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點 | 客戶為本,數字賦能,機構客戶服務轉型之路

作者:金融電子化

文 / 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系統運作總部總經理助理 錢琳瑜

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系統運作總部 陳婧

近年來,随着資本市場的持續深化改革,機構投資者已經逐漸成為主導力量。保險公司、基金公司、銀行理财子、QFII等在内的金融機構,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專業的投資團隊和豐富的投資經驗,能夠更好地抵禦市場風險,實作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不同類型的機構投資者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優勢,在資本市場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們在呈現多元化發展的同時,對資本市場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比如國内機構逐漸參與國際市場,分享全球優質資産和投資機會;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投資者進入大陸資本市場,為國内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而證券公司的機構綜合服務旨在為機構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資本市場解決方案,以滿足他們在投資、融資等方面的需求,諸如投資銀行、資産管理、交易業務、研究服務等等。

在《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證券公司網絡和資訊安全三年提升計劃(2023—2025)》等重要政策性檔案的加持下,不斷推動證券公司進行金融數字化轉型,通過金融科技的應用和創新,進行優化業務流程、提升服務體驗、降低營運成本、創新業務發展方式,增強風險防範和管控能力。

東方證券作為一家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準許的綜合類證券公司,旨在通過數字化轉型為各類金融機構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專業綜合金融服務。下面将以東方證券為例,淺談證券公司機構客戶服務數字化建設實踐之路。

機構交易服務帶來的金融科技“軍備競賽”

自2004年起,國内券商開始實施集中交易業務,以資料庫為核心的券商交易系統應運而生,将分散在各營業部技術系統中的交易業務、行情資訊、資金管理、清算交收、風控和權限控制等聚集到一個系統中,實作了對證券交易的集中統一管理。為機構客戶提供的服務與零售客戶趨同,以交易、業務辦理的傳統服務模式為主,在訂單管理、賬戶管理層面等細分領域做了一定的探索,例如恒生訂單管理系統。公募基金客戶群體采用租用席位模式,量化投資政策需求剛剛起步,多以中低頻的交易為主,主要依靠套利、對沖、多因子政策獲利,傳統集中交易尚能覆寫服務需求。

2015年随着中證500指數期貨的上市,為量化基金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以幻方、衍複、緻誠卓遠、啟林等具有代表性的量化私募機構憑借高頻阿爾法政策,實作了業績的一路向上。傳統的集中式櫃台在量化客戶極速交易以及個性化需求的響應上已經捉襟見肘。

東方證券同樣面臨機構客戶在交易層面的個性化、系統化、極速的需求,于是通過合作開發與自主研發開啟了突破之路。2016年引入分布式技術在新一代交易系統上進行深耕,同步在2018年開啟自研極速交易系統,建構集機構櫃台交易系統、實時風控、極速行情為一體的量化交易新模式。極速行情觸發政策系統生成交易請求,通過報盤服務完成極速交易系統報單。為滿足機構客戶報盤極緻速度的需求,在多個資料中心部署高可用交易節點,針對現貨、兩融、期貨交易就近報盤。

高頻量化客戶對交易速度的極緻要求,使得券商的競争更加“期貨化”,“拼”交易系統、“拼”硬體裝置、“拼”部署方案、“拼”交易終端、“拼”技術服務,也形成了一種“業務+技術+服務”的機構服務模式。這一階段機構服務更多考驗的是券商的資訊化建設能力。

機構交易服務向機構客需的無限拓展

2019年發生了很多大事件,如1月中國證監會頒布《關于新設公募基金管理人證券交易模式轉換有關事項的通知》,鼓勵基金管理人在新發行基金産品時采用券商結算模式進行交易。後續釋出的公募基金轉融通業務指引,擴大兩融标的股,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擴大股票股指期權試點工作,準許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滬深300ETF期權合約等。随着各項市場政策的落地和機構交易服務的深化,證券公司面對的服務客群和服務需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階段考驗的是券商對“機構客需”的響應能力,東方證券也在多個領域進行機構服務的數字化轉型。

