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新能源大敗,中方統領此一工業!

作者:楊風說

美國拜登政府于昨日宣布,對總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其中,電動汽車關稅稅率,将在今年從25%提高到100%;太陽能電池稅率,由25%增加到50%;部分鋼鐵和鋁的稅率,從7.5%升高到25%。

1 拜登“超越”特朗普?

乍聽美國政府這一宣布,會讓人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加征關稅這把戲不是在2018年,由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對中國發動的嗎?中美兩國政府還為此打打談談,談談打打,搞了将近兩年,最終才于2020年1月15日,兩國簽訂第一階段的貿易協定。

為此,兩國還約定,彼此不再向對方繼續加征新的關稅。也就是說,雖然舊有加征的關稅還沒有解除,但彼此不再向對方加征新的關稅項目。

美國新能源大敗,中方統領此一工業!

果然美國政府還是那一個美國政府,能夠全然不理會上一次的協定,在未經過新的協商下,再一次單方面地向對手加征新的關稅項目。

看看這一次拜登政府是怎麼說的?細目又是如何?

一,電動汽車用锂電池,今年内将關稅稅率将從7.5%調高到25%。

二,非電動汽車用锂電池,将于2026年,把稅率從7.5%升高到25%。

三,電池“零元件”關稅稅率,在今年内由7.5%調高到25%。

四,半導體關稅稅率,将在2025年之前從25%提高到50%。

美國這是從電動汽車整車、電動汽車電池、非電動汽車電池、太陽能電池,還要再加上一個半導體。

是不是搞錯了,美國不是早在2020年就已經限制對華為的晶片銷售嗎?其後又不斷加碼、更新,把數百個中國企業和實體機構加入實體清單中。

美國不都已經對華限制晶片銷售嗎?按照美國當初的邏輯,以及那些反中、反華者的說法,中國晶片産業應該倒下來,是吧?

怎麼現在又開始懼怕中國的晶片産品,又搞起了加征關稅的把戲,而且還超過特朗普時期的關稅稅率,從25%提高到50%。

特朗普曾經于2018年秋天的時候,大發雷霆之怒,揚言若是中國不屈服,要把關稅稅率調高到40%,甚至是50%。果然,特朗普時期做不到的,沒有機會做的,拜登把它搞定,非但是加到了50%,還把電動汽車關稅稅率,在今年從25%調高到100%。

美國新能源大敗,中方統領此一工業!

且不說拜登政府此舉有可能是為了選舉因素,單單是把關稅加到100%就是個“創舉”。果然是,特朗普能做的,我(拜登)也做得到,我還能夠做得比他更多,比他做得更徹底。

2 “補貼”+“限制”都無效

不過,對拜登政府加征關稅的措施還是有個疑問。2022年8月,美國不是通過《削減通脹法案》嗎?這一法案有兩大重點,

一是對在美國本土設廠的電動汽車和電池廠商提供補貼,二是針對外國汽車品牌和電池礦物的排他性限制措施。

這項法案的實施還不到兩年的時間,難道拜登政府就投降了,打不過中國的電動汽車和電動汽車電池産業了?

真是稀奇啊!拜登還曾經于2022年2月,台積電于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舉行移機典禮的時候宣告,美國的“制造業”回來了。

又有一個疑問,前面提到的,美國對華封鎖晶片,按照美國兩屆政府的商務部規劃,中國晶片産業應該是窒息了,起碼中國晶片産業的發展受到極大的限制,怎麼現在又要對中國晶片産品再加征關稅呢?

針對這兩點疑問,都說不通啊!

拜登政府任内制定了兩大法案,《削減通脹法案》與《晶片與科學方案》,稱得上是拜登的得意之作,為美國制定這兩套神兵利器,這可是超越特朗普時期的“成就”啊!

