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訪六枝三線工業遺址:之一 | 六枝電廠,“工業化”從這裡起步

作者:天眼新聞

沿老貴昆鐵路自東向西,剛駛出六枝火車站,南側,一片月牙形的湖泊映入眼簾。高聳的紅色煙囪直插雲霄,蘇式紅色磚房掩映在湖畔綠樹中間,像極了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魔幻與現實的時空交錯。

探訪六枝三線工業遺址:之一 | 六枝電廠,“工業化”從這裡起步

1960年起投用的六枝電廠生産廠房。(據網圖)

每次列車駛出六枝站時,69歲的魏亞莎都會朝南張望:“這裡是東風水庫,小時候我們在這裡洗衣服,我的弟弟、妹妹在湖裡撲騰,最終學會了遊泳……”老魏所指的東風水庫,是六枝發電廠的冷卻湖。

湖水是自然積澱的小規模水庫。1956年,煤炭部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北京會議精神,決定開發貴州六盤水煤田。1958年,六枝礦區的地質勘探和礦井建設同時開工。這一年的7月12日,22名部隊轉業幹部和老區調派幹部乘汽車進駐六枝礦區,六枝的礦山業建設轟轟烈烈拉開序幕。自此,六枝這片土地的工業史展開了恢弘叙事的畫卷,三線建設以史詩級篇章叙述着工業化程序。

探訪六枝三線工業遺址:之一 | 六枝電廠,“工業化”從這裡起步

拓荒者肩挑手擡開展三線建設(據網圖)

進口發電機組投用實作工業生産保障

據第一代“三線拓荒者”回憶,進駐礦區之初鑽探礦井,工業生産的第一道難題便是要解決發電、用電的瓶頸。

據《六枝礦志》記載,1958年至1960年初,由于當時礦區七個工區所用的施工電源大部分系山東濰坊柴油機廠生産的40KW小型柴油發電機組,配電電壓為380/220伏,自發、自管、自用,設施簡陋,用電沒有保證,建井速度緩慢。

探訪六枝三線工業遺址:之一 | 六枝電廠,“工業化”從這裡起步

三線建設初期建設礦區的艱苦場景。(據網圖)

為解決礦區用電,1958年10月,六枝礦區電廠正式開始籌建,選址就在六枝街以北與東風水庫夾角的十來畝土地上。

1959年初,初定規模為兩台1500KW汽輪發電機組的火力發電廠正式動工,設計與安裝分兩期工程進行。一号機組采用匈牙利生産的3.15千伏、1500千瓦發電機,6.6/3.15千伏、2100千伏安變壓器,單缸混合凝汽式汽輪機和單氣鼓斜水管鍊條爐鍋爐。

緊鑼密鼓籌建一年,1960年2月7日,六枝發電廠正式投入運作。

探訪六枝三線工業遺址:之一 | 六枝電廠,“工業化”從這裡起步

保留在廠房牆上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智語。(據網圖)

電力改變山區生活條件

“水庫其實是電廠發電機組的冷卻湖。”六枝工礦集團宣傳部部長李志國告訴記者。

六枝電廠開工的那一年,年僅5歲的魏亞莎跟着父母從郎岱舉家搬到了六枝街馬腳田——短短9年時間裡,郎岱縣先後更名為六枝市、六枝縣、六枝特區,遷往東北面50公裡外的下營盤。在六枝街居住的9年時光,不足1公裡遠的東風水庫既是街坊們浣洗衣服的首選,也是當年青少年們玩耍的樂土。

探訪六枝三線工業遺址:之一 | 六枝電廠,“工業化”從這裡起步

隔湖眺望貴昆鐵路,廠房中間種植的鐵樹已經見證了半個多世紀的工業生産和生活變化的風風雨雨。 鄧倩/攝

“當年的六枝縣城都還沒通電,天黑以後隻能依靠煤油燈照明;也沒通自來水,吃水去井裡挑,洗衣服都是擡到寬闊的東風水庫湖面。大人、小孩都來這裡遊泳。電廠定時排放熱水,很多老鄉專門跑這裡來熱水洗澡。”魏亞莎回憶。熱水實際是電廠實施冷卻降溫後置換出來的熱水,工業時代初期,這種公共的熱能也為周邊居民帶來一些意想之外的便利。

