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王昭君是怎麼死的?死因藏在了她與漢元帝的最後一封信中

公元前33年的仲春二月,年僅19歲的後宮女子王昭君,從繁華的的京城悲壯地走向茫茫草原,她将穿過浩瀚戈壁,越過黃沙漫天,去做匈奴呼韓邪單于的若幹妻子之一。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人,與貂蟬、西施、楊玉環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其中的落雁,指的便是王昭君。

公元前36年的春天,16歲的王昭君因其絕世容顔,被地方太守看中,并将她獻給了漢元帝,成了西漢後宮掖庭中的一名待诏家人子。

然而,短短三年時間,王昭君又成了締結西漢與匈奴兩族友好的紐帶,北出塞外。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漢書中》隻有寥寥數語,而王昭君之是以能光照千古,不僅是因為她為國家做出的貢獻,更因為她出塞時的悲壯與蒼涼。

那麼,王昭君為何在入宮三年内從未得見天顔?作為漢元帝的待诏家人子,她為何又成了匈奴的和親對象,遠嫁塞外?王昭君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這一切,還要從漢朝與匈奴的關系開始說起。

曆史上的王昭君是怎麼死的?死因藏在了她與漢元帝的最後一封信中

01

昭君出塞

匈奴是一支古老的遊牧民族,西漢時期,他們稱霸塞北,與漢王朝分庭抗禮,以緻于邊境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之後,匈奴内部發生動亂,先有五單于争立,混戰厮殺,而後又有郅支單于與呼韓邪單于争奪大位,互不相讓,最終呼韓邪單于敗北。

呼韓邪單于深知,郅支強大,若是單打獨鬥,定不是他的對手。另一方面,他也害怕自己受到郅支和漢王朝的兩面夾擊,于是他主動向漢王朝聯合。

因為,隻有向漢王朝稱臣,才有機會借助大漢的力量來平定匈奴之間的内亂,也可以借此機會除去郅支這個對手。

一番思慮之下,呼韓邪單于将自己的兒子送入大漢為質子,以表自己聯盟的誠意和決心。郅支單于察覺到呼韓邪單于的意圖後,也将自己的兒子送入大漢為質。

可是沒過多久,郅支單于便撕毀盟約,向漢朝要回自己的兒子,還将漢朝的使臣殺了。郅支單于或許是太高估自己的實力,也或許是低估了漢朝臣民的血性。

他的這一舉動無疑是惹怒了漢王朝,也将自己逼上了絕路。

曆史上的王昭君是怎麼死的?死因藏在了她與漢元帝的最後一封信中

公元前36年,漢元帝派遣軍隊向郅支部落發起猛烈地攻擊,郅支單于身受重傷,不治身亡,之後漢軍将郅支部誅殺殆盡。

至此,呼韓邪單于的最後一個政敵也倒下了,他再無後顧之憂,匈奴終于是他的天下。可是,他也意識到,郅支的消亡,使得漢王朝再無牽制,他呼韓邪又該如何自處呢?

苦思一番之後,他向漢元帝上書,希望能“化願婿漢氏以自親”,向漢朝求親,自己願意到京城朝見漢元帝,行君臣之禮,消息很快傳遍漢廷。

然而,政治間的傾軋和民族間的征戰,并沒有影響各地官員想要溜須拍馬的心思。同年春天,生于楚地南郡的王昭君被當地太守獻入宮中。

據《漢書注》記載:

郡國獻女未禦見,須命于掖庭,故曰待诏。

王昭君入宮後居住于掖庭,這裡是西漢宮廷女子的居所,還設有掖庭令專門管理。掖庭中,已經被皇帝召幸過的女子大多有封号,而沒有被皇帝召幸過的女子則被稱為待诏家人子。

王昭君就是其中一個,她面若芙蓉,天生麗質,且才華橫溢,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的美貌後宮無人可比,才華也算是佼佼者。

曆史上的王昭君是怎麼死的?死因藏在了她與漢元帝的最後一封信中

但是,她入宮三年來,一直都未見天顔,而這一切都是與一個叫毛延壽的畫師有關。

漢元帝後宮女子衆多,為了免去挑選的麻煩,漢元帝就讓畫師按照女子的樣貌畫像,然後根據畫像的美醜召幸。

于是,這些畫師就開發出了一條生财之道,給錢的宮人就畫得漂亮些,不給錢的就畫得醜些,畫師毛延壽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大好的賺錢機會。

一日,王昭君正在房内彈琵琶,隻聽外間的侍女禀報,宮廷畫師毛延壽求見。王昭君隻道這畫師是來給自己畫像的,于是趕緊将他迎進了屋内。

毛延壽進屋後,恭敬地行禮之後,細細地打量起王昭君的樣貌,隻見她唇紅齒白,眉目含情,是個不可多得的美人,于是心下有了計較。

王昭君見他打量自己,也不禁有些羞赧,放下手中的琵琶說道:“畫師還是快快給我畫像吧!”

