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言必AI的手機廠商們,找對路了嗎?

作者:虎嗅APP
言必AI的手機廠商們,找對路了嗎?

題圖 | 視覺中國

消費者疲于手機市場久矣,以近兩年尤甚。

據調研機構Canalys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4%,中國市場也呈現類似趨勢,出貨量同比下降5%。這背後除了整體經濟情況變化導緻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提升,更加關注成本效益外,智能手機功能的日益趨同也讓消費者産生審美疲勞。過去那些圍繞音樂、拍照、風格設計等細分領域的創新功能,在消費者實際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現大多數手機在基礎功能上的差別并不顯著,這進一步削弱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那麼,一個問題應運而生:各手機廠商到底如何才能打破市場的沉寂,實作手機市場的再次複興呢?

針對以上問題,目前手機市場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發展路徑。

其一,選擇跨界賦能,将智能手機領域的技術和使用者基礎應用于其他終端場景,如汽車領域。華為釋出智慧出行解決方案新戰略,深耕汽車行業,小米則全面進軍新能源車領域,引發市場關注。然而,這種橫向賦能仍停留在場景應用層面,涉及技術、供應鍊等方面的挑戰性亦不容小觑。目前看來,手機廠商跨界造車更多是業務擴充而非核心業務的轉變。

其二,尋找突破性技術作為驅動力,通過其帶動其他技術發展,重塑産業生态,這也是另一條更具挑戰性的路徑。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在2022年取得重大突破,手機廠商似乎看到了市場複興的希望。從2023下半年起,谷歌、三星、榮耀、OPPO等廠商已将大模型内置于手機,初步完成AI在手機終端的部署;蘋果也于今年年初放棄十年造車計劃,轉向AI領域,計劃牽手Open AI、百度等公司,在手機AI領域開創新局面。

雖然這條路充滿挑戰,需要長期的基礎研究和産業實踐,但AI手機一旦成功融入生産生活場景,将為社會帶來巨大福祉。

以網際網路時代發展路徑為類比,其實就是整合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相繼帶動了顯示、雲計算、大資料、區塊鍊等相關技術的發展,最終構成了如今整個網際網路産業的生态,提升了經濟指數增長和人類生活品質。

站在如今的時代來看,曾經遙不可及、充滿神秘色彩的AI技術,已成為可以日常使用的“對話式應用”。而能否将AI能力與手機融合,打造資訊革命的雙劍合璧,是巨大的商機所在,AI手機有望成為打開新時代大門的關鍵因素。

市場調研機構也對這一路徑也十分看好,據IDC預測,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機出貨量将達1.7億部,約占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的15%,較2023年的約 5,100萬部出貨量大幅增長約233%。并且,随着新晶片的發展和應用場景的進一步擴充,AI手機滲透率将持續迅速攀升。

大方向對了嗎?

事實上,“AI 手機”并非新鮮事物,早在 2016 年,榮耀便推出帶有 AI 概念的第一代Magic手機,它提出了在手機上加入智慧引擎 (Magic Live) 的理念,能夠智能感覺使用者的使用環境,提供更貼合的輔助服務,确立了榮耀用 AI重新定義人機互動的方向,帶來了許多革命性的 A體驗。等到蘋果 2017 年推出 A11 晶片的時候,行業其實就已經逐漸摸到了屬于手機未來的突破性技術方向——Al。

那時,手機廠商主要将AI應用于應用優化和晶片提升。直至現在,大部分廠商仍堅持此戰略,雖然它們都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或将通用網絡大模型嫁接入手機:OPPO 推出三級大模型部署方案(Titan超大模型,Turbo大模型,Tiny輕量模型);vivo也打造自己的藍心大模型矩陣,針對不同的場景應用,配合不同參數(十億-千億級别)的大模型;谷歌,三星等廠商也比較走注重應用功能體驗這個路線,推崇輕量化的模型。

不難看出,市場上大部分廠商的戰略操作讓人覺得似乎把大模型技術裝到手機上,并提供生成式AI服務就能稱之為AI手機。

但榮耀CEO趙明不久前給消費者和業界抛出了個“有反常識”的觀點,直截了當地表明“手機AI不等于AI手機”。

言必AI的手機廠商們,找對路了嗎?