然而都一樣,不到兩年的光景,都撐不住了。拜登政府這兩大法案透過補貼,扶持美國本土産業,也同時對中國相關産業做出更嚴格的限制,但是都對中國無效。

“補貼”+“限制”都無效,美國還能夠做什麼呢?這是第三個疑問。

還有第四個疑問。拜登上任之初,除了派遣裡根号航母到南海,跟中國搞軍事對峙外,也同時說,要派遣氣候特使克裡通路中國。在其氣候議題領域和中國合作,這幾乎是拜登政府唯一同中國合作的地方。

拜登還出席了該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會中信誓旦旦地提出了美國的氣候方案,要推動新能源的應用,帶頭減少碳排放的措施。

美國新能源大敗,中方統領此一工業!

也不過兩年的時間,拜登一方面在美國國内推遲了汽車尾氣排放的目标,另一方面又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和電池産業大幅提高關稅。

拜登加征關稅和推遲碳排放的措施,豈不是向世界宣告,拜登的氣候政策是玩假的?又或是說,拜登承認失敗,在新能源、綠色能源和減少碳排放方面競争不過中國?

要知道,綠色能源是美國民主黨幾十年來的傳統政策,美國一直以在新能源産業是全球的領先者自居,幾十年的努力、籌劃和推動之下,卻還是競争不過中國。

3 美方以中國産能過剩為理由

更令人稀奇的是,拜登政府這次加征關稅是以中國産能過剩為理由,其訴求是:“中國生産的産品,遠超過全球市場需求的合理估值,導緻供給過剩,削弱美國在國内建立生産力的能力。”

拜登政府還表示:“如果中國企業無法在國内銷售生産過剩的商品,它們最終可能會被傾銷到全球市場”。

特朗普時期是以美國對中國巨額貿易逆差為理由,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貿易逆差”是幾十年來,各國發生貿易沖突時,打貿易戰的主要理由。拜登政府卻是找了一個颠覆傳統經濟學的“創新”說法,說中國産能過剩。

這就是為什麼前陣子在耶倫訪華之前,楊風提出這樣的推測,耶倫的中國産能過剩說不會隻是說一說,作為施壓中國的籌碼,耶倫回美國後一定會有後續的動作,下一步就是說服歐洲,認同美國對中國産能過剩的說法,一起對中國行動。

隻是當時也沒有料到,美國可以将對中國的電動汽車關稅上調到100%。當然,拜登政府此舉的目的是要向歐洲示警,中國産能過剩問題真的“很嚴重”,美國才要上調關稅到100%。

美國新能源大敗,中方統領此一工業!

不過,這更加透露出另一個事實,在美國本土生産的電動汽車,其成本或售價是中國電動汽車的一倍。

查查檢視美國方面的調查資料,據彭博社的分析報告:“在中國,電動車的平均價格隻有3萬美元,隻有美國的一半,有些車型的價格還不到1萬美元。”

那麼您說,拜登政府能不将中國電動汽車關稅上升到100%嗎?而且,這還是美國透過《削減通脹法案》,給予大量補貼後,仍然是如此高昂的成本結構。

我要說的是,美國官方針對加征關稅的說法,是訴諸于中國産能過剩,不怎麼提及補貼。

因為美國本身都在進行大量補貼。而且,美國對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闆電池的補貼,是早在《削減通脹法案》實施之前。除了聯邦政府的補貼外,一些州政府還會對該州居民發放額外的補貼。

以此來看,老美産業真的沒辦法和中國相比,競争力遠遠比不上,就算是美國政府予以補貼,又利用一些方法對中國商品施加限制,還是比不上。電動汽車和電動汽車電池産業就是最好的明證。而太陽能電池的關稅也要上調到50%。

這顯示了,中美兩國在這些産業上的巨大成本差距,以至于美國根本無從競争,隻好直接訴諸老方法——加征高額關稅。

4 趨勢加速

之前我們談到中國電動汽車産業對美西方的沖擊,那等于是翻了美西方的“本”。汽車産業是美西方工業的根本,是屬于高端産業,所有的老牌工業強國都有一定程度的汽車産業,所有七大工業國都有汽車産業,包括加拿大。汽車是加拿大第二大貨物出口産業。

當中國電動汽車産業席卷美西方的時候,也就掀翻了美西方産業的根本。中國和美西方工業的競争優勢從此翻轉,我們指的是中高端産業。

美國新能源大敗,中方統領此一工業!

