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汽車海外市場降價太快,遭遇口碑下滑,負面影響過大

作者:老鐵手記
中國汽車海外市場降價太快,遭遇口碑下滑,負面影響過大

今年,中國汽車出海的節奏依然是高歌猛進,一季度出口共132.4萬輛新車,同比大漲33.2%。在出口量大漲的同時,我們的車企也遇到部分不可忽視的問題,特别是售價政策和體系方面。

今年年初以來,各大車企之間互打價格戰,這同樣蔓延到了國外市場。降價促銷在國内很常見,消費者早已習以為常,但是這一行為在國外似乎有些水土不服,持續降價并不是市場的主流的營銷模式。

國外的市場文化與國内不同,降價帶來的回報同樣不盡相同,其可能會影響車企和品牌在當地的長期發展。降價不僅讓老消費者感到背刺,更讓中國車企在海外市場遭遇口碑的下滑。

一些車企出海之後,為了迅速打開銷量、搶占市場佔有率,選擇降價促銷的營銷模式,這首先引起了老車主的抱怨和經銷商的不滿,金融機構也會因為汽車降價,導緻抵押物或投資價值縮水。

中國汽車海外市場降價太快,遭遇口碑下滑,負面影響過大

例如,比亞迪将出口到德國的汽車價格下調了15%,其中Atto 3經過降價後,起售價不但低于大衆ID.4,還低于入門級的ID.3。雖然降價吸引到一定數量的消費者,但是負面影響也逐漸顯現出來。當習慣性降價的口碑在市場上蔓延之後,導緻有些原本計劃買車消費者放棄了這款車,擔心入手後再次降價。

降價使同行的競争對手感到憤怒,迫于中國車企降價的壓力,國外車企有時候也不得不調低售價,他們認為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市場。在歐洲銷量最大的中國品牌是名爵,其中MG4售價下探到了3萬歐元,起售價在4.5萬歐元的ID.3不得已也把價格調整到3萬歐元的區間。

國外業内人士表示,合理的價格才有利于消費者、車企、市場持續發展。他們認為有些公司為了保證利潤,在降價的同時可能會選擇更低端的零配件,或者減少部配置設定置,這就導緻汽車的品質會受到一些影響。海外的消費者們同樣有這方面的顧慮,擔心中國汽車的售價下調後品質也會随之下降。

中國汽車品牌出海似乎形成了一個固定模式,會先定一個很高的價格,然後再逐漸降下來,這種模式在國外的市場人士看來會影響品牌價值。海外市場的營銷模式剛好與之相反。

國外車企進入一個新市場之後,開始時會制定一個相對較低的價格,随着銷量和市場占有率逐漸穩定下來,再慢慢把售價往上提升。這樣的話,老車主們因為買到更便宜的車會覺得受到了獎勵,新車主們也會産生“趁漲價之前入手”的想法。海外汽車市場存在“買漲不買跌”的氛圍,而國産品牌的到來打破了這一市場習慣。

中國汽車海外市場降價太快,遭遇口碑下滑,負面影響過大

目前已經有部分車企遭到“反噬”,第一個出來反抗的是海外的經銷商。降價不但壓低了他們的利潤,還是打亂了先前的發展計劃,個别經銷商已經在考慮代理其他汽車品牌。

一些歐洲車企的反應更為激烈,他們普遍認為降價行為打破了市場秩序和穩定,紛紛建議當地政府提高中國品牌的進入的标準,據說個别國産品牌已經受到當地銀行的貸款限制。

更重要的是,降價正在波及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口碑。不少消費者開始對中國品牌失去信任,轉而選擇其他品牌汽車。

中國汽車在出海的時候,除了關登出量以外,更應該深入了解當地的市場文化,使用因地制宜的營銷模式和價格體系。同在海外的中國車企之間也應該加強溝通與合作,制定出有利于共同發展和長期發展的政策,不要把國内的“價格戰”原封不動地搬到國外。

對于企業而言,品牌形象是長期發展的基石與根本,盲目降價、非理性競争都會影響品牌價值,更會影響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一旦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和信心,車企才是真的難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