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優化管理體系,助力電力企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

作者:中國能源報

■李甜《 中國能源報 》( 2024年04月22日 第 06 版)

優化管理體系,助力電力企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
優化管理體系,助力電力企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

  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戰略性新興産業(以下簡稱“戰新産業”)是大國競相角逐的新賽道。從能源行業發展情況看,大陸戰新産業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國家支援戰新産業發展的政策持續加碼,在資源投入、主業培育、人才支撐等方面制定了一攬子政策,給予企業“頂格”“管用”“解渴”支援;推動産業變革的颠覆性技術加速疊代,可再生能源發電、儲能、氫能、能源網際網路等技術應運而生。大陸新能源發電技術處于世界第一梯隊,量産單晶矽、多晶矽電池平均轉換效率分别達到 22.8%和20.8%,為全球貢獻了70%以上的光伏元件和60%的風電裝備。非化石能源加快成為供給增量主體,2023年新增能源生産總量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超過40%。

  與此同時,戰新産業持續發展面臨的制約因素也在增多。例如,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巨,關鍵核心技術競争力不強,管理效能、資源配置能力滞後等。中企聯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大部分央企的戰新産業都在孵化和培育期,收入和資産占比不足20%,與國資委提出的到2025年央企戰新産業收入占比35%的目标仍有較大差距。建議電力企業以新能源為重點,以創新為主導,以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為手段,以培育三個“産業生态”、建構四個“協同平台”、做強六個“支撐體系”為抓手,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産率,培育壯大戰新産業,布局建設未來産業,切實發揮電力企業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增強發展新動能中的引領作用。

  首先,科學布局新興産業鍊,着力培育三個“産業生态”,全力營造戰新産業發展環境。加強大小企業間全領域戰略合作,不斷拓寬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内涵,推動産業鍊、供應鍊協同創新,引領帶動上下遊企業共同護鍊、強鍊、延鍊、補鍊,實作戰新産業鍊一體化平衡發展。

  一是培育新能源産業生态圈。推進中東部地區“新能源+産業”向西南、“三北”地區轉移,增強新能源本地消納能力。創新産業鍊共赢發展模式,積極整合産業鍊資源,通過并購、參股、資源共享等形式,聯合産業急需、具有細分領域技術優勢的企業建設戰新産業叢集,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格局,涵養産業鍊綠色發展生态。創新企業内部資源配置方式,結合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通過組織體系重構、管理體系重建和專業化整合,提高資源連結效能,推動戰新産業叢集化發展。

  二是培育科技創新産業生态圈。圍繞産業鍊部署創新鍊,建構科技創新産業孵化平台,研究建立集技術、人才、管理、資金、市場為一體的産品孵化矩陣,賦能戰新産業生态鍊企業及産品。加強科技産品開發,關注氫能輸送、大容量小體積儲能等新能源消納技術研究,通過工程化驗證、産業化培養、市場化檢驗,打造關鍵技術及下遊場景應用等科技“爆款”産品,培育孵化啟航、“獨角獸”以及科技領軍企業。創新産業開發模式,通過技術入股、産品冠名權等形式,研究建立市場化收益共享激勵機制,營造産業可持續發展環境。

  三是培育綜合能源服務生态圈。着眼能源消費革命催生的大衆消費新需求,創新能夠迅速響應使用者需求的現代商業模式,加快推進多能互補清潔能源基地、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智能微網、虛拟電廠等新模式新業态,建構“氫”“儲”“碳”“智”等産業鍊。創新孵化客戶增值服務,加大需求響應、能源管理和智能控制等技術研發力度,積極探索通過平台營運,輸出分布式電源、技術創新服務、合同能源管理等綜合能源服務,形成适應市場發展要求的綜合能源發展生态。

  其次,強化資源統籌協調,着力建構四個“協同平台”,全力凝聚戰新産業發展合力。緊盯戰新産業發展目标,加強資源統籌協調,建構項目發展、建設、運維、執行協同管理平台,全面提高組織協同效能。

