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習要論丨實施自然災害防治“九項重點工程”

作者:拿起電視
學習要論丨實施自然災害防治“九項重點工程”
學習要論丨實施自然災害防治“九項重點工程”
學習要論丨實施自然災害防治“九項重點工程”

同自然災害抗争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要更加自覺地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正确處理防災減災救災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不斷從抵禦各種自然災害的實踐中總結經驗,落實責任、完善體系、整合資源、統籌力量,提高全民防災抗災意識,全面提高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唐山市考察時的講話(2016年7月28日)

實施自然災害防治“九項重點工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自然災害防治關系國計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學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提高全社會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為保護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和國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針對自然災害防治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實施自然災害防治“九項重點工程”,即:實施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隐患排查工程,掌握風險隐患底數;實施重點生态功能區生态修複工程,恢複森林、草原、河湖、濕地、荒漠、海洋生态系統功能;實施海岸帶保護修複工程,建設生态海堤,提升抵禦台風、風暴潮等海洋災害能力;實施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強工程,提高抗震防災能力;實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完善防洪抗旱工程體系;實施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和避險移民搬遷工程,落實好“十三五”地質災害避險搬遷任務;實施應急救援中心建設工程,建設若幹區域性應急救援中心;實施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資訊化工程,提高多災種和災害鍊綜合監測、風險早期識别和預報預警能力;實施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現代化工程,加大關鍵技術攻關力度,提高大陸救援隊伍專業化技術裝備水準。這“九項重點工程”是強化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抵禦各種自然災害風險的重大戰略部署,這些基礎性、修複性、加強性、保障性工程,将有力推進自然災害防治水準的提升。

一、實施“九項重點工程”意義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強調:“要密切關注那些可能遲滞甚至中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程序的重大風險,綜合研判、統籌謀劃、有力應對,盡最大努力避免其發生。”

實施“九項重點工程”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戰略考量。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告誡全黨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樹立底線思維,重點防控可能遲滞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程序的全局性風險。統籌發展和安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構新發展格局,必須把重大自然災害風險作為重要的安全考量。“九項重點工程”不是九個工程,而是由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構成的工程體系,既有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等建設類項目,又有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資訊化、防治技術裝備現代化等支撐保障類項目。實施“九項重點工程”,對于全面提升全社會自然災害綜合防禦能力,推動實作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實施“九項重點工程”是用大工程保障大安全的重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提高災害高風險區域和學校、醫院、居民住房、重要基礎設施的設防水準”,“要加強城鄉安全風險辨識,全面開展城市風險點、危險源的普查,防止認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等問題的發生”。“九項重點工程”一頭連着安全、一頭連着民生,一頭連着促發展、一頭連着防風險。加快實施“九項重點工程”,建成一批自然災害防禦标志性重點工程,有利于打通防災減災救災的堵點難點,健全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全面提升安全保障支撐能力。

實施“九項重點工程”是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迫切需要。大陸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口、房屋、基礎設施、産業、資源環境等各類承災體和緻災害因素都在不斷發生變化,實施“九項重點工程”,特别是災害風險普查、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強、防汛抗旱水利提升等工程,有利于掌握災害演變規律特點、摸清風險隐患底數、查準抗災設防能力,有利于服務防災減災和應急科學決策,有利于發現自然災害防治突出短闆和問題,有針對性加強重點領域抗災設防補短闆建設,築牢夯實自然災害防治基礎。

二、“九項重點工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九項重點工程”啟動以來,經國務院同意建立由應急管理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牽頭,14個部門和機關組成的自然災害防治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九項重點工程”項目論證和實施中的重大問題,指導、督促有關部門、機關和各地紮實有效推進工程建設,基本完成三年時間明顯見效目标。

——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隐患排查工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通知》,在全國開展普查調查,全面擷取了數十億條重大自然災害事件、重點災害隐患等各類資料,第一次全面摸清了全國房屋建築、市政設施和森林可燃物載量的“家底”,第一次補齊了災害資料短闆,第一次形成了覆寫“全國—省—市—縣—鄉鎮(街道)—社群(村)—家(戶)”的綜合減災能力調查資料集,組織災害風險評估和防治區劃編制,為新時代自然災害防治提供了科學的決策依據。

——重點生态功能區生态修複工程。8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基本完成,先期解決了青藏高原、黃土高原等區域生态系統一批突出問題。

——海岸帶保護修複工程。完成了一大批紅樹林、沙質海岸、防護林和連島海堤修複,建立了海岸帶綜合防護體系。

——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強工程。對設防烈度8度以上及重點區域的229個縣(市、區)開展了示範性抗震加強工程377萬處,形成了可複制推廣的模式。

——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國務院确定的60座補短闆重點城市易澇區段得到基本治理,除險加強8000餘座病險水庫,大江大河幹流及大湖Ⅰ至Ⅲ級堤防達标率提升至84%。

——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和避險移民搬遷工程。完成9200餘處地質災害隐患點工程治理、1.4萬餘處排危除險,組織避險搬遷38萬餘人。

——應急救援中心建設工程。着眼防範應對地震、森林火災、洪澇、台風等區域性重特大災害,按照“一個機構、四個基地”(指揮協調機構,綜合救援、實訓演練、裝備儲運、航空保障基地)的功能定位進行規劃布局,分别在河北省張家口市、黑龍江省大慶市、湖北省武漢市、廣東省潮州市、四川省成都市、甘肅省蘭州市開工建設、有序推進。

——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資訊化工程。優化更新重點地區氣象觀測站網和水文監測站點,新安裝普适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裝置2.5萬餘套,初步形成“空、天、地”一體化、廣域覆寫的綜合監測感覺網絡,3小時内強降水預報準确率提升50%以上,主要江河關鍵期洪水預報精準度超過90%,地震預警網在重點地區推廣覆寫。

——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現代化工程。在新型應急指揮通信、特種交通應急保障、智能無人應急救援、監測預警和災害資訊擷取等方面取得多項重大突破。

三、久久為功推進“九項重點工程”

2022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财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聽取了“九項重點工程”實施成效和後續工作建議彙報。會議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标導向,統籌發展和安全,系統謀劃、整體協同,精準補短闆、強弱項,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建構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各重點工程牽頭部門将一大批後續工程項目納入“十四五”應急體系規劃、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及各相關領域規劃,圍繞解決城鄉、區域、行業自然災害防治不平衡的問題,找準短闆,補齊弱項,持續推進實施。

進一步統籌城鄉防災減災、統一規劃實施應急避難場所等設施建設;統籌城市外洪和内澇風險隐患治理,健全防洪排澇設施,推動重點城市易澇積水整治;加強三峽庫區及長江沿岸危岩崩塌等地質災害風險治理工程建設;健全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體系,拓展衛星遙感、無人機等災害綜合監測手段運用;加大災害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力度,加快技術裝備成果在典型區域、場景中配備應用。

注重在強基礎、利長遠上下功夫,結合“十四五”應急體系規劃、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等各項規劃的實施,推動自然災害防治納入國土空間利用規劃,融入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加快實施一批城市防洪排澇、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強工程等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大重點林區防火道路、隔離帶建設,推動自然災害防治資源向基層傾斜。

來源:摘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

學習要論丨實施自然災害防治“九項重點工程”

編輯/制作:李曼

審校:王曉璐

稽核:劉春祥

學習要論丨實施自然災害防治“九項重點工程”
學習要論丨實施自然災害防治“九項重點工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