探訪六枝三線工業遺址:之一 | 六枝電廠,“工業化”從這裡起步

六枝電廠廠部。 鄧倩/攝

在第一台機組施工的同時,一方面籌建電廠組織機構。初期的六枝電廠,全廠職工僅有108人,其中幹部7人,機構較為簡單;另一方面,由礦區建井工程處機電安裝隊架設五條6千伏木杆配電線路,一号線由電廠至老馬箐地宗工區,全長5.2公裡;二号線由電廠至下雲盤,毛家寨工區(線路隻架設到下雲盤),全長7.5公裡;三号線由電廠至六枝工區,全長2.4公裡;四号線由電廠至涼水井礦,全長6公裡;五号線由電廠至毛毛洞、倒馬坎工區,全廠6公裡。毛毛洞、倒馬坎停建後,五号線變為農村配電線路,1983年移交給六枝特區新華區管理使用。自此,六枝片區終于從煤油燈支撐照明的農業社會漸漸演變成現代化城鎮,開始邁入工業化的曆史舞台。燈火相依,電器入戶,家家戶戶對“實作四個現代化”噙滿了憧憬。

探訪六枝三線工業遺址:之一 | 六枝電廠,“工業化”從這裡起步

為三線工業貢獻了半個多世紀的六枝電廠,已經停止了昔日的使命。作為國家級和省級工業遺址将被一直見證貴州工業的發展程序。 鄧倩/攝

筚路藍縷,礦區煤礦建設初成規模

結合《六枝工礦志》及初代“三線”拓荒老人的回憶,電廠第二期工程亦從1958年底如火如荼進行。

二号機組為國産6.3千伏、1500千瓦發電機,沖動凝汽式汽輪機和翻闆爐排抛煤爐鍋爐,1961年9月完工投産,作為一号機組的備用電源。

探訪六枝三線工業遺址:之一 | 六枝電廠,“工業化”從這裡起步

二号機組。鄧倩/攝

二号機組投産後,于1962年初将四号線路在六枝礦專線與涼水井礦專線可以互相備用,如遇任一回線路出現事故無法供電情況下,另一回線路可供兩礦用電。

1965年,電廠兩台發電機組已不能滿足礦區用電的需要。1965年4月,六枝鐵路(“貴昆線”貴陽至六枝段)通車後,在一年時間内西南煤礦建設指揮部(即大華農場)相繼租用水利電力部列車電業局三台單機容量為2500千瓦的列車發電站作為擴大礦區建設施工電源。三台列車中,編号為四十五列電設定在東風水庫邊,靠近電廠,并入電廠運作。

探訪六枝三線工業遺址:之一 | 六枝電廠,“工業化”從這裡起步

造型别緻的蘇式廠房建于六十多年前。 鄧倩/攝

1965年11月,鄧小平同志乘坐專列對西南三線建設展開實地調查,十分重視電網的建設,提出“沒有電網是不行的。貴州有煤,火電缺。貴州要很好地規劃,要綜合利用,各行各業在這裡搞多少工廠,要些什麼,要多少,怎麼解決法,都要有個規劃。”同月23日,在視察六盤水煤礦基地的建設時,當晚該專列就停靠在東風水庫橋頭。

此後列車電站進入礦區後,與電廠聯成了6千伏高壓配電系統。1965年增設了四條6千伏配電幹線:其中六号線由電廠至四角田礦,全長1.2公裡;六一線是電廠與列車的聯絡線,全廠6.5公裡;列地線由四十七列電車至地宗礦,全長3公裡;四号線二回由電廠至涼水井礦,全長5.8公裡。

探訪六枝三線工業遺址:之一 | 六枝電廠,“工業化”從這裡起步

六枝電廠與貴昆鐵路隔着東風水庫相望。 鄧倩/攝

西南煤礦建設指揮部決定電廠擴建第三台機組,擴建工程從1966年4月開始,于1967年初建成投入營運。機組是羅馬尼亞生産的6.3千伏、3000千瓦發電機,單缸沖動凝汽式汽輪機和豎井錘擊式磨煤煤粉爐鍋爐。

