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發言人來了 | 如何做好防災減災?渝中“應急人”提醒市民可以這麼做

作者:上遊新聞

随着夏季到來,暴雨、高溫、城市内澇等災害風險逐漸增大。面對複雜的氣象特點,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減小災害的損失,保障我們的人身财産安全?在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到來之際,5月11日上午,渝中區在珊瑚公園舉行2024年防災減災工作釋出活動,渝中區防汛指揮部、區住建委、區交通局、區規自局、菜園壩街道的5位“發言人”在現場作了釋出。

發言人來了 | 如何做好防災減災?渝中“應急人”提醒市民可以這麼做

遇到城市内澇要往地勢高處躲避

從4月15日起,重慶已進入汛期。在因暴雨造成城市内澇後,市民如何平安通行,渝中區住建委黨委委員、執法支隊支隊長程瑜介紹,首先要注意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和暴雨預警資訊。遇到城市内澇,要盡量往地勢高處躲避,遠離地勢低窪的地方,譬如城市的立交橋橋洞、地下通道、地下商場、地下車庫等地方。

發言人來了 | 如何做好防災減災?渝中“應急人”提醒市民可以這麼做

其次,要遠離用電裝置,不要接觸裸露的電線或電器裝置,避免因設施漏電引發危險,發現斷電的電線搭在地上的積水中要迅速遠離。盡量不要涉水行走,特别是水流湍急或水深不明的地方。内澇時,路面上可能存在各種危險,如被淹沒的井蓋、電線等。注意路邊防汛安全警示标志,盡量貼近建築物,不要靠近有漩渦的地方,防止跌入缺失井蓋的深井、地坑等危險區域。

最後,開車的朋友要特别注意,不要冒險把車開進有積水的地方,停車的時候也不要将車停到低窪處,防止車輛進水。

渝中地勢整體安全可控,注意關注預警資訊

地質災害主要是因為地質作用和構造作用所産生的給人們生命财産帶來危害和對基礎設施帶來極大破壞的一個自然活動。

發言人來了 | 如何做好防災減災?渝中“應急人”提醒市民可以這麼做

“地質災害的種類很多,我們常見的或者聽到的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而我們渝中區最常見的隻有崩塌和滑坡兩種。”渝中區規資局副局長楊鑫稱,經過20多年的治理,再加上城鎮建設,到目前為止30個地質災害點以及周邊的風險區域大部分都已經治理完成,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大面積坡體滑坡和岩體整體性崩塌的隐患是比較小的。通常情況下隻在極端的降雨或者有人類工程活動擾動的情況下會發生一些局部的土溜,也就是土層的滑坡和少量的岩石脫落狀況,就是我們說的掉石頭的情況。“是以整個渝中區地質環境整體還是安全可控的。”

至于通過什麼方式來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的傷害?楊鑫說,要注意公開釋出的預警資訊,包括降雨、大風和氣溫。同時,地質災害有一定滞後性,在極端天氣情況下,特别是強降雨以及強降雨後的一段時間(48小時左右),盡量不要到臨崖、臨邊、臨河的區域去,比如渝中區的燕子岩、佛圖關、半山崖線步道沿線等,不要長時間呆在高陡邊坡和崖壁四周。“各位市民如果在實際生活中發現有岩體、坡體存在異常的情況,在確定安全的情況下,第一時間撥打我局的報警電話以及向屬地的街道社群報告。”

渝中快速防内澇處置隊伍第一時間處置、救援

重慶的夏季經常有暴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作為居民我們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渝中區防汛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江智強介紹,針對強對流天氣,渝中會及時釋出預警。釋出預警以後,防汛指揮部會通過手機短信、融媒體中心、政務公開,還包括部門、街道通過自媒體、微信等,還有社群的網格人員,會将預警資訊發送到具體的機關,實作到戶到人。

發言人來了 | 如何做好防災減災?渝中“應急人”提醒市民可以這麼做

居民在收到預警資訊以後,如果在家,要把家裡的窗戶、陽台容易被風吹落的物品轉移到安全的地方,遇到雷電天氣情況要關好門窗,還要把電器的電源關掉,防止導電。如果大家正在外面行走遇到強對流天氣,那麼就要避開井蓋、廣告牌,以及老邊坡、老圍牆,遠離臨時搭建物,防止這些不穩定搭建物掉落對自己造成傷害。

如果正在開車,開車時一定要關注水面有沒有積水,積水較深的時候一定要繞行,如果車子在低窪地方出現熄火,那麼不要猶豫,馬上撤離并報警。

此外,渝中區成立了快速防内澇處置隊伍,如果遇到内澇的情況,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置、第一時間進行救援。

對于生産企業,江智強提醒,在收到強對流天氣預報預警後,要及時轉發預警資訊,要讓企業人人盡知,要對企業内部的設施、線路、防雷設施等方面進行檢查,確定安全運作。在戶外要禁止吊裝作業、戶外使用明火等危險作業,做好應急排水、裝置加強等防範措施,確定防汛期間的安全。

據了解,今年4月15日入汛以來,結合今年氣象特點,渝中區防汛指揮部已做了嚴密部署,包括更新預警資訊重點責任人2160名,落實“點對點”叫應,極端狀況下,果斷采取停工、停學、停運、停航措施;提前充實應急物資裝備,梳理防洪搶險、水域救援、地震地質等應急救援裝備3834套(件)等。

當天,渝中區還釋出了2024年“渝中最美應急人”,現場還通過搭建科普知識展區和互動區,向廣大市民宣傳居家安全應急知識,急救、救援技能科普等。

上遊新聞記者 錢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