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息差下行壓力未減 一季度上市銀行盈利分化

作者: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張漫遊 北京報道

2024年,銀行還未擺脫淨息差收窄的壓力。

Wind資料顯示,截至4月29日,共有42家A股上市銀行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業績報,其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的銀行約為15家,營業收入及歸母淨利潤均同比下降的銀行有8家。

對于部分銀行得以保持盈利趨勢,業内人士認為,是因為它們已經提早進行了資産負債結構的優化,包括風險管理在内的綜合管理水準保持在較高水準,同時能夠積極拓寬收入來源。

17家銀行實作營收淨利雙增長

關于2024年一季度盈利下降的原因,銀行機構主要将其歸因于銀行持續讓利實體經濟,調整資産結構,同時受貸款重定價效應及市場利率變化的影響,淨息差下降。

對于盈利的壓力,市場也早有預料。

此前,中泰證券(600918.SH)預計,上市銀行2024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将同比降低1.4%。其中,預計2024年第一季度淨利息收入同比降低0.5%,其中資産規模貢獻11.7%,淨息差環比下降7bp;預計一季度上市銀行淨利潤同比增加0.8%。

招商銀行(600036.SH)執行董事、行長兼首席執行官王良在該行的2023年業績釋出會上判斷,一季度可能是今年息差壓力最大的季度。存量首套房貸利率下調、保險手續費率下降、代銷基金費率降低等多項因素将在今年尤其是今年一季度影響銀行的利息收入及非利息收入。

今年兩會期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書記、局長李雲澤在“部長通道”提及,貸款利率已降至曆史低位,銀行淨息差也降到了二十年來最低水準。

不過,《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在重壓之下亦有銀行獲得了穩健的收益。

Wind資料顯示,截至4月29日,17家銀行實作了歸母淨利潤和營業收入同步增長。其中,一家銀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超過20%,11家銀行歸母淨利潤增速超過10%。

“從經營業績來看,部分發達地區城商行、農商行在一季度取得了較好的盈利成績。利潤增長較高的銀行大部分出現了規模擴張和非息增長提速的情況,其背後的原因在于發達地區的經濟複蘇為區域城商行和農商行‘開門紅’信貸投放提供了較強支撐。而部分已披露一季報的銀行機構盈利增長放緩,淨息差收窄和規模增長放緩成為其盈利壓力的重要因素。”中國銀行(601988.SH)研究院研究員葉懷斌表示。

中央财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告訴記者,上市銀行業績分化有一定的慣性,一季度業績表現分化,既是商業銀行規模分化、市場影響力差異的展現,也與不同商業銀行資産品質和管理水準直接相關。

惠譽評級亞太區金融機構評級董事薛慧如分析稱,今年一季度不同銀行盈利分化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負債端成本控制能力的差異,伴随着LPR持續下行和存量房貸利率調整,行業資産收益率普遍承壓,在這樣的背景下,存款基礎較強和客戶黏性更高的銀行負債端成本控制能力更好,進而緩解其淨息差收窄壓力;另一方面,風險抵禦能力的差異,目前經濟仍然存在着一些區域性和結構性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風險偏好更低、資産配置更為審慎和撥備計提更為充分的銀行資産品質受到的沖擊更小,風險抵禦能力和盈利韌性也更強,而部分中小銀行特别是位于經濟相對不發達地區的小型地方性銀行,由于風險集中度相對更高,風險緩沖水準較弱,受到房地産市場調整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暴露的影響也更大。

資産負債結構待優化

薛慧如預測稱,在行業有效需求尚未顯著複蘇和淨息差收窄壓力持續的背景下,銀行會通過調整資産負債的增速和結構,優化資産負債定價,加強風險管理和資本管理,進而提升盈利能力和風險抵禦能力。

記者注意到,面對盈利方面可能存在的壓力,不少銀行提前做了準備。

如中國銀行副行長張毅在業績會上展望,2024年淨息差仍将面臨較大壓力,為此,該行一方面在資産端優化資産結構,将在資本占用少、風險成本低的貸款品種加大信貸資源配置力度,加快盤活低效存量的信貸資源;另一方面,在負債端,将持續推動負債成本下降,促進低成本結算類資金占比不斷上升,同時,對高成本存款壓降力度加大。

另外銀行也在探索穿越周期的方式。如浙商銀行(601916.SH)在布局發展“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期待“在經濟比較好的時候,銀行經營也較好但不追求最好;在經濟比較差的時候,銀行經營不至于很差,總體上從長遠看是比較平穩的”。

“在經營壓力之下,部分商業銀行展現出經營韌性,原因在于這部分商業銀行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競争優勢,戰略、政策的響應能力更為突出,通過持續的機制優化,将包括風險管理在内的綜合管理水準保持在較高水準,同時能夠積極拓寬收入來源。”楊海平表示。

葉懷斌梳理認為,在新的形勢下,商業銀行展現經營韌性需要把握新的業務機遇。一是把握居民消費複蘇的業務機遇,從國家統計局資料看,一季度國内住宿和餐飲業GDP為4892億元,同比增長7.3%,居民消費信心不斷增強;二是把握新的産業發展方向,要緊跟新質生産力發展趨勢,積極服務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

“未來從業務方向上看,商業銀行應聚焦服務實體經濟,積極支援新一代資訊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既符合時代需求,也具備商業成長空間的産業;同時,要積極支援居民消費,拓展新市民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從内部經營治理來看,商業銀行應适應淨息差較長時間處于低位的經營環境,提升經營成本控制能力,提高風險管控能力。從商業銀行機構定位看,未來銀行業應形成層次更加鮮明的機構體系,大型銀行應做優做強,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中小銀行應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經營。”葉懷斌說。

(編輯:朱紫雲 稽核:夏欣 校對:顔京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