這就造成對美西方産業的巨大沖擊。而且,這樣的沖擊有加速的趨勢。

2023年下半年,歐盟才開始啟動對中國電動汽車産業的反補貼調查,彼時美國因為有《削減通脹法案》的補貼,以及對中國電動汽車産業的限制,還不是那麼擔心。

然而不過半年時間,美國重新開機對中國産業加征關稅的老路,這顯示美國嘗試了各種方法,卻是越來越撐不住。

當然,美方此舉也是想要誘使歐洲跟随美國的步子,也對中國加征關稅或制裁。

隻不過,不管是美國或歐洲,都難以扭轉這種趨勢。不論是成本價格、産品性能,美西方都逐漸趨于劣勢。這是雙方競争力的差距所緻,不是高額關稅可以輕易彌補的。

5 美國不尋求根本改善之道

而且,美西方一旦采取關稅或其他的限制措施,那就注定是“永劫不複”。想想看,美西方不去尋求提升競争力的本質,其競争力隻會越來越差。

拜登任内三年多了,有任何提升美國産業競争力的作為嗎?當美國通貨膨脹高漲的時候,拜登推脫是供應鍊的問題,是運輸問題。

美國新能源大敗,中方統領此一工業!

特朗普指責中國以市場換技術,拜登上任後以市場換技術的做法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美國商務部先是以美國市場脅迫日本、南韓和台灣的半導體大廠,交出商業機密資料,後又以市場和補貼為利誘,讓日韓台半導體大廠到美國投資設廠。

美國唯一進行的改善競争體制的辦法就是向中國學習。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曾經于去年發表長篇大論,提出新華盛頓共識,要修正過去幾十年美國秉持的自由市場經濟論點。

請注意,自由市場經濟隻是美國的論點,美國并沒有切實執行自由市場經濟,還不時地祭出301大棒,貿易保護。

然而,對于工會的問題、基礎設施、勞工的技術訓練等問題,拜登政府并沒有切實尋求改善之道。

美國和歐洲如此下去,當然競争不過中國。

6 影響

現在來談影響。

今年初楊風向大家提出一個概念,2024年是中美博弈情勢翻轉的一年。所謂的情勢翻轉,可以涵蓋幾個層面,其中包括科技競争和産業競争。

在高端産業競争力方面,中美情勢翻轉的速度甚至超出我的預期。不要認為這隻是存在于電動汽車和電動汽車電池,這已經沖擊到新能源領域的競争。

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經濟學家大衛·亞圖(David Yatto)說:“在美國,沒有任何東西能像一輛2萬美元的電動汽車那樣,加快脫碳的速度。”

拜登政府對中國電動汽車和電池加征如此高昂的關稅,這等于是自殘,自我了結。中美雙方在電動汽車産業如此巨大的差距,除非美國和歐洲電動汽車業者和中國廠商合作,否則無法同中國廠商競争。

而且,在政府的保護之下,美國和歐洲汽車廠商和中國業者的差距隻會拉大。

此外,還會從新能源汽車領域擴及到整個新能源領域。現在就可以預見,美國和歐洲在氣候議題和新能源領域都将敗于中國。

尤其是美西方并不檢讨自身競争力的問題,隻是訴諸于加征關稅或反傾銷調查,将無法扭轉落後的趨勢。

至于半導體産業方面,美國将于2025年之前從25%的關稅提高到50%,這也間接證明了中國晶片産業國産化益發落實。大家就等到2025年來看結果吧!

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會!

更多精彩内容,請微信搜尋公衆号楊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