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與災害的抗争中實作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作者:生态雅安
在與災害的抗争中實作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蘆山縣蘆陽第二國小學生開展應急疏散演練

今年5月12日是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着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5月11日,四川省應急救援基地集中授牌暨2024年防災減災宣傳周啟動儀式将在雅安舉行,活動将全面推動6個省級區域應急救援基地和11個省級航空應急救援基地投入實戰使用,同時廣泛動員全省各界深入開展“5·12”防災減災系列宣傳活動。

如此大型的省級活動為何選擇在雅安開展?

因為這是一座不同尋常的城市——地處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結合過渡地帶的雅安,是龍門山、鮮水河、安甯河三大斷裂帶交會複合部位,境内山河縱橫,豐沛的降雨和全省第一的森林覆寫率,讓這裡有着“天府之肺”的美譽,同時也面臨着自然災害防範形勢嚴峻的現實壓力。

因為這有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應急救援、應急避險、應急物資儲備“三大”體系統籌推進,全國首部地級市層面自然災害應急避險地方性法規在雅安誕生,成功建立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群27個、省級防震減災示範縣2個、省級以上防震減災示範社群18個、省級以上防震減災示範學校40所、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2個……

近年來,雅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心系“國之大者”,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決貫徹“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重要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逐漸建構起“黨政合力、部門融合、上下暢通、全民參與”的綜合減災新格局,初步實作從“救災型”向“防災型”轉變,基層防災減災能力不斷提升。

完善機制

應急更有力 關聯更高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架構,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面對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的嚴峻形勢,雅安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始終堅持“防”字當頭、預防為先、預防為主的理念,在防與救、上與下的關系中,不斷建立健全一整套緊密相連、互相協調的防災減災救災機制。

——建構應急“三大”體系。為全面提升全市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雅安建構了“1+2+30 ”應急救援、“8+30+N ”應急避險、“1+8+30+66 ”應急物資儲備三大體系建設。其中,以四川省區域應急救援雅安基地為核心,南部片區建立荥經救援中心,北部片區建立蘆山綜合減災中心為兩翼,規劃30個鄉鎮級片區建立應急救援中心,建構條塊結合、優勢互補、聯防關聯的應急救援格局;按照“片區+鄉鎮(街道)+村(社群)”的模式,全市共建成應急避難場所728個,單日最大容納91.29萬人避險;按照“市級儲備庫+中心儲備庫+片區儲備庫+鄉鎮儲備點”模式,全市已建成市、縣、片區和鄉鎮四級物資儲備庫(點)105個,共儲備生活類救災物資40.27萬件。

——形成應急預案“三個一”模式。修訂《雅安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試行)》,建構1個總體預案為統攬、33個專項預案為支撐、多個部門預案為補充的“1+33+N”應急預案架構體系,專項應急預案形成一個行動方案+一本口袋書+一張處置流程圖“三個一”模式。2021年,在全國地級市層面率先編制《雅安市較大及以上地震應急救援行動方案》,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

——走出避險轉移雅安新路。2022年12月20日,《雅安市自然災害應急避險若幹規定》正式實施,标志着全國首部地級市層面關于自然災害應急避險的地方性法規在我市誕生,成為大陸首個防災減災“市級指南”。2023年,全市累計轉移避險 163469戶611569人(次)。2024年入汛以來,全市累計轉移避險3529戶16450人(次)。

在與災害的抗争中實作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應急使命·2024”雅安市抗震救災綜合實戰應急演練中利用KA衛星站搭建衛星資料流量

用好成果

強化應急保障 提升防災能力

時間指針轉向2021年4月23日,四川省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試點工作現場會在蘆山縣召開,蘆山縣交流試點工作經驗。

“蘆山縣地處龍門山斷裂帶,屬于典型山地地形,坡度大、地勢陡,災害呈現‘災多、災全、災頻、災重’的顯著特點,自然災害防範壓力巨大。”發言人在會上坦言。

正因如此,必須摸清風險要素,提升應急保障能力。

以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試點為契機,蘆山縣建立“政府+高校+社會資源+第三方技術團隊”普查隊伍,全面摸清掌握重大風險隐患,對應急、氣象、地災、交通、住建、地震、林業七大風險系統進行分類彙總,建立風險隐患資料庫,形成地域風險地圖,為抵禦各類自然災害和城市規劃建設提供科學支撐。

