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編輯|江卿昇
前言
和我們國人将五一、國慶、過年等當作中國人的重要節日一樣,在美國那邊,也有着屬于他們自己的節日。
其中每年的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就是美國十分隆重的大型感恩節,在這一天裡面,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厚可口的美食,其中火雞便是最必不可少的一道食物。
就像是我們在特殊的節日要吃粽子、湯圓或者餃子一樣,但是有一點令所有人都無法了解,那就是雖然說中國人啥都吃,大到各種畜牧小到昆蟲類,都有吃的選項。
可是為啥偏偏就沒有人吃火雞這樣的食物呢?而且不僅沒有人吃,就連養殖的人都十分的稀少,難道說火雞要比我們遇到的所有食物都要難吃不成?
西方火雞
說起來西方人吃火雞有着足足四百年左右的曆史,尤其是在感恩節以及聖誕節這一天,火雞幾乎成為了必不可少的美食。
雖然說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沒有吃過火雞,但是從一些影視劇中或多或少也見到過,它們吃火雞的方法幾乎都是千篇一律,基本上都是整隻放進烤箱裡面進行烹饪。
同時在火雞的肚子裡面塞上它們喜歡吃的東西,緊接着一隻看起來昧味十足的火雞就被端了上來。
有一則資料顯示,光是在感恩節這一天,僅僅是美國當地人就能夠消耗多達3億噸左右額火雞肉,由此不難看出火雞在當地是多麼的受歡迎。
不單單是美國,像是澳洲、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家,對于火雞這樣的事情有着一種刻在骨子裡面的喜愛。
作為它們的主要食物之一,火雞的營養成分經過專家鑒定非常的高,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超過了牛肉,它的營養價值主要展現于一高二低。
簡單來說那就是擁有着高蛋白,低脂肪以及低膽固醇,這可是不少健身愛好者的福音,可謂是适合大多數人食用。
即便不談營養價值,光是從外觀上面來看,就自已讓不少人流口水。
但是與之相反的是,火雞這樣的食物竟然在中國寸步難行,不僅如此當有人嘗試吃火雞的時候更是直呼無法接受。
火雞傳入中國
如果我們往曆史上看就能得知,火雞傳入中國有着150年的曆史,當時還是歐美當地的傳教士來到大陸的沿海城市附近,将火雞給帶了過來。
一開始人們對于這種比我們國産的雞還要大的物種也頗為感興趣,但是當我們将其烹饪進行品嘗之後,直接将其從我們的食物名單裡面給剔除了。
這并非說是大陸對于食物的挑剔,要知道大陸的食物經過這麼多年的淘汰和選擇,能夠留下來的基本上都是閑人經過了好幾輪的篩選。
之是以火雞沒有出現在我們的菜單上,主要是由以下幾種原因導緻。
其一那就是火雞實在是太過于難吃了,火雞的肉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僅柴而且硬,有時候如果吃火雞的時候火候沒有把握好,它還會呈現出一種十分幹的感覺。
就光這一點就直接難倒了中國大部分吃貨,我們吃任何的食物首先最主要的一點那就是好吃,如果不好吃誰還費那功夫去吃它。
再說了火雞對于大陸來說基本上可以說是可有可無,能夠代替它的食物實在是太多了,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為了如此不好吃的東西去進行養殖。
再說了,和大陸本土雞肉相比,前者火雞簡直就無法比,我們也更加的習慣土雞的味道。
而且在養殖方面也是一大難題,我們都知道在我們國内随随便便一個地方都能夠養殖雞,主要是因為它們體積小,好管理。
而火雞則完全相反,成年的火雞十分的不好管理,它們的肉之是以柴就是因為運動能力強,每天都是上蹿下跳,而且極其能吃。
屬于是動物界裡面的大胃王級别,這就導緻如果要是養殖火雞前期的成本就會相當的高,再加上火雞在中國幾乎就沒有人會吃,自然而然地就沒有多少人會養殖火雞。
而且它們的體積還是普通雞的八九倍,這也直接限制了火雞無法在大陸大規模養殖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西方國家就不一樣,就拿美國來說,作為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它們最不缺的就是土地,是以經常在當地能夠看到大規模的農場,而且這些用來養殖火雞是再适合不過的了。
還有一點那就是在吃飯地方式有很大地不同,火雞地體型十分的龐大,這也導緻如果西方人在烹饪如此大的火雞地時候,基本上不會做其他的食物。
相比較起來,大陸更加的喜歡在飯桌上炒上幾個菜,基本上在國内很少看到一大堆人吃着一道菜地場景。
這也注定了火雞在中國無法成為一種主流市場地原因了,如果說火雞地肉好吃一點或許我們還能開發出不同地吃法,畢竟煎炒烹炸絕對有一種适合它。
但是如果火雞從一開始就不符合中國人的胃,那麼也不會有人浪費時間去研究如何吃火雞會好吃。
說起來,與火雞相連的感恩節,還有這一段頗具諷刺意味的曆史。
感恩節的由來
作為美國數一數二的大節日,感恩節這天人們慶祝的方式可謂是多種多樣,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離開工作,和家人一起度過這難忘的日子。
吃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團圓飯之外,飯後還會做一些遊戲,這也是當地孩子最喜歡的一種消遣方式,比如說南瓜賽跑,蔓越莓競賽等等。
如果是對于感恩節不了解的人,看到它們如此的慶祝,一定會以為這個節日和大陸的春節或者是國慶一樣,十分的喜慶。
但是真正了解感恩節由來的人并不會這樣覺得,世界上第一個感恩節來自1621年11月下旬的一個星期四。
在這之前一艘來自英國的船隻來到了美洲,由于遭受迫害,他們一船人不得不逃亡至此,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不少人都萎靡不振。
但是他們也是幸運的,遇到了當地的土著也就是印第安人,對于這些外來者印第安人并沒有排斥,反而是表現出了熱情的一面。
不僅教會他們在這座大陸上面的生存方法,同時讓這些英國人度過了艱難的冬天,于是為了感謝印第安人,在1621年的這天,他們邀請印第安人一起來慶賀。
而這一天就被設為了未來美國的感恩節,可是另印第安人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當年的好心卻給他們招來了殺身之禍。
當那些來到這裡的難民自身穩定好了之後,便開始了他們的強盜行為,直接導緻身為原住民的印第安人現如今數量如此的稀少。
看來美國打從一開始就帶有一種侵略思想,這一點從未來他們的種種表現就可以看出來。
我們再回來到火雞的問題上面,并非說我們國人無法吃火雞,而是在美食遍布中國的情況下,火雞根本就沒有任何的生存空間。
你想想看,像是我們熟知的什麼黃焖雞、白切雞、大盤雞、辣子雞哪一個口味拿出來不是将火雞秒殺的存在。
畢竟作為一個以吃貨為主的大國,完全不缺的那就是美食,如果說西方國家有名的美食一個月就能吃完的話。
那麼來到中國,一個月可能連一個省當地的特色食物都吃不完,而且還是不帶重樣了。
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個“關注”吧!小生在此謝過了!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