在他看來,在手機上內建AI的技術和體驗,手機提供的是平台和算法,這屬于手機AI的應用。但是AI手機意味着用AI來重構和使能手機應用以及作業系統,包括消費者體驗和業務邏輯的方方面面。“AI是根基,在手機上是無處不在的,這才能叫AI手機。”

趙明的觀點顯然足夠“标新立異”,但至少目前手機市場舉力發展AI手機的大方向已然明晰,隻是各家對AI手機基本概念的界定、産品邏輯以及長期布局,仍處于相對模糊狀态。

喬布斯曾在初代iPhone釋出會展示過一幅坐标圖,用來界定真正智能手機的理想形态,其中橫軸表示易用性,縱軸代表智能化程度,并指出iPhone正是這一理想的化身。

言必AI的手機廠商們,找對路了嗎?

時過境遷,面對AI手機,我們仍可以借助喬布斯在17年前留下的兩個坐标(易用性+智能化)作為參考,在當下AI發展的大環境下,對一些尚未厘清的問題進行新的判斷,以正行業視聽。

易用性坐标:有沒有消解工具性?

從iOS、安卓到鴻蒙,作業系統一直在優化硬體生态和網際網路生态的适配,通過優化界面設計、提升系統性能以及增強安全性等舉措持續進化,提高使用者服務體驗。但在AI時代,傳統改進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易用性提升有限。我們還需重新思考“人與手機的關系?”

趙明以第一性原理來解釋這個問題,“從第一性原理來看,你認為手機應該是什麼樣子?是手機指揮我,還是手機來幫助我?手機它應該是最懂我,了解我,知道我的需求,進而服務我,這就是第一認知。”

從人機互動方式來看,目前的智能手機仍然是一種以機器為中心進行資源配置設定和人機界面、自然界面的互動,這是基于iOS的邏輯。在實際操作中,人需要去适應手機的操作,比如你需要輸入—查找—确認—執行。

但我們最終目的是要終端服務于人,成為人的大腦,而不是僅僅作為一個智能工具,讓人去适應工具,那樣是沒有生命力的。

是以,真正的AI手機應具備自我發展進化的能力,擁有個性化,甚至個人化的作業系統,要最大限度的消解其工具性特征。這樣的手機應當真正了解使用者,根據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體驗,實作所謂的“千人千面”。

而如何構築個性化智能化的作業系統,成為了行業共同的問題。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複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即AI 2.0時代,它不是一個具體的産品或者技術,而是一個平台級趨勢。”

就像電是偉大的發明,但也需要依賴電網這個平台,才能使用上電。很顯然在這個時代AI就是電,而作業系統就是電網,我們需要構築一個足以承接起AI的平台,這是一個很不錯的解法。

李開複看好的平台級趨勢,其實在業内目前還看不到規模化。但從終端廠商推出的相關功能裡可以窺探一二。

榮耀手機上有一個“任意門”功能,能自動為使用者篩選可能需要的服務,進而幫助使用者與應用、服務之間建立起直接、高效的連接配接。這種打破傳統跨應用流轉步驟的做法,邏輯上就是所謂的平台級AI能力。

首先它要有從系統底層就能支撐該功能的AI技術架構,其次它所具備的AI要有進化特性,也就是要不斷記憶、學習。如此系統才能精準識别使用者的意圖,高效地排程系統服務,提供“猜你所想,懂你所需”的智能化體驗,這與我們平時在手機上面對成百上千個App時的茫然跳轉完全不同。

這種意圖識别下的人機互動,就很符合“第一性原理”。而根本邏輯是,手機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以服務人為目的,面闆、CPU、電池、拍照等等技術的疊代,始終是要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體驗。

這也能解釋“AI時代如何滿足智能裝置的易用性?”,答案是足夠智慧且懂你。它能學習使用者習慣并輔助使用者做出決策,最終的目标是在連接配接人的需求和終端功能上得到額外的滿足感。

這種基于意圖識别的人機互動邏輯,對于應用開發者而言,無疑提供了一個更為明确、直接的使用者連結路徑,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拓展應用功能,同時也為優質應用和網際網路服務增加觸達率。

智能化坐标:有沒有主動思考?

