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政府部門和事業機關改革縮編,将迎來一波裁員潮

作者:熱點我見

事業機關,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産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事業機關一般是國家設定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于政府機構,其從業人員與公務員是不同的。根據國家事業機關分類改革精神,事業機關不再分為全額撥款事業機關、差額撥款事業機關。

而分為公益一類事業機關、公益二類事業機關,對公益一類,根據正常業務需要,财政給予經費保障;對公益二類,根據财務收支狀況,财政給予經費補助,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予以支援。

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機關,按撥款方式劃分為三大類:全供事業機關、差額撥款事業機關、自主事業機關。其中,全供事業機關即為一類事業機關。

一、全供事業機關

全供事業機關也稱為全額撥款事業機關,也就是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機關,是其所需的事業經費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的一種管理形式

政府部門和事業機關改革縮編,将迎來一波裁員潮

這種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沒有收入或收入不穩定的事業機關,如學校、科研機關、衛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業機關,即人員費用、公用費用都要由國家财政提供。采用這種管理形式,有利于國家對事業機關的收入進行全面的管理和監督,同時,也使事業機關的經費得到充分的保證。

二、差額撥款事業機關

差額撥款機關的人員費用由國家财政撥款,其他費用自籌。這些機關的人員工資構成中固定部分為60%,非固定部分為40%。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差額撥款機關要根據經費自主程度,實行工資總額包幹或其他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辦法,促使其逐漸減少國家财政撥款,向經費自收自支過渡。

三、自主事業機關

自主事業機關又稱為自收自支事業機關,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機關。自收自支事業機關作為事業機關的一種主要形式,是所在機關依據政府,或物價部門的準許自己收取各項行政性收費,然後按當地财政核定的比例留成部分資金用于本機關的日常開支及工資發放。

國務院共有社科院中科院等直屬事業機關14個,有國資委、科技部等相關部委29個,稅務總局、工商局等直屬機構18個,以及部委管理的國家局10個。現有事業機關包括十九大類。

政府部門和事業機關改革縮編,将迎來一波裁員潮

事業機關的社會功能

1、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機關。即從事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監督等行政管理工作的事業機關。例:城建監察、環境監察、土地監察等。

2、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機關。即為社會提供公益服務或者為政府行使職能提供支援保障的事業機關,國家保證經費,不再從事經營活動。可具體劃分為兩個小類。

公益一類。即從事關系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衛生、經濟社會秩序和公民基本社會權利的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事業機關。例:圖書館、博物館、環境監測站、水文站等。

公益二類。即面向全社會提供涉及人民群衆普遍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公益服務,可部分實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事業機關。例:職技校、衛生服務站等。

3、從事生産經營類的事業機關則指為社會提供有償服務獲得收入的自收自支機關,按企業模式發展,參與社會競争,自負盈虧,國家财政不再負擔人頭經費。

2023年3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引印發了《關于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政府部門和事業機關改革縮編,将迎來一波裁員潮

《方案》的出台說明,目前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仍然存在許多不适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的重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具體展現在三個方面:

即黨和國家機構設定和職能配置“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要求還不完全适應,同實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還不完全适應,同建構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還不完全适應”。

2024年,全國各地機構改革工作紛紛啟動,全國20餘個省、直轄市所報送的改革方案已經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準許,下一步将進入到具體落實階段。

資料顯示,中國的在職公務員約有800萬,事業機關在編人員約4000萬,編外人員約6000萬。按照高層和基層人員比例的"二八"原則,地方基層在編人員總數約為3500萬,編外人員為4800萬人,總計超過8000萬人,這些人都可能受到機構改革的影響。

機構改革的目的

政府機構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減輕财政負擔,提升行政效率,調整優化現有人力資源結構。事實證明,削減過剩的職位編制可以釋放出更多資源,用于提升國家核心業務和重要任務,有助于推動國家現代治理能力的提升。

合理壓縮機構規模、裁減多餘人員,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還能節約财政支出,這是此次改革的必要之舉,其影響之廣泛更涉及編外人員,使此次改革顯得宏觀而深刻。

政府部門和事業機關改革縮編,将迎來一波裁員潮

此次改革的目标是通過系統性的重構,建構符合新時代需求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地方機構改革的實施,既是中央改革政策的貫徹執行,也是推動地方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有力舉措。

地方機構改革的目的在于打造一個更高效、便捷、科學的政府服務體系,通過改善機構設定、調整職能配置設定、精簡人員編制等手段,為群眾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公共服務。

此次機構改革從表面上看,是要對一些不合理的機構設定、過時的思想觀念以及職能進行調整。但從深層次來看,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隻有及時有效地解決群衆的訴求,才能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和諧美好。

通過改革裁減一些不必要的部門和人員,通過資源整合,使得相關權力更加集中,進而提高工作效率,確定群眾能夠獲得更優質的服務。

改革歸根結底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人民群衆,解決社會沖突,提升國家整體競争力。,适應新環境、新挑戰,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事實上,改革開放40多年來,随着經濟發展的不斷向前推進,各種不良思潮也随之而來,對公務員隊伍産生了影響。他們中的一些人,在享受高工資、高福利的同時,開始追求腐化堕落的生活方式。

政府部門和事業機關改革縮編,将迎來一波裁員潮

這些人并不滿足既得利益,在一切向錢看的不良社會風氣的熏陶下,唯利是圖,拜金主義思想在頭腦中占據了上風。不僅不恪盡職守為人民群衆服務,反而将其所在崗位掌控的權力,用作為自己謀取私利的工具。、

而通過這次事業機關改革,可以将這些人從公務員隊伍中清理出去,保持公務員的純潔性。此外,還可以抑制過度膨脹的“公務員熱”現象。

實際上,近些年,大陸的“考公熱”持續高燒不退,人們之是以拼命擠破頭去考公:一是為了獲得旱澇保收的“鐵飯碗”,二是來自于公務員社會地位和權力的誘惑,有了權力,就可以用其來為自己謀私利、賺外快,這也是公務員崗位在中國有着巨大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總之,希望能夠通過此次機構改革,精簡編制、裁減人員,改變機構臃腫、人浮于事,辦事效率低下的現狀,激發機制活力,更好地适應新時期的需要,以此推動中國經濟實作高品質發展。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熱點我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