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汽车海外市场降价太快,遭遇口碑下滑,负面影响过大

作者:老铁手记
中国汽车海外市场降价太快,遭遇口碑下滑,负面影响过大

今年,中国汽车出海的节奏依然是高歌猛进,一季度出口共132.4万辆新车,同比大涨33.2%。在出口量大涨的同时,我们的车企也遇到部分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售价策略和体系方面。

今年年初以来,各大车企之间互打价格战,这同样蔓延到了国外市场。降价促销在国内很常见,消费者早已习以为常,但是这一行为在国外似乎有些水土不服,持续降价并不是市场的主流的营销模式。

国外的市场文化与国内不同,降价带来的反馈同样不尽相同,其可能会影响车企和品牌在当地的长期发展。降价不仅让老消费者感到背刺,更让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遭遇口碑的下滑。

一些车企出海之后,为了迅速打开销量、抢占市场份额,选择降价促销的营销模式,这首先引起了老车主的抱怨和经销商的不满,金融机构也会因为汽车降价,导致抵押物或投资价值缩水。

中国汽车海外市场降价太快,遭遇口碑下滑,负面影响过大

例如,比亚迪将出口到德国的汽车价格下调了15%,其中Atto 3经过降价后,起售价不但低于大众ID.4,还低于入门级的ID.3。虽然降价吸引到一定数量的消费者,但是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当习惯性降价的口碑在市场上蔓延之后,导致有些原本计划买车消费者放弃了这款车,担心入手后再次降价。

降价使同行的竞争对手感到愤怒,迫于中国车企降价的压力,国外车企有时候也不得不调低售价,他们认为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在欧洲销量最大的中国品牌是名爵,其中MG4售价下探到了3万欧元,起售价在4.5万欧元的ID.3不得已也把价格调整到3万欧元的区间。

国外业内人士表示,合理的价格才有利于消费者、车企、市场持续发展。他们认为有些公司为了保证利润,在降价的同时可能会选择更低端的零配件,或者减少部分配置,这就导致汽车的品质会受到一些影响。海外的消费者们同样有这方面的顾虑,担心中国汽车的售价下调后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中国汽车品牌出海似乎形成了一个固定模式,会先定一个很高的价格,然后再逐渐降下来,这种模式在国外的市场人士看来会影响品牌价值。海外市场的营销模式刚好与之相反。

国外车企进入一个新市场之后,开始时会制定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随着销量和市场占有率逐渐稳定下来,再慢慢把售价往上提升。这样的话,老车主们因为买到更便宜的车会觉得受到了奖励,新车主们也会产生“趁涨价之前入手”的想法。海外汽车市场存在“买涨不买跌”的氛围,而国产品牌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市场习惯。

中国汽车海外市场降价太快,遭遇口碑下滑,负面影响过大

目前已经有部分车企遭到“反噬”,第一个出来反抗的是海外的经销商。降价不但压低了他们的利润,还是打乱了先前的发展计划,个别经销商已经在考虑代理其他汽车品牌。

一些欧洲车企的反应更为激烈,他们普遍认为降价行为打破了市场秩序和稳定,纷纷建议当地政府提高中国品牌的进入的标准,据说个别国产品牌已经受到当地银行的贷款限制。

更重要的是,降价正在波及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口碑。不少消费者开始对中国品牌失去信任,转而选择其他品牌汽车。

中国汽车在出海的时候,除了关注销量以外,更应该深入了解当地的市场文化,使用因地制宜的营销模式和价格体系。同在海外的中国车企之间也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制定出有利于共同发展和长期发展的策略,不要把国内的“价格战”原封不动地搬到国外。

对于企业而言,品牌形象是长期发展的基石与根本,盲目降价、非理性竞争都会影响品牌价值,更会影响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一旦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和信心,车企才是真的难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