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观点 | 客户为本,数字赋能,机构客户服务转型之路

作者:金融电子化

文 /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系统运行总部总经理助理 钱琳瑜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系统运行总部 陈婧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持续深化改革,机构投资者已经逐步成为主导力量。保险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理财子、QFII等在内的金融机构,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专业的投资团队和丰富的投资经验,能够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在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对资本市场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比如国内机构逐步参与国际市场,分享全球优质资产和投资机会;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投资者进入大陆资本市场,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证券公司的机构综合服务旨在为机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资本市场解决方案,以满足他们在投资、融资等方面的需求,诸如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交易业务、研究服务等等。

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证券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2023—2025)》等重要政策性文件的加持下,不断推动证券公司进行金融数字化转型,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创新,进行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体验、降低运营成本、创新业务发展方式,增强风险防范和管控能力。

东方证券作为一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综合类证券公司,旨在通过数字化转型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专业综合金融服务。下面将以东方证券为例,浅谈证券公司机构客户服务数字化建设实践之路。

机构交易服务带来的金融科技“军备竞赛”

自2004年起,国内券商开始实施集中交易业务,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券商交易系统应运而生,将分散在各营业部技术系统中的交易业务、行情信息、资金管理、清算交收、风控和权限控制等聚集到一个系统中,实现了对证券交易的集中统一管理。为机构客户提供的服务与零售客户趋同,以交易、业务办理的传统服务模式为主,在订单管理、账户管理层面等细分领域做了一定的探索,例如恒生订单管理系统。公募基金客户群体采用租用席位模式,量化投资策略需求刚刚起步,多以中低频的交易为主,主要依靠套利、对冲、多因子策略获利,传统集中交易尚能覆盖服务需求。

2015年随着中证500指数期货的上市,为量化基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以幻方、衍复、致诚卓远、启林等具有代表性的量化私募机构凭借高频阿尔法策略,实现了业绩的一路向上。传统的集中式柜台在量化客户极速交易以及个性化需求的响应上已经捉襟见肘。

东方证券同样面临机构客户在交易层面的个性化、系统化、极速的需求,于是通过合作开发与自主研发开启了突破之路。2016年引入分布式技术在新一代交易系统上进行深耕,同步在2018年开启自研极速交易系统,构建集机构柜台交易系统、实时风控、极速行情为一体的量化交易新模式。极速行情触发策略系统生成交易请求,通过报盘服务完成极速交易系统报单。为满足机构客户报盘极致速度的需求,在多个数据中心部署高可用交易节点,针对现货、两融、期货交易就近报盘。

高频量化客户对交易速度的极致要求,使得券商的竞争更加“期货化”,“拼”交易系统、“拼”硬件设备、“拼”部署方案、“拼”交易终端、“拼”技术服务,也形成了一种“业务+技术+服务”的机构服务模式。这一阶段机构服务更多考验的是券商的信息化建设能力。

机构交易服务向机构客需的无限拓展

2019年发生了很多大事件,如1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新设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模式转换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基金管理人在新发行基金产品时采用券商结算模式进行交易。后续发布的公募基金转融通业务指引,扩大两融标的股,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扩大股票股指期权试点工作,批准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沪深300ETF期权合约等。随着各项市场政策的落地和机构交易服务的深化,证券公司面对的服务客群和服务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阶段考验的是券商对“机构客需”的响应能力,东方证券也在多个领域进行机构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1.“新”券结模式显现整合优势的雏形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新规要求,券商服务公募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期货资管等金融机构,针对新设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各类产品,由原来的托管银行结算、租赁证券公司席位(交易单元)的交易模式变更为券商结算模式。东方证券抓住时机,适时建立专用公募基金交易系统,提供各类行情,支持股票、基金、ETF、港股通、债券等全交易品种,提供全面可靠的交易风险管理,实行独立交易、独立清算、独立版本管理,满足公募投资交易敏感数据的安全管理需求。

同步配套业务中台,建立专属的运营团队,提供交易结算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账户开立、资金存管、投资平台对接、交易管理、清算交收、产品托管与估值等一系列综合服务。

新的结算模式下,带动财富管理产品销售、投资交易、托管业务的协同发展,券商资源整合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不同类型机构带来的服务百花齐放

(1)机构理财服务数字化建设。2021年以来,基金代销机构竞争日益激烈,中基协公布2023年第三季度基金代销百强榜单,24家银行、53家券商、21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上榜,证券公司占据半数席位,证券公司ToB的代销业务在其中举足轻重。服务机构客户包含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信托公司、银行及银行理财子等同业金融机构以及上市公司及非上市企业。

东方证券在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的道路上积极布局,行业内首家推出机构理财专属服务终端,探索机构理财数字化服务。为机构客户提供集账户服务、理财运营、投前研究、投后管理、资产配置以及风险合规为一体的机构专用理财服务平台,全面贴合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在客需层面,针对公募基金、保险公司等习惯使用资产管理系统的机构客户,提供东方证券易联通系统与公司基金代销平台进行对接,打通资产管理系统与券商基金代销平台的电子化接口,方便投管人在众多基金产品中选择投资基金、规范交易流程和资产管理等(如图1)。

