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哲學簡史》讀書筆記(17)新道家:主理派

《中國哲學簡史》讀書筆記(17)新道家:主理派

《中國哲學簡史》第十九章筆記——新道家:主理派

(一)什麼是新道家?

新道家=玄學,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公元三、四世紀,也就是東漢末年,三國,兩晉,五胡十六國的階段,道家的延續。

新道家分主理派和主情派,本章節講的是主理派。主要研究名家的惠施、公孫龍,把道家的内容與之結合,辨明析理。

裡面有一段确實不太好了解,說拂塵的尾巴能不能指到特定的位置來說“指不至”——真至的時候沒至,因為到了就不能離開,能離開就不算到了,隻能算近似到了,“可見它似至而非真至”。應該是和公孫龍的白馬非馬的邏輯類似。有點道理,但又是詭辯。

這個階段的玄學,談玄論道,是謂真玄,有着名家興趣的複興,有本著名的書《世說新語》。

(二)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宋政權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一作劉道鄰)次子劉義慶組織一班文人,集體創作的一本筆記體小說。它以“段子集”的方式,記載了自漢魏至東晉期間士族名人的趣聞逸事。

《世說新語》流傳下來的成語或知名故事有:

出自《世說新語·方正》。從竹管中觀看豹子,隻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個斑點。這便是成語“管中窺豹”的來源,這句話形容看問題隻看到了局部,而看不到全貌。

出自《世說新語·言語》。在傾覆的鳥巢下面,怎麼可能有着完好的鳥蛋呢?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這句話說明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測比自己格調高的人的想法是不可靠的。意謂格調高的人與格調低的人,其想法是不同的,看問題的角度、做事情的方法,都是有差異的。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即時,目前、眼前。隻要眼前痛快了,管他什麼身後名聲?

《中國哲學簡史》讀書筆記(17)新道家:主理派

(三)新道家與儒家的融合

還有個挺有意思的事,發展到魏晉南北朝時代,孔子的地位已然超然,新道家想著書立說,不得不接受孔子是最大的聖人,在接受過程中改造儒家經典,加上老子、莊子的精神。這一時代的著名思想家有王弼、向秀、郭象。

王弼是玄學的大師之一,他的《老子注》、《周易注》,都已經成為經典。向秀、郭象對《莊子》做的注釋,比《莊子》本身可能影響更大。比如對“道”做了更多的解釋。

本章的金句感悟整理:

忘記是一種選擇,不是天然的。

将新的理論建立在舊的權威之上,以快速獲得認可。有點像曆史退化論。

守正創新,守護舊時的普遍真理,添加現今的新的内涵。

《中國哲學簡史》讀書筆記(17)新道家:主理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