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封神演义:元始天尊以姜子牙代天封神而非申公豹,其中有何深意?

作者:烛影乱谈

阐教,向来讲究宁缺毋滥,特别是元始天尊的亲传弟子,无不是根骨极佳之才。但凡事皆有例外,知名度颇高的姜子牙和申公豹看起来就不太符合元始天尊的收徒标准,所以很显然元始天尊收二人为徒是带有明显目的性的。

其实如果单纯地拿他们俩作对比,申公豹无疑更为优秀,可元始天尊却偏偏选择了姜子牙作代天封神之人,这让申公豹极为不满。元始天尊精于算计,走的每一步都有他的道理,这看似不当的用人其实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可惜申公豹没有看破其中的关键。当然了,即便他看透了一切,怕是也难以改变什么,毕竟圣人的算计又岂是小小一个申公豹可以窥破的。

封神演义:元始天尊以姜子牙代天封神而非申公豹,其中有何深意?

封神的起因与诸仙的态度

我们首先需要交代一下为何会有封神一事,关于这点,书中交代得清清楚楚。

首先,玉虚宫掌教元始天尊门下十二弟子杀戒临身,那么自然需要破劫,没有什么比开启三界大战来得更快。

其次,昊天上帝命十二仙首称臣。简单点说就是天庭缺人,需要新鲜血液进行补充。于是便有了鸿钧道人命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这三大弟子“三教共议封神榜”。封神之战便借人间武王伐纣、朝代更替展开了。

封神演义:元始天尊以姜子牙代天封神而非申公豹,其中有何深意?

表面看,一切经过商讨,都已经摆在明面,只要按照捋顺好的流程走下去便算是完成了任务,所以几位教主在议定后各归道场。老子一向清静无为,于是回八景宫闭门,话说即便是平常,他也基本不怎么离宫,对于俗事并无兴趣,偌大一个阐教也几乎全部交给二师弟元始天尊打理(这里需要说明一点,老子和元始都是阐教中人,这点原著不止一次提及过。所谓的人教教主,其实是现代网文的设定,原著中压根没有所谓的人教,三教共议封神榜的三教指的是阐教、截教和人道)。通天教主则告诫门下弟子不得出山,沾染红尘,否则封神榜上有名姓,身死封神与人无尤。

很多读者对此不明白,封神看起来应该是好事,为何说得好像灾难一般,而且从书中各洞门人对于封神都避犹不及的态度看,怎么看这封神好像都不是什么受人欢迎的事。这其实是身份地位所决定的,对于凡夫俗子而言,成神自然是极好的,可是炼气士们则不同,他们修道所求无非是那难以触摸到的一线机缘,用现代网文中常用的话讲,炼气士寻求的是成圣之机,即便缥缈,却是他们的毕生所求,与之相比于天庭为神自然不算什么好归宿。

当然了,经年日久下,很多人或许已经不再奢求,毕竟那一线机缘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可是再不济闲云野鹤、逍遥天地之间也好过上天受人驱使,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炼气士而言,成神不仅不是什么荣耀,反而是一种束缚,对他们而言和降格无异。

封神演义:元始天尊以姜子牙代天封神而非申公豹,其中有何深意?

元始天尊的算计

其实我一直觉得封神榜并非一份准确的名单,尽管书中明里暗里称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似乎已经决定了人选,但这其中还是有些疑点的,比如说通天教主告诫门人不可下山。若是名单已经敲定,那他何必多此一举?敲定便是定数,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理由逼其出山,通天的这番话说与不说其实都一样,而且即便真的不出山,也同样会因这样那样的理由身死,因为这是不可逆的。

另外,从九曲黄河阵篇章,燃灯道人和云霄娘娘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得知,当初三教共议封神榜,在场的除了三大教主,还有两教中修为不俗的顶级弟子,其中就包括云霄,若是名单上直接写下其名,这未免太过不合情理,所以我一直觉得,封神榜应该只是圈定了一个大致范围,或者说关于三教占比比例,这样很多问题就解释得通了,同时也给元始天尊留下了谋划空间。

封神演义:元始天尊以姜子牙代天封神而非申公豹,其中有何深意?

刚才我们说过,老子清静无为,而通天又坦坦荡荡,所以他们不会也不屑在上榜人员上做手脚,但元始天尊可就未必了。对他而言,十二弟子的前途不可马虎,更不能忤逆了昊天上帝,必须为其送去足够多的属下,并且尽可能保留阐教高级战力。那么如何通过封神顺带做这些平日想做又做不到的事呢?在元始天尊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截教的教义与阐教完全不同,讲究的是“有教无类”,因而吸引了不少已经有所成就的散仙,如赵公明、三霄娘娘,这也是金灵圣母的徒弟闻仲、玉鼎真人的徒弟杨戬为何与他们平辈相交的原因——肩膀齐为兄弟。

对于元气天尊而言,自己的“宁缺毋滥”必然没错,那么截教的鼎盛就是对自己赤裸裸的打脸。于是乎趁封神对截教造成最大杀伤,从而突出阐教是鸿钧一脉正统的身份成为了封神之战的另一个目的。

那么想要完成这一目标,除了请西方教的外援,还需要巧妙利用封神榜,于是代天封神之人的人选就成了重中之重,这便有了姜子牙和申公豹这两位元始座下的突兀弟子。

封神演义:元始天尊以姜子牙代天封神而非申公豹,其中有何深意?