观点 | 客户为本,数字赋能,机构客户服务转型之路

图1 机构专用的一站式理财服务平台

(2)投研服务数字化建设。当机构交易和机构理财客户的服务向纵深拓展,投研服务逐步成为证券公司财富管理的核心竞争力。然而点对点的线下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投研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要求,输出体系化、标准化的研究服务,可以提高客户的粘性,成为行业内的普遍共识。投研系统的建立,有效解决了动态服务和及时触达的问题。

东方证券进行数字化投研平台的构建,通过整合多维度数据、投研工具,输出投研结果。平台支持股票、商品、衍生品、基金产品多维度数据,利用对比分析、智能回测、评价方案的模型工具,可生成包含组合配置,以及投后跟踪分析的投研结果,各类数据以结构化方式呈现。研究人员和投资管理人通过系统筛选、分析研究,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和科学保障。投研服务的数字化,既提供了机构客户的通用功能,又满足了个性化需求,扩大服务半径,整体提升客户体验,赋能财富管理转型。

(3)机构数字化服务的多点并进。在机构业务层面,东方证券除了前文所述的交易服务、理财服务、投研服务等,在优势业务FICC业务、外汇业务、托管业务等方面也全面布局数字化建设。

在FICC产业链日趋成熟的基础上,融合大财富管理,搭建“全资产境内外销售交易平台”,打造国内首个全资产境内外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借助现代金融科技手段,以深入挖掘境内外机构和企业客户全方位需求为切入点,促进境内外不同业务条线协同合作。

通过金融科技建设,为机构客户提供专业化托管及外包服务,建设管理人服务平台,搭建起东方证券与管理人之间快速、安全的信息交互通道,使管理人可7×24小时便捷办理账户管理、资金划付、注册登记、指令管理、信息披露等业务。构建投资者服务平台,动态、定向发布产品相关信息,满足投资者对资产状况、份额净值、交易明细、信披报告等信息的查询需求。以先进信息平台,紧跟市场变化和监管政策、快速响应客户要求,满足个性化需求,支持各类业务高质量发展。

3.机构客需服务向机构综合服务升华

由点及面,在机构条线的赛道中,各家证券公司积极布局。但是随着机构数字化服务在各方面的持续深化,尤其是云计算、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等创新科技的普及,构建优势壁垒越发困难,边际效益也在逐渐递减中。

证券公司纷纷谋求发展之路,机构服务进入到整合期,单体信息技术服务向综合机构服务数字化建设升级迭代。东方证券也在探索中不断前行,通过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建立专业服务团队,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东方证券2021年推出“机构服务平台”(如图2),建立机构客户统一服务门户,优化客户中心、重塑运营管控中心,通过整合账户开通、业务办理、理财服务、经纪服务等综合服务资源和科技能力,赋能各条业务协同发展。对外提供统一服务门户以及专业终端,对内作为机构运营的集成服务平台,为机构客户提供全链条专业化综合服务。

观点 | 客户为本,数字赋能,机构客户服务转型之路

图2 机构服务平台

统一服务入口。机构服务平台集各条业务服务为一体,以客户为中心,建立机构客户一站式综合服务数字化体系。对外一个品牌、对内一个客户,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与满意度,强化机构业务品牌。目前平台为企业、券商/期货资管、私募基金、保险及保险资管、公募基金、信托公司、银行及银行理财子、财务公司八大类客户提供机构理财、机构经纪、机构协同等综合服务。

客户中心。公司通过梳理各条业务现状,建立账户数据标准、账户模型,定义接口协议标准,利用技术手段,优化客户中心,形成全局性的东方客户统一视图。对于不同业务条线同一个客户进行身份唯一识别、账户分类管理,构建客户全景视图。解决业务隔离的合规问题,满足公司的战略协同,以及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赋能业务协同发展,强化客户驱动的服务支撑。

运营中心。随着机构客户规模的扩大,运营人力逐渐成为瓶颈,严重影响业务发展。运营中心的建立,联通客户以及券商内部相关人员,按照不同业务要求,定制标准申请模板和审批流程,提高运营效率。除业务办理线上化和数字化之外,梳理场内、场外、期权等交易的席位和参数,整合输出客户所需的各类报表和对账单,有利于运营人员监控风险,并清晰获取分析经营数据,为进一步提升机构整体服务打好数据基础。

协同中心。机构服务不是服务的简单集成,在整合底层数据、打通各条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实现交叉营销、业务协同发展才是最终目标。协同中心依托券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对机构客户进行智能尽调,挖掘商机,推进数据赋能业务发展。通过机构客户日常展业信息,分析潜在业务机会;支持业务协同报备,进行跨部门业务合作管理,推动业务合作落地;支持商机适配、商机跟踪、业务机会转化、后续服务跟进、新商机持续挖掘的闭环展业功能;支持跨部门的协同收入分配查询、统计;通过对接公司其他系统,在合规范围内共享机构账户信息、产品合作以及交易信息。

机构业务服务的数字化,并非一蹴而就可以做成的。机构业务的分散具有其自身原因,监管合规的要求以及公司现有的考核体系,都将影响服务集成的推进。是否能便利机构客户的同时,实现业务协同的有效发展,考验着每家证券公司的综合实力。只有从意识、机制、科技建设上共同推进,才能实现高效协同、快速响应和动态拓展。同时,赋能业务、赋能发展是科技建设的本质,抓住核心,以机构客户为主体,通过专业服务团队的数字化思维和数智化建设能力,降本增效,创新发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希望每个机构业务服务的数字化实践者可以知行合一,笃行致远。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4年3月下半月刊)

继续阅读