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绿色发展】工业建筑如何绿色发展

作者:小康杂志社

  绿色建筑和绿色工业建筑都应该把生态目标和循环经济等绿色核心要素放在首位,以实现可持续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绿色发展】工业建筑如何绿色发展

  图源:《小康》杂志2024年5月下旬刊。摄影/宁颖

  在当今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面前,绿色工业建筑不仅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成为了我们向可持续未来迈进的重要一步。绿色工业建筑以其独特的生态设计理念、高效能源利用技术和环保建材应用,为工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更多绿色、低碳、高效的新型工业建筑需要被广泛建设。

  横向:全链条落实可持续发展

  工业建筑如何才能做到实现绿色发展?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下文简称绿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分析称,工业建筑欲实现绿色发展,需从横向的设计、施工建造、后期运营的全链条,以及纵向的循环、碳和生物多样性双向发力。

  绿色工业建筑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需要全方位、全链条地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这涉及多个层面的考虑。从全过程的角度来看,绿色工业建筑从设计、选址、用材、施工到运营,都需要精心规划和实施。在设计阶段,应追求占地面积最小化,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占用和破坏,同时考虑绿化、排水和用能等方面,选择对环境友好的设计方案。

  选址时,要避免对生态价值高的地区造成负面影响,如在湖岸建设,应充分评估其对湿地生态的影响。用材方面,既要考虑材料的碳足迹,又要考虑其未来对运营和维护的影响。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工业建筑还需要充分考虑节能和环保。周晋峰建议,工业建筑的屋顶应充分利用太阳能板等清洁能源设备,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际上,通过在绿会的办公楼上铺设太阳能板,周晋峰发现这不仅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还能带来经济效益、节省电费。这种投资在三至五年内就能收回,实现绿色与经济双赢。此外,大量使用玻璃幕墙的工业建筑可能对鸟类构成威胁,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点,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鸟类撞墙的风险。

  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噪声、尘土等,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减少,避免破坏动物栖息地等。譬如,工地的沙坑有时会变成燕子的临时住所,这时有些工地因赶工期而选择驱赶燕子,有些则适当放缓工程进度,待燕子迁徙。这两种措施对绿色发展的影响截然不同。而在运营阶段,绿色工业建筑需要实现绿色运营,包括合理控制照明、节能降耗等,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周晋峰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有些工厂即使在工人下班、机械停止运行后厂房仍保持灯火通明。一些开发区在建设中存在路面过宽、硬化过重等问题,这不仅浪费建材、占用土地,还对地下水和地下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当前在绿色工业建筑的设计和构建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未能充分考虑的问题。例如,在选址时往往过于追求视觉效果,而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也常常缺乏对环境的充分考虑。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绿色工业建筑的认识和理解,推动其在设计和构建过程中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工业建筑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环境。”周晋峰告诉《小康》杂志记者。

  同时他指出,工业建筑在追求绿色发展方面相较于非工业建筑具有相对优势。尽管工业建筑有其特殊性,如承重、高度等要求,但它不必像住宅、公园等非工业建筑要重点考虑大众的使用舒适度等因素,由此,工业建筑潜力更大,应该为其设定更高的绿色标准。以节能为例,可以对工业建筑的能耗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在运行阶段,国家已经对公共建筑设定了温度控制标准,例如冬天暖气空调温度不能超过20°,夏天控温不能低于26°。然而,对于工业建筑,可以设定更为严格的绿色标准,因为工业建筑通常具有更大的节能潜力。

  尽管工业建筑在绿色发展方面具有优势,但目前大陆绿色工业建筑的普及率仍然较低。虽然人们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但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因此,从建筑设计到施工、后期运行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充分考虑绿色因素,提高工业建筑的绿色水平。这包括采用节能节电技术、优化建筑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绿色工业建筑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推动绿色工业建筑的普及和发展。

