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中國曆史上被封過王的宦官都有誰?

作者:趣說曆史

宦官,身為宮廷之族,其生理的局限往往導緻心靈上的畸變,人生之樂,多限于口腹之欲與權力之争奪。是以,在中國古代的曆史長河中,宦官對于權力的追求顯得尤為熱切。

縱觀中國曆史,宦官把持朝政的現象屢見不鮮,其中秦、東漢、唐及明四朝尤為顯著。諸如秦朝的趙高,東漢的單超、唐衡、管霸、蘇康、曹節、曹騰(曹操的祖父,曹丕稱帝後追封他為高皇帝,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宦官皇帝),唐朝的高力士、李輔國、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楊複恭、劉季述,以及明朝的劉瑾、汪直、王振、魏忠賢等人,都是宦官掌權的代表人物。

在唐僖宗時期,宦官田令孜更是自诩為“皇帝之父”,而在明熹宗時期,宦官魏忠賢則自稱為“九千歲”,其嚣張跋扈之态可見一斑。更為罕見的是,中國曆史上有三位宦官竟然被封為“異姓王”。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讨一下他們是如何獲得這一殊榮的。

1.【李輔國(唐朝)】

揭秘:中國曆史上被封過王的宦官都有誰?

李輔國(704-762年),原名靜忠,後獲皇帝賜名護國,再更名為輔國,系唐朝肅宗時期的權傾朝野的宦官。因自恃功高,逾越君臣之禮,終被唐代宗派遣之人暗殺。年輕時,他作為宦官高力士的侍從,雖容貌奇特且醜陋,卻略通文墨。四十歲後,他開始管理宮廷馬匹的簿籍,後晉升為太子李亨的侍從。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逃往蜀地,李靜忠跟随太子李亨至馬嵬坡(今陝西興平西),他力勸太子誅殺楊國忠,并建議軍隊北進朔方,以圖國家複興。太子李亨在靈武(今甯夏靈武西南)即位,成為肅宗,并尊唐玄宗為太上皇。李靜忠因功被提拔為元帥府行軍司馬,深受肅宗倚重,被賜名“護國”,後更名為“輔國”,開始掌握朝廷的軍政大權。

李輔國随肅宗傳回長安後,被封為郕國公,并設立“察事廳子”以監視官員。京兆府、縣的地方官員以及司法審判,皆須經過他的決斷。連頒布诏書也需他簽署後方能施行,朝中官員無人敢對其提出異議。宗室貴族甚至尊稱他為“五郎”,當時的宰相李揆也對他執子弟之禮,尊稱其為“五父”。當太上皇玄宗傳回京師後,李輔國懷疑太上皇身邊有複辟的陰謀,于是在上元元年(760年)迫使太上皇遷居西内太極宮,并将玄宗的親信高力士等人貶谪或罷官。

寶應元年(762年),玄宗因憂郁而逝,肅宗也病重。張皇後欲謀殺太子李豫,以立越王李系為太子,她調動數百名宦官控制宮闱。李輔國得知此事後,命宦官程元振先接走太子,并發動禁軍攻入皇宮,捕殺了張皇後和越王。肅宗因驚吓過度而當天駕崩,李輔國随後擁立太子李豫為帝(即唐代宗)。

唐代宗繼位後,為感謝李輔國的擁立之功,封他為司空兼中書令,使他成為唐朝首位宦官宰相,這也标志着唐朝宦官專權的開始。自此,李輔國日益驕橫,自诩為“欺淩皇上的老奴”,甚至對代宗說:“陛下隻需在内宮安坐,外朝之事交由老奴處理。”實際上,他是在要求代宗将國家的軍政大權全權交給他。聽到這樣的僭越之言,代宗心中不悅,決定除掉李輔國。于是,代宗表面上優待輔國,尊稱其為“尚父”,卻私下與宦官程元振勾結,以藥子昂取代元帥府行軍司馬的職位,掌握禁軍兵權,剝奪了李輔國的軍權。随後,代宗罷免了李輔國的官職,封他為博陸王。不久,又派人在深夜将其暗殺,割下他的頭顱抛入廁所。最終,隻能以木頭雕刻的首級代替其真身下葬,追贈太傅,谥号為“醜”。

2.【童貫(北宋)】

揭秘:中國曆史上被封過王的宦官都有誰?

