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作者:UniDesignLab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轉自:WIIISH惟學空間

惟學旅行系列——分享旅程沿途的風景

Hello!歡迎來到惟學旅行系列~于設計師而言,旅行既是一種放松,又是最棒的學習途徑。以遊為學,人生快樂!在這裡,惟學大家庭的成員們将為大家分享我們曾走過的大大小小城鎮,看過的形式各異的建築,和或多或少自己的感悟,當然也希望聽到你們的聲音和故事!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作者:YC

都柏林大學 建築學碩士

在收到約稿歐洲建築遊曆時,有欣喜也有忐忑。

欣喜的是,我确實喜歡在旅行中看建築,以至于曾忘記旅遊還有欣賞建築之外的娛樂項目,樂于分享;

忐忑的是,我的建築旅行是非常個人傾向的,也沒有系統性的知識架構,不敢說自己的主觀感受能描繪大部分同業者對歐洲建築的認識。是以,一度不知道如何下筆。

直到2023年的6月,看着自己較于其他人有些格格不入的設計展闆,想到也許可以以我兩年來對國外建築和建築師的認識以及自我認知為主線,寫一篇結合真實旅程和心之旅程的文章。

開始之前,還是要借用我導師對我是“Black Sheep”的評價解釋一下,我對建築的思考是個例,不能代表多數。

1.愛爾蘭

-期待與意外

2020年, 我對建築學的認識仍然是先鋒的英雄主義的存在。雖然會道貌岸然地嘴上說在意綠建和人文關懷,但是每天還是會做有關先鋒(Avant-Garde)的夢(對上世紀20至80年代大師們的崇拜)。這樣想的我,由于對普利茲克獎的崇拜,申請去了愛爾蘭。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愛爾蘭的曆史建築,最常見的建築形式及街道空間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紀念性城市節點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較為精良的曆史建築單體

2021.9-2022.2,在學習和觀察了都柏林半年之後,我的感受是意外且些許失落,好像和預想的西方先鋒建築環境不太一樣。愛爾蘭建築和城市最大的優點是,曆史建築和城市曆史痕迹沒有經曆過戰争規模的損壞,在這裡可以看到很多百年前的建築。這些曆史建築得到了嚴格的法令保護。

然而,這對搞現代主義的人來說,卻是一種負擔與束縛。因為愛爾蘭的曆史保護建築并不‘愛爾蘭’,它更多的繼承了愛爾蘭人最反感的英國人的喬治亞樣式,加上歐洲大陸的粗糙雜糅,以至于作為非建築專家的普通人,根本看不出其特征性,成為一種複雜而不純粹的建築形制。

愛爾蘭的建築師,在對英國愛與恨的複雜情感中,在對曆史建築保護和尋找自我文化的壓力下,卻又小心翼翼地呵護着自己基于英國的建築文化。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盡力尋找的愛爾蘭現代建築

上:都柏林會議中心 by Kevin Roche

下:UCD 城市研究中心 by Grafton Architects(源自網絡)

建立在此種心理的工作模式就成了:建築設計概念變成了基于大量閱讀的存在,人們在嚴謹的遵守曆史材料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在資料中找出曆史依據,以及差別于他國——特别是英國的,能稱的上是愛爾蘭的符号,然後結合綠建及人文等概念做出非常有節制的創造,并且要兼顧嚴格的曆史城市保護。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作者參與的Studio 研究 - 曆史性建築的普遍荒廢過時問題

及再利用的政策略 - 的研究對象

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很難看到屬于愛爾蘭文化的曆史建築,城市中也缺少先鋒的現代建築。是以,這一階段的我很迷茫,故時常丢下建築,去海邊靜靜的呆着,看着美麗的景色,放松自己。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欣賞自然也許是最好的逃避生活的方式

2.巴黎+巴塞羅那

-重新燃起了希望

2022年,在歐洲有兩次旅行,一次是學校安排的統一去巴黎,另一次是自己去了巴塞羅那。在去之前,我還曾經想過是不是要為了生計和從衆改變自己。但這兩次旅程後,我對建築界的感覺是,其實我這個“黑羊”還是有知己的,那段時間的建築之旅讓對自我與當代建築的相容性重新燃起了希望。

3月,巴黎。

不得不說,還是很羨慕法國的建築圈子,這裡的職業環境很好,因為政策和規章制度而限制思考的情況比較少,人們有更自由的思考空間。作為遊客,不僅可以看到了技術精良的曆史建築與城市規劃,也可以看到反骨精神的先鋒設計,而我作為建築人,真正感覺可以自由思考與設計的美好。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蓬皮杜文化中心 by 皮亞諾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盧浮宮廣場 by 貝聿銘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盧森堡公館及公園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拉維萊特公園 by 屈米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巴黎萬神廟

2022年7月,巴塞羅那。

巴塞羅那其實是若幹的巧合的結果。起初是為了回國,在西班牙轉機,當時不得不去申請申根簽證,沒想到最後國沒回成,簽證倒是辦下來了。旅程本身還是很充實的,和巴黎不同,這次旅程基本都是自己喜歡的建築,安排曆史建築較少。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藍紋奶酪”自然博物館 by 赫爾佐格 & 德梅隆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聖家堂 by 高迪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米拉較高價的電梯大廈 by 高迪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加泰羅尼亞音樂廳

