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封神演義:元始天尊以姜子牙代天封神而非申公豹,其中有何深意?

作者:燭影亂談

闡教,向來講究甯缺毋濫,特别是元始天尊的親傳弟子,無不是根骨極佳之才。但凡事皆有例外,知名度頗高的姜子牙和申公豹看起來就不太符合元始天尊的收徒标準,是以很顯然元始天尊收二人為徒是帶有明顯目的性的。

其實如果單純地拿他們倆作對比,申公豹無疑更為優秀,可元始天尊卻偏偏選擇了姜子牙作代天封神之人,這讓申公豹極為不滿。元始天尊精于算計,走的每一步都有他的道理,這看似不當的用人其實正是他的高明之處,可惜申公豹沒有看破其中的關鍵。當然了,即便他看透了一切,怕是也難以改變什麼,畢竟聖人的算計又豈是小小一個申公豹可以窺破的。

封神演義:元始天尊以姜子牙代天封神而非申公豹,其中有何深意?

封神的起因與諸仙的态度

我們首先需要交代一下為何會有封神一事,關于這點,書中交代得清清楚楚。

首先,玉虛宮掌教元始天尊門下十二弟子殺戒臨身,那麼自然需要破劫,沒有什麼比開啟三界大戰來得更快。

其次,昊天上帝命十二仙首稱臣。簡單點說就是天庭缺人,需要新鮮血液進行補充。于是便有了鴻鈞道人命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這三大弟子“三教共議封神榜”。封神之戰便借人間武王伐纣、朝代更替展開了。

封神演義:元始天尊以姜子牙代天封神而非申公豹,其中有何深意?

表面看,一切經過商讨,都已經擺在明面,隻要按照捋順好的流程走下去便算是完成了任務,是以幾位教主在議定後各歸道場。老子一向清靜無為,于是回八景宮閉門,話說即便是平常,他也基本不怎麼離宮,對于俗事并無興趣,偌大一個闡教也幾乎全部交給二師弟元始天尊打理(這裡需要說明一點,老子和元始都是闡教中人,這點原著不止一次提及過。所謂的人教教主,其實是現代網文的設定,原著中壓根沒有所謂的人教,三教共議封神榜的三教指的是闡教、截教和人道)。通天教主則告誡門下弟子不得出山,沾染紅塵,否則封神榜上有名姓,身死封神與人無尤。

很多讀者對此不明白,封神看起來應該是好事,為何說得好像災難一般,而且從書中各洞門人對于封神都避猶不及的态度看,怎麼看這封神好像都不是什麼受人歡迎的事。這其實是身份地位所決定的,對于凡夫俗子而言,成神自然是極好的,可是煉氣士們則不同,他們修道所求無非是那難以觸摸到的一線機緣,用現代網文中常用的話講,煉氣士尋求的是成聖之機,即便缥缈,卻是他們的畢生所求,與之相比于天庭為神自然不算什麼好歸宿。

當然了,經年日久下,很多人或許已經不再奢求,畢竟那一線機緣不是那麼容易獲得的。可是再不濟閑雲野鶴、逍遙天地之間也好過上天受人驅使,是以對于絕大多數煉氣士而言,成神不僅不是什麼榮耀,反而是一種束縛,對他們而言和降格無異。

封神演義:元始天尊以姜子牙代天封神而非申公豹,其中有何深意?

元始天尊的算計

其實我一直覺得封神榜并非一份準确的名單,盡管書中明裡暗裡稱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似乎已經決定了人選,但這其中還是有些疑點的,比如說通天教主告誡門人不可下山。若是名單已經敲定,那他何必多此一舉?敲定便是定數,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理由逼其出山,通天的這番話說與不說其實都一樣,而且即便真的不出山,也同樣會因這樣那樣的理由身死,因為這是不可逆的。

另外,從九曲黃河陣篇章,燃燈道人和雲霄娘娘的對話中我們可以得知,當初三教共議封神榜,在場的除了三大教主,還有兩教中修為不俗的頂級弟子,其中就包括雲霄,若是名單上直接寫下其名,這未免太過不合情理,是以我一直覺得,封神榜應該隻是圈定了一個大緻範圍,或者說關于三教占比比例,這樣很多問題就解釋得通了,同時也給元始天尊留下了謀劃空間。

封神演義:元始天尊以姜子牙代天封神而非申公豹,其中有何深意?

剛才我們說過,老子清靜無為,而通天又坦坦蕩蕩,是以他們不會也不屑在上榜人員上做手腳,但元始天尊可就未必了。對他而言,十二弟子的前途不可馬虎,更不能忤逆了昊天上帝,必須為其送去足夠多的屬下,并且盡可能保留闡教進階戰力。那麼如何通過封神順帶做這些平日想做又做不到的事呢?在元始天尊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截教的教義與闡教完全不同,講究的是“有教無類”,因而吸引了不少已經有所成就的散仙,如趙公明、三霄娘娘,這也是金靈聖母的徒弟聞仲、玉鼎真人的徒弟楊戬為何與他們平輩相交的原因——肩膀齊為兄弟。

對于元氣天尊而言,自己的“甯缺毋濫”必然沒錯,那麼截教的鼎盛就是對自己赤裸裸的打臉。于是乎趁封神對截教造成最大殺傷,進而突出闡教是鴻鈞一脈正統的身份成為了封神之戰的另一個目的。

那麼想要完成這一目标,除了請西方教的外援,還需要巧妙利用封神榜,于是代天封神之人的人選就成了重中之重,這便有了姜子牙和申公豹這兩位元始座下的突兀弟子。

封神演義:元始天尊以姜子牙代天封神而非申公豹,其中有何深意?

