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分紀錄片揭露中國式剩女之恥,讓9000萬女性窒息的問題有了答案

作者:航天器
高分紀錄片揭露中國式剩女之恥,讓9000萬女性窒息的問題有了答案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筆團

編輯 / 湯米

在一部由兩位以色列導演執導的紀錄片《中國剩女》中,

三位年齡在三十歲左右、受教育程度高、經濟獨立并居住在中國一線城市的女性的婚姻生活被記錄下來。

這部由美國公共廣播頻道(PBS)出品的紀錄片在中國國内的網絡平台上線後,受到了廣泛好評,豆瓣評分達到7.8分。

高分紀錄片揭露中國式剩女之恥,讓9000萬女性窒息的問題有了答案

這三位女性分别是:

華梅,一位在港資律師事務所工作的律師;

小敏,北京一家廣播電台的主播,擁有自己的房産和車輛;

以及蓋祺,一位電影學院的助理教授,出身于一個書香世家。

34歲的華梅出生于山東的一個農村家庭,其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姐妹,他們不斷地催促她結婚,甚至戲言“”。

28歲的小敏則完全聽從母親的安排,她的母親對婚姻的衆多條件讓小敏錯過了不少良緣。

而30歲的蓋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迅速選擇了一位農村出身的伴侶結婚并育有子女,但她的婆家卻要求隐藏蓋祺的真實年齡。

蓋祺結婚主要是考慮到父母的晚年以及家中因父親病重而積累的債務。

這三位女性的故事反映了他們對于婚姻的不同态度和選擇。

高分紀錄片揭露中國式剩女之恥,讓9000萬女性窒息的問題有了答案

盡管他們各自的生活充滿了種種挑戰和權衡,但他們的經曆代表了當今社會中許多女性的真實境遇。

一、被禁锢的女性

據估計,中國有約9000萬名27歲以上未婚的女性,她們的存在對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然而,這些女性難以順利結婚的真正障礙在于家庭壓力、社會對女性角色的期待以及人情世故。

例如,

華梅的家人,尤其是她的父母和姐姐們,對她的婚姻狀況頗有微詞。

他們來自山東的一個普通農戶,一直希望華梅能在家鄉舉行婚禮,以此來維持家族的面子。

華梅雖然事業成功,但由于一直未嫁,她的家人認為她讓家族在村裡失去了面子。

高分紀錄片揭露中國式剩女之恥,讓9000萬女性窒息的問題有了答案

在家庭和事業的雙重壓力下,華梅經常感到無助和委屈。

盡管她在法庭上能言善辯,但在家庭内的角色和困境卻難以改變。

她的律師身份和專業知識并未能幫助她打破這些身份的禁锢,她的思想似乎還停留在傳統的觀念中,與現代的女權意識未能完全融合。

二、女性真的獨立了嗎?

小敏的情況則顯示出即使條件優越,女性獨立也可能隻是一種表面現象。

她擁有良好的外貌和性格,經濟條件獨立,理論上能輕易找到合适的伴侶。

然而,她的母親對于婚姻伴侶的苛刻要求,如對方必須是北京戶籍、不能有農村背景、工作要穩定等,極大增加了小敏在戀愛和結婚路上的難度和成本。

這種來自家庭的額外壓力,讓小敏雖然條件優越,卻依然難以擺脫标簽。

小敏的母親并不是太關心女兒是否在精神上感到幸福,她更看重的是小敏将來能嫁給何種人。

高分紀錄片揭露中國式剩女之恥,讓9000萬女性窒息的問題有了答案

在她看來,如果對方的條件無法使一個普通中産階級家庭提升至更高層次,或者至少在門當戶對的基礎上選擇伴侶,那麼這段婚姻就不值得,小敏嫁虧了。

雖然小敏家庭的經濟條件不錯,追求更好的生活并無不可,

關鍵問題在于,小敏自己在人格上缺乏獨立性,心理成熟度不足,精神上也顯得非常依賴他人,沒有主見。

這些内外因素結合,使她在婚戀市場上的地位變得尴尬。

是以,與其讨論女性獨立是否隻是一句空話,不如讓那些被稱為“剩女”的女性自問:

我們通常所說的女性獨立,首先是精神上的自我覺醒和自主,其次是在經濟和人格上的自立與完善,最後是在婚姻和愛情上的自由選擇。

而在這些方面,被稱為媽寶女的小敏,似乎隻在經濟上達到了獨立,其他方面的軟實力均未充分展現。

三、家庭觀念和傳統對婚姻的影響

蓋祺并不真正喜歡結婚,甚至對此并無太多喜悅。

30歲的她完全是在家庭壓力下作出的選擇:考慮到父親的病情和債務,母親的養老問題,以及自己年齡的增長和缺乏愛情的現狀。

在這種壓抑和困境中,蓋祺雖然是一名電影學院的助理教授,但這一身份在她自己的家庭中似乎并沒有帶來太多幫助。

她在夜深人靜時,感到焦慮和迷茫:

高分紀錄片揭露中國式剩女之恥,讓9000萬女性窒息的問題有了答案

父母年老日漸,需要人照顧;

自己長期單身,未能實作生兒育女。

在快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整個家庭感覺自己被時代遺棄。

在這種情況下,隻有通過結婚,女性才能與社會建立起聯系。

結婚意味着要生孩子,要面對配偶的農村家庭背景,處理與家族、親戚的關系。

生了孩子之後,女性的生活将圍繞醫院、工作機關、菜市場、幼稚園、學校和家長群等忙碌展開。

在這些繁雜的社會關系中,一個女性才能完全成型,成為社會關系網中的一個節點。

對于蓋祺這樣的高學曆女性而言,結婚似乎是不可避免且必要的選擇。

至于自我實作和愛情,對于年紀稍長的女性來說,似乎不再是優先考慮的事項。

女權主義者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在她的著作《第二性》中提到,

女性的社會角色并非天生注定,而是社會習俗的産物。

擁有子宮的女性,生理上的差異讓她們承擔了比男性更多的責任,這也使得她們在社會上顯得更為脆弱。

當生育成為女性無法推脫的責任後,社會對女性的期待也變得更加狹窄和吝啬。

高分紀錄片揭露中國式剩女之恥,讓9000萬女性窒息的問題有了答案

不生孩子,她的野心就被視為越軌;

在職場上表現得不溫柔、像男人一樣努力,就被認為不守婦道;

在與丈夫的争論中堅持自己的觀點,就被認為不知天高地厚、男尊女卑。

因為各種原因未能順利進入婚姻的9000萬剩女,并非完全是她們自身的問題。

如果她們能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并勇敢地拒絕那些束縛,女性才可能實作真正的獨立,進而在愛情和婚姻中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The End -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本文關鍵詞:大齡剩女、心理學

圖檔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微信公衆号:第一心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