎麼會有高尚明智的人,懲罰忠臣孝子的事呢?【解析】13.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貴”,以……為貴;“信”,相信;“稱”,稱贊。

(2)“何”,怎麼;“高明”,高尚明智;“刑”,懲罰。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孔子派宰予到楚國出使,楚昭王把一輛裝飾華美的車子,想通過宰予送給孔子。宰予說:“夫子不會要這輛車子。”楚昭王問:“什麼緣故?”宰予回答說:“我憑借它的用處,考慮它放在哪裡來看這件事,就知道會是這樣。”楚昭王說:“請為我說說其中的道理。”宰予回答說:“自從我侍奉夫子以來,私下裡看他的語言不離開道,他的行動不違背仁。他看重仁義崇尚道德,清淨樸素喜歡節儉。做官有俸祿,卻不積累财富。不合心意就會離開,退職也不會有可惜的想法。他的妻子不穿彩色的衣服,他的妾不穿絲綢,他的車子器物不加雕飾,馬不吃糧食。他的學說能夠推行就高高興興地治理,不能推行就欣然保護自身,這就是他能成為夫子的原因。像那些外觀華麗奢靡的東西,美好而不合禮制的音樂,夫子經過也不會看它一眼,遇到了也不會聽。是以我知道夫子是不會用這輛車的。”楚昭王說:“既然這樣,那麼夫子究竟想要什麼呢?”宰予回答說:“如今天下道德敗壞,夫子的志向是想要振興道德并推行它。天下果真有想要太平的君主,能夠推行他的學說,那麼夫子即使徒步來朝見,他一定也會這樣做,何必勞煩在遠方的您重賞呢?”楚昭王說:“從今往後才了解孔子的品德多麼高尚啊。”宰予回去之後,把這件事告訴孔子。孔子說:“你們覺得宰予的話說的怎麼樣?”子貢回答說:“宰予沒有說盡夫子的美德。夫子的品德高尚可以比天,深厚可以比海。像宰予的話,隻是說出了夫子做事的實際情況。”孔子說:“語言貴在實在,才能讓人相信,舍棄了實在還有什麼可以稱贊的呢?是子貢的華麗語言比不上宰予的實在語言啊。”

材料二:

颍川太守把陳仲弓判了髡刑。有位客人問陳仲弓的兒子元方說:“太守這個人怎麼樣?”元方說:“是個高尚、明智的人。”又問:“您父親怎麼樣?”元方說:“是個忠臣孝子。”客人說:“《易經》上說:‘兩個人同一條心,就像一把鋼刀,鋒利的刀刃能斬斷金屬;同一個心思的話,它的氣味像蘭花一樣芳香。’那麼,怎麼會有高尚明智的人,懲罰忠臣孝子的事呢?”元方說:“您的話怎麼這樣荒謬啊!是以我不回答你。”客人說:“您不過是因為駝背裝做恭敬,其實是不能回答。”元方說:“從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這三個做父親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這三個做兒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啊。”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蘇轼

膠西②高處望西川③,應在孤雲落照邊。

瓦屋寒堆春後雪,峨眉翠掃雨餘天。

治經方笑《春秋》學,好士今無六一④賢。

且待淵明賦歸去,共将詩酒趁流年。

【注】①黎眉州:黎

,四川人。②膠西:指密州。③西川:四川西部,蘇轼的故鄉眉山和瓦屋、峨眉兩山都在西川。④六一:六一居士,指歐陽修。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首聯寫詩人登高遠眺所見之景,“孤雲落照”既是眼前實景,又飽蘸了詩人的情感。

B.颔聯中詩人借助想象描寫瓦屋、峨眉的景象,将内心情感融入對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繪中。

C.頸聯中詩人将自己與歐陽修進行比較,表達出自己不及歐陽修賢能的自謙之情。

D.前四句側重描寫景物,富畫面感,後四句側重抒發情懷,感情濃烈。前後關聯密切,章法井然。

15.詩歌的最後兩句有何含義?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4.C

15.①“且待淵明賦歸去”借用陶淵明寫《歸去來兮辭》的典故,傳達出詩人志向難酬、不滿時政、思鄉且欲歸隐的想法,表現了作者孤獨、不得志的情感;