毛延壽聞言,露出一副為難的表情,問道:“就這麼畫嗎?”

曆史上的王昭君是怎麼死的?死因藏在了她與漢元帝的最後一封信中

王昭君見其猶豫,不由問道:“那畫師想要如何?”

毛延壽此時舒展眉頭,讨好地說道:“家人子貌美如花,用一般的顔色畫出來可不一定好看,可是要用好一點的顔色?”

王昭君一時沒了解毛延壽的意思,自信地說道:“畫師,我不需要什麼好顔色,天生麗質,不需要錦上添花。”

毛延壽于是進一步提醒道:“您有所不知,我畫畫總是先要将筆潤好了,才能作畫。”

王昭君聽罷,一頭霧水,又問道:“那你就潤吧,難道是要我幫你潤筆不成。”

話都說到這裡了,毛延壽也不繞圈子了,直言道:“在我這裡,潤筆可是要拿金子潤的。”

王昭君聽到這裡才恍然大悟,她看了毛延壽一眼,厲聲說道:“我沒有金子,您是替陛下畫畫,想要金子,還是去向陛下讨要吧!”

曆史上的王昭君是怎麼死的?死因藏在了她與漢元帝的最後一封信中

毛延壽見王昭君态度強硬,也不再客氣,威脅道:“既然你不識時務,可不要怪我下筆不留情面了。”

于是,毛延壽在為王昭君畫像的時候,在她的眼角下面點了一顆黑痣。在古代,這樣的黑痣被稱為傷夫滴淚,于君王、于江山不利,是以,漢元帝從未召幸過王昭君。

可見,毛延壽為了一點小利,報複的手段極其狠辣,不費吹灰之力就将王昭君打入了冷宮。

元代的馬緻遠在《漢宮秋》中曾描寫過這一段:

我則問那待诏别無話,卻怎麼這顔色不加搽?點得這一寸秋波玉有瑕。

然而,此時的王昭君并不知道,她的命運已經被毛延壽所改寫。如果沒有命運的轉機,她也許會同許多女子一樣,在漢宮中孤寂地活着,渴望着帝王的寵愛。

三年過去了,王昭君日日盼着君王臨幸,可是盼來的都是無邊的孤寂,她每每暗自垂淚,哀歎自己的命運,她見不到帝王,也回不去家鄉,何其可悲。

曆史上的王昭君是怎麼死的?死因藏在了她與漢元帝的最後一封信中

這日,王昭君又在房中彈奏琵琶,暗自神傷。

隻見毛延壽不經通報便闖進了她的内室,不禁怒火中燒,她厲聲問道:“毛延壽,誰允許你進來的?”

毛延壽也不怕她,隻是笑着問道:“家人子,你三年未得陛下召幸,這宮裡慣會拜高踩低,你看看,還有誰願意給你看門呢?”

毛延壽的話刺痛着王昭君,可她也不示弱,斥責道:“毛延壽,你好大的膽子,再怎麼說我也是陛下的女人,你居然敢擅闖後妃的内室,等我見到陛下,定要治你的罪!”

王昭君此言一出,毛延壽仿佛聽到了一個天大的笑話,他問道:“您現在可願意讓我再為您畫上一副美人圖?”

王昭君嚴詞拒絕道:“我的金子是絕不會給你這等污穢之人的,你死了這份心吧!”

毛延壽也不禁對王昭君有些刮目相看,他笑着說道:“家人子好志氣,不過,你這輩子也别想見到陛下了,知道您為何三年未得召幸嗎?沒有好顔色,哪來美人圖啊!”

曆史上的王昭君是怎麼死的?死因藏在了她與漢元帝的最後一封信中

聽到這裡,王昭君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定是眼前的小人在她的畫中動了手腳,她随即将毛延壽趕了出去。毛延壽也不生氣,大笑着離開了。

毛延壽走後,王昭君再次感受到了身在後宮的無奈,她哀歎着自己的命運,圖畫失天真,容華坐誤人,君恩不可再,妾命在何方?

