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作者:UniDesignLab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转自:WIIISH惟学空间

惟学旅行系列——分享旅程沿途的风景

Hello!欢迎来到惟学旅行系列~于设计师而言,旅行既是一种放松,又是最棒的学习途径。以游为学,人生快乐!在这里,惟学大家庭的成员们将为大家分享我们曾走过的大大小小城镇,看过的形式各异的建筑,和或多或少自己的感悟,当然也希望听到你们的声音和故事!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作者:YC

都柏林大学 建筑学硕士

在收到约稿欧洲建筑游历时,有欣喜也有忐忑。

欣喜的是,我确实喜欢在旅行中看建筑,以至于曾忘记旅游还有欣赏建筑之外的娱乐项目,乐于分享;

忐忑的是,我的建筑旅行是非常个人倾向的,也没有系统性的知识框架,不敢说自己的主观感受能描绘大部分同业者对欧洲建筑的认识。所以,一度不知道如何下笔。

直到2023年的6月,看着自己较于其他人有些格格不入的设计展板,想到也许可以以我两年来对国外建筑和建筑师的认识以及自我认知为主线,写一篇结合真实旅程和心之旅程的文章。

开始之前,还是要借用我导师对我是“Black Sheep”的评价解释一下,我对建筑的思考是个例,不能代表多数。

1.爱尔兰

-期待与意外

2020年, 我对建筑学的认识仍然是先锋的英雄主义的存在。虽然会道貌岸然地嘴上说在意绿建和人文关怀,但是每天还是会做有关先锋(Avant-Garde)的梦(对上世纪20至80年代大师们的崇拜)。这样想的我,由于对普利兹克奖的崇拜,申请去了爱尔兰。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爱尔兰的历史建筑,最常见的建筑形式及街道空间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纪念性城市节点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较为精良的历史建筑单体

2021.9-2022.2,在学习和观察了都柏林半年之后,我的感受是意外且些许失落,好像和预想的西方先锋建筑环境不太一样。爱尔兰建筑和城市最大的优点是,历史建筑和城市历史痕迹没有经历过战争规模的损坏,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百年前的建筑。这些历史建筑得到了严格的法令保护。

然而,这对搞现代主义的人来说,却是一种负担与束缚。因为爱尔兰的历史保护建筑并不‘爱尔兰’,它更多的继承了爱尔兰人最反感的英国人的乔治亚样式,加上欧洲大陆的粗糙杂糅,以至于作为非建筑专家的普通人,根本看不出其特征性,成为一种复杂而不纯粹的建筑形制。

爱尔兰的建筑师,在对英国爱与恨的复杂情感中,在对历史建筑保护和寻找自我文化的压力下,却又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基于英国的建筑文化。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尽力寻找的爱尔兰现代建筑

上:都柏林会议中心 by Kevin Roche

下:UCD 城市研究中心 by Grafton Architects(源自网络)

建立在此种心理的工作模式就成了:建筑设计概念变成了基于大量阅读的存在,人们在严谨的遵守历史材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在资料中找出历史依据,以及区别于他国——特别是英国的,能称的上是爱尔兰的符号,然后结合绿建及人文等概念做出非常有节制的创造,并且要兼顾严格的历史城市保护。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作者参与的Studio 研究 - 历史性建筑的普遍荒废过时问题

及再利用的策略略 - 的研究对象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很难看到属于爱尔兰文化的历史建筑,城市中也缺少先锋的现代建筑。所以,这一阶段的我很迷茫,故时常丢下建筑,去海边静静的呆着,看着美丽的景色,放松自己。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欣赏自然也许是最好的逃避生活的方式

2.巴黎+巴塞罗那

-重新燃起了希望

2022年,在欧洲有两次旅行,一次是学校安排的统一去巴黎,另一次是自己去了巴塞罗那。在去之前,我还曾经想过是不是要为了生计和从众改变自己。但这两次旅程后,我对建筑界的感觉是,其实我这个“黑羊”还是有知己的,那段时间的建筑之旅让对自我与当代建筑的兼容性重新燃起了希望。

3月,巴黎。

不得不说,还是很羡慕法国的建筑圈子,这里的职业环境很好,因为政策和规章制度而限制思考的情况比较少,人们有更自由的思考空间。作为游客,不仅可以看到了技术精良的历史建筑与城市规划,也可以看到反骨精神的先锋设计,而我作为建筑人,真正感觉可以自由思考与设计的美好。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蓬皮杜文化中心 by 皮亚诺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卢浮宫广场 by 贝聿铭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卢森堡公馆及公园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拉维莱特公园 by 屈米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巴黎万神庙

2022年7月,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其实是若干的巧合的结果。起初是为了回国,在西班牙转机,当时不得不去申请申根签证,没想到最后国没回成,签证倒是办下来了。旅程本身还是很充实的,和巴黎不同,这次旅程基本都是自己喜欢的建筑,安排历史建筑较少。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蓝纹奶酪”自然博物馆 by 赫尔佐格 & 德梅隆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圣家堂 by 高迪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米拉公寓 by 高迪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加泰罗尼亚音乐厅

