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職場前輩給年輕人挖的最大的坑,是什麼?

作者:誓約TheCovenant
閱讀文章前,誠邀您點選一下右上角的“關注”。友善您随時檢視更多優質文章,同時也便于您參與我們的讨論與分享。

【職場工作•目标】

作者:Bella

1 中年職場人的“輝煌過去”

年輕人剛進職場的時候,會遇見一些特别厲害的職場前輩。這些人看上去熱情大方,經常跟年輕人分享自己曾經做過什麼大項目,見過哪些厲害的人,經曆過多少重要的場合。

年輕人聽完,不光是羨慕,還會覺得能有牛人前輩願意跟自己分享經驗,真的是一件特别幸運的事。于是下定決心要和大佬們搞好關系,向他們多多學習。

但是,沒過多久你會發現,你請他們跟你講他們的經曆,他們倒是很高興,你真遇上什麼事情向他請教了,他們或者說自己沒有辦法,或者讓你自己去嘗試,或者給你一些沒有實際作用的心靈雞湯。總之,他們也不是不幫忙,但你的問題好像正好不是他們能發揮作用的領域。

年輕的時候,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曆。那時候我也特别崇拜那些有光鮮經曆的“大佬”,機緣巧合之下,我認識了一位老師。

這位老師經常跟年輕人分享他的輝煌經曆:年輕的時候,他就職于某個重要的部門。有一天他出差回來,看到辦公桌上放了一封信,拆開一看,是上司問他是否願意被借調去某個海外國際機構工作一段時間。他很愉快地同意了。

借調的時光裡自然不乏一些日常工作中接觸不到的事。每當他談起這些事,都特别自豪。借調結束後,原機關的上司問他是想回到機關,還是想去學校工作。他說自己不喜官場,一心熱愛學術,于是就選擇了校園。

你看,知識淵博、經曆傳奇、淡泊名利,是不是年輕人心裡的典範?其實當時,認識他的人都這樣想。是以他的身邊總是不缺乏學生和追随者。

但是後來接觸的時間長了,我逐漸認識到一個不一樣的他。比如,他上課幾乎不更新課件,對着一個課件講三五年,從來不會加進去新的熱點,而且他的課件,還是學生幫他做的。比如,其他學者教授進行學術研讨的時候,都不會叫上他,雖然他說過自己不愛熱鬧,但有重要會議的時候,也很少有人會來叫他參加。再比如,他說自己被借調到某國際機構的時候,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那按理來說,應該有很多人認識他,或者機構會保留着一些他處理的檔案,然而一些在那裡工作的朋友都說沒聽說過這個人。

這些新認知讓我和幾個朋友對他有了一些懷疑,不過他的形象太過光輝,這些懷疑還不能動搖我們對他的信任。

但是之後,他被牽扯進學術作假的事情中,我們才知道,原來他的不少論文,都有學生參與,他卻沒有加上學生的名字。

後來,我向一位年長的朋友談起這位老師的經曆。這位年長的朋友很聰明,她靜靜地聽完我的感慨,問我說:“你有沒有想過他講的很多事情都有沖突?像是借調的事情就很奇怪。如果真是一件特别好的事,為什麼上司不當面找他談,而是一句話都不說,隻丢下一封信?借調回來,如果他真的表現那麼突出,為什麼不直接給他升職,而隻說是留在原機關,并且還給他一個去學校的選擇?”

這位朋友的話讓我一下子意識到,原來他的形象裡,有太多他給自己加上的光環濾鏡。這些濾鏡并非毫無破綻,隻是少年人總想看到這樣的光,加上缺乏經驗,是以自然地相信了他說的話。

職場前輩給年輕人挖的最大的坑,是什麼?

2 新的洞見

看到他的光環濾鏡後,我又遇上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他為什麼要這樣說?更确切的說是,他為什麼要對他身邊的年輕人這樣說?

之是以有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對于他來說,年輕人是無法給他帶來利益的。在和他的交往中,年輕人能做的隻是崇拜他、稱贊他,聽他講他的風光往事,既不能為他解決困境,又不能為他帶來什麼利益。那他為什麼喜歡做這樣一件隻能滿足他心中幻想的事情呢?仿佛他講得越多,聽的人發出的贊歎聲越大,他越相信自己是被借調、被重用,他越相信自己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

然而,想到這裡,我突然意識到,或許這就是他的目的。或者說,“目的”這個詞并不準确,而應該是“潛在動機”。

他這樣說給年輕人聽并不是想獲得什麼實際的幫助,而僅僅是想收獲欣賞和崇拜。在這樣的欣賞和崇拜裡,在年輕人的感歎聲中,他好像真的收獲了自己一直向往的知識淵博、品格高潔的形象。他塑造了一種光芒,年輕人又相信這種光芒,在塑造和相信的呼應之間,他能忘掉自己真實的不得志,他可以不用去審視自己的幽暗、缺點和軟弱,可以不用去面對自己的掙紮、糾結和痛苦,而隻需要去相信自己真的就是那麼好,自己真的是因為淡泊名利而做出了自主的選擇,自己真的有一段非常輝煌的過去。

他自己未必能意識到他為什麼要這樣說,又或者他也不會去想這個問題。隻是虛幻的自我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他隻能從虛構的過去中感受曾經的輝煌。但這“曾經的輝煌”,又是他自己杜撰的。

那你說他的經曆都是假的嗎?他能編出來這麼多自己沒有經曆過的事嗎?不是這樣。借調肯定是借調了,參與肯定是參與了。去過很多重要的場合,見過很多重要的事……這些肯定都是真的。但這些并不是因為他多麼有能力,并不是因為他做到了什麼,而是因為他恰好經曆了,是因為他就在那個場合、那個崗位上、那個環境下,是以自然看到了、聽到了。

這就好比警察正在抓小偷,你剛好路過,親眼目睹了警察與小偷鬥智鬥勇的過程。但不管你講得多麼精彩,你都隻是一個旁觀者。隻是因為你剛好路過,是以看見了。這并不是因為你有多厲害,更不能就此說你參與到抓小偷的過程中。

職場前輩給年輕人挖的最大的坑,是什麼?

3 年輕人,就要敢走值得走的路

今天跟大家分享這些,是想鼓勵看到這篇文章的年輕人,要學會分辨一些職場前輩的“光環濾鏡”,敢于去認清一些根深蒂固的虛幻形象。

我們要這樣做、敢這樣做,是因為我們知道。不要在沒有未來的人那裡尋找未來,不要在沒有希望的幻想中尋找希望。

一個人的未來和希望,不在他人輝煌的經曆中,而在于這個人是一個有信念、有盼望的人。 他有信念,他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在做什麼,是以他不需要用别人的話語和經曆判斷自己做的事是否可行,隻需要按照自己的節奏把藍圖變成現實。他有盼望,他有自己想要去成就的事。是以他不需要躲藏在權威身後,而是需要走在前面,向着标杆直跑。

有未來的人,才能做出有未來的事。這樣的人在年輕的時候是堅定的、有活力的,到了中年則會有洞見、有耐力、從容不迫、怡然自得。

這樣的人不需要刻意加增過去的輝煌,以讓自己在遺憾中找到補償,因為他有未來,有盼望,不管在什麼年齡,他都有一天勝過天的新生命,他都有前方可以奔赴。

加油,年輕人!未來美好的路還有很長很長,值得你遇見的幸福還有很多很多。

【謝謝你的閱讀。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點個“贊”和“收藏”,或者轉發讓更多人看見吧。】

【既然來了,那就别走了。關注“誓約”,讓我們在下一個話題裡再次相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