1.“新”券結模式顯現整合優勢的雛形

根據中國證監會的新規要求,券商服務公募基金、保險公司、商業銀行、期貨資管等金融機構,針對新設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各類産品,由原來的托管銀行結算、租賃證券公司席位(交易單元)的交易模式變更為券商結算模式。東方證券抓住時機,适時建立專用公募基金交易系統,提供各類行情,支援股票、基金、ETF、港股通、債券等全交易品種,提供全面可靠的交易風險管理,實行獨立交易、獨立清算、獨立版本管理,滿足公募投資交易敏感資料的安全管理需求。

同步配套業務中台,建立專屬的營運團隊,提供交易結算方案的設計與實作、賬戶開立、資金存管、投資平台對接、交易管理、清算交收、産品托管與估值等一系列綜合服務。

新的結算模式下,帶動财富管理産品銷售、投資交易、托管業務的協同發展,券商資源整合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

2.不同類型機構帶來的服務百花齊放

(1)機構理财服務數字化建設。2021年以來,基金代銷機構競争日益激烈,中基協公布2023年第三季度基金代銷百強榜單,24家銀行、53家券商、21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上榜,證券公司占據半數席位,證券公司ToB的代銷業務在其中舉足輕重。服務機構客戶包含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險公司、信托公司、銀行及銀行理财子等同業金融機構以及上市公司及非上市企業。

東方證券在财富管理業務轉型的道路上積極布局,行業内首家推出機構理财專屬服務終端,探索機構理财數字化服務。為機構客戶提供集賬戶服務、理财營運、投前研究、投後管理、資産配置以及風險合規為一體的機構專用理财服務平台,全面貼合機構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在客需層面,針對公募基金、保險公司等習慣使用資産管理系統的機構客戶,提供東方證券易聯通系統與公司基金代銷平台進行對接,打通資産管理系統與券商基金代銷平台的電子化接口,友善投管人在衆多基金産品中選擇投資基金、規範交易流程和資産管理等(如圖1)。

觀點 | 客戶為本,數字賦能,機構客戶服務轉型之路

圖1 機構專用的一站式理财服務平台

(2)投研服務數字化建設。當機構交易和機構理财客戶的服務向縱深拓展,投研服務逐漸成為證券公司财富管理的核心競争力。然而點對點的線下服務已經不能滿足投研服務的廣度和深度要求,輸出體系化、标準化的研究服務,可以提高客戶的粘性,成為行業内的普遍共識。投研系統的建立,有效解決了動态服務和及時觸達的問題。

東方證券進行數字化投研平台的建構,通過整合多元度資料、投研工具,輸出投研結果。平台支援股票、商品、衍生品、基金産品多元度資料,利用對比分析、智能回測、評價方案的模型工具,可生成包含組合配置,以及投後跟蹤分析的投研結果,各類資料以結構化方式呈現。研究人員和投資管理人通過系統篩選、分析研究,為投資決策提供依據和科學保障。投研服務的數字化,既提供了機構客戶的通用功能,又滿足了個性化需求,擴大服務半徑,整體提升客戶體驗,賦能财富管理轉型。

(3)機構數字化服務的多點并進。在機構業務層面,東方證券除了前文所述的交易服務、理财服務、投研服務等,在優勢業務FICC業務、外彙業務、托管業務等方面也全面布局數字化建設。

在FICC産業鍊日趨成熟的基礎上,融合大财富管理,搭建“全資産境内外銷售交易平台”,打造國内首個全資産境内外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平台。借助現代金融科技手段,以深入挖掘境内外機構和企業客戶全方位需求為切入點,促進境内外不同業務條線協同合作。

通過金融科技建設,為機構客戶提供專業化托管及外包服務,建設管理人服務平台,搭建起東方證券與管理人之間快速、安全的資訊互動通道,使管理人可7×24小時便捷辦理賬戶管理、資金劃付、注冊登記、指令管理、資訊披露等業務。建構投資者服務平台,動态、定向釋出産品相關資訊,滿足投資者對資産狀況、份額淨值、交易明細、信披報告等資訊的查詢需求。以先進資訊平台,緊跟市場變化和監管政策、快速響應客戶要求,滿足個性化需求,支援各類業務高品質發展。