童貫(1054-1126年),字道夫(亦稱道輔),籍貫開封,于弱冠之年淨身入宮,成為北宋徽宗時期的“六賊”之一。據《宋史》記載,童貫“身材魁梧,儀表堂堂,颌下生有十餘根胡須,筋骨強健如鐵,與一般宦官迥然不同。”神宗時期,童貫入宮後,拜在同鄉前輩宦官李憲門下學習,随李憲出征前線,奠定了其軍事基礎,但長期未能脫穎而出。直至哲宗之後,徽宗即位,年近半百的童貫因其卓越的辦事能力和宰相蔡京的推薦,終得徽宗趙佶的重用。

徽宗曾派遣童貫監軍西征夏國,統率十萬大軍攻克青唐。當軍隊抵達湟川時,因宮中突發火災,徽宗下诏令童貫回師。然而,童貫見戰機已至,毅然決定不遵诏命,繼續西進,最終大獲全勝,連奪四州。這一壯舉深得徽宗的贊賞,童貫是以被破格任命為景福殿使、襄州觀察使。不久,他因戰功被提拔為武康軍節度使,并因收複積石軍、洮州,再獲檢校司空的殊榮。

政和元年(1111年),童貫晉升至校檢太尉(當時武官的最高職位),并兼任樞密院(僅次于皇帝的軍事首腦),開創了宦官主持樞密院的先河。自此,童貫位列三公,手握重兵,在西北邊陲與外族夏、遼、金展開長達十多年的周旋。宣和二年(1120年),徽宗派遣童貫以宣撫制置使的身份率兵十五萬,鎮壓方臘農民起義軍,曆經四百五十餘日的激戰,擊殺起義軍七萬餘人。童貫是以功被封為太師,權傾朝野,榮耀無比。當時,人們将蔡京稱為“公相”,而将童貫尊稱為“媪(ǎo)相”。

宣和七年(1125年),童貫因收複全燕之境,被封為廣陽郡王,統帥大軍鎮守邊疆,駐紮于大原。然而,當時金國已滅遼國,大舉南侵。童貫眼見大勢已去,從大原逃回汴梁,并違抗欽宗令其留守汴京的指令,随徽宗南巡。是以,大學士陳東等人上書彈劾蔡京、童貫等六人為誤國六賊。

童貫的主要罪名是“結怨遼金,創開邊隙”。然而,實際上遼金之怨并非童貫所結,邊隙亦非童貫所創。童貫掌兵二十年,在與夏、遼、金的戰鬥中,雖有勝有負,但已盡其所能,并未有投敵誤國之行。北宋之亡,實乃徽宗不作為,導緻朝廷腐敗、經濟崩潰所緻。童貫成為衆矢之的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身為宦官,朝中官員多對他抱有偏見,加之童貫驕橫跋扈,上下結怨。徽宗禅位後,欽宗登基,童貫失去靠山,靖康元年(1126年)被連續三次貶職。七月,被貶至吉陽軍(今海南崖縣),随後又遭指控十大罪狀,被監察禦史張澄追捕并斬首。

九月初七日,張澄押解童貫的人頭在汴京城頭高高挂起,引起觀者如潮,京城為之轟動。這位在中國曆史上掌兵時間最長、掌控軍權最大、獲得爵位最高的宦官,就這樣結束了其傳奇的一生。僅僅一年後,中國曆史上巨大的悲劇——“靖康之難”便發生了。

3.【宗愛(南北朝)】

揭秘:中國曆史上被封過王的宦官都有誰?