姜子牙是接近中年才拜在昆仑山门下,满打满算撑死修行了四五十年,而且这段时间元始天尊几乎还没传授过姜尚什么像样的技艺,使得姜子牙文不成武不就,刚下山时连生存都成了问题。从这个角度讲,申公豹不服姜子牙完全能够理解,再加上他心术不正,所以怒而“投敌”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元气天尊老谋深算,不会想不到这一步,甚至这正是他的有意为之,毕竟单靠姜子牙一人,凑够三百六十五路正神难度不小,那么就需要一个敌人与姜子牙为难,这个人便是申公豹。

对姜子牙和申公豹的“人尽其才”

姜子牙、申公豹并不符合标阐教招人的宗旨,但元始依旧选择了他们,为的便是封神大计。但是他们的作用是什么,为何还需要两者对立?

先说姜子牙,影视剧中姜太公那真是无所不能,但实际看过原著的朋友都知道,书中的姜子牙除了算卦挺有水平,能克制一下琵琶精级别的妖怪外,十足废柴一个,道行、修为、武艺皆不值一提,作为统帅谋略也时有时无,最重要的是本事不大,脾气却不小,刚愎自用。几次碰壁,杨戬出言提醒,姜子牙不仅不听建议,还出言怒怼,结果事实证明杨戬说得都是对的,比如赤精子的阴阳镜、广成子的番天印。而且高度相似的事姜子牙每次都是同样的态度,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那么元始天尊费尽心思,临时收徒,为何挑了这么一个百嘛不是的?这是因为,代天封神之人需要相助伐纣的武王,引领大军讨伐殷商。若是能力太强,算无遗策,任何问题都能找到最佳应对方式,那么顺风顺水地一路平推到朝歌,怕是到大战结束也死不了几个人,那样一来如何为昊天上帝凑齐三百六十五路正神?

至于申公豹,他的作用和姜子牙相似亦相反。申公豹虽然是姜子牙的师弟,但修为道行却明显高出一筹(猜测应该是带艺拜师),也正是因为他的能力更强,以致对元始天尊选择姜子牙代天封神极为不满。在他看来,自己无疑更有资格,于是他先是在姜子牙领令下昆仑后去忽悠一通,靠着几手障眼法便将姜子牙忽悠瘸了,差一点把封神榜骗到手。

封神演义:元始天尊以姜子牙代天封神而非申公豹,其中有何深意?

正当姜子牙稀里糊涂要将封神榜交出去时,南极仙翁及时赶到,对申公豹进行了惩治,虽最终饶其性命,使令申公豹因而怀恨在心,从此走上了与姜子牙对立的道路,甚至在实际行为上叛出了师门。

申公豹虽然比姜子牙有智慧,但说到底还是小聪明,他所处的地位限制了其眼界和格局。在他看来,封神是无限荣光,老师选择一个废柴这就是对自己不公。可是他就没有想过若真是无上荣耀,玉虚宫那么多修为高深的上仙怎么都不眼红,若是唯才是举,即便轮不到姜子牙,难道就轮得到你申公豹?

不得不说,元始天尊对人性的掌控炉火纯青,几乎什么也没做就成功挑起了两个徒弟的对立。那么申公豹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呢?首先,他不敢正面得罪玉虚宫的元始天尊和诸位师兄,但又与姜子牙势不两立,于是乎每天兜兜转转,四处游荡,看到合适的、智商不高的便施展忽悠大法,挑拨离间,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封神之战中,再加上与这些人沾亲带故者不少,故而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大增加了诸仙的上榜率。

同时,通天教主在与两位师兄议定封神之事后,曾告诫过门人不要轻易下山,通常来说若无特殊情况截教门人自然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违背师命,这就需要有人去撩拨撩拨。如赵公明被陆压的钉头七箭书害死后,申公豹马不停蹄地赶到三仙岛为三霄娘娘送信,最终导致三霄身死封神。

这其中有一个细节,更能说明元始天尊是故意纵容申公豹。在申公豹首次被擒时,元始并未对其进行严惩,只是煞有介事地训斥了一顿,继而将其放走,这让自以为得计的申公豹暗自庆幸,觉得老师心慈手软,自己演技精湛,殊不知这不过是元始天尊的有意为之,由始至终,他不过是一颗可怜的棋子罢了。

封神演义:元始天尊以姜子牙代天封神而非申公豹,其中有何深意?

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其实对于姜子牙和申公豹来说,虽被利用却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最佳结局。姜子牙不过一个资质平庸的碌碌凡人,因封神之事而位极人臣,受尽人间富贵;申公豹虽未必愿意封神,但按照福缘深厚者成仙道,次之成神道,再次之成得享人间富贵看,他的最终结局比姜子牙还要高一级,也算是为长久以来的憋屈搬回了一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