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低空經濟給建築行業帶來哪些新機遇?

作者:琨哥聊建築

近期,低空經濟産業備受矚目,成為熱議的話題。在 2023 年 12 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低空經濟被正式列為戰略性新興産業,這标志着它的發展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随後,在 2024 年的政府報告中,低空經濟也首次被提及,進一步凸顯了其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一、低空經濟具體指什麼

“低空經濟”是指依托于低空空域,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态,廣泛展現于各類産業形态之中。

我們可以将低空經濟了解為在地面與淺層地下空間之外的全新空間利用次元。如今,随着淺層地下空間的地鐵建設和各類娛樂設施的完善,其應用場景已十分豐富。那麼低空領域又能實作哪些功能與應用呢?實際上,它與地下空間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無論是交通出行、休閑觀光,還是物流急救、應急觀測,低空經濟均展現出其獨特的優勢和日漸成熟的應用場景。

從産業來看,低空經濟主要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和綜合服務等産業。

低空經濟給建築行業帶來哪些新機遇?

低空制造主要包括零部件、機載裝置和航空器的制造。目前中國實名登記的無人機大概有 100 萬架,預計未來會成百上千倍的增長。

低空飛行涉及到具體的應用場景,比如生産作業包括牧業飛行、漁業飛行、航空探測、石油服務、電力作業等;公共服務包括醫療救護、短途運輸、航空物流、警用飛行、海關飛行、政務飛行等;航空消費包括飛行教育訓練、空中遊覽、私人飛行、航空運動、娛樂飛行等。

在 2022 年,飛豬就頗具創新地推出了 “公務機随心飛” 活動,價格在可接受的範圍内,展現出了低空飛行的廣泛應用場景和潛在市場。

低空保障當中涉及到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設施網、空聯網、航路網和服務網。其中,設施網和建築行業關聯度最大,涉及到硬體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起降站、接駁設施、能源站、緊急備降設施、檢修設施等等,這些都是建築企業可以介入的環節。有些設計院提前布局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業務,可以介入空聯網、航路網和服務網環節。

綜合服務包括随産業鍊延伸的航空會展、教育傳媒、科普、租賃、保險等周邊行業。

從整個産業鍊的企業分布情況來看,建築類企業并不占據主導地位,僅在營運環節中占據較小比重。然而,低空經濟産業鍊是一個高度內建和交叉的領域,涵蓋了新能源、晶片技術、人工智能、新材料以及高端制造等多個學科領域。同時,随着相關基礎設施和配套建設的不斷完善,低空經濟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有望成為 10 萬億級别的龐大産業。

低空經濟給建築行業帶來哪些新機遇?

二、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核心政策要求

“低空經濟” 基礎設施建設最核心的政策是工信部、科學技術部、财政部、民航局于 2024 年 3 月聯合印發的《 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 (2024-2030 年) 》,其中第三部分 “重點任務” ,第四章節為推動基礎支撐體系建設:

1、鼓勵地方政府将低空基礎設施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加強與城市運輸系統連接配接。

2、支援探索推進樓頂、地面、水上等場景起降點建設試點,完善導航定位、通信、氣象、充電等功能服務,形成多場景、多主體、多層次的起降點網絡。

3、充分利用好現有航空基礎設施,推動建設一批智能化、內建型、多用途的通用航空基礎設施。

4、鼓勵建立住宅與商業樓宇預留低空基礎設施。

5、充分結合通用航空業發展特性,研究設定适用于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機場建設标準。

該政策明确提出了 “鼓勵地方政府将低空基礎設施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建構多元化場景、多主體參與、多層次的起降點網絡” 以及 “鼓勵在建立住宅和商業樓宇中預留低空基礎設施” 等具體措施,為低空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為建築企業帶來了新的市場增長機遇。

在政策實施方面,深圳無疑走在前列,已經于 2023 年 12 月出台了《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産業促進條例》。深圳作為科技創新的高地,其無人機産業在全國占據了百分之七、八十的比重。是以,深圳率先發展低空經濟,不僅與其科技創新的背景高度契合,也完全符合公衆的預期。

三、建築業如何助力低空經濟發展

建築業如何助力低空經濟的發展?首先就是可以參與基礎設施的建設,獲得一定的業務增量。如安徽作為長三角地區第一試點,預計到 2025 年建設 10 個左右通用機場和 150 個左右臨時起降場地、起降點,到 2027 年建設 20 個左右通用機場和 500 個左右臨時起降場地、起降點。

除此之外,具備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業務積澱的設計院、大型工程類企業,開始涉足低空經濟設計、規劃和營運的環節。如設計總院旗下民航規劃設計研究院參與編制《 安徽省通用航空産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3-2035年)》;深城交在低空領域具備提供基于數字孿生的智慧低空交通整體解決方案能力,并已與聯合體承接深圳低空智能融合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期項目;華設集團依托公司行業智庫(北京民航院)+ 規劃設計産業策劃(公司本部)+ 行業運用(中設航空)持續加快低空經濟業務拓展,并參與省内多個城市市民用無人機試飛基地建設和服務項目;蘇交科聯盟 28 家科研院所和行業内企業成立低空經濟創新發展聯盟。

設計院、建築企業不僅可以通過參與低空基礎設施的建設來獲得業務增量,還能通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領域的經驗積累,涉足低空經濟的設計、規劃和營運環節。未來,随着政策的持續推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建築業将在低空經濟的産業版圖中發揮更大作用,共同推動這一新興産業的蓬勃發展。

來源:和君咨詢建築事業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