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T類公司進入生死時速:1元退市風險陡增,保殼舉措五花八門

ST類公司進入生死時速:1元退市風險陡增,保殼舉措五花八門

第一财經

2024-05-17 19:53釋出于江蘇第一财經官方賬号

新“國九條”之下,A股退市力度加碼,ST類公司壓力陡然更新,進入生死時速。

随着年報季落幕,滬深兩市被實施風險警示的公司數量猛增。截至5月17日收盤,A股ST類公司(含ST股和*ST股,下同)已經達到176家,其中*ST公司數量為98家,ST公司數量為78家。

在新“國九條”出台後,ST闆塊震蕩下行,多數ST類股票遭遇重創,有些股票股價跌至1元以下,存1元退市風險,還有些則在這輪下跌中已被判面值退市。在強監管與市場用腳投票的壓力之下,部分ST類公司正試圖通過多種舉措保殼。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對第一财經記者稱,ST市場将進入市場化分層新階段:一方面通過加強業務布局,提升經營管理水準,扭轉企業發展頹勢的企業将逐漸“脫帽”;另一方面,持續業績不達标、虧損、觸及強制退市名額的企業面臨強制退市。在進一步嚴格退市标準,強化退市執行監管要求下,ST類股票退市數量将進一步提升。

田軒建議投資者,盡量避免投資經營業績差、盈利能力不強、已經ST的公司或可能觸及退市标準的企業,更不要出于投機考慮,投資借着保殼的名義惡意炒作的ST類股票。

ST類公司1元退市風險陡增

新“國九條”明确,進一步嚴格強制退市标準,收緊财務類退市名額,加大規範類退市實施力度,進一步削減“殼”資源價值。緊接着,證監會釋出《關于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滬深交易所修訂并推出退市新規。

在此背景之下,4月15日開始,ST闆塊震蕩下行,至5月17日累計下跌22.02%。同期,ST類股票也大部分遭遇下挫。同期,138隻個股下跌,占比78%;117隻個股期間跌停天數超過3天。

176隻ST類股票中有89隻股票累計跌幅超過20%,其中19隻股票被腰斬。*ST保力、*ST美尚累計跌幅超過85%;*ST越博、*ST三盛、*ST易連累計跌幅超過60%;*ST中潤、*ST世茂、*ST博信等14隻股票累計跌幅在50%~60%區間。

就跌停天數來看,4月15日~5月17日期間(22個交易日),有36隻ST類股票跌停天數超過10天。*ST圍海跌停天數最多,達到17天;*ST世茂、*ST鵬博有16天跌停;*ST博信、*ST高升跌停天數達到14天。

也正是在這輪大跌中,*ST保力将因1元退市告别A股。該公司股價在4月15日大跌,由此跌至1元以下,截至5月16日,*ST保力股票收盤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 5月17日開市起停牌,等待交易所的終止上市決定。

*ST美尚、*ST世茂則因為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已收到交易所拟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事先告知書。*ST越博、*ST三盛因未能在4月30日前披露2023年報,收到交易所拟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事先告知書。

經過這輪大跌之後,目前*ST易連每股股價在1元附近;*ST高升每股股價自5月8日開始連續低于1元,截至5月17日已連續8個交易日股價低于1元。

ST類公司進入生死時速:1元退市風險陡增,保殼舉措五花八門

對此,田軒分析稱,新“國九條”進一步嚴格退市标準,強化對“僵屍空殼”企業的退市執行力度,尤其是對“借殼上市”行為嚴監管,對借着“殼資源”惡意炒作、操縱市場的行為精準出擊,将大大降低“殼資源”的價值,炒小炒差炒殼等市場風氣将逐漸被改變。

“從前那個靠炒作ST股重組題材,投機獲利的時代已經遠去。上市公司隻有嚴格規範自身,才能在資本市場存續下去。”金元證券重慶營業部資深分析師蔣玮佳稱。

生死拉鋸戰下ST類公司五花八門保殼

在退市力度加碼和投資者用腳投票等多重壓力之下,ST類公司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有些公司則開始在監管利劍下進行保殼。

根據退市新規,提高主機闆虧損公司營業收入名額要求,從“1億元”提高至“3億元”。這讓一些2023年度營收剛好超過1億元的ST公司,再次處于生死一線之間,2024年度能否盈利或者營收超過3億元成為活命的關鍵點。

根據Wind資料,160家扣非淨利潤與歸母淨利潤孰小值為虧損狀态的ST類公司中,目前有52家公司2023年度營收低于3億元。

這些公司中有些保殼迹象較為明顯。以ST宇順來看,僅曆時一個多月就完成一起收購。4月7日晚間公告稱,現有主營業務面臨一定壓力,急需注入優質資産,将出資7425萬元收購上海孚邦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孚邦實業”)75%股權;4月26日,孚邦實業已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5月14日晚間公告稱,已向交易對方支付完畢首期對價款6324.44萬元。

