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軟、位元組之後,OpenAI為何也要入局AI搜尋?

作者:雷科技

AI 搜尋的戰場,OpenAI 也要進入。

今年年初,科技媒體 The Information 就曾爆料 OpenAI 正在開發搜尋産品來挑戰谷歌。到最近,有越來越多資訊證明了這一點,并且還有具體的産品體驗細節流出。

先是前幾天,前魁北克人工智能研究所研究員、麻省理工學院講師 Lior 在 X(原 Twitter)上,「有圖有真相」地證明 OpenAI 已經在 SSL 證書日志中建立了「search.chatgpt.com」的域名。

随後在 5 月 8 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爆出更多的産品細節。

根據報道,不同于 ChatGPT 聊天機器人的回答完全由 AI 生成,OpenAI 正在開發的搜尋産品會引用維基百科、部落格文章等來源的内容進行回答。同時不僅是文字内容,還會在答案中呈現圖表等圖像内容。此外還有國内部落客「賽博禅心」曬出了自稱是 ChatGPT Search(灰階測試)的産品截圖。

但這一次,ChatGPT 還能改變一切嗎?

從 ChatGPT 開始,已經有大量的巨頭和初創公司進入了 AI 搜尋,或者說「答案引擎」(差別于搜尋引擎)。海外有連英偉達 CEO 黃仁勳都「帶貨」的 Perplexity、微軟的 Copilot,國内除了秘塔 AI 搜尋,豆包(位元組跳動旗下)、Kimi 也都支援 AI 搜尋。

微軟、位元組之後,OpenAI為何也要入局AI搜尋?

圖/秘塔 AI 搜尋、豆包、Kimi

下周,搜尋引擎領域的「老大哥」谷歌還要舉辦一年一度的 I/O 開發者大會,Gemini 和搜尋都會是外界關注的重點。

可以肯定的是,這場 AI 搜尋大戰還會愈演愈烈。

都是 AI 搜尋,我們為什麼要在意 OpenAI 的?

從 ChatGPT 推出伊始,就有不少網友喊出了「谷歌已死」。一方面是 ChatGPT 展現出了今天生成式 AI 驚人的「智能」,直接回答而非呈現幾十個搜尋結果的方式也颠覆了傳統擷取網際網路資訊的方式。

另一方面也因為,谷歌以及百度等傳統搜尋巨頭在搜尋品質、廣告控制上已經「苦天下久已」,很多人早就不滿現在的搜尋服務體驗。OpenAI CEO Sam Altman 今年早些時候還表示過不想再做一個谷歌搜尋,同時「讨厭廣告」。

微軟、位元組之後,OpenAI為何也要入局AI搜尋?

Sam Altman,圖/世界經濟論壇

而且時至今日,GPT-4 依然是這個地球上最領先的大模型之一,ChatGPT 也依然是最重要的 AI 産品,OpenAI 很多時候在大模型的技術思考上也走在所有人的前面。從這個角度看,OpenAI 在搜尋領域的一切行動都理應被關注。

但基于生成式 AI 的搜尋服務并不少,形式上基本上分為兩種:一種是像微軟 Copilot、豆包,更接近在 AI 聊天機器人中加入搜尋支援;另一種是獨立的搜尋産品,代表是 Perplexity 和秘塔 AI 搜尋。

從目前公開的資訊來看,OpenAI 的 ChatGPT Search 可能比較特殊,既有獨立的域名,同時又很大程度上依賴于 ChatGPT 的服務。不過對于普通使用者來說,這倒是其次,最重要的還是産品本身。

ChatGPT Search,會是什麼樣?

同時,ChatGPT Search 大機率也是結合傳統搜尋引擎和大語言模型技術,即了解問題後,ChatGPT 會通過微軟 Bing 找到相關度最高的一些網頁内容,再對這些内容進行「閱讀」「了解」,最後根據自身的大模型生成能力輸出答案。

本質上,大模型都是對于已有知識進行消化了解并輸出。是以簡單來說,在 AI 搜尋中,大模型的主要工作是在已有「智能」的基礎上,以問題為導向,對搜尋結果進行總結整理輸出了。

微軟、位元組之後,OpenAI為何也要入局AI搜尋?