前面提到過,AI在手機終端的應用尚處于探索階段,一些廠商通過內建多種獨立的生成式AI能力,如智能翻譯、修圖等,實作了對特定場景的快速優化,但應用場景有限,仍處于“我們告訴手機要怎麼做”的階段。

此時,大模型智能體成為新的焦點,它能像人類助理一樣了解意圖、分解任務,并在作業系統層面感覺場景變化、學習使用者習慣,進而承接複雜任務如安排你的出行、規劃旅行、組織聚會等。

更重要的是,智能體并不針對某類問題或者單個場景,而是利用了作業系統級的資源,能夠感覺場景變化,學習使用者習慣,主動思考,決策調用系統所有能力。這樣一來,大模型就能承接複雜任務,互動的體驗也獲得了更新。

蘋果可能在即将舉行的WWDC2024大會上推出生成式AI技術 ,在此之前,其釋出的一篇《Ferret-UI:基于多模态大語言模型的移動UI了解》的論文透露了一些消息。

文中介紹,Ferret-UI一方面能對圖像、UI等進行定位識别,使用者可以基于手機螢幕中具體的區域與大模型展開更深入的對話。另一方面也能識别語音、文字等,包括較長的描述、感覺/互動對話和功能推理等。更重要的是,它是嵌入iOS系統之中的,不僅僅隻是文字識别,還能夠基于目前手機螢幕展示的頁面、各種圖像進行識别,然後和使用者進行互動。

也就是說,蘋果計劃以重構系統的方式推出一款AI iPhone。這與2021年榮耀提出的平台級AI戰略,在技術路線上不謀而合。上文中提及的“任意門”功能,就是在榮耀MagicOS 8.0系統中實作的。而之是以能做到,就歸功于平台級AI這一“新核心”了。

按照榮耀的說法,平台級AI管理與人相關的因子,MagicOS能夠精準識别使用者意圖,高效排程系統服務,為使用者帶來前所未有的智慧體驗。翻譯過來就是,為了能讓你的手機更懂你,榮耀用AI給作業系統升了級,能在你做某個操作前猜出你的想法,進而幫助你更快完成。

而之是以是榮耀做成這個事,一是因為路線制定的早。榮耀在2016年就在手機端引入了AI概念,基本确定了未來行業趨勢一定是AI手機;二是戰略的制定和實施都在預期内。

簡單來說,榮耀雖然給自己的平台級AI戰略規劃了四層架構,分别是AI使能跨系統融合、AI重構作業系統、AI在端側的應用和AI端雲協同。但從2021年開始它先做的是一二層,而且是“偷偷摸摸”完成的。倒不是說榮耀主觀意願,主要是因為這兩層屬于地基,本身外界感覺就弱。它不像其它從三四層開始的廠商,隔很遠也能被一眼看中。

言必AI的手機廠商們,找對路了嗎?

但樸實的道理告訴我們,根基不牢,地動山搖。隻有地基穩固了上層建築才能節節高,平台級AI能力就是要從作業系統革新才能做到最佳體驗。一旦做成,也就是别人難以輕易逾越的壁壘。

當然,榮耀也不是不做第三層的AI應用,趙明在接受采訪時就透露今年的目标就是發力第三層、第四層。而且在第四層上,榮耀已經官宣了百模生态,也就是為百大模型提供入口,讓雲側通用大模型和各種行業垂域大模型可以通過貨架化方式融入魔法OS。其中,百度、高德和航旅縱橫都已加入。

結語

我們曾将智能手機譯為Smartphone,而現今的AI手機,其中文名稱為人工智能手機,相較于之前,其名字中新增了“人工”二字。我們期望它能更深入地了解我們的意圖,提供更多智能服務。

當然,要滿足人類對于AI手機的期待并不容易,因為它并不是簡單的硬體堆砌或軟體更新,而是需要廠商先有超常的洞見和決斷力,才能看清正确路線。再者需要廠商有足夠的了解力,将技術以服務人為第一要素貫徹到産品變革當中。最後是廠商自己的戰略能力,制定和執行才是堅實、穩固的。

不用懷疑AI手機的未來,就像不用懷疑未來世界将會被AI化一樣。而且,再做一個大膽的預測,今天我們能想到的AI載體是手機,以後可能會有更多的載體和形态,其中的想象空間就不是幾千元的通訊工具了,每一個終端廠商都有更多可能。而每一次技術革新都将引發市場巨變,最終普惠及每一個消費者。

本内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