②“共将詩酒趁流年”寫出詩人想和友人在流逝的歲月中共同飲酒作詩的期待,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以及期待與朋友相聚的溫情。

【分析】1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觀點态度的基本能力。

C.“頸聯将自己與歐陽修做比較,表達出不及歐陽修賢能的自謙之情”分析有誤。頸聯是說如今再無愛好人才的賢能的歐陽修了,表達出對恩師歐陽修的敬仰。故選C。

15.本題考查鑒賞詩歌句子(煉句)的能力。

煉句是鑒賞詩歌中最富有表現力的句子。答題時,先要解釋句意,然後指明手法,最後分析表達效果。

詩歌的最後兩句“且待淵明賦歸去,共将詩酒趁流年”的意思是:請你暫且等着我回歸家鄉田園,到時我們一起趁着美好時光飲酒賦詩。

第一句詩人用到“陶淵明”的典故,借用了其作品《歸去來兮辭》。陶淵明一生不願為五鬥米折腰,渴望歸隐。由此可知,蘇轼當時不滿新法,故詩人想借此表達自己壯志難酬、對當時的時政不滿以及思鄉歸隐的想法,不難看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和不得志。

第二句“共将詩酒趁流年”表現出詩人想要和友人共同飲酒作詩,這是一幅相聚的溫情畫面,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思念。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秦風·無衣》中,強調在備戰時刻,全城動員,從“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最後到“修我甲兵”,可謂是全副武裝,整裝待發。

(2)《将進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舉古人之例,呼應“惟有飲者留其名”,表達詩人的憂憤不平之情。

(3)王灣羁旅漂泊,希望鴻雁傳書,寫下“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也寫到了“鴻雁”,并說它與“魚龍”一樣都不能傳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修我戈矛 修我矛戟 

(2) 陳王昔時宴平樂 鬥酒十千恣歡谑 

(3)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

2024聯考國文臨門沖刺押題卷3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

右玉多堡,且多是古堡。它們在右玉的土地上星羅棋布,有一座,也有一座,梅花間竹般錯落有緻。右玉的堡或方或圓,或空或滿,有平地而起的突兀,也有跌落塵埃的怆惋,有厚實的可載史冊的記憶,也有喧嚣後留下的溟蒙與空靈,看上去倒像一些“不著人間一點塵”的神仙,風姿綽約,飄飄然有出塵之表。現在右玉冬天的風是小多了,

歲月如同一把鋒利的雕刀,把每一座古堡的牆垣都剝蝕出形态各異的浮雕。斷壁殘垣處,留有明顯的夯築層,宛如樹木的年輪。牆身與牆根的土壤泯然一色,枯黃裡夾一點點焦墨,像是畫師随意勾勒出的枯筆。一棵落光葉子的榆樹,從牆腳下面伸出,突兀地拐一個彎兒,呈九十度角向外生長。堅硬的春風纏繞在搖曳的樹枝上,嗡嗡作響。一些零星的如同蛇窟一樣的小洞點綴在殘牆上——這是漫長的光陰烙印在右玉古堡上最明顯的痕迹。

17.下列句中的“拐”與文中加點的“拐”,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用手肘把他一拐。 B.别把話說拐了。

C.一直往前走,再向右拐,就到了。 D.他走路一瘸一拐的。

【答案】C

【解析】C項和文中的“拐”都是“轉彎”的意思,A項是“用臂肘碰”,B項是“錯的”;D項是“跛行的”。

18.下列句子中畫橫線部分與文中畫橫線部分的語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有他成長的回憶,有他夢想的舞台。

B.這是我的家鄉,有花草,有大樹。

C.有清新的空氣、溫暖的關系,是林立的高樓、疏離的關系。

D.他給花園做了規劃,種玫瑰,種薔薇。

【答案】B

【解析】B項和文中畫橫線句子中“這裡”“那裡”是泛指,表明到處都有。A項表達對二者的肯定;C項是隻對“這裡”的肯定;D項是具體位置。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如果改成:“層層綠植把鋪天蓋地的白毛風擋在十三邊長城的外面了,而我的故鄉、藍瓦白牆、雞鳴犬吠也被密密匝匝的森林所遮掩。”語義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麼?(5分)