就在王昭君為自己的命運哀歎的時候,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接到了漢元帝的诏書,準許他他前往長安朝拜,并同意與匈奴和親。

可是,漢元帝的善意卻讓呼韓邪單于看出了他仁慈、柔懦的一面,他對漢元帝有了一絲尊敬,大漢有這樣的皇帝,是他匈奴的幸事,做他的女婿也沒什麼不好。

匈奴與中原國家的問題早在戰國時期就如此,當時,秦、趙、燕三國北部邊境常常被匈奴騎兵侵擾,各國又無力應戰,于是在各自的邊境修建起了長城作為防禦。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更是将原來屬于三國的長城進一步連接配接修繕,築成了如今的萬裡長城。

曆史上的王昭君是怎麼死的?死因藏在了她與漢元帝的最後一封信中

後來,西漢建立,建國初期,朝廷内部動亂不斷,造成财政困乏,民不聊生,匈奴趁機起兵攻打,漢高祖劉邦率兵攻打,不料被四十萬大軍圍困平城。

自此,匈奴的強大似乎成了漢朝皇帝統一的認知。為了緩和與匈奴的關系,劉邦選擇委曲求全,采取了與匈奴和親的政治手段。

根據《漢書》和《資治通鑒》記載,漢高祖之後的五十年,一共七位公主和宗室女遠嫁到塞北。

公元前33年的正月,呼韓邪單于帶着他的政治目的,穿越大漠,一路南下來到了京城長安,他随即進宮朝見了漢元帝。

面對呼韓邪單于的恭敬拜見,漢元帝很是受用,兩人也交談甚歡。可是,當呼韓邪單于提出以公主下嫁的時候,漢元帝卻拒絕了他的請求,他不願呼韓邪單于做他的女婿。

面對漢元帝的拒絕,呼韓邪單于當場愣住了,他不明白漢元帝打得什麼算盤,正要發作時,漢元帝卻說道:“朕要從後宮選一位待诏家人子嫁與你。”

曆史上的王昭君是怎麼死的?死因藏在了她與漢元帝的最後一封信中

漢元帝的話讓呼韓邪單于一頭霧水,漢元帝随即解釋道:“如此,我大漢與匈奴不再是翁婿兩輩人,而是平等的手足關系,大漢與匈奴和親,是約為兄弟的盟誓,這是給您的尊重。”

漢元帝的話讓呼韓邪單于一陣激動,他大聲說道:“陛下,為報答您的大恩,我願立誓,從此為大漢守衛邊防,保衛大漢北部數千裡邊境的安甯。”

漢元帝見狀,也不立馬答應,隻說道:“邊境防禦乃長久之策,不急于此,朕隻希望從此邊陲再無戰事。”

就這樣,從高祖時的被迫和親,到武帝時的激烈對戰,再到宣帝時的懷柔安撫。誰都沒想到,與匈奴這一百多年來的政治沖突,會在柔懦的漢元帝手中化解。

之後,漢元帝要在自己的後宮為呼韓邪單于挑選妻子的诏令傳到了掖庭令手中,這是關乎兩族友好的大事,在人選方面決不能馬虎。

曆史上的王昭君是怎麼死的?死因藏在了她與漢元帝的最後一封信中

但是,後宮女子都知道,這次和親,雖然是嫁給匈奴首領,身份尊貴,但歸根結底是到匈奴去做人質。到時候,要遠離故土,前去漠北,在惡劣的環境中生活一輩子。

更重要的是,匈奴民風開化,和親的女子必須要接受兄死妻其嫂,父死妻其小妻的異族風俗,僅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宮許多女子對此敬而遠之,心懷畏懼。

無人願意和親,這讓掖庭令陷入了兩年的境地,正在此時,待诏掖庭家人子王昭君主動找到了他,自薦要去和親。

原來,一日,王昭君正在房中練字,隻聽窗外有宮女在竊竊私語,說的正是此次匈奴和親的事情。當她得知漢元帝要在後宮選女子和親後,她陷入了長久的思考中。

她明白,自己隻是一個小小的後宮女子,可能自此終老一生,想要力争改變命運,這樣的機會微乎其微,她不甘心臣服于這樣的命運,而這種不甘心讓她生出了和親匈奴的想法。

曆史上的王昭君是怎麼死的?死因藏在了她與漢元帝的最後一封信中

王昭君本是楚人,生活在鄉野,她過慣了閑雲野鶴的生活,不願被困在深宮。她想要自由的呼吸,在陽光下熱烈地奔跑,可這是後宮,是個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的地方。