  一是建構戰略執行協同管理平台。建議進一步優化組織管理流程,完善目标責任體系,建立資源統籌協調機制,縮短資源流向一線的路徑,加強對一線部門的支援保障。強化跨部門、跨機關協同,建立以戰略目标為核心的協同評價體系,量化關鍵核心名額,結合長期短期目标,建立以結果為重的KPI和未來成功早期名額相結合的評價名額體系。

  二是建構跨區域發展協同管理平台。探索建立跨區域發展協調管理平台,統籌産業、人力、資金、外聯等資源,建立跨區域發展項目制,開展跨區域協同試點。建立跨區域發展評價名額,綜合運用内部競争、對标排名、提級管理、即時獎勵等手段,有效推動産業、區域、部門協同,形成“一盤棋”的發展格局。

  三是建構工程建設協同管理平台。适時建立新能源工程管理中心,強化設計、施工、裝置供應、評價驗收統籌管理。強化新能源工程支撐體系建設,建立工程監理重點專業人才庫,打造跨區域新能源工程監理支撐平台。完善跨區域人員調配、骨幹人員精準引進等機制。

  四是建構機組檢修協同管理平台。電力企業要強化集團統籌協調,整合區域力量,成立專門的檢修隊伍,進一步規範檢修作業操作标準,創新開展專業技術教育訓練,提高機組檢修品質效率。按照“業績導向和多勞多得”原則,建立檢修隊伍評價名額,完善檢修隊伍薪酬獎勵機制。

  再次,要激發生産要素活力,着力做強六個“支撐體系”,全力夯實戰新産業發展基礎。圍繞戰新産業鍊,進一步優化組織設定、人才培養模式,做優做強企業内部支撐管理體系,全面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料等生産要素活力,奠定高品質發展基礎。

  一是做強戰略研究支撐管理體系。建議加強産業政策研究,通過政府内參、中央媒體等平台,定期輸出研究成果,積極參與國家政策制定,為相關政策制定提供專業支援。加強智庫建設,整合内外部研究資源,與高校、研究機構開展咨詢合作,提高研究隊伍水準。建立以轉化應用為核心的評價體系,打通成果培育、孵化、應用鍊條。

  二是做強技術經濟支撐管理體系。堅持高品質發展定力,加快完善審查論證體系,找準影響戰新産業項目發展品質效益的核心要素,持續優化發展品質資料分析模型,提高技術方案論證準确性有效性。同時,健全後評價機制,加強後評價結果應用。

  三是做強市場營銷支撐管理體系。準确把握單體式業務向內建化發展、實體項目與增值服務相融合的大勢,結合企業和市場實際,探索建立綜合能源産品立項、銷售機制,研究創新高度适應市場的電力産品營銷方式,并探索符合市場規律的靈活用工和考核激勵機制。

  四是做強數智化支撐管理體系。從戰略層面推動數字化建設,創新生産管理、市場營銷、成本管控等管理模式,建設柔性、智能、綠色的智慧能源生産服務體系。研究建立項目開發靈活組織,加強數字化産品自主開發和管理,探索建立數字化業務流程管理體系,定制化建設BPM系統,打通新能源投資、建設、運維端到端業務場景,實作産業管理從決策到現場、從上到下、從組織到個人的全面貫通。

  五是做強産品品牌支撐管理體系。充分利用直播平台、視訊公衆号等新媒體,分區域分類型定期開展能源商品營銷和知識服務,通過幫助大衆提高對能源商品的認知度,提升品牌影響力與品牌價值。

  六是做強人才發展支撐管理體系。完善人才培育、引進、使用、合理流動工作機制,探索建立集“人才評價、知識管理、學分管理”等為一體的人才發展平台,搭建縱向貫通、橫向互通的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健全人才評價體系,量化學習、能力、業績等名額,并将員工成長納入幹部考核。可建立企業内部人才市場,研究出台退休人才複聘機制,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結構性階段性缺員問題。

  (作者系中國能源研究會會員)

中國能源報聯系電話:010-65369450,郵箱:[email protected],位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報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