【答案】①原句用“鋪天蓋地的白毛風”作主語,與前一句中的“風”保持一緻,且用被動句,與後兩句協調;改句以“綠植”作主語,與前句中“風”前後不一緻。②原句使用兩次“被遮掩”,節奏有力,句式靈動;而改句用一個“被遮掩”,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解析】比較原句與改句的差別點,從原句使用的句式和用詞等進行分析。

(二) 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題。

運動可以分為兩大類:① 。動态運動通常是指那些需要心髒泵出大量血液(與休息時的身體供血量相比)輸送到工作肌肉才能維持活動的運動,比如跑步、越野滑雪和足球等。以常見的跑步運動為例,與休息時相比,跑步時心髒泵入身體的血流量可能會增加三至五倍。舉重、體操或攀岩一類的靜态運動則需要身體調用骨骼肌施加力量來克服阻力,比如推或拉一些大重量物體。雖然心髒也在靜态活動中向骨骼肌輸送了更多血液,但這類運動的重點更多放在訓練肌肉移動重物的能力上。例如,為了用啞鈴做彎舉,肱二頭肌必須足夠強壯才能舉起所需的重量。

而一些運動,比如劃船或騎自行車, ② ,因為它們需要心髒泵出大量血液的同時,也需要大量肌肉力量來維持運動。

如果不經常運動,我們的心髒會變得僵硬,無法像以前那樣泵血。而日常運動(尤其是像跑步這樣的動态運動)可以 ③ 并防止僵硬。順應性的心髒在充滿血液時會擴張得更多,進而在每次心跳時泵出更多的血液。

20.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内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答案】①動态運動和靜态運動②既是動态運動也是靜态運動③保持心髒的順應性

【解析】①根據前邊标點冒号和後文“動态運動通常是指……舉重、體操或攀岩一類的靜态運動……”得出。②根據後文“順應性的心髒在充滿血液時會擴張得更多,進而在每次心跳時泵出更多的血液”得出。③根據後文“順應性的心髒在充滿血液時會擴張得更多,進而在每次心跳時泵出更多的血液”得出。

21.根據某心髒協會研究,當運動量超過一定标準時,心髒就會改變大小和形狀,進而導緻其功能發生一些變化。請根據上述材料,推斷過量的動态運動和靜态運動會給心髒帶來什麼變化。(3分)

【答案】過量的動态運動會使心髒變大(心室增大),過量的靜态運動會使心壁增厚,并導緻心髒功能受到損害。

【解析】動态運動會使心髒泵入的血液量增加,是以運動過量心髒就會變大(或過量動态運動要容納和泵出更多的血液,是以心室會增大);靜态運動會增加心髒的壓力,是以運動過量會使心壁增厚(或心髒會因過量靜态運動施加的壓力增加而增厚),同時心髒功能也會發生變化(即受到損害)。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本試卷文學類文本閱一文書寫了一對姐妹紮根于家鄉,譜寫生命詩篇的故事。從這對姐妹我們可以看到,越是在艱苦的地方、困難的時刻,越能寫就波瀾壯闊的詩篇。這對我們了無詩意的生活有什麼啟示?

請以“生命的詩篇”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資訊;不少于800字。

23.

【審題提示】

本題為“引語式材料+話題”作文,材料由卷中現代文閱讀Ⅱ《庫布齊詩篇》的題目和主旨引申而來。本題引導考生思考生命應該有的狀态。小說提示考生,在艱苦的環境中,可以擁有詩意的人生,由此引導考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詩意,譜寫人生命的詩篇,這對考生有較強的價值引領,能夠解決青年人的一些人生問題。寫作時既可以從概念的角度談人生詩篇的含義,又可以談譜寫生命詩篇的意義,也可以談如何譜寫生命的詩篇。值得注意的是試題和高中國文統編教材《必修上》第三單元的人文主題“生命的詩意”有一定的契合。

【參考立意】

①在艱苦的環境中書寫生命詩篇

②用理想信念、浪漫的情懷譜寫生命的詩篇

③抛開風花雪月,書寫“大我”的詩意人生

④追求詩意人生,為個人(民族)發展提供動力

⑤在平淡、庸常的生活中發現詩意之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