3.凯尔特地区

-放松的旅程

2023年1月,爱丁堡的朋友说要回国了,让我去苏格兰聚聚。因为学业繁忙,最终没赶上,不过反正签证办了,就去一趟吧。这时的我去旅行,除了是对建筑的热情,更多的是为了放松自己。所以这次旅程,安排了很多自然观光,建筑的照片不很多。除了苏格兰,还环岛逛了逛爱尔兰,这应该算凯尔特文化地区吧。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扩建 by Benson & Forsyth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The Burrell 收藏馆-翻新 by John McAslan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铁达尼展馆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奥斯特博物馆-粗野主义新馆部分 by Francis Pym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凯尔特自然风光,包含了有纯粹的爱尔兰文化的遗迹

4.中欧

-幻想还是期望

2023年春,转眼间,在外留学的日子进入了尾声,所以心情难免比较复杂的。两年的学习非常充实,收获颇丰。尤其是设计表达方面,有了很大提升。这个进步,每次都不好意思和老师们提起,其实我是通过不断地草图、设计与争论,吵架练出来的。

2023年3月,从荷兰启程。

作为最期待的一次旅行,这次旅行的预期与结果非常吻合,不得不说,荷兰确实是国内很多建筑学生对建筑学最美好的幻想 (最近可能因为BIG变成丹麦了)。这次旅行去了三个地方,巴黎,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布朗利河岸博物馆 by 让 努维尔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公寓楼设计 by 马岩松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萨伏伊别墅 by 勒 柯布西耶

这次没有什么因为签证的借口,纯粹是抓住机会回国前多在欧洲看看,不留遗憾。荷兰加上接下来前往丹麦的旅行之后,感受到世界上还是有我最向往的城市和一群同样建筑观念的人,这一切让我有些舍不得。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鹿特丹市场大厅 by MVRDV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城市链接走廊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艺术品仓库 by MVRDV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Cube house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Valley by MVRDV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遇难者纪念碑 by 李伯斯金

2023年4月,哥本哈根。

三十年前看建筑去巴黎,二十年前看荷兰,那十年内的设计肯定要提到丹麦。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丹麦建筑中心 by OMA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管风琴教堂

哥本哈根给我的建筑和城市印象,这个城市还是又点“新”的,有点不亲近的。走在城市中,总有一种感觉,就是建筑在设计和建造时,并不以人的感官为第一要务,包含历史建筑内的特点 - 糙、大、实 - 给人一种疏远感。 如果再加上现代主义的简化几何构成,就基本形成了所谓的网红建筑了。

这里的糙、大、实,并没有消极感情色彩,更像中立的评价。

比如概念上,很多创造并不是精心打磨过的,很多的是勇敢大胆的想象,这种未经研究的感觉有点“糙”。从材料上,尤其BIG的项目,也确实有点粗糙,这一点和OMA设计的建筑中心一对比就很明显。

还有就是“大”,很多设计,如山形住宅,一定要基于一定的尺度,否则建筑造不出了来。看过很多知名设计之后,我忽然间惊讶的发现了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要足够大,足够大才能做台阶形退台,足够大才能兼顾空间表现和建筑规范。

除此之外还有“实”,这个对于北欧国家来说没办法的事却形成了建筑几何化的良好条件。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Mountain Dwellings by BIG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哥本哈根国际学校 by C.F. Møller Architects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Dortheavej Residence by BIG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Copenhill by BIG

2023年6月,毕业之旅去了布鲁塞尔。

也许是在法国、荷兰、丹麦自己喜欢的建筑看多了,其他地方,好像缺少了最初的惊讶与欣喜。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Gare Maritime 改造项目 by Neutelings Riedijk Architects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Passerelle Tondo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The Cosmopolitan by BOGDAN & VAN BROECK

建筑游记.从爱尔兰启程的欧洲游记

▲ Porte de Hal 楼梯设计

5.建筑旅程

-重新启航,我所理解的建筑时代

我的一次次的建筑旅行,是我内心对个人的建筑观与这个时代的思考,对西方建筑学与建筑师的学习,感受,体验和挣扎的过程。生在西方的人可能永远不会理解,一批像我一样的中国留学生为什么看到蓬皮杜艺术中心那么兴奋,但同时又对其历史和细节一无所知。两年时间,在一次次旅行之后,我对之前只能在书本和网页上才能见到建筑的兴奋感是逐步降低的,而对相应的知识是增加的,同时也开始慢慢体会到西方人的建筑观念中历史建筑的重要地位。

我理解这个建筑时代,还可以接受三种趋势,使可以接受或本就喜欢的同学可以继续作为建筑师生存下去。

一是做技术上只有我能达到的精英设计,这一类设计是非常炫酷的,即使没有设计依据,也是可以生存的,例如扎哈事务所, 托马斯·赫斯维克。

二是做绿色设计,无论怎样说,节能环保总不是错,可以说是世界通用。

三是地域化理论设计, 即以大量的本土知识材料作为基础的有节制的设计 (也就是我学校的设计风格)。我承认其合理性,但这样难免无趣,也会压制到建筑师的个性。

而我当初出国留学其实就是为了寻找自我的建筑之路,两年的经历下来,看来只是建筑旅程的第一部分。我还需要继续努力,而我的旅程还将继续下去,去寻找那个未曾触及的存在于这个建筑时代的理想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