她想要逃,哪怕是終身都不再回到故土,但是她的未來卻又更多的可能性。況且,她還要讓一人付出代價,于是,她主動找到了掖庭令。

當漢元帝得知,後宮居然有女子願意主動和親匈奴時,他非常高興。于是,他舉辦了盛大的宴會,宴請呼韓邪單于,并在宴會上召見了王昭君。

這一夜,必定是王昭君人生最為絢爛的一夜。

隻見她一頭青絲挽成華髻,繁麗雍容,善妝盛服,懷抱琵琶,光輝而出。坐定後,玉手輕挑銀弦,樂曲傾瀉而出,婉轉動聽,宛如天籁。

漢元帝看着眼前的容顔豔麗的少女,既驚豔又後悔,可是說出去的話已然不能收回。

曆史上的王昭君是怎麼死的?死因藏在了她與漢元帝的最後一封信中

為了發洩心中的怒火,他随即向毛延壽問罪。可是毛延壽卻百般狡辯:“臣以為,宮中美者可以亂人之國,臣欲宮中之美者遷于胡廷,是臣使亂國之物,不逞于漢而移于胡也。”

可是,錯失美人的漢元帝已經不想再聽這般巧言令色,直接将毛延壽斬了。公元前33年的二月,呼韓邪單于帶着新婚的王昭君告别了漢元帝,踏上了前往漠北的歸程。

這一年,王昭君隻有19歲,她回望着身後漸行漸遠的漢宮,那孤寂的三年已經過去,她與漢元帝的姻緣也就此斬斷,即便再不甘願,她也必須要去追尋塞外的長河落日。

馬車越走越遠,長安的喧嚣,南郡的爛漫已經越來越模糊,當車隊慢慢走到漢關,王昭君明白,當她踏出這一步的時候,身後的故土便再也回不去了。

漫天黃沙中,她身披紅色大氅,素手輕撥懷中的琵琶,歌聲緩緩而出。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于苞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遊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颉颃。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恻傷。

曆史上的王昭君是怎麼死的?死因藏在了她與漢元帝的最後一封信中

琴聲凄婉動人,一襲紅衣的王昭君遺世獨立,竟讓南飛的大雁都忘記擺動翅膀,紛紛落在平沙之上,這便有了“落雁”的美稱。

竟甯元年,王昭君跟随呼韓邪單于抵達匈奴,為表尊重,呼韓邪單于将她尊為甯胡阏氏。之後,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育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為右日逐王。

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去世,王昭君向漢王朝上書,請求歸漢,漢成帝則回複說,從胡俗。

這三個字再一次決定了王昭君的命運。

之後,王昭君隻得依照匈奴的收繼婚制,再次嫁給了呼韓邪單于的長子複株累單于,二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

然而,複株累單于也不幸去世,王昭君又再次被迫嫁給了新的單于。邊境戰亂無窮,王昭君自知歸漢無期,憂郁成疾,最終在漫天黃沙中,絕望地死去。

曆史上的王昭君是怎麼死的?死因藏在了她與漢元帝的最後一封信中

02

最後

臨行前,王昭君曾給漢元帝寫過一封信,她說,關門漢月,以雄妾夢,生離死别,玉門無期,罔叩所陳。

或許,從離開故土的那一刻,這個19歲的少女已經做好了準備,她深知往後的人生已經不再由自己安排。但是,面對如此坎坷的人生,和有家不能的悲痛,大概已經超出了她的預期。

她還對漢元帝說,若是有一天,你能登上漠北的焉支山,遠遠地看着我的方向,你要讓你身邊的妃嫔洗盡鉛華,因為我為您做出了一個勇士才能做出的事情。

王昭君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犧牲自己,去維系着國家的安危。她将孤獨而去,那是她無法抗争的命運,是飛舞的黃沙中,她的血與淚。

王安石曾為她寫下: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杜甫也曾為她寫下: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塞北和親,無限風光,千年來無數文人墨客為她寫詩,為她歌頌,可依然遮不住她那充滿悲怆的卓然風姿。

她将自己交于國家,可是她的國家卻給予她無情的命運。她絕望死去的那一年,才三十三歲!

曆史上的王昭君是怎麼死的?死因藏在了她與漢元帝的最後一封信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