至此,礦區發電機組容量達13500千瓦,其中列電7500千瓦、電廠6000千瓦,礦區主配電網絡上形成了環形系統,對安全連續供電有了初步保證。

探訪六枝三線工業遺址:之一 | 六枝電廠,“工業化”從這裡起步

變電設施。 鄧倩/攝

工業交接班制度,嚴格而富有人情味

2024年4月的一天,慵懶的春日午後,57歲的袁祖益坐在電廠門衛值班室裡對來往車輛進行登記。自電廠停産後,值守門崗成為他“勞工身份”的最後一班崗。

牆身厚達一尺的水泥崗亭敦實地立在灰蒙蒙的電廠大門北側,這裡海拔1339米。崗亭以北十多米外的六層小樓是當年的勞工單身宿舍,雖已多年閑置不用,但東西兩側圓弧形外牆、樓内的水磨石地闆和馬賽克玻璃幕外牆見證着40年前的勞工地位。“每層樓7間宿舍,總共42間宿舍。‘三班倒’的時候,為保障勞工休息,每間宿舍有3至4名勞工輪班期間在宿舍裡休息、補瞌睡。”

袁祖益是20世紀80年代調到六枝電廠來的,曾在二号機組翻闆爐前揮鏟,将電煤鏟抛至抛煤爐裡,使其燃燒發電。廠區煙囪西北側目前已閑置的廠房就是他三十多年前奮戰的崗位。

“那時電廠裡有食堂,逢年過節還發福利,那個年代物資匮乏,進電廠當勞工是周邊居民很羨慕的工作。”袁祖益仍記得,跟煤礦一線勞工一樣,電廠工作有嚴格的時間管理制度:

“早班8點-16點,中班16點-24點,晚班次日0點-8點,這就是‘三班倒’。勞工分為四個班組輪流倒班,輪換一個班組出來調節休息!”

探訪六枝三線工業遺址:之一 | 六枝電廠,“工業化”從這裡起步

制度上牆,紀律公示已在半個多世紀前就形成鐵律。 鄧倩/攝

鍋爐工是非常辛苦的工種,盡管廠區有嚴格的考勤制度,為了使前一班勞工能按時下班,接班的勞工會提前半小時到崗交接,提前10分鐘上崗工作。“廠區人數最多的時候有300多人。後來逐漸機械替代了人工鏟煤,再靠儀表控制來調整相關參數。”

在曆史條件的整合下,六枝電廠與1967年初投用的補林變電站承擔了礦區的供配電網絡主力,六枝對轄區電網進行相應的改擴建,逐漸形成永久配電幹線,通過整合移交等方式形成六枝特區現有用電格局。

探訪六枝三線工業遺址:之一 | 六枝電廠,“工業化”從這裡起步

時光交替,半個多世紀以來,爬山虎藤蔓遍布石牆。 鄧倩/攝

從生産到生活,六枝電廠逐漸承擔地方企事業和附近農村少量負荷。此後,六枝電廠漸漸成為礦區的輔助保安電源。2014年底,六枝電廠宣告正式停産。此後,作為三線工業起點的六枝電廠漸漸退出曆史舞台,其中1960年2月7日投用的第一台匈牙利産1500KW機組已捐獻給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

後記:

近日,省工業和資訊化廳公布了第一批貴州省工業遺産名單,六枝礦區與貴州半導體廠、茅台酒釀酒作坊、湄潭中央實驗茶廠舊址等16處被認定為第一批貴州省工業遺産。

首批貴州省工業遺産的認定,是根據2023年12月省工業和資訊化廳印發的《貴州省工業遺産管理辦法》,組織開展的認定申報工作,經工業遺産所有權人自願申請、相關市(州)工業和資訊化主管部門推薦、專家評審、現場核查和網上公示等程式,确定名單後,予以公布。在名單中,有6個已獲國家工業遺産,括六枝礦區及茅台酒釀酒作坊、黎陽航空發動機公司、貴州萬山汞礦、長征電器十二廠、貴飛強度試驗中心舊址。

本次認定的貴州省工業遺産,具有工業特色鮮明、遺産價值突出、儲存狀況良好、管理水準較高、産權明晰等特點。針對貴州省工業遺産的利用,《貴州省工業遺産管理辦法》規定,應與城市轉型發展相結合,注重生态保護、整體保護、周邊保護,與自然人文和諧共生。

此外,在利用發展方面,《貴州省工業遺産管理辦法》還從“一加強兩支援三鼓勵”作出了規定。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鄧倩

編輯 向秋樾

二審 劉定珲

三審 孫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