  纵向:从循环、碳、生物多样性发力

  从纵向维度来看,绿色工业建筑还要在循环、碳和生物多样性方面有所要求。循环使用是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使用再生建材,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同时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对建材的再利用提出了要求,而且是新建建筑必须使用70%至80%废建材这样的高比例。此举不仅减少了资源消耗,还降低了环境污染。

  关于碳的概念,周晋峰表示,在建筑领域,特别要关注建筑的积碳情况。尽管建筑的循环情况与碳的循环有所不同,但如果建筑循环做得好,碳的排放也会得到有效控制,取得好的结果。碳是一个相对纯粹且单一的目标。

  在绿色建筑中,周晋峰特别强调生物多样性。他指出,“过去农村的农家房子常常使用空砖、空心砖和镂空砖,这些砖块为鸟类提供了栖息之所,效果非常好。但在现代建筑中,很少有人考虑这样的因素。绿色建筑不仅要求绿化,如种树、种草等,而且需要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正确的绿化方式。我们应避免盲目种植不适合当地气候的树种,或者为了美观而过度浇水。真正的绿色建筑应该让树木和草皮自然生长,减少人为干预。总体来说,绿色建筑和绿色工业建筑都应该把生态目标和循环经济等绿色核心要素放在首位,以实现可持续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国家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绿会低碳工坊工作组观察发现,目前《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全文缺少“生物多样性”。对此,绿会低碳工坊工作组表示,《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不能缺少“生物多样性保护”,因为生物多样性对于环境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生物多样性不仅是自然界的宝贵资源,也是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工业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运营往往会对周围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而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是减少建筑物的环境足迹的重要补偿措施。因此,对于工业建筑而言,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一种道德责任,也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缺乏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考量的工业建筑及其带来的“水泥森林”,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包括生态系统退化、降低城市居民和建筑物的住户的幸福感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周围的自然环境,也会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在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中,应当包含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评价指标和要求,如鼓励屋顶绿化、立体绿化、减少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从而减少鸟类撞墙死亡事件)、停车场的“海绵化”(让降雨能渗透下去)和让野草生长;考虑建筑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植被覆盖率、环保建材对生物的影响等。

  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环综合〔2021〕4号文件)中,有5处强调要统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2022年,大陆领导人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呼吁,要“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来推动绿色发展”。因此,《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这个重要的国家标准的修订,要避免过去“减碳等同于绿色”的固化思维,考量生物多样性。

  推行绿色制造 促进工业持续发展

  创建绿色工厂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促进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更多绿色、低碳、高效的新型工业建筑需要广泛建设。在位于广州花都的东风日产乘用车“绿色工厂”中,不仅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污水站处理后,全部回用于绿化、生产,厂区还开展固体废物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活动并采用一系列先进绿色技术,实现CO2减排,为建设“零废工厂”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还积极采用绿色新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换并增加使用能源的多样性,大力推行光伏发电。建起的光伏发停车场,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停车场之一,有效节约光电能源。

  无独有偶,去年,湖北省迎来了首个绿色三星工业建筑——武汉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改造后,工厂采用烟草粉尘处理、烟草异味处理、噪声治理、固废处理和中水回用等先进的环保节能设备和工艺,有力控制和减少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厂区内设置安装了88个新能源车智能充电桩和5个智能洗车房,并广泛应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照明面积达到1.63万平方米,厂区16.33%热水由太阳能系统提供。

  今年起,英国开始实施的生物多样性净增益政策,要求所有新建工业建筑必须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净增益。具体来说,这意味着开发商必须在项目场地内或附近采取措施,开发商必须在项目开始前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以确定项目场地内的现有生物多样性状况。随后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净增益方案,概述如何抵消或改善因开发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此后,还必须通过原地或者迁地等方式来实施生物多样性净增益措施,并确保这些措施有效。在建筑设计上尽可能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例如,鼓励采用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等措施,以增加绿色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原生植被、本地昆虫等。

  来源:《小康》杂志2024年5月下旬刊

  作者:袁帅

  制作:李煦校对:李旭颖

  审核:龚紫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