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德勒心理學教你看懂他人的「不開心」

作者:murasaki紫

在辦公室裡工作的時候,有時會聽見同僚用力敲鍵盤,或故意大聲歎氣,講話時語氣帶刺等情形。職場上,經常有人煩躁生氣。這時,有些人可能會想「咦?是我做錯什麼了嗎?」、「我剛才說話語氣不好嗎?」等,試圖找出「原因」。然而,在阿德勒心理學中,看到别人表現煩躁焦慮或生氣臭臉時,該做的是去思考對方的「目的」,而不是找「原因」。

「目的?什麼意思?」或許有人會這麼問。

人會不開心都是有「目的」的

阿德勒心理學教你看懂他人的「不開心」

這意思就是,人們其實是透過「表現煩躁的态度」,傳達「自己想達成的事」或「想表達的事」(=目的)。舉例來說,表現煩躁焦慮的人,「目的」是透過「煩躁焦慮的态度」告訴周遭「希望你們知道我很忙」。也有可能他的「目的」是想告訴周遭的人,「自己現在手頭的工作進展得不順利」。

關于「不開心」的情緒,阿德勒說過這樣的話:「這孩子沒有好好融入社會,其結果就是,『展現不開心的态度』成為她為數不多的活動領域之一。不開心是她用來抗拒母親最好的方法,正因如此,她才總是表現得很不開心。」換句話說,「不開心」是她用來達成「抗拒母親」這個「目的」的最佳手段。

阿德勒心理學教你看懂他人的「不開心」

看到别人不開心時,大多數人都會先想「他/她怎麼了?」,試圖找尋「原因」。可是,一如我前面提到的,人類即使在同樣狀況或環境下,也未必會采取相同行動。「因為 ○○,是以一定會 ××」、「做了 ○○ 就一定會變成 ××」,這樣的因果關系是不成立的。既然如此,上述案例中,該做的就不是去想「少女為何不開心」,而是思考「她不開心的目的是什麼」。

從别人的言行舉止中思考他的「目的」

阿德勒心理學教你看懂他人的「不開心」

比方說,在制造業等「物品」的世界裡,追究「為什麼」就是有用的事。

這是因為其中确實存在「因果關系」。因為物品上有「按下按鈕」就會「啟動機器」的機制。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套用在自然界的法則上。「水會結冰」是因為「溫度低于攝氏零度」。像這樣,在物品或現象的世界裡,因為存在确實的因果關系,思考「為何」與「原因」才會有效。這也是為什麼,在出錯、遇到問題或進行不順利的時候,問「為什麼」或追究「原因」很重要。然而,就算想從人類身上找出「原因」,由于每個人做出的行動都不一樣,再怎麼思考「原因」也沒用。既然如此,就不必太執着于從别人的言行舉止中找出「原因」了。更重要的,應該是去思考「目的」,這樣更有建設性。

阿德勒心理學教你看懂他人的「不開心」

「表現得不開心」目的是「想遠離他人」。

「發怒」的目的是「想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表現沮喪」的目的是「希望别人察覺自己的心情」、「希望多少受到一些關注」。

「不開心」、「憤怒」、「沮喪」等情緒都是為了某種「目的」而産生的。

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人們才會發動這些情緒。

試着對職場上部屬或工作夥伴的言行舉止思考一次,「這個人這麼做,是為了什麼目的」吧。

比起找尋原因,這麼做更容易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