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歐盟針對中國的“補貼調查”為何站不住腳?

作者:金投網

如果美國總統拜登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話可信的話,那麼中國出口商就是“貿易騙子”,因為正如他們說的,中國各領域的“補貼”危及到了美國和歐洲的國家安全。然而,這樣的發言實在太容易被“拆穿”了。

美國、歐盟針對中國的“補貼調查”為何站不住腳?

最近在匹茲堡與美國鋼鐵勞工交談時,拜登表示:“長期以來,中國向鋼鐵企業投入了大量國家資金,推動它們大量生産鋼鐵,他們不是在競争,他們作弊。”

馮德萊恩的态度也很明确,她表示:“全球市場現在充斥着廉價的中國電動汽車。由于中國的巨額補貼,它們的價格被人為地壓低了,這正在扭曲我們的市場。”随後,她宣布将對這一問題的嚴重程度展開調查。

毫無疑問,中國戰略性的補貼是《中國制造2025》産業政策的核心。自2015年開始的十年來,中國一直緻力于減少化石燃料消耗和綠色經濟。現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低成本太陽能和風能裝置、電動汽車以及電池的全球領先生産國。

但是我敢打賭,按照歐美的說法,下一個“大威脅”可能會來自中國對氫能和氫動力汽車的發展。據估計,中國的氫能補貼約為100億美元,用于推動全國28家私營企業和4家國有企業之間的競争,而由可再生能源生産的“綠色氫”的價格目前與歐洲最便宜的價格相當。

美國和歐洲的制造商叫嚣着要求保護,他們的觀點是,保護不僅是為了保住就業,也是為了確定國家安全,他們承受不起中國制造商在這些領域的飛速發展。

然而,認為中國的“補貼”威脅他國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美國、歐盟針對中國的“補貼調查”為何站不住腳?

幾十年來,補貼一直在世界各地“流行”,不止是中國。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資料,2020年至2022年期間,全球54個國家的農業支援每年總計達8510億美元。去年,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估計,全球對化石燃料的補貼達到7萬億美元,在俄烏沖突緻石油和天然氣供應中斷後,這一數字增加了2萬億美元。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和經合組織根據全球貿易預警的資料,在2022年釋出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自2008年以來,全球約有1.8萬個補貼項目,其中美國、歐盟和中國的數量幾乎相等。

此外,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估計,2019年中國制造業補貼總額為2480億美元,是美國(840億美元)的3倍多,是德國的15倍多。

然而,在美國的《晶片與科學法案》和《通脹削減法》中,前者提供價值2800億美元的高科技補貼,後者估計提供高達1.2萬億美元的激勵。顯然,這筆補貼的數額遠高于中國的數額,這種程度是否也被看作是“惡性補貼”呢?

美國、歐盟針對中國的“補貼調查”為何站不住腳?

不僅如此,歐美的此類說話還回避了補貼是否必然是壞事的問題。研究和開發補貼可以被視為刺激創新的良好方式,而中國旨在遏制化石燃料使用和鼓勵綠色技術應對全球變暖的補貼同樣被廣泛認為是有幫助的。

現實情況是,中國的補貼比世界上大多數地區都更有效。與不同的稅收規則或貨币政策一樣,補貼是任何政府财政工具箱的自然組成部分,當實施得當時,它們是好的。

拜登或馮德萊恩現在最好檢查其經濟戰略的有效性,而不是建造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的“圍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