就像 Perplexity,圖/ Perplexity

在一定程度上,這種強強聯合可以大幅降低大模型因為「不知道」進行「瞎編」——也就是「幻覺」出現的機率。并且這也和 ChatGPT 官方提供的 Bing 聯網插件,在原理上就有所不同。

此外,知情人士還透露,ChatGPT Search 不僅會像其他 AI 搜尋一樣指出引用的内容來源,在使用者詢問如何更換門把手的時候,還會在文字回答中包含一個圖表來說明具體的任務步驟。

這一點倒是沒在國内部落客「賽博禅心」曬出的 ChatGPT Search 截圖中看到。

微軟、位元組之後,OpenAI為何也要入局AI搜尋?

圖/賽博禅心

根據「賽博禅心」的體驗截圖,ChatGPT Search 确實是要通過「搜尋-浏覽-輸出」等步驟。以 5 月 7 日的蘋果春季釋出會為例,先是找到相關的四個相關内容,之後才開始輸出最終的答案。

從回答品質來看,這個版本的 ChatGPT Search 顯然還有很多改進空間,特别是擷取實時資訊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外網并沒找到 ChatGPT Search 灰階測試的相關内容,國内也僅此一家,真實性還有待驗證。

而按照另一位海外部落客@Jimmy Apples(此前曾準确爆料 GPT-4 釋出日期)的爆料,OpenAI 将于太平洋時間 5 月 9 日推出這款搜尋産品。換言之,今明兩天我們就可能看到 ChatGPT Search 的釋出。

就算沒有也沒關系,ChatGPT Search 的推出幾乎是注定的,差別也隻在于時間。

成為 AI 時代的谷歌、百度,沒理由錯過

還記得在小雷以前的教科書上,一般把第三次工業革命稱為「資訊革命」。而搜尋技術的出現和普及,無疑是這場革命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谷歌的使命也一直都是:

「整合全球資訊,供大衆使用,使人人受益。」

過去十多年,移動網際網路的爆發和擴張可以說改變了無數的領域,很多 PC 時代的領先者或退場或轉型。但在搜尋領域,從市場格局到産品形态,卻始終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Google」依然是全球網民心中「搜尋」的代名詞,正如「百度一下」之于中國網民。

微軟、位元組之後,OpenAI為何也要入局AI搜尋?

圖/百度

不過,所有人都看到了生成式 AI 之于搜尋的革命性意義。

過去,使用者主動擷取資訊的主要方式是在搜尋框中輸入一串的關鍵詞,搜尋引擎會找到相關度最高 10 個網頁(其中可能還有幾個廣告),也就是所謂的「10 個藍色連結」。接着使用者需要點選一個或多個網頁,接收大量資訊并以此作為判斷依據。

大膽地講,這種搜尋方式其實有着很高的門檻,既考驗關鍵詞的提取能力,又考驗大量資訊的對比、篩選和判斷。是以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主動搜尋變得不那麼受人歡迎,大家更容易接受機器的主動算法推薦。這也是今日頭條、抖音成為更多人資訊擷取來源的重要原因。

但現在,生成式 AI 的革命性之一在于,人類與機器之間的溝通方式轉向了我們最習慣的自然語言交流,使用者開始可以像日常聊天一樣詢問機器,尋找資訊和答案。

記得 New Bing 剛上線的簡介?就一句話:

「提出實際問題。擷取完整的答案。」

彼時,微軟 CEO 納德拉還說,「AI 将從根本上改變每個軟體類别,首先是最大的類别——搜尋。」

或許 AI 對搜尋的改變并沒有很多人預想得那麼快,但毫無疑問,這會是一場巨大的變革,關于所有人擷取資訊的方式、效率和體驗。

OpenAI 也不想缺席。

2024年,AI大模型加速落地,汽車成為黃金場景,“下半場是智能化”成為業界共識。

4月25日,北京車展成為新能源車走向下半場的分水嶺,智能化成絕對主角、國産品牌強勢崛起、企業家“新車模”成風景線,燃油車、合資車、洋品牌、功能車徹底落寞。

車展期間,雷科技旗下“關注電動車,更懂智能化”的新媒體電車通派出豪華報道團前往北京,進行了系統的一線專業深度報道,一共輸出8條視訊、8篇深度解析以及海量短内容,全網收獲百萬+閱讀,斬獲多篇微信10萬+爆款(真實流量),在行業專業媒體引發較大關注。

微軟、位元組之後,OpenAI為何也要入局AI搜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