3.機構客需服務向機構綜合服務升華

由點及面,在機構條線的賽道中,各家證券公司積極布局。但是随着機構數字化服務在各方面的持續深化,尤其是雲計算、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等創新科技的普及,建構優勢壁壘越發困難,邊際效益也在逐漸遞減中。

證券公司紛紛謀求發展之路,機構服務進入到整合期,單體資訊技術服務向綜合機構服務數字化建設更新疊代。東方證券也在探索中不斷前行,通過業務協同、資源整合、建立專業服務團隊,提升整體服務能力。

東方證券2021年推出“機構服務平台”(如圖2),建立機構客戶統一服務門戶,優化客戶中心、重塑營運管控中心,通過整合賬戶開通、業務辦理、理财服務、經紀服務等綜合服務資源和科技能力,賦能各條業務協同發展。對外提供統一服務門戶以及專業終端,對内作為機構營運的內建服務平台,為機構客戶提供全鍊條專業化綜合服務。

觀點 | 客戶為本,數字賦能,機構客戶服務轉型之路

圖2 機構服務平台

統一服務入口。機構服務平台集各條業務服務為一體,以客戶為中心,建立機構客戶一站式綜合服務數字化體系。對外一個品牌、對内一個客戶,提升客戶服務品質與滿意度,強化機構業務品牌。目前平台為企業、券商/期貨資管、私募基金、保險及保險資管、公募基金、信托公司、銀行及銀行理财子、财務公司八大類客戶提供機構理财、機構經紀、機構協同等綜合服務。

客戶中心。公司通過梳理各條業務現狀,建立賬戶資料标準、賬戶模型,定義接口協定标準,利用技術手段,優化客戶中心,形成全局性的東方客戶統一視圖。對于不同業務條線同一個客戶進行身份唯一識别、賬戶分類管理,建構客戶全景視圖。解決業務隔離的合規問題,滿足公司的戰略協同,以及客戶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賦能業務協同發展,強化客戶驅動的服務支撐。

營運中心。随着機構客戶規模的擴大,營運人力逐漸成為瓶頸,嚴重影響業務發展。營運中心的建立,聯通客戶以及券商内部相關人員,按照不同業務要求,定制标準申請模闆和審批流程,提高營運效率。除業務辦理線上化和數字化之外,梳理場内、場外、期權等交易的席位和參數,整合輸出客戶所需的各類報表和對賬單,有利于營運人員監控風險,并清晰擷取分析經營資料,為進一步提升機構整體服務打好資料基礎。

協同中心。機構服務不是服務的簡單內建,在整合底層資料、打通各條業務流程的基礎上,實作交叉營銷、業務協同發展才是最終目标。協同中心依托券商遍布全國的營銷網絡,對機構客戶進行智能盡調,挖掘商機,推進資料賦能業務發展。通過機構客戶日常展業資訊,分析潛在業務機會;支援業務協同報備,進行跨部門業務合作管理,推動業務合作落地;支援商機适配、商機跟蹤、業務機會轉化、後續服務跟進、新商機持續挖掘的閉環展業功能;支援跨部門的協同收入配置設定查詢、統計;通過對接公司其他系統,在合規範圍内共享機構賬戶資訊、産品合作以及交易資訊。

機構業務服務的數字化,并非一蹴而就可以做成的。機構業務的分散具有其自身原因,監管合規的要求以及公司現有的考核體系,都将影響服務內建的推進。是否能便利機構客戶的同時,實作業務協同的有效發展,考驗着每家證券公司的綜合實力。隻有從意識、機制、科技建設上共同推進,才能實作高效協同、快速響應和動态拓展。同時,賦能業務、賦能發展是科技建設的本質,抓住核心,以機構客戶為主體,通過專業服務團隊的數字化思維和數智化建設能力,降本增效,創新發展。

道阻且長,行則将至,行而不辍,則未來可期。希望每個機構業務服務的數字化實踐者可以知行合一,笃行緻遠。

(此文刊發于《金融電子化》2024年3月下半月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