秉持“邊普查、邊應用、邊完善”的原則,雅安充分運用普查成果,将應急管理與資訊化技術進行有效融合、深度應用,積極建設雅安市綜合應急管理項目(DRM),集監測預警、綜合風險評估、科學指揮決策、高效救援救助、常态宣教教育訓練等功能于一身,集災前、災中、災後為一體的綜合防災減災救援系統。

在災害高風險區域,利用閑置用房改建基層綜合應急避難場所(常備避險轉移安置點),完善安置避險轉移群衆、前置應急搶險和救災物資、開展防災減災能力教育訓練三大功能;同時,将風險普查資料成果運用到地災隐患治理和地災隐患點房屋避險搬遷等工作中,着力實作資料的共享和成果轉化。

與此同時,建成覆寫應急、水利、自然資源、氣象等機關的市級應急雲視訊系統平台,将普查成果應用于風險管理、監測預警、應急指揮、安全生産、城市安全等領域,全面服務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建設應急無線通信平台項目,切實解決“三斷”情況下應急通信難題;自主創新研發“雅安市地震應急響應輔助決策自動化平台”,優化突發地震應急輔助決策功能,利用“地震預警+村村響”模式開展地震預警資訊服務,實作秒級地震預警。

夯實基礎 推進示範建立

打通基層應急管理“最後一公裡”

作為“4·20”蘆山強烈地震中唯一極重災縣以及“5·12”汶川特大地震全省29個重災縣(市、區)之一,2019年,蘆山縣被納入首批13個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縣建立試點機關,是四川的唯一。

“我們将防災減災救災、安全生産、應急救援工作納入蘆山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防災減災機制和‘上下配套、無縫對接’的制度管理機制,不斷提升應急能力和水準。”蘆山縣應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事實證明,災難是應急應對能力的“試金石”。

在2022年“6·1”蘆山地震中,蘆山縣交出了全縣無房屋倒塌、無因災死亡、無次生災害、無負面輿情、無社會不穩定事件的“五無”答卷,走出了一條經過實踐檢驗、具有山區特色的綜合減災示範縣建立新路徑。

離我們最近的避難場所在哪裡?安全疏散的路線是什麼?預警來了如何盡最大可能全身而退?走進石棉縣棉城街道岩子社群,應急避難場所疏散示意圖、應急避難場所醫療救助點等辨別醒目清晰;滅火器、防洪麻袋、應急照明燈、應急專用車等應急救災物資配備齊全;抗震避險應急演練、社群居民房屋火災應急演練、預防地質災害演練等有序開展……這些都是雅安建立防災減災示範機關的縮影。

按照“既抓共性、突出個性”的工作思路,從2015年開始,雅安就積極開展減災示範社群建設,以此為抓手,推進社群防災減災工作。與此同時,充分發揮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群示範效應,以點帶面,鼓勵各縣(區)積極争創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群,并制定政策對成功建立的社群給予補助獎勵。

截至目前,雅安累計建成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群27個、省級以上防震減災示範學校40所、省級安全社群18個。

不僅如此,為全面提升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水準,雅安在全市96個鄉鎮(街道)均設定應急辦并實體化運作,由政府(街道辦事處)主要負責人兼任應急辦主任,配備基層應急管理專職人員207名、兼職人員176名。同時,創新開展極端條件下應急通信保障力量建設,在全國率先組建寶興縣“輕騎兵”前突小隊和志願消防速報員隊伍,形成“寶興模式”在全國推廣。

防災減災保民生,一枝一葉總關情。經曆過災難的雅安,如今防災減災工程體系建設、災害預警預報體系建設、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等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雅安将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積尺寸之功、下繡花功夫,不斷努力提升“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能力水準,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取得新進展、實作新突破,以高水準安全助力高品質發展。

本報記者 蔣陽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