姜子牙是接近中年才拜在昆侖山門下,滿打滿算撐死修行了四五十年,而且這段時間元始天尊幾乎還沒傳授過姜尚什麼像樣的技藝,使得姜子牙文不成武不就,剛下山時連生存都成了問題。從這個角度講,申公豹不服姜子牙完全能夠了解,再加上他心術不正,是以怒而“投敵”幾乎是可以預見的。

元氣天尊老謀深算,不會想不到這一步,甚至這正是他的有意為之,畢竟單靠姜子牙一人,湊夠三百六十五路正神難度不小,那麼就需要一個敵人與姜子牙為難,這個人便是申公豹。

對姜子牙和申公豹的“人盡其才”

姜子牙、申公豹并不符合标闡教招人的宗旨,但元始依舊選擇了他們,為的便是封神大計。但是他們的作用是什麼,為何還需要兩者對立?

先說姜子牙,影視劇中姜太公那真是無所不能,但實際看過原著的朋友都知道,書中的姜子牙除了算卦挺有水準,能克制一下琵琶精級别的妖怪外,十足廢柴一個,道行、修為、武藝皆不值一提,作為統帥謀略也時有時無,最重要的是本事不大,脾氣卻不小,剛愎自用。幾次碰壁,楊戬出言提醒,姜子牙不僅不聽建議,還出言怒怼,結果事實證明楊戬說得都是對的,比如赤精子的陰陽鏡、廣成子的番天印。而且高度相似的事姜子牙每次都是同樣的态度,也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那麼元始天尊費盡心思,臨時收徒,為何挑了這麼一個百嘛不是的?這是因為,代天封神之人需要相助伐纣的武王,引領大軍讨伐殷商。若是能力太強,算無遺策,任何問題都能找到最佳應對方式,那麼順風順水地一路平推到朝歌,怕是到大戰結束也死不了幾個人,那樣一來如何為昊天上帝湊齊三百六十五路正神?

至于申公豹,他的作用和姜子牙相似亦相反。申公豹雖然是姜子牙的師弟,但修為道行卻明顯高出一籌(猜測應該是帶藝拜師),也正是因為他的能力更強,以緻對元始天尊選擇姜子牙代天封神極為不滿。在他看來,自己無疑更有資格,于是他先是在姜子牙領令下昆侖後去忽悠一通,靠着幾手障眼法便将姜子牙忽悠瘸了,差一點把封神榜騙到手。

封神演義:元始天尊以姜子牙代天封神而非申公豹,其中有何深意?

正當姜子牙稀裡糊塗要将封神榜交出去時,南極仙翁及時趕到,對申公豹進行了懲治,雖最終饒其性命,使令申公豹因而懷恨在心,從此走上了與姜子牙對立的道路,甚至在實際行為上叛出了師門。

申公豹雖然比姜子牙有智慧,但說到底還是小聰明,他所處的地位限制了其眼界和格局。在他看來,封神是無限榮光,老師選擇一個廢柴這就是對自己不公。可是他就沒有想過若真是無上榮耀,玉虛宮那麼多修為高深的上仙怎麼都不眼紅,若是唯才是舉,即便輪不到姜子牙,難道就輪得到你申公豹?

不得不說,元始天尊對人性的掌控爐火純青,幾乎什麼也沒做就成功挑起了兩個徒弟的對立。那麼申公豹的具體作用是什麼呢?首先,他不敢正面得罪玉虛宮的元始天尊和諸位師兄,但又與姜子牙勢不兩立,于是乎每天兜兜轉轉,四處遊蕩,看到合适的、智商不高的便施展忽悠大法,挑撥離間,這樣一來就會有更多的人參與到封神之戰中,再加上與這些人沾親帶故者不少,故而牽一發而動全身,大大增加了諸仙的上榜率。

同時,通天教主在與兩位師兄議定封神之事後,曾告誡過門人不要輕易下山,通常來說若無特殊情況截教門人自然不會冒着生命危險去違背師命,這就需要有人去撩撥撩撥。如趙公明被陸壓的釘頭七箭書害死後,申公豹馬不停蹄地趕到三仙島為三霄娘娘送信,最終導緻三霄身死封神。

這其中有一個細節,更能說明元始天尊是故意縱容申公豹。在申公豹首次被擒時,元始并未對其進行嚴懲,隻是煞有介事地訓斥了一頓,繼而将其放走,這讓自以為得計的申公豹暗自慶幸,覺得老師心慈手軟,自己演技精湛,殊不知這不過是元始天尊的有意為之,由始至終,他不過是一顆可憐的棋子罷了。

封神演義:元始天尊以姜子牙代天封神而非申公豹,其中有何深意?

所謂“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其實對于姜子牙和申公豹來說,雖被利用卻也得到了屬于自己的最佳結局。姜子牙不過一個資質平庸的碌碌凡人,因封神之事而位極人臣,受盡人間富貴;申公豹雖未必願意封神,但按照福緣深厚者成仙道,次之成神道,再次之成得享人間富貴看,他的最終結局比姜子牙還要高一級,也算是為長久以來的憋屈搬回了一城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