3.凱爾特地區

-放松的旅程

2023年1月,愛丁堡的朋友說要回國了,讓我去蘇格蘭聚聚。因為學業繁忙,最終沒趕上,不過反正簽證辦了,就去一趟吧。這時的我去旅行,除了是對建築的熱情,更多的是為了放松自己。是以這次旅程,安排了很多自然觀光,建築的照片不很多。除了蘇格蘭,還環島逛了逛愛爾蘭,這應該算凱爾特文化地區吧。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蘇格蘭國家博物館-擴建 by Benson & Forsyth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The Burrell 收藏館-翻新 by John McAslan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鐵達尼展館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奧斯特博物館-粗野主義新館部分 by Francis Pym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凱爾特自然風光,包含了有純粹的愛爾蘭文化的遺迹

4.中歐

-幻想還是期望

2023年春,轉眼間,在外留學的日子進入了尾聲,是以心情難免比較複雜的。兩年的學習非常充實,收獲頗豐。尤其是設計表達方面,有了很大提升。這個進步,每次都不好意思和老師們提起,其實我是通過不斷地草圖、設計與争論,吵架練出來的。

2023年3月,從荷蘭啟程。

作為最期待的一次旅行,這次旅行的預期與結果非常吻合,不得不說,荷蘭确實是國内很多建築學生對建築學最美好的幻想 (最近可能因為BIG變成丹麥了)。這次旅行去了三個地方,巴黎,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布朗利河岸博物館 by 讓 努維爾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設計 by 馬岩松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薩伏伊别墅 by 勒 柯布西耶

這次沒有什麼因為簽證的借口,純粹是抓住機會回國前多在歐洲看看,不留遺憾。荷蘭加上接下來前往丹麥的旅行之後,感受到世界上還是有我最向往的城市和一群同樣建築觀念的人,這一切讓我有些舍不得。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鹿特丹市場大廳 by MVRDV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城市連結走廊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藝術品倉庫 by MVRDV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Cube house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Valley by MVRDV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遇難者紀念碑 by 李伯斯金

2023年4月,哥本哈根。

三十年前看建築去巴黎,二十年前看荷蘭,那十年内的設計肯定要提到丹麥。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丹麥建築中心 by OMA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管風琴教堂

哥本哈根給我的建築和城市印象,這個城市還是又點“新”的,有點不親近的。走在城市中,總有一種感覺,就是建築在設計和建造時,并不以人的感官為第一要務,包含曆史建築内的特點 - 糙、大、實 - 給人一種疏遠感。 如果再加上現代主義的簡化幾何構成,就基本形成了所謂的網紅建築了。

這裡的糙、大、實,并沒有消極感情色彩,更像中立的評價。

比如概念上,很多創造并不是精心打磨過的,很多的是勇敢大膽的想象,這種未經研究的感覺有點“糙”。從材料上,尤其BIG的項目,也确實有點粗糙,這一點和OMA設計的建築中心一對比就很明顯。

還有就是“大”,很多設計,如山形住宅,一定要基于一定的尺度,否則建築造不出了來。看過很多知名設計之後,我忽然間驚訝的發現了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要足夠大,足夠大才能做台階形退台,足夠大才能兼顧空間表現和建築規範。

除此之外還有“實”,這個對于北歐國家來說沒辦法的事卻形成了建築幾何化的良好條件。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Mountain Dwellings by BIG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哥本哈根國際學校 by C.F. Møller Architects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Dortheavej Residence by BIG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Copenhill by BIG

2023年6月,畢業之旅去了布魯塞爾。

也許是在法國、荷蘭、丹麥自己喜歡的建築看多了,其他地方,好像缺少了最初的驚訝與欣喜。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Gare Maritime 改造項目 by Neutelings Riedijk Architects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Passerelle Tondo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The Cosmopolitan by BOGDAN & VAN BROECK

建築遊記.從愛爾蘭啟程的歐洲遊記

▲ Porte de Hal 樓梯設計

5.建築旅程

-重新啟航,我所了解的建築時代

我的一次次的建築旅行,是我内心對個人的建築觀與這個時代的思考,對西方建築學與建築師的學習,感受,體驗和掙紮的過程。生在西方的人可能永遠不會了解,一批像我一樣的中國留學生為什麼看到蓬皮杜藝術中心那麼興奮,但同時又對其曆史和細節一無所知。兩年時間,在一次次旅行之後,我對之前隻能在書本和網頁上才能見到建築的興奮感是逐漸降低的,而對相應的知識是增加的,同時也開始慢慢體會到西方人的建築觀念中曆史建築的重要地位。

我了解這個建築時代,還可以接受三種趨勢,使可以接受或本就喜歡的同學可以繼續作為建築師生存下去。

一是做技術上隻有我能達到的精英設計,這一類設計是非常炫酷的,即使沒有設計依據,也是可以生存的,例如紮哈事務所, 托馬斯·赫斯維克。

二是做綠色設計,無論怎樣說,節能環保總不是錯,可以說是世界通用。

三是地域化理論設計, 即以大量的本土知識材料作為基礎的有節制的設計 (也就是我學校的設計風格)。我承認其合理性,但這樣難免無趣,也會壓制到建築師的個性。

而我當初出國留學其實就是為了尋找自我的建築之路,兩年的經曆下來,看來隻是建築旅程的第一部分。我還需要繼續努力,而我的旅程還将繼續下去,去尋找那個未曾觸及的存在于這個建築時代的理想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