但是孚邦實業的業績規模并不大,2022年和2023年營收規模在4000萬左右,淨利潤在百萬級别,承諾2024年度扣非後淨利潤不低于800萬元。而ST宇順2023年營收1.55億元,扣非後的歸母淨利潤為-1847.8萬元。

對于收購标的今年的經營情況,孚邦實業負責人包向兵表示,就在完成收購流程前後,孚邦實業陸續簽訂了兩份采購架構協定,金額分别高達1.37億元和7680萬元,合計超過2億元,且合作客戶均為國企,孚邦實業将會在2024年為上市公司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而這種大單的簽訂是否具有可持續性?ST宇順董事長嵇敏對第一财經記者稱,化工産品具有疊代性和客戶粘性,孚邦實業與客戶一旦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開發的業務具有一定持續性。再者,上市公司會同孚邦實業圍繞供應鍊管理、客戶資源共享等方面去放大協同效應、互相賦能。此外,ST宇順也在通過對外合作及投資、降本增效、延伸業務領域等舉措,提高公司經營品質。

除了收購孚邦實業外,5月16日ST宇順又有了新動作。根據公告,ST宇順控股股東上海奉望實業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奉望”)16日增持該公司股份30萬股,占總股本的0.1070%,增持均價為3.32元/股,增持金額99.65萬元。加上此次增持的股份,上海奉望拟在未來6個月内增持股份數合計在418.97萬股~837.96萬股之間。對于此次增持,嵇敏表示,大股東的增持是因為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也是為了提升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

類似的保殼舉措并不在少數。有一些公司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實施資産重組、重整等方式來改善公司經營狀況。

比如,5月7日ST迪馬跌停至0.90元/股,當日該公司收到通知,控股股東與重慶市江南城市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投資架構協定》,拟通過司法重整化解債務危機。5月14日晚間,ST迪馬又公告稱,鑒于該公司目前股票收盤價格低于1元,控股股東或其一緻行動人計劃自5月15日起6個月内增持金額在3000萬元~5000萬元之間。

*ST東園近日也披露公告稱,間接控股股東、最大債權人北京朝陽國有資本營運管理有限公司向法院送出了對公司進行重整及預重整的申請。法院決定對*ST東園啟動預重整。

當然,ST類公司的保殼動作是否真能讓公司起死回生或者持續健康發展,還待後續持續觀察。

如何防範風險?

在ST類公司五花八門的保殼舉措之下,投資者如何辨識上市公司真的能提高經營品質,還是回天乏術?

田軒告訴記者,公司健康長遠發展舉措,應該是加強自身盈利能力建設,加強公司治理,提升核心競争力,提升公司發展品質。而總想着借着鑽制度的空子、以铤而走險的方式博取短期利益的行為很可能适得其反,不會得到市場認可,甚至導緻企業走向衰亡。

就ST公司的特質來看,“上市公司被ST的原因各不相同,要具體分析。如公司被控股股東及其關聯人非經營性占用資金,餘額達到一定規模,内部控制出現嚴重問題,公司存在嚴重失信,業績持續虧損、持續經營能力明顯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生産經營活動受到長期嚴重影響等,無法通過短期調整恢複正常的企業,可能會直接走向退市。”田軒稱。

在他看來,有些企業可能是因為資訊披露不規範、外部環境沖擊等,出現短期生産問題或供應鍊中斷問題,或出于主動戰略調整原因,導緻短期内觸及退市标準,長期仍可通過加強外部支援、拓展存量市場、發展新業務、加強内部治理等方式“摘星脫帽”。

以往強制退市标準較溫和,退市執行力度不夠,企業在實操中通過收購、重整、引入戰投、控制權變更等進行“保殼”操作,導緻事實上真正退市的企業依舊不多。在業内看來,新規提出要加強對“僵屍空殼”企業的退市執行力度,雖現有退市制度仍存“保殼”空間,但标準更加嚴格。

有ST公司相關負責人士對第一财經記者稱,新“國九條”的出台相信對于上市公司來說是挑戰與機遇并存,上市公司在新“國九條”的指引下,隻有通過有效的戰略布局和資源配置,才能使公司高品質發展。

那麼,在ST公司的保殼舉措之下,投資者應如何規避風險?

田軒認為,中小投資者需要借助專業機構力量,加強對企業經營能力的研判,關注企業長期發展價值,避免由于保殼行為可能帶來的市場波動風險,以及由于研判不清導緻誤入垃圾股。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

檢視原圖 142K

  • ST類公司進入生死時速:1元退市風險陡增,保殼舉措五花八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