宗愛(401-452年),南北朝時期北魏宦官,雖然不如明朝魏忠賢權傾朝野,财大勢大,也是北魏太武帝正平時期權勢很大的宦官。宗愛來路不明,史書上未曾記載他的出身和籍貫情況。他因“罪”而遭到殘忍的閹割,後又被人送進北朝北魏宮廷,成了一名底層宦官。在皇宮中,宗愛幹過一些雜務,由于本人的勤勞機敏,他後來被太武帝拓跋焘封為了中常侍,成為了皇帝身邊的親近宦官。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太武帝率領大軍進攻南朝劉宋,宗愛作為皇帝的貼身宦官,随聖駕南下。北魏大軍所向披靡,取得了南下攻宋的空前勝利。正平元年(451年),太武帝在長江北岸犒賞群臣,作為皇帝親信的宗愛被封為秦郡公,成為中國史上第一位獲得公爵的宦官。

後來太武帝北征,任太子拓跋晃為監國,但宗愛對太子多加幹預,又與太子部屬給事仇尼道盛和侍郎任城互有閑隙,宗愛怕日後太子登基對己不利,于是與東宮勢力展開權力鬥争,仗着拓跋焘的信任誣陷太子及其手下人意圖造反。想不到拓跋焘竟相信了他,下令整肅太子府,誅殺太子近臣--侍郎任平城和給事仇尼道盛等。太子拓跋晃也因積憂成疾,一病而死,時年24歲。後來拓跋焘知道太子是清白的,非常懊悔,追谥拓拔晃為“景穆太子”,又封太子之子拓跋濬為高陽王。

但宗愛一見到此,擔心太武帝會清算當初在他面前陷害太子之人,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為強于北魏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弑太武帝拓跋焘于熟睡中。北魏曆史上一位少有的雄略君主就這樣慘死在了宦官的手上,宗愛也成為中國史上第一個主謀殺害皇帝的宦官。

拓跋焘死後,朝廷欲立第三太子拓跋翰東平王為帝,但宗愛與拓跋翰關系不好,是以假立皇後之命,又将拓跋翰殺掉;并假借皇後之命,把擁立東平王的大臣尚書仆射蘭延、侍中吳興公和疋及侍中太原公薜提殺死,然後立南安王(吳王)拓跋餘為帝。拓拔餘自知自己既非長子又非太子,能夠登基稱帝完全在于宗愛的擁立。

為了表達感激之情,拓拔餘任命宗愛為大司馬、大将軍、太師、都督中外諸軍事,領中秘書,封爵提升為王爵——馮翊王。由此,宗愛成了國家軍政大權集于一身的頭号權臣,他“位居元輔,錄三省,兼總戎禁,坐召公卿,權恣日甚”。由于宗愛的擅權專政引起了朝中公卿的擔憂與不滿,拓跋餘想奪回皇權,又遭宗愛所弑。短短數月,宗愛連殺兩位皇帝,成為中國史上唯一弑殺兩位皇帝的宦官。

宗愛弑殺拓跋餘而秘不發喪,振威将軍、羽林中郎劉尼獲知此事後,旋即與太子少傅遊雅、殿中尚書源賀、尚書陸麗、尚書長孫渴侯五人密謀,由遊雅、賀源、長孫渴侯率禁軍守衛宮廷,陸麗與劉尼一起迎皇孫拓跋濬入宮即位。劉尼率禁軍馳往東廟,抓住宗愛及其黨羽賈周等。為報宗愛陷父、弑祖、殺叔之仇,新皇帝文成帝拓跋濬下令将宗愛及其黨羽“皆具五刑,夷三族”,以示痛恨。這位被譽為“中國史上最瘋狂的宦官”就此結束一生。

宦官,作為古代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原本隻負責宮廷雜事,不得參與國家政務。然而,由于他們與皇室朝夕相處,往往能博取信任或抓住時機,是以在一些朝代中出